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高考复习专题5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复习之修辞方法 (2)全文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复习之修辞方法 (2)全文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复习之修辞方法.pptx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 (似的)、仿佛、宛如、是、 成了”等。 例如: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
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
闪发光。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 地上射起无数箭头,屋顶落下万

千条瀑布。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 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 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 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 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 银幕;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 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 ,还是蓝孔雀?
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 炭,大旱的甘霖。
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 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 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 ……”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 (2006年安徽卷)
示例: 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 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 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符合要求即可)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了。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

高考修辞手法5(附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5(附答案)

专题修辞手法(五)1.列选项中的诗句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C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A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对偶比拟)B.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顶真设问)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互文借代)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反问比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 项,“栗”“惊”赋予“深林”“层巅”人的情态,但无对偶;B项,原诗中“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是对这两问的回答,所以这是设问,但无顶真;C项,前一句互文,意思是“主客下马上船”;“管弦”代音乐;D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使用了反问的修辞,但无比喻。

故选C。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段划线的句子不同的一项是()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

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

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

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

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八种)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八种)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 )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 )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 慢地向外走。( )
例: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 的脚步近了。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分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周总理,你在哪 里?你在哪里?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 )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 )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 )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 )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 )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 )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 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 )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 子不住地往下落。( )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 )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 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 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判定和分析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判定和分析 课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5.终岁不闻丝竹声。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夸张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 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 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变 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例如: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 综的大毡子。(茅盾《白杨礼赞》)
暗喻还有以下几种变体: (1)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正如)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2)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把“思想感情”比作“潮水”。 (3)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 相同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叫人发狂了。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 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 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乃是听觉 ,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⑤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
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 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 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 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 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 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 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借代
三、比拟:
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 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 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 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 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 乙事物来写。
性,是特征带本体的借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 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 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解析: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 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 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 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 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 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 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4年全国1卷

2025届中职语文专题复习:辨析并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之+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2025届中职语文专题复习:辨析并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之+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D.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 给燃烧起来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色的榛树叶子”比喻成“一团团火”,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秋天原野上热闹非凡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愉悦和欣喜。
【解析】A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老屋比作孤寡老人。
C 3.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 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 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相似点不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了。
(三)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 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二)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 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一)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例如: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 淹死在泪水里了。
2.缩小夸张。例如: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3.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 面包的香味来了。
常见修辞手法
考点分析
年份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考点与题型
分值
常见修辞手法的判断,选择,语句形式 (借代、比喻、夸张)
3分
考查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选择,语句形式 (反复、排比、反问、比喻、拟人)
3分
常见修辞手法的判断,选择,语句形式 (对偶、反复、夸张)
3分
【解析】D项,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先提 出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索,这是设 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这种辞格就是 设问句。

职业高中高考复习专题5修辞手法

职业高中高考复习专题5修辞手法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的分析。”
拟人.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 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 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基调活泼有趣。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 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 一体。
修辞格介绍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 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 马上涨价。 比拟 虽然在紧张的劳动中大家都少说话了,但 是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切…… 比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A.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 气蒸 ” 、“波 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 气势。 B.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夸张
引用 引用 比喻 比喻 比喻 比喻 对比
广告修辞大擂台
对比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镶嵌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双关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双关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对偶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排比 (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 排比 的价。(收音机) 谐音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双关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比拟的种类: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 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青春在他的脸上跳跃 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该怎么写。 又一个梦在他的枕头上滑了过去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夏宇《甜蜜的复仇》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的分析。”
拟人.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 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 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基调活泼有趣。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 合”、“斜” 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 情。 D.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 用“知”、“潜 ”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 东西。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 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 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 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 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 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 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 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 一体。
修辞格介绍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Hale Waihona Puke 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 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 马上涨价。 比拟 虽然在紧张的劳动中大家都少说话了,但 是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切…… 比拟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二、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4)借部分代替全体。
下面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它的 表达效果(上海卷)
千古长如白练飞(庐山瀑布) 解析:比喻的修辞;庐山瀑布千古以 来奔流不息,如一匹白练悬空而下,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的色彩和形 态。
(重庆卷第23题)以下面句子为本体 ,写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 系的话。 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 决不可能成功。 例:正如所有的花并非都能结果,但 不开花决不可能结果。
。 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 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咚咚的战鼓和进军 号角的撼人的气魄
既非比喻也非比拟,“仿佛 ”表示不十分确定的估量语气
(浙江卷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暑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 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所播的种子并非都能发芽,但不播种绝不可能 发芽。 所有破土而出的嫩芽并非都能长成大树,但不 破土而出绝不可能长成大树。
: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 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 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 如愁”赞之为“新奇的比喻”。请指出该比喻“ 新奇”在哪里。 答: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 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 山下的坝子里来。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你是雄鹰,就搏击长空;如果 你是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让我们 共同创造辉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 答:① “刀法”喻“教育方法”; ②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③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 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 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 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 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像丛飞、白芳礼等。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 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夸张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借代 E、对偶 H、设问 B、比拟 D、夸张 F、排比 G、反问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 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 词语)组成。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 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 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 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风暴”指的是刮大风且常伴有大雨 的天气现象。“江河”在风暴中“寂然 无语”不合情理) ”。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