《虞美人》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缪塞
生命的绝响——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把抽
象感情形象化”等艺 术手法。
2、探求作者的情 感世界,进一步体会 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 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初析课文:
《虞美人》请同学们 按以往要求以“参与 者”身份还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并初步完成诗歌的鉴 赏。
10分钟
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花
美景当前,谁
秋 月 何
人不爱,但作 者为何偏偏诘
时
问苍天“何时
了
了”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 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
好 但 之 屈 花的一 秋君辱事个月,,物被只要一以乐景写联囚是忍年系禁意受一在的味无度一亡着尽的起国这的春, 种屈辱生哀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情的日子何时
才是尽头呢?可见绝 望悲苦之极。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
“往事” 具 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
精神层面上 的欢乐、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 的安全感等.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作
国 小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楼
堪 回
昨 夜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 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生命的绝响——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把抽
象感情形象化”等艺 术手法。
2、探求作者的情 感世界,进一步体会 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 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初析课文:
《虞美人》请同学们 按以往要求以“参与 者”身份还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并初步完成诗歌的鉴 赏。
10分钟
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花
美景当前,谁
秋 月 何
人不爱,但作 者为何偏偏诘
时
问苍天“何时
了
了”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 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
好 但 之 屈 花的一 秋君辱事个月,,物被只要一以乐景写联囚是忍年系禁意受一在的味无度一亡着尽的起国这的春, 种屈辱生哀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情的日子何时
才是尽头呢?可见绝 望悲苦之极。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
“往事” 具 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
精神层面上 的欢乐、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 的安全感等.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作
国 小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楼
堪 回
昨 夜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 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PPT课件

华章感读,当堂成诵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 李煜
授课老师:李月华
学习目标
•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 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姓名:李煜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知人论世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 、 男女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 好在哪里?
•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句中哪个字好?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李煜有哪些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 追问它“何时了”?
李 煜 名 为 王侯,实为亡国奴、 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 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 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 “问”在情理之中。来自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字好在哪里?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 了一年。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 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 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 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 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知识回顾: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 1、解字义 • 2、绘画面 • 3、答手法 • 4、抒情感
第14课《虞美人》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本课件设计引用法国谬赛尔名言导入 新课,之后介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李煜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再播放 《虞美人》视频以营造学习氛围;之后引 导学生解读本词,归纳意境,最后设计比 较阅读以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重点定位为对词的内容把握及艺 术手法的分析,教者使用本课件时可据学 情酌情拓展。
李煜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绩最高。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应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 绩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 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 感的个性形象,反应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 推动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 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愁
愁
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 虽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 李煜
本课件设计引用法国谬赛尔名言导入 新课,之后介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李煜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再播放 《虞美人》视频以营造学习氛围;之后引 导学生解读本词,归纳意境,最后设计比 较阅读以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重点定位为对词的内容把握及艺 术手法的分析,教者使用本课件时可据学 情酌情拓展。
李煜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绩最高。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应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 绩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 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 感的个性形象,反应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 推动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 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愁
愁
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 虽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优质课教学课件

3、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4、“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驮也驮不 动”。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课堂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 经历的一段愁。要求:
• 2、虞美人成为著名词牌之一,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 水》、《巫山十二峰》等。双 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二:自由品读
吟咏诗歌
月下花前/何时了, 不能忍受。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雕花的栏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和玉石的台 阶,代指南
唐的宫殿。
雕栏玉砌/应犹在,
李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具体指 什么?
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 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 贵生活; 精神——权利、地位、人格、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对照
月下花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
国 小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问题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 的仅是“朱颜”吗?
问题5: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手法,作用,情感)
春
月下花前,
往花
美景当前,谁人
事秋
知月 多何 少时
了
不爱,但作者为 何偏偏诘问苍
天“何时了”
呢?
月下花前何时了?
