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厂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年产20万吨合成氨厂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年产20万吨合成氨厂工艺设计

【】毕业论⽂毕业设计年产20万吨合成氨⼚⼯艺设计年产20万吨合成氨⼚⼯艺设计摘要氨的⼯业⽣产主要是利⽤氮⽓和氢⽓通过催化剂的催化⽽得到。

本设计是年产20万吨合成氨⼚的⼯艺设计,但由于合成氨的整个⽣产⼯艺较长,细节问题较多,鉴于设计时间的紧迫,本设计主要对合成氨的主要⼯段——合成⼯段进⾏了⼯艺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全⼚平⾯布置图、合成氨⼯艺流程⽰意图、合成⼯段带控制点⼯艺流程图、合成⼯段物料流程图、合成车间的⽴⾯图和平⾯图。

关键词:氨,催化剂,⼯艺,图Ammonia Plant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of 200,000 t Ammonia Per YearABSTRACT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ammonia is used mainly nitrogen and hydrogen through the catalyst to be obtained. The design of the annual output of 200,000 tons of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process design, but because of the ammonia production process is longer, more details, in view of the urgency of the design time. The main design of the main section of ammonia-synthesis s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the mapping of the entire plant layout map Ammonia Process Chart, Synthesis Process control point with the process flow chart Synthesis Process flowchart materials, synthetic workshop elevation and floor plans.KEY WORDS:ammonia ,catalyst ,technology ,chart⽬录摘要........................................................................................................................................... I ABSTRACT .............................................................................................................................. II 1 ⼯程设计背景与发展状况. (1)1.1⼯程设计的背景 (1)1.2我国合成氨产业概况 (1)1.3我国合成氨需求现状及设计规模 (1)2 ⼯程设计条件与总平⾯布置 (3)2.1⼯程设计条件 (3)2.1.1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的资源条件 (3)2.1.2 公⽤⼯程概述 (3)2.1.3 劳动⼒资源条件 (3)2.2总平⾯布置 (3)2.2.1 总平⾯布置的基本原则 (3)2.2.2 总平⾯布置概述 (4)3 化⼯⼯艺设计 (7)3.1车间组成概述 (7)3.2车间⽣产综合叙述 (7)3.2.1 合成⼯段的概况及特点 (7)3.2.2 ⼯作制度 (7)3.2.3 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及标准 (8)3.2.4 ⼯艺流程叙述 (8)4 合成⼯段的⼯艺计算及设备选型 (10)4.1合成⼯段设计要求 (10)4.2合成⼯段物料衡算图 (10)4.3.1 物料衡算 (11)4.3.2 热量衡算 (24)4.3.3 主要设备的计算 (31)4.3.4 主要设备型号⼀览表 (45)5 安全⽣产及环境保护 (46)5.1环境保护与综合利⽤ (46)5.2劳动安全卫⽣ (46)致谢 (48)参考⽂献 (49)1⼯程设计背景与发展状况1.1 ⼯程设计的背景合成氨是化学⼯业中的⼀种重要的基础原料。

年产15万吨碳酸二甲酯化工厂的设计

年产15万吨碳酸二甲酯化工厂的设计

碳酸二甲酯,化学式为CH3OCO2CH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它是由甲醇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产物,常用于工业中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中间体。

本文将设计一座年产15万吨碳酸二甲酯的化工厂。

一、原材料准备1.甲醇:甲醇作为制备碳酸二甲酯的主要原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纯度(至少99%),并且需要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其挥发。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从燃煤或燃气发电厂等工厂中收集得到的,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供气系统,以保证二氧化碳的充足供应。

二、反应工艺碳酸二甲酯的制备主要是通过甲醇与二氧化碳的酯化反应进行的。

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通过酸催化或碱催化来实现,但碱催化是更为常用的方法。

1.装置选择:选择一套连续的流动反应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常采用循环紊流床反应器,具有反应速度快、传质效果好等优点。

