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字的联想》教案
字的联想(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字的联想(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字的基本结构,并能运用联想的方式,创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字体设计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提升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结构: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和间架结构。
2. 字的联想:通过观察不同的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意联想。
3. 字体设计:学习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字体设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字体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字的联想,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字体设计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意联想,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字体设计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字体设计案例。
2. 学具:铅笔、橡皮、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字体设计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新授: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意联想。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字体设计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字的联想2. 内容:汉字的基本结构、字的联想、字体设计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创意字体。
2. 作业要求:字体设计要富有创意,结构清晰,色彩搭配和谐。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字的联想,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字体设计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发现不够,创意联想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意思维,提高他们的字体设计能力。
字的联想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一、理解字的联想字的联想是指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字与字之间在形状、结构、意义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从而激发创意,创作出新的字体设计。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7课字的联想(教案)

字的联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体、黑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基本笔形特征和写法。
2、了解美术字与创意美术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和掌握创意美术字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创意字的特点及变化原则,设计出具有创意美术字特征、造型美观的创意字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创意字体的收集与分析,归纳创意字的设计特点,探索创意字的设计方法,尝试对单或词字进行创意表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2、从设计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合作意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创意字体,所以并不陌生,但如何表现掌握创意字体的方式方法,学生并不了解,通过游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且掌握与运用知识,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创意字体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归纳创意特点。
2、了解美术字与创意美术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和掌握创意美术字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创意字的特点及变化原则,设计出具有创意美术字特征、造型美观的创意字体。
教学难点探索组合文字的创意表现方法,进行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阶段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3组有代表性的创意字体2、学生抢答3、引入课题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一、汉字和美术字的发展过程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书体特征大篆写实有力、粗狂豪放小篆均圆柔软、结构严谨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活泼欢畅,气脉相通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2、常用美术字书体的演变(1)宋体从北宋刻书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特点字体方正,横细直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
风格典雅工整,严肃大方。
适用公告、法规及一些庄重的书写内容。
字的联想 (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字的联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字的组成结构和演变历程;2.掌握常见汉字的造字意义并学会分析组合字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兴趣,提高写字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字组成结构和演变历程;2.常见具有造字意义的汉字;3.联想练习:画出字形、识别字义、发散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组成结构和演变历程,学习常见具有造字意义的汉字。
2.游戏法:通过联想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3.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联想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汉字的组成结构和演变历程;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联想练习,学会分析组合字的意义。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个字让学生结合图形或声音来猜测字义,引导学生对汉字联想的学习。
2. 讲授(15分钟)1.汉字组成结构:由部首和构件组成。
2.汉字演变历程:中国汉字以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为历史发展阶段,教师简略介绍汉字演变历程,并以“力”字为例讲授。
3.常见具有造字意义的汉字:教师列出一些常见具有造字意义的汉字,并介绍其字义。
3. 联想练习(30分钟)1.学生自己画出所选汉字的字形,并标注出该字的部首和构件。
2.学生根据部首、构件和意义等先后关系进行联想,写出组合成新词的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联想,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联想出一个新词呢?”学生集思广益,归纳练习中的联想方法,并总结出几种有效的联想方式。
5. 课堂检测(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汉字,让学生一边画出字形,一边写下其对应的意义,并对学生练习的成果进行检测和纠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汉字的组成结构和演变历程,掌握了常见汉字的造字意义,并培养了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还通过联想练习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写字能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 字的联想4-苏少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字的联想4-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字的联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通过对字的结构、形态、意义等方面的联想,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字的联想方法、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字的联想,以及如何将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字的联想作品、美术作品等。
2.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3.学生作品:上一课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上一课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形态、意义等方面,提出本课主题:字的联想。
2.新课讲解(1)展示字的联想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字的联想方法。
(2)讲解字的联想步骤:观察字的结构、形态、意义,进行联想,创作美术作品。
(3)讲解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达字的联想。
3.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字,进行字的联想,讨论创作思路。
(2)学生创作:根据讨论结果,每组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3)教师指导: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4.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字的联想,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课后作业1.选取一个字,进行字的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观察生活中的字,记录下有趣的字的联想,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字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展示经典字的联想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字在不同形态下的美感,如“山”字可以联想到山的轮廓、山的连绵等。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字的联想|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字的联想|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字”的联想含义,通过观察、分析、创作,学会运用美术元素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字的认识:介绍“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使学生了解字的文化内涵。
2. 字的联想: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字与生活、情感、故事等联系起来。
3. 字的创作: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和形式,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字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字的联想方法和创作技巧,能独立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字的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字与生活、情感、故事等联系起来,创作出具有深度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字的含义和特点。
