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修辞手法专题【考试说明】修辞即修饰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目前修辞手法大约共有六十三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可分为多个小类,如比喻修辞内又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倒喻、扩喻、缩喻、较喻、回喻、互喻等。

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的表达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及作用,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考点解析】1.比喻(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2)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拟人(1)定义: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动作、心理、性格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有时也会超前地表达某种特殊的感受或情感。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掌握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学会使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比喻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喻句的写作练习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拟人句的写作练习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掌握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学会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写作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夸张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夸张句的写作练习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问手法进行写作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反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理解排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排比手法进行写作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排比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排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七章:对偶7.1 教学目标掌握对偶的定义和结构学会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7.2 教学内容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对偶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练习法:进行对偶句的写作练习第八章:对比8.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8.2 教学内容对比的定义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比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对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九章:借代9.1 教学目标掌握借代的概念和种类学会运用借代手法进行写作9.2 教学内容借代的定义和种类借代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借代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借代句的写作练习第十章:总结与练习10.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练习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第十一章:反复11.1 教学目标理解反复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复手法进行写作11.2 教学内容反复的定义和特点反复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复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复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二章:设问12.1 教学目标掌握设问的概念和效果学会运用设问手法进行写作12.2 教学内容设问的定义和效果设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问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设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三章:引用13.1 教学目标了解引用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引用手法进行写作13.2 教学内容引用的定义和种类引用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引用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引用句的写作练习第十四章:比拟14.1 教学目标掌握比拟的概念和分类学会运用比拟手法进行写作14.2 教学内容比拟的定义和分类比拟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拟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拟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五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1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进行创意写作练习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练习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知识讲解一、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修辞比喻、借代、拟人、对偶、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语、引用、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二、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1、明确各种修辞的概念并学会判别2、熟练使用各种修辞3、结合语境,分析修辞的作用三、各类修辞(一)比喻1、定义: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2、作用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3、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4、句子赏析(1)明喻:本体+喻词(像、如等)+喻体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暗喻: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例: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3)借喻: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粒粒珍珠。

5、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二)借代1、定义: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步骤:1.3.1 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1.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二章:比喻和拟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和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2.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和拟人。

2.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三章:夸张和排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夸张和排比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和排比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夸张和排比的练习和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3.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夸张和排比。

3.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四章:对偶和反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偶和反复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对偶和反复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对偶和反复的练习和应用。

4.3 教学步骤:4.3.1 讲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4.对偶 (1)对偶的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 或类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 一种修辞手法。
(2)对偶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理,表示类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按内容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峙关 系
种类
释义
例句
复句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 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 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 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 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 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 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 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排比
构成要求:结构相同、类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 ①词组(主、谓、动、宾) ②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③段落并排(两段即可) 效果:“增文势”、“广文义” “广文义”: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 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增文势”: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
(4)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类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 若”之类的词语。
例1:她的性情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例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 例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
【真题分析1·拟人】【202X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
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 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2025届中职学考一轮复习专题:修辞手法

2025届中职学考一轮复习专题:修辞手法

2025届中职学考一轮复习专题:修辞手法【考情分析】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中,修辞手法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分值为三分。

常考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这9种。

对比、衬托、借代、顶针、双关、用典这6种修辞手法了解,能做基本的判断即可。

(一)比喻定义:是用本质不同却有相似点的甲事物描绘乙事物或用甲道理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比喻四要素:本体、喻体、喻词、喻解。

比喻的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例句:(1)他的自尊心像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

(明喻)(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暗喻)(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借喻,把“巨浪”比作“翡翠”)(二)比拟定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基本类型:拟人、拟物要素:本体、拟体、拟语例句:(1)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拟物,把“敌人”当作有尾巴的动物)(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人)(三)夸张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基本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例句:(1)他们肚皮都笑破了。

(扩大夸张)(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缩小夸张)(3)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四)排比定义:把三个及三个以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接连说写出来。

例句: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五)对偶定义: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上紧密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基本类型:正对、反对、串对例句:(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正对)(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对)(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事物相比较。

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2)表示猜度。

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3)表示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

(4)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中国涌现许多楷模,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

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暗喻)(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借“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深入浅出。

2.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不少考生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拟人和拟物混淆了。

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如:(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比拟的作用: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特征代本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比喻、夸张)双峰小学林业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比喻、夸张修辞手法。

2、了解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4、拓展练习。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唤起记忆
自我介绍:①我是一个壮得像头牛的老师;②我爱篮球,我爱音乐,我爱上网;③我胆大包天,曾经一个人在山上生活了一个月;④我是个左撇子,左手经常笑右手不灵活。

师:以上四个句子分别有什么什么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修辞手法里的比喻、夸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两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表达效果
1、比喻
(1)出示句组一,思考探究:每个句子有多少种事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表达效果如何?(2)总结板书:
(3)区分比喻句,出示句组三,这些句子不是比喻句
(4)练习巩固(出示句组四)
2、夸张
(1)出示句组五,思考探究:这两个句子的描述符合实际吗?这样写好什么好处?
(3)小练习:出示句组六
三、巩固练习(出示句组七)
四、回顾总结
1、请同学们想想,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的是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希望同学们在平常的说话、习作中,根据说话或文章的需要,尽量用上
一些修辞手法,让我们的语言更精彩,让我们的文章更具魅力!
五、课后练习
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你喜欢的修辞手法,看谁用得多,写得好。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