2.催化剂:通过选择合适的碱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常用的碱催化剂有碱性离子液体、钠甲醇溶液等。

3.反应条件:在反应器内,将甲醇与二氧化碳注入并加热至反应温度(通常为150-200℃)。

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酯化反应会进行,生成碳酸二甲酯和水。

反应器内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为5-10MPa),以促进反应进行。

4.分离纯化:经过反应生成的反应物和产物会进入分离纯化阶段。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蒸汽蒸馏、分子筛吸附、凝固分离等。

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沸点来分离出甲醇、二氧化碳和碳酸二甲酯。

三、能源供应1.蒸汽:在碳酸二甲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蒸汽供应。

蒸汽通常通过燃煤或燃气锅炉产生,然后输送到化工厂中供应给各个设备。

2.电力:化工厂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用于驱动各个设备以及照明等。

电力可以通过连接至附近的电网进行供应,也可以通过自行建设发电设备来满足需求。

四、环境保护1.废气处理:在碳酸二甲酯化工厂中,需要处理产生的废气。

废气通常含有甲醇和二氧化碳等挥发性有机物,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废气处理装置来净化。

年产80万吨尿素化工厂设计

年产80万吨尿素化工厂设计

年产80万吨尿素化工厂设计摘要:尿素在工业上是由NH,与Cd直接台成的。

本设计是二氧化碳气提法年产80万吨尿素化工厂设计;其中有二氧化碳紧缩,液氨升压,台成和气提,蒸发、解析和水解和造粒等工序。

主要进行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全厂平面市直图、工艺流程图、一个车间的立面图和平面图。

关键词:尿素,二氧化碳气提法,设备选型Annual output of 800,000 tons of urea chemical plant design ABSTRACT: Carbamide is directly synthusizud by NH^indCarbon dioxide in the industry・ This indication is to design f()r a chemical factory, which is synthesizing 80(),000t Carbamide per Year by NH; and Carbon has the carbon &oxide compression,the liquid ammonia rises the pressure,synthesizes friendly and raises,cx^apc>ratcs, theanalysis and the hvdrolisis as well as makers the grainand so includes the main equipment computation and the shapingin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Carbamide, and entire factory fkjooplan, and three workshops citation and horizontal plan. KEY WORDS: Carbamide, Carbon dioxide, Equipment type纯尿素是白色,无臭的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

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3 年 6 月日摘要本课题是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的初步设计。

第一论述了二丙基庚醇合成的意义与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二丙基庚醇的性质及合成方式,第二介绍了课题的设计背景、厂址选择和原料产品规格;通过国内外几种相关工艺的比较肯定本设计的工艺流程,对整个生产进程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Aspen plus模拟;对反映釜等主要设备进行了设备计算与选型,而且对车间设备进行了布置,对自动控制、安全和环境保护和公用工程进行了概述。