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所以对生活感到 绝望,在绝望之时,“月下花前” 的 美 好 对 他来说是一种讽刺和感情上的折磨,所以他 面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极端愁苦,希 望这一切都结束。
4、“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驮也驮不 动”。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课堂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 经历的一段愁。要求:
• 2、虞美人成为著名词牌之一,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 水》、《巫山十二峰》等。双 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二:自由品读
吟咏诗歌
月下花前/何时了, 不能忍受。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雕花的栏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和玉石的台 阶,代指南
唐的宫殿。
雕栏玉砌/应犹在,
李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具体指 什么?
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 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 贵生活; 精神——权利、地位、人格、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对照
月下花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
国 小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问题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 的仅是“朱颜”吗?
问题5: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手法,作用,情感)
春
月下花前,
往花
美景当前,谁人
事秋
知月 多何 少时
了
不爱,但作者为 何偏偏诘问苍
天“何时了”
呢?
月下花前何时了?
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所以对生活感到 绝望,在绝望之时,“月下花前” 的 美 好 对 他来说是一种讽刺和感情上的折磨,所以他 面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极端愁苦,希 望这一切都结束。
《虞美人》ppt课件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 内 ,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按内容和风格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 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 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 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柳 永、李清照。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
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 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 ,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6。.“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 句“朱颜改”中的“朱颜”含义是什么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
何用意?
故国之思
“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
小楼,迎面而来的东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
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 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 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 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表达什么情感?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
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 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 ,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6。.“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 句“朱颜改”中的“朱颜”含义是什么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
何用意?
故国之思
“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
小楼,迎面而来的东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
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 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 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 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表达什么情感?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这首词流露 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 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 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 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 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 作者是如何表现 作者是 如何 来写“愁”的? “愁”的?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春花秋月, 美景当前,谁 人不爱,但作 者为何偏偏诘 问苍天“何时 了”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 违命侯,名虽王侯, 实为亡国奴、阶下 囚。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春花 秋月”是对他的一 种讽刺,让他觉得 厌烦,希望这一切 都结束。
改变的只是“朱颜” 吗?
朱颜:日渐衰老, 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 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 到忍辱蒙羞
对比
雕栏玉砌
在
朱颜
改
物是
人非 物是人非,欲语泪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赏 析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写出了词人内心“愁” 之多,“愁”之深、“愁”之长,把抽象的愁绪形 象化了;又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 点明季节的词语。(化虚为实) 2、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 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南 唐 李 煜
虞 美 人[ ]关于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 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 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④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是在同一词牌中, 不同的词为了区分而根据词的内容,由词的作者为词 写出标题。
《虞美人》ppt课件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按风格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 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 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 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写作背景
【解析】 对比
A.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故又 称“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念奴娇”、“虞美人”等。题 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B.词按照篇幅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的一段叫阕或片。 C.宋词在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 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唐末李后主的绝笔词,其中“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传世名句。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 “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 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宋太宗(赵光义),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 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作品风格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思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尊严全无,自由 丧失。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煎熬,非但激 发不起生之欢乐,反而让其触景生悲,使其产生度日如年 之痛感,所以他觉得日子太漫长了,希望时间的步伐加快。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 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 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 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写作背景
【解析】 对比
A.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故又 称“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念奴娇”、“虞美人”等。题 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B.词按照篇幅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的一段叫阕或片。 C.宋词在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 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唐末李后主的绝笔词,其中“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传世名句。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 “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 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宋太宗(赵光义),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 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作品风格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思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尊严全无,自由 丧失。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煎熬,非但激 发不起生之欢乐,反而让其触景生悲,使其产生度日如年 之痛感,所以他觉得日子太漫长了,希望时间的步伐加快。
《虞美人》公开课(1)PPT课件

作 可个 怜才 薄人 命真 作绝 君代 王, 。
四、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 体指什么?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 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 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 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 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子夜歌: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陈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出河,凤阁龙楼连霄
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 潘鬃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 娥。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 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 粹的眼泪。’’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
