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长度尺寸测量
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千分表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物体的厚度、直径、长度等尺寸。
以下是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1. 在测量之前,确保千分表的测量面干净并没有灰尘或污垢。
可以使用清洁布或纸巾擦拭测量面。
2. 将测量物体放置在千分表的测量面上,确保物体与测量面接触良好。
3. 轻轻转动千分表的旋钮,使千分表指针与物体接触并压紧。
确保千分表指针不会移动。
4. 读取千分表上的刻度值。
千分表一般有两种刻度,一种是百分之一毫米的刻度,一种是百分之五毫米的刻度。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
5. 根据千分表的刻度,确定物体的尺寸。
可以通过测量多个不同位置的尺寸,并计算平均值来提高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千分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使用千分表时要注意保持手部独立于指针动作,以免误差。
试述精密钢尺量距方法的工作步骤

试述精密钢尺量距方法的工作步骤一、前言精密钢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物理量。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精密钢尺的使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精密钢尺的使用方法。
二、准备工作在使用精密钢尺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精密钢尺:根据需要测量的长度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精密钢尺。
2.清洁工作台:保持工作台面干净整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清洁精密钢尺: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或棉签清洁精密钢尺表面,以确保其没有灰尘或污垢。
4.检查精密钢尺:检查精密钢尺是否有划痕或变形等缺陷,如有缺陷应及时更换。
三、测量步骤1.确定起点: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工作台上,并确定起点位置。
可以使用直角板或其他辅助工具来确定起点位置。
2.放置精密钢尺:将精密钢尺放置在起点位置上,并将其紧贴物体表面。
要确保精密钢尺与物体表面垂直,以避免测量误差。
3.读取测量值:使用眼睛或放大镜等辅助工具,仔细读取精密钢尺上的刻度值。
要确保读数准确,可以多次重复读数并取平均值。
4.移动精密钢尺:将精密钢尺沿着物体表面移动到下一个测量点,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完成所有测量。
5.计算测量结果:根据所得到的所有测量值,计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可以使用计算器或电脑等辅助工具来进行计算。
四、注意事项1.避免碰撞:在使用精密钢尺时要避免碰撞或摔落,以免造成损坏或变形。
2.避免弯曲:不要用力弯曲精密钢尺,以免影响其精度和使用寿命。
3.注意环境温度:在进行高精度测量时,应注意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4.注意读数误差:在读取精密钢尺上的刻度值时,要注意视线的垂直度和放大镜的放置位置,以避免读数误差。
5.定期校准:定期对精密钢尺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五、总结使用精密钢尺进行测量是一项常见的工作,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介绍了精密钢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精密测量工具有哪些

精密测量工具有哪些精密测量工具是科学研究、工程项目以及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提供准确、可重复的测量结果,帮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精密测量工具,它们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卡规卡规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长度、内外径的工具。
它通常由两个可调节的脚,一组刻度以及用于读取测量结果的标尺组成。
卡规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脚夹住物体,然后读取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即可。
卡规的精度通常在0.02毫米左右,非常适合对小尺寸物体的测量。
显微镜显微镜是通过放大物体细节来进行精密测量的工具。
它包括一个光源、物镜、目镜和支撑系统。
显微镜的使用方式是将待测物体放在物镜下方,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图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50倍到1000倍之间,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物体的结构和特征,以及进行精确的测量。
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和深度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固定刻度和一个滑动的刻度组成。
千分尺的刻度密度非常高,可以测量到千分之一毫米的尺寸变化。
使用千分尺时,将固定刻度对齐,并记录滑动刻度上标记的刻度值,即可得到测量结果。
千分尺在机械加工、装配和精密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粗糙度仪表面粗糙度仪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工具。
它通过触探物体表面,测量表面起伏的程度。
表面粗糙度仪的传感器能够探测微小的高低起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或图形展示。
表面粗糙度仪可用于评估材料的表面质量,以及检查零件的合格性。
倒角量规倒角量规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边缘倒角角度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固定的刻度、一个可调节的角度和一个可移动的刀具组成。
倒角量规的使用方法是将刀具放在待测边缘上并调整角度,然后读取刻度上对应的角度值。
倒角量规在机械加工和装配领域中常用于检查零件的质量和精度。
以上所介绍的只是一小部分常见的精密测量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许多新型的精密测量工具不断涌现。
精密测量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千分尺分度值