最后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利用AutoCAD绘制戊醛缩合反映釜装配图和合成工段设备平立面布置图,手绘了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而且完成了20 000字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初步设计;合成工段;2-丙基庚醇;衡算Abstract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workshop of the synthesis section of 60,000 tons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2-propyl heptanol was completed. Firstly, the significance, the function of 2-propyl heptanol,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2-propyl heptanol was stated. The nature of 2-propyl heptanol and synthetic methods were described briefly. Secondly, the design background, plant location and materials and product specification were introduced; comparion of the productive processed in the domestic and aboard, the design process was determined. Meanwhile the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and the simulation of process by Aspen plus were finished. The reactor equipment and other major equipm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selected. And the layout of the equipment for the workshop,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blic works were outlined. Thirdly, the equipments arrangement diagram of the workshop and the pentanal condensation reactor equipment were drawn with Auto CAD, the process flow diagram with control points was drawn by hand. Finally, the design instruction of 20 thousand words was finished.Key words:Preliminary design; Synthesis section; 2 - propyl heptanol; Balance calc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总论 (1)概述 (1)项目建设意义 (1)国内外现状及进展前景 (1)设计依据 (3)厂址选择 (4)厂址肯定 (4)厂址优势分析 (4)设计规模与生产制度 (5)设计规模 (5)生产制度 (5)原料和产品规格 (6)经济核算 (6)第2章工艺设计和计算 (7)工艺线路的选择 (7)2-丙基庚醇工艺介绍 (7)2-丙基庚醇工艺的肯定 (8)工艺流程简述 (8)物料衡算 (9)反映器R101的物料衡算 (9)分离罐V103的物料衡算 (10)换热器E101的物料衡算 (11)精馏塔T101的物料衡算 (12)换热器E104的物料衡算 (12)反映器R102的物料衡算 (13)换热器E105的物料衡算 (14)闪蒸罐V105的物料衡算 (15)热量衡算 (16)反映器R101的热量衡算 (16)换热器E101的热量衡算 (17)T101冷凝器E102的热量衡算 (18)T101再沸器E103的热量衡算 (19)精馏塔T101的热量衡算 (21)换热器E104的热量衡算 (22)反映器R102的热量衡算 (24)换热器E105的热量衡算 (25)全流程模拟 (26)总工艺的模拟 (26)反映器R101的模拟 (27)精馏塔T101的模拟 (28)反映器R102的模拟 (28)第3章设备计算及选型 (30)关键设备R101计算及选型 (30)R101筒体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30)筒体壁厚的计算 (30)夹套的计算 (31)水压实验及强度校核 (32)换热计算 (33)釜体法兰的选择 (33)搅拌器的选择 (33)搅拌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的选择 (34)容器支座的选择 (35)人孔、视镜、温度计和工艺接管的选择 (35)其他设备计算与选型 (36)反映器R102的计算 (36)精馏塔T101的计算 (37)换热器的计算与选型 (40)泵计算与选型 (43)储罐和回流罐的计算与选型 (44)紧缩机C101的计算与选型 (46)第4章设备一览表 (47)第5章车间布置 (49)反映器和塔的布置 (49)换热器的布置 (50)泵和紧缩机的布置 (50)罐的布置 (51)第6章自动控制 (52)2-丙基庚醇合成工段自动控制 (52)泵P101的控制 (52)塔顶冷凝器E102的控制 (52)反映器R101的控制 (53)精馏塔T101的控制 (53)第7章公用工程 (55)供水 (55)供热 (55)供电 (56)第8章安全环境保护 (57)结束语 (58)参考文献 (59)致谢 (61)第一章总论概述项目建设意义分子总碳数为4~13的脂肪族伯醇,其全世界近50%产量用于生产增塑剂,所以国内外俗称其为增塑剂醇[1]。

化工设计专篇

化工设计专篇

化工设计专篇一、引言化工设计是指在化工工程领域中,对化工过程、设备和工厂进行设计、规划和优化的过程。

化工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化工设计专篇是对化工设计领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分享最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化工设计工程师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二、化工设计原理1. 化工流程设计原理化工流程设计是化工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单位操作过程的设计、排列和优化。

化工流程设计的关键原理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过程流程图的绘制、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化工流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2. 化工设备设计原理化工设备设计是针对化工过程需求而进行的设备设计和选型工作。

化工设备设计原理包括对设备材料、结构、传热传质性能、操作条件以及安全性能的综合考虑。

化工设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节能性和维护便捷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3. 化工工厂设计原理化工工厂设计是综合化工流程和设备的布局、配套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化工工厂设计的原理包括对生产线的布局优化、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工艺管道的设计、安全环保设施的设置等。

化工工厂设计需要兼顾生产效率、能源消耗、成本控制、安全性和环保要求。

三、化工设计技术1. CAD/CAE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CAD技术可以帮助化工工程师进行流程图绘制、设备布局、结构设计等工作,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