题解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 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 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 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读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凉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朱颜已改
“应犹 人事非
故国凄凉 悲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向东流”
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 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 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 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 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 事”所具体指什么?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 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
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 望月感怀
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贺铸《青玉案》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李白《月下独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空间 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时间 意象
19
雕 只栏 是玉 朱砌 颜应 改犹
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 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 无尽无休。
探究:千百年来,李煜的“愁”为什 么
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为他那绝世的才情,为他生命中 那至真至性的率真。
❖为他承受的不能承受的苦痛,为 他的大绝望而心生悲悯。
22
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发的情 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 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 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作家 有柳永、李清照、秦观。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唐、五代 北宋初年 北宋中叶
到南渡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主要风格
婉约艳丽 婉约、豪放
并举 壮怀高唱 哀感低吟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 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 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 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 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10
感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字眼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了虚写”:回忆往事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虚写:回忆故国
“何时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又东风” 时光消逝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愁
虚写:雕栏玉砌
在”
下片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三种,( 58)字以内为小令,
( 59-)90字为中调,( )字91以上 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 豪放派和婉约派)
词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在 ,
5、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20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夸张、设问、比喻
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 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 的愁绪形象化了。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17
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 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另一颗 巨钻,是古代文学阆苑里 另一朵奇葩。她以姹紫嫣 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 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 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是起源于(唐 )盛行于( 宋)的
一种配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
体。
词
词的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片)或
( 阕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代表作家
温庭筠、李煜 晏殊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姜夔、张炎
相关档案
❖
❖
姓名: 李煜
❖
字: 重光
❖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
籍贯: 江苏徐
❖
国家: 南唐州
❖
职业: 国君 词
❖
信仰: 佛教人
6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
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 乐。974年11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 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 “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 软禁生活。978年7月初7,在他41岁生日 之夜,令歌伎演唱《虞美人》词,被宋太 宗赐毒酒毒死,《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 的绝笔之作。
8
题解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 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 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 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读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凉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朱颜已改
“应犹 人事非
故国凄凉 悲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向东流”
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 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 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 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 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 事”所具体指什么?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 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
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 望月感怀
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贺铸《青玉案》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李白《月下独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空间 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时间 意象
19
雕 只栏 是玉 朱砌 颜应 改犹
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 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 无尽无休。
探究:千百年来,李煜的“愁”为什 么
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为他那绝世的才情,为他生命中 那至真至性的率真。
❖为他承受的不能承受的苦痛,为 他的大绝望而心生悲悯。
22
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发的情 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 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 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作家 有柳永、李清照、秦观。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唐、五代 北宋初年 北宋中叶
到南渡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主要风格
婉约艳丽 婉约、豪放
并举 壮怀高唱 哀感低吟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 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 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 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 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10
感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字眼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了虚写”:回忆往事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虚写:回忆故国
“何时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又东风” 时光消逝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愁
虚写:雕栏玉砌
在”
下片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三种,( 58)字以内为小令,
( 59-)90字为中调,( )字91以上 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 豪放派和婉约派)
词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在 ,
5、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20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夸张、设问、比喻
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 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 的愁绪形象化了。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17
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 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另一颗 巨钻,是古代文学阆苑里 另一朵奇葩。她以姹紫嫣 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 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 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是起源于(唐 )盛行于( 宋)的
一种配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
体。
词
词的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片)或
( 阕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代表作家
温庭筠、李煜 晏殊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姜夔、张炎
相关档案
❖
❖
姓名: 李煜
❖
字: 重光
❖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
籍贯: 江苏徐
❖
国家: 南唐州
❖
职业: 国君 词
❖
信仰: 佛教人
6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
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 乐。974年11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 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 “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 软禁生活。978年7月初7,在他41岁生日 之夜,令歌伎演唱《虞美人》词,被宋太 宗赐毒酒毒死,《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 的绝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