千分尺分度值什么是千分尺分度值?千分尺分度值是指千分尺上的刻度间距,也称为分度。
千分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分度值表示了千分尺上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千分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千分尺通常由一个主尺和一个可滑动的游标尺组成。
主尺上刻有毫米刻度,而游标尺上刻有千分尺刻度。
当游标尺与主尺对齐时,可以读取出物体的尺寸。
千分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游标尺的滑动来测量物体的尺寸。
游标尺上的刻度通过一个螺旋机构与主尺相连,当游标尺滑动时,螺旋机构会将滑动距离转化为千分尺上的刻度变化。
千分尺分度值的意义和作用千分尺分度值的大小决定了千分尺的测量精度。
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千分尺通常具有高精度,分度值可以达到0.02毫米甚至更小。
千分尺分度值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
在工程、制造、科学实验等领域,精确的尺寸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千分尺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帮助人们进行精密的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
如何读取千分尺上的分度值?读取千分尺上的分度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尺读数:主尺上的刻度通常是毫米刻度,读数时需要注意主尺上最靠近游标尺的刻度线。
主尺上的每个刻度线代表1毫米。
2.游标尺读数:游标尺上的刻度是千分尺刻度,读数时需要注意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线。
游标尺上的每个刻度线代表0.02毫米,也就是千分尺的分度值。
3.游标尺位置:读取千分尺的分度值时,需要注意游标尺的位置。
游标尺上的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时,可以读取出物体的尺寸。
如何保证千分尺的测量精度?要保证千分尺的测量精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前校准:在使用千分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
校准可以通过将千分尺的游标尺与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对比来完成。
校准后的千分尺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正确使用: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千分尺。
将游标尺与主尺对齐时,要注意游标尺的位置,确保准确读取出分度值。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是一种精密的测量技术,通常用于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以下是关于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使用X、Y、Z三个坐标轴来描述零件的位置和尺寸,以实现对零件长度、宽度和高度等维度的精确测量。
2. 在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中,通过操纵测量探针在三个轴上的移动,可以准确地测量零件的各个部位的距离。
3. 采用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复杂曲面和结构的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4.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适用于对精密零件、模具、工件等进行尺寸测量,可满足高精度测量需求。
5. 在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中,测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三坐标测量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7. 通过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可以进行形位公差评定和工艺优化,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8.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通常结合CAD软件,可以实现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数字化获取和分析。
9. 三坐标测量技术还可用于对工件的三维形状进行重建,为工程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10. 采用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精确度的要求,如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领域。
11.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可以进行对称度、平面度、圆度、垂直度等各项形位公差的测量和评定。
12. 三坐标测量设备可实现对零件的内外轮廓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13. 采用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可以对工件的孔、凹槽、棱角等微小特征进行测量,实现对微观尺寸的准确检测。
14. 通过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可以实现对多种材料的测量,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等多种材料。
15. 三坐标测量技术还可以进行对工件各种形状参数的分析和比较,为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16. 蔡司三坐标长度测量方法不仅适用于对传统的平面、直线形状的测量,也可实现对复杂曲面、非规则形状的测量和分析。
长度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方法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长度测量方法,包括直尺测量、游标卡尺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以及测微计测量。
直尺测量是最为简单直观的一种长度测量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刻度尺或者标尺来进行直尺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将直尺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在的刻度值,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直尺测量时,要确保直尺与物体接触牢固,以免出现测量误差。