CAE技术则可以对设备结构、材料和工艺进行模拟分析,为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3D打印技术在化工设备设计中的应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工设备设计师开始将其引入到设备原型制作、定制部件制造和快速样机制作中。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结构件的快速制造,减少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帮助设计师验证设计方案,加快产品研发过程。

化工厂规划设计范文

化工厂规划设计范文

化工厂规划设计范文1.选址-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考虑到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因素。

-确定土地面积和形状,考虑到将来的扩建需要。

2.厂房设计-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设置,确定厂房的大小、高度和布局。

-确保厂房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包括通风、照明、温度等。

3.设备选择与布置-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避免设备之间的冲突,并优化设备的安装布局,以提高生产效率。

-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便性,以及可行的安全设计。

4.安全规划-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设计安全通道、消防设施、应急救援等设备和机制,以应对火灾、泄漏和其他事故。

-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和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环境保护-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合理规划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设施。

-设置防污染设备和控制措施,确保废物排放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鼓励提高能效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原材料和产品流程-确定原材料的储存和供应链路,尽量减少浪费和损耗。

-设计优化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考虑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包装方式,确保安全和绿色环保。

7.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演练和培训。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联络机制,与相关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8.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确定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指标和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参与管理。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物资管理系统,确保供应链的畅通。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化工厂规划设计的提纲,详细的规划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化工厂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生产效率等多个方面,确保化工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

浅谈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

浅谈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摘要:化工工程占据着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

本文从加强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分析的重要性及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工厂;管廊;设计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化工厂管廊结构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强对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问题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管廊结构设计方案,解决因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问题。

二、必要性管廊结构作为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一直以来就存在范围较广、数量众多的特点,并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石化行业的大发展,装置规模越做越大,管廊相应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

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结构特性,重视其不同形式间的工程用量比较,总结经验,以使管廊设计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工程上安全可靠。

三、化工厂管廊结构设计1、管廊宽度的设计要点在对化工工厂内管廊进行基础设计时,应当根据P&ID作出管廊管道走向图,对管廊上管道数量和管径大小进行确定。

在计算管间间距总和时,应当将管廊上管道最大密度处作为计算依据,得出管廊宽度,并预留出20%-30%的增添管道余量。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应当考虑保温和伴热管线的保温层厚度,以及应力管线在管廊上的径向位移量。

2、管廊的高度设计要点化工工厂内的管廊在道路上横穿时,其净空高度必须大于 4.5m;在大型消防车通行的情况下,其净空高度必须大于5m;若设有人行通道,则管廊净空高度必须大于2.2m;若管廊采用桁架时,还必须根据桁架底高进行计算。