2. 新课讲解:介绍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讲解字的联想方法和创作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字进行联想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板书设计1. 字的联想2. 重点内容: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字的联想方法和创作技巧。
3. 示例:展示几个具有创意的字的作品。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字的作品。
2.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字,共同创作一幅大型的字的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字的联想和创作兴趣浓厚,能独立完成作品。
2.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3. 后续课程:继续探索字的联想和创作,尝试不同的美术元素和形式。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帮助学生掌握字的联想和创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 字的联想14-苏少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字的联想14-苏少版教学目标1.了解苏少的艺术作品,了解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2.通过欣赏苏少的作品,启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和空间组合表现主题,深入感受艺术的美妙。
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苏少:让学生了解苏少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作品。
2.利用艺术形式进行联想:通过带有联想性质的艺术创作体验,扩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3.艺术创作: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的联想,进行艺术创作。
2. 教学方法1.听课: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讲述苏少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苏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苏少的作品。
2.观赏: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苏少的作品,看到字的视觉效果,体会字所传达的意思和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创作: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的联想,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请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了解苏少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准备好欣赏苏少的作品。
2. 教师讲解首先,老师讲述苏少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苏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她的作品。
接着,老师让学生仔细观看苏少的作品,看到字的视觉效果,体会字所传达的意思和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 艺术创作老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的联想,进行艺术创作。
创作步骤:1.学生先在纸上写下一个词语,然后将这个词语进行发散性联想,画出所有的联想。
2.从所有的联想中选出一个最有成为画面主题的点,作为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这个主题点也可能是与原始词语完全无关的形象。
3.找到一些与主题点相关的联想,并加以构造互补、对角、变形和反复出现等方式,将它们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平面留白中,最终形成作品。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 字的联想-苏少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字的联想-苏少版《字的联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的联想设计。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三、教学难点: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生动、有趣。
课堂效率。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用于板书的图片和文字。
2、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揭示课题。
1、猜字导入,了解甲骨文与图画的渊源。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来看看猜得对不对!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很像简笔画,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因为刻在兽骨和龟甲上,所以又称甲骨文。
2、了解文字演变过程,揭示课题。
(1)以“车”为例,介绍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师:我国的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字——简化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形传递信息的功能远远超过文字,于是就有人把图像和字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样的文字(出示变体字)在我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车,而这两个“车”字让我们联想到了杂技演员的独轮车,爸爸的摩托车。
(2)揭示课题师:因为它直观形象,同样的“车”字,却让我们产生了不同车的联想,下面就来学一学这种造字的方法,体验一下《字的联想》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1、替换法师:用车轮、排气管替代了“车”字的某个笔画,文字就变得形象有趣了,想试试吗?我们现在正处于夏天,看到“夏”字,你会想到什么?首先我们会想到火红的太阳,觉得很热,就会吃些解暑的食品,做些带来清凉的活动,有时还会突然来一阵雷雨,搞得我们措手不及,没有带伞,只好临时用书挡一下了……如果用这些事物替换“夏”字的部分笔划,会是什么样呢?现在这个“夏”字,真是生动形象!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被替换的事物和笔画的形状比较接近,这样保留了字形,显得特别巧妙。
第17课字的联想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7课字的联想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创造,将字的形象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学习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观察并描述字的形象特征。
2. 联想并创造与字相关的图像。
3. 学习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4. 完成字的联想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字的形象特征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联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和创造。
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字卡、PPT、黑板、粉笔、画纸、彩笔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展示字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字的形象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字的形象特征。
第二阶段:联想与创造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字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 学生进行字的联想,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字的创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字的形象。
第三阶段:学习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1. 教师讲解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字,体验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第四阶段:字的联想创作1.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学生进行字的联想创作。
2. 学生进行字的联想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阶段: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字的联想创作,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字的形象特征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联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作业设计1. 观察并描述家里的字,进行字的联想和创造。
2.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字,注意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描述字的形象特征,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字的联想和创造,是否掌握了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的联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
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范作,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种字体的同一组美术字,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字的联想》。
2.了解文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一个象形文字,说说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如:日、月、山、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
日、月、水、牛、目、象。
(2)了解这个文字的变化过程。
3.欣赏评述,小组研究。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美术字以及它的三种变形——老宋体、仿宋体和新宋体。
认识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
(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格式的变化)
(2)认一认,找一找美术书、语文书、报刊杂志中的各种字体。
(3)研究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特点。
(4)仔细欣赏和放大字体,比较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区别,
研究这两种字的特点。
4. 抓住特征,审美体验。
(1)出示一些具有装饰性的汉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从汉字的的结构和特点说说。
(3)教师点评总结。
5.作业练习,展评修改。
(1)进行汉字的联想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评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
6.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