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通常用于测量小尺寸物体的长度。
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游标尺和主尺的相对位置来测量长度,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2毫米。
在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待测物体夹在游标卡尺的两个测量头之间,通过读取游标尺和主尺上的刻度值来得到物体的长度。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长度测量的设备。
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计算物体与测量仪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物体的长度。
激光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等领域。
测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微小长度的仪器,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
测微计通常由主尺、游动尺和刻度盘组成,通过旋转游动尺并观察刻度盘上的刻度值来进行测量。
测微计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可以满足对长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根据待测物体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其次,要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校准和维护测量工具;最后,要注意测量环境的影响,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总之,长度测量是实验和生产中常见的工作,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测量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长度测量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长度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方法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科学实验、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对长度的测量要求非常严格。
因此,掌握准确的长度测量方法对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长度测量方法,希望能为您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1. 直尺测量法。
直尺是最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
在进行直尺测量时,首先要确保直尺的两端与被测物体的两端紧密贴合,然后用眼睛正视被测物体,将直尺放置在被测物体的上方,以避免视觉误差。
在读取长度数值时,应该将眼睛放置在直尺的顶端,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直尺测量法适用于较小长度范围内的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直尺本身的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 卷尺测量法。
卷尺是一种灵活、便携的长度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制衣等行业。
在进行卷尺测量时,需要将卷尺完全伸展,确保卷尺的钩端与被测物体的端点紧密贴合,然后读取卷尺上的长度数值。
卷尺测量法适用于中小尺寸的长度测量,但需要注意避免卷尺过度拉伸或弯曲,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激光测距仪测量法。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长度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地理测绘、工程测量等领域。
在进行激光测距时,需要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被测物体,触发测距按钮,即可在显示屏上读取长度数值。
激光测距仪测量法适用于大尺寸、远距离的长度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但需要注意避免在复杂环境中使用,以免受到外界干扰。
4. 光栅尺测量法。
光栅尺是一种高精度的长度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进行光栅尺测量时,需要将光栅尺与被测物体接触,通过光栅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长度数值。
光栅尺测量法适用于对长度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但需要注意保持光栅尺的清洁和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同时注意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和清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密距离测量

❖在电磁波测距仪中,利用光波运载测距 信号进行距离测量,称为光电测距仪, 按照使用光源的不同,分为:普通光源、 激光、红外测距仪
❖ 三、相距位离式测测量距原方理式及其原理
1.测距基本原理
现有的精密光电测距仪都不采用直接测时的方 法,而采用间接测时,即用测定相位的方法来 测定距离,此类仪器称为相位式测距仪。它是 用一种连续波(精密光波测距仪采用光波)作 为“运输工具”(称为载波),通过一个调制 器使载波的振幅或频率按照调制波的变化做周 期性变化。测距时,通过测量调制波在待测距 离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变化,间接地确定 传播时间t,进而求得待测距离D
本章重点
❖中程相位式测距仪的基本结构和测 距原理
❖测距仪的检验以及测距成果的整理 计算
❖电子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 一、距长离度测基准量方式及其原理
所有距离的测定结果,必须用一种统一 的、固定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种统一 的、固定的长度单位就是长度基准
1.国际长度基准
❖1875年: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 万分之一的长度为1m,其相对精度为千 万分之一左右
2.我国的长度基准