为了提高管廊空间的利用效率,应在管廊下布置泵,在布置泵时要充分考虑泵的维护操作问题,所以要预留超过3.5m的空间。

若需要布置换热器,还必须考虑换热器的安装高度及其上方配管所需的空间。

四、管廊结构设计要点1、纵梁式管架的设计要点纵梁式全钢外管架一般以一个温度区段作为计算单元。

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要求,除了对其强度、整体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进行计算外,在结构计算分析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Decarbonization P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目录摘要 ............................................................................................................................................................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引言 ............................................................................................................................................................第一章总论 ....................................................................................................................................1.1 概述..........................................................................................................................1.1.1 氨的性质...................................................................................................................1.1.2 氨的用途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 ..........................................................................1.2 合成氨的发展历史......................................................................................................1.2.1 氨气的发现...............................................................................................................1.2.2 合成氨的发现及其发展 ..........................................................................................1.2.3 世界合成氨工业发展 ..............................................................................................1.3 文献综述......................................................................................................................1.3.1合成氨脱碳................................................................................................................1.3.2合成氨脱碳的方法概述 ...........................................................................................1.4 设计的依据..................................................................................................................第二章流程方案的确定 ...............................................................................................................2.1各脱碳方法对比...........................................................................................................2.1.1化学吸收法................................................................................................................2.1.2物理吸收法................................................................................................................2.1.3物理化学吸收法........................................................................................................2.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工艺基本原理 .................................................................2.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现状 .....................................................................................2.2.2发展过程....................................................................................................................2.2.3技术经济....................................................................................................................第三章生产流程的简述 ...............................................................................................................3.1 气体流程......................................................................................................................3.1.1 原料气流程...............................................................................................................3.1.2 解吸气体回收流程...................................................................................................3.2液体流程.......................................................................................................................3.2.1 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简述 ......................................................................................3.2.2 稀液流程循环...........................................................................................................3.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3.1综合分析PC法脱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3.2解决办法....................................................................................................................第四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1工艺参数及指标...........................................................................................................4.1.1计算依据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 ...................................................................4.1.2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4.1.3 PC的蒸汽压 .............................................................................................................4.1.4 PC的黏度 .................................................................................................................4.2物料衡算.......................................................................................................................4.2.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4.2.2溶剂夹带量................................................................................................................4.2.3溶液带出的气量........................................................................................................4.2.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4.2.6 入塔液中CO2夹带量..............................................................................................4.2.7 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 ..............................................................................................4.2.8 验算吸收液中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4.2.9出塔气的组成............................................................................................................4.3热量衡算.......................................................................................................................第五章吸收塔的结构设计..........................................................................................................5.1确定吸收塔塔径及相关参数 ......................................................................................5.1.1基础数据....................................................................................................................5.1.2求取塔径....................................................................................................................5.1.3核算数据....................................................................................................................5.1.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5.1.5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5.1.6塔附属高度................................................................................................................第六章塔零部件和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取.....................................................................6.1 吸收塔零部件的选取..................................................................................................6.1.1筒体、封头等部件的尺寸选取 ...............................................................................6.1.2防涡流挡板的选取....................................................................................................6.1.3液体初始分布器........................................................................................................6.1.4 液体再分布器...........................................................................................................6.1.5 填料支撑装置...........................................................................................................6.1.6接管管径的确定........................................................................................................6.2 解吸塔的选取..............................................................................................................6.3贮槽的选择...................................................................................................................结论..........................................................................................................................................................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参考文献 ...............................................................................................................................................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指定的产量和生产规模,结合生产实习中收集的各类生产技术指标以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而设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设计概论
课题名称:年产6500万吨硫酸工厂生产车间设计指导教师:李克林
班级:化工111班
组别:第三组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2)
1.1硫酸的用途 (2)
1.2硫酸的性质和规格 (3)
1.3硫酸工业的发展 (4)
第二章生产方法及原料的选择 (5)
2.1生产硫酸的生产原料选择 (5)
2.1.1硫铁矿为制酸原料原料 (5)
2.2生产硫酸的方法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 (6)
3.1硫铁矿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 (6)
3.2硫铁矿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 (9)
第四章工艺参数计算 (9)
4.1物料衡算 (10)
4.2 热量衡算 (13)
第五章设备选型设计 (15)
5.1沸腾炉 (15)
5.2 旋风除层器 (16)
第六章车间布置 (17)
第七章公用工程 (18)
7.1总平面布置 (18)
7.2交通组织 (18)
7.3防护设施 (18)
7.4绿化工程 (19)
7.5给排水及消防 (19)
7.5.1生产给水系统 (19)
7.5.2 生活给水系统 (19)
7.5.3循环冷却水系统 (19)
7.5.4消防给水 (20)
7.5.5排水系统 (20)
7.5.5.1清净排水系统 (20)
7.6供配电 (20)
7.6.1设计范围 (20)
7.6.2供配电方案 (20)
7.6.3照明设计 (21)
7.6.4厂区外线及道路照明 (22)
7.7主要电气设备和材料的选择 (22)
7.8通风除尘与空气调节 (22)
7.8.1空调方案 (22)
7.8.2通风方案 (23)
第八章经济估算 (23)
8.1概述 (23)
8.2工程费用 (23)
8.3其他费用 (24)
8.4备用费用 (25)
8.5专项费用 (25)
8.6产品单位成本 (25)
8.7流动资金 (26)
8.8投资回收期 (26)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安全性 (26)
9.1废气处理 (26)
9.2废水处理 (27)
9.3废渣处理 (27)
9.4噪声处理 (27)
9.5清洁生产评述 (28)
9.6生产的安全性 (28)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业政策的进一步加强,磷复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硫酸作为磷复肥生产的基本原料,其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硫酸工业发展较快。