❖目前,氪-86长度基准和氦氖激光长度基准是 我国两项最高长度基准,它们的极限误差分别 为±1×10-8和±4×10-9
❖ 二、距距离离测量测的量方方式 式及其原理
1.因瓦基线尺量距
❖丈量基线是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用因瓦基 线尺一尺接一尺地悬空丈量两点的基线长度。 丈量时,尺的两端应施加一定的拉力,丈量 的结果中加上相应的尺长改正、温度改正、 悬链线改正等改正之后,能够达到几十万分 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的相对精度
❖间接测定t求得距离的方式称为相位式测距, 其优点是测距精度高,缺点是测程不如脉冲式 测距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米定义的特点
(1)将米的定义与单位的复现方法这两者分离。 (2)新定义不仅废除了长度计量的实物基准,而且还废 除了单一的长度计量基准。 (3)新的米定义把真空中光速值C=299792458m/s作为 一个固定不变的物理常数确定下来。光速值从此不再 是一个物理学中可测量的量,而作为一个换算常数。 (4)在目前条件下,米定义的改变不影响米作为基本单 位的地位。这一特点使得目前通用的国际单位制不必 作任何改变 。
表面粗糙度标准(单、多刻线样板);
四、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概念】 将米定义基准器与机械产品零件的尺寸精度联系 起来的法制制度或法制联系渠道称为量值传递系统。 【目的】保证长度量值的统一和准确。
【我国长度现行的基本量值传递系统】(P33)。 国家基准复现的“米”的准确长度,按照国家规 定的检定系统通过检定逐级或直接传递给工作中使用 的、不同精度等级的长度测量工具。 从米定义基准器传递到机械产品零件尺寸的主要 环节是实物基准器。
1889:表示国际米原器的截面
【第二次国际米定义】 自然基准,不确定度2.5×10-8
1960年的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氪-86的 辐射光波长定义“米”的决定。这个“米”的定义是: “1米等于氪-86原子在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其 辐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0763.73倍。”同时宣布 废除1889年确定的米定义和国际基准米尺。这样“米” 在规定的物理条件下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复现,所以也 有称之为自然基准的。 【第三次国际米定义】 最新米定义,基准为基本物理常数。
2、最新米定义及其复现
(1)定义: 1983年10月召开的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现行 的最新米定义是:“1m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 s 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长度” 。
(2)复现:定义的实现(实物化),有三种复现方法。 【飞行时间法】 根据式L=C t,精确测出平面电磁波通过路程L的时 间间隔t、光速值C 给定,从而求得长度值L。 用于天文、大地等测量工作的复现方法. 【真空波长法】 用频率为 f 的平面电磁波的真空波长来复现米。这 个波长是通过测量平面电磁波的频率f,然后应用关系式 λ =c/f得到的。用真空波长法复现米,在实际使用中 仍可应用传统的光波干涉法。
基准器具。 职能:用于统一全国长度单位量值。 特点:具有高稳定性、可复现性和可比较性、法制性及目前 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
国家副基准:是与国家基准器具比对来确定其量值的测量器具。
职能:保证国家基准器具不因使用频繁而降低精度。
工作基准:由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校准或比对用于检定标准的
测量器具。 特点:一般是实物基准,包括线纹和端度(量块)两大类 。
• 长度基准、标准的概念及量值传递系统
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的定义及其复 现
1、米定义的历史演变 长度基本单位米定义的建立,经历了一个
从自然基准到实物基准,又从实物基准到自然
基准,最后发展为用物理常数来定义的演变过
程。P31
【米制的提出与复现】 1790年,法国科学院受法国国民议会委托,首次 提出“米制”概念。它将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 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米”。 1792~1798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法国的敦 刻尔克间进行三角测量,得出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 子午线从赤道到地极点的距离,并以它的千万分之一 (相当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的长度, 于1799年用铂金制成横截面积为25.3×4.05毫米的矩 形端面基准米尺,米尺两端面间的距离即为一米。它 保存在法兰西共和国档案局,所以称为“档案米尺”, 又称“阿希夫米尺”。 复现误差0.2㎜
三、长度标准
【长度标准】是按国家规定的不同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和测 量用的测量器具。 【基准和标准的区别】 准确度和测量中的作用不同,其它方面无本质区别。 【种类】:现有九大类 线纹长度标准(线纹尺);端面长度标准(量块); 24m基线标准; 度盘检定标准; 齿轮渐开线标准; 螺纹标准,丝杠标准及圆度标准。 平面角标准; 平面度标准(平晶);
二、长度基准
【计量基准】 有时亦称最高标准,是在特定领域内具 有当代最高计量特性的标准,用以定义、实 现、保持或复现量的计量单位,它是计量的 最高依据。 【长度基准】 在长度计量领域具有当代最高计量特性 的标准,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长 度基本单位米的标准。
【长度基准的分类】 依基准实体分:端面基准和线纹基准(装置的构成) 依精度等级分:国家基准、国家副基准、工作基准 国家基准:根据物理量基本单位的定义复现并保存单位量的
第二章 长度尺寸测量
§2-1
长度的基标准和量值传递
长度计量基准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
高准确度,保存和复现长度单位——“米”的整套装备。
长度计量基准是各国之间和一个国家内部统一长 度单位的基准,也是保证量值准确和实现互换性的基 础。“米”是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
• 本节主要内容:
• 长度基准“米”的定义、复现、历史沿革
【第一次国际米定义】基准米尺(米原器): 1888年,国际计量局从31根用铂铱合金制成的 尺子中选出与阿希夫米尺长度最接近的第Ⅳ号米尺 作为国际基准,此即“国际基准米尺”。其复现精 确度可以达到千万分之一。 • 定义: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承认并重新 把“米”定义为:“在0℃时,尺的中性面上两条刻 线沿尺轴方向的长度为一米” 。从此,“米”的定 义由端面距离转为刻线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