硫铁矿是我国的自有资源,发展硫铁矿制酸对稳定我国的硫酸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研究硫铁矿制酸中炉气的制备、净化及干燥过程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硫铁矿制备及处理SO2炉气的全过程。

制备是焙烧硫铁矿制得SO2炉气,炉气的净化中矿尘的清除采用电除尘器,砷和硒的清除可采用水或稀硫酸来降温洗涤炉气,酸雾的清除利用电除雾器;炉气净化的工艺流程分酸洗流程和水洗流程,比较典型的酸洗流程有标准酸洗流程,“两塔两电”酸洗流程,“两塔一器两电”酸洗流程及“文泡冷电”酸洗流程;水洗流程包括“文泡文”水洗流程、“文泡电”水洗流程、“文文冷电”水洗流程。

另外又简单的介绍了炉气的干燥流程。

同时本文讲述了硫酸的性质用途,也介绍了硫酸在我国发展的趋势。

主要介绍了介绍了以硫铁矿为原料接触法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包括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工艺,炉气的净化和干燥工艺,及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工艺)和主要生产设备。

并简要地论述了硫酸生产“三废”处理问题。

关键词:硫酸工艺硫铁矿二氧化硫
第一章概论
1.1硫酸的用途
硫酸工业是重要的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硫酸是多种工业生产的基本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很多重要部门。

硫酸主要的用途是生产化学肥料,用于生产磷铵、过磷酸钙、硫铵等,每生产1t过磷酸钙(以18%P2O5计)消耗350~360kg 的硫酸(100%硫酸)。

另外,硫酸可以用于生产硫酸盐、塑料、人造纤维、染料、油漆、药物、农药、杀虫剂、杀鼠剂等;可用作除去石油产品中的不饱和烃和硫化物等杂质的洗涤剂;在冶金工业中用作酸洗液,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的电解液和精炼某些贵重金属时的溶解液;在国防工业中与硝酸一起用于制取硝化纤维、三硝基甲苯等。

现将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述如下:
①为农业生产服务
于肥料的生产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这两种化肥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硫酸。

每生产一吨硫酸铵,就要消耗硫酸(折合成100%计算)760kg,每生产一吨过磷酸钙,就要消耗硫酸360kg。

用于农药的生产许多农药都要以硫酸为原料如硫酸铜、硫酸锌可作植物的杀菌剂,硫酸铊可作杀鼠剂,硫酸亚铁、硫酸铜可作除莠剂。

最普通的杀虫剂,如1059乳剂(45%)和1605乳剂(45%)的生产都需用硫酸。

前者每生产1t,需消耗20%发烟硫酸1.4t后者每生产1t,需消耗硫酸36kg。

为大家所熟悉的滴滴涕,每生产1t需要20%发烟硫酸1.2t。

②为工业生产服务
用于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在冶金工业部门,特别是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硫酸。

例如用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就需要使用硫酸,某些贵金属的精炼,也需要硫酸来溶解去夹杂的其他金属。

在钢铁工业中进行冷轧、冷拔及冲压加工之前,都必须用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氧化铁。

在轧制薄板、冷拔无缝钢管和其他质量要求较高的钢材,都必须每轧一次用硫酸洗涤一次。

另外,有缝钢管、薄铁皮、铁丝等在进行镀锌之前,都要经过用硫酸进行酸洗手续。

在某些金属机械加工过程中,例如镀镍、镀铬等金属制件,也需用硫酸来洗净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