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基论文
道路施工工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施工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针对道路施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如路基处理、路面施工、排水设施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旨在为提高道路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道路施工;关键技术;质量控制一、引言道路施工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关键技术,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于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路施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1. 路基处理技术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路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方填筑: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进行土方填筑,确保路基的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2)排水设施建设: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防止路基积水。
(3)软基处理:针对软弱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压实、加固等,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 路面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是道路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进行基层施工,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
(2)面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材料,进行面层施工,确保面层的平整度、抗滑性和耐磨性。
(3)接缝处理:合理设置路面接缝,确保路面接缝的平直度和牢固性。
3. 排水设施建设排水设施建设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水沟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设置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2)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
(3)地下管线布置:在排水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地下管线的布置,确保排水设施与地下管线协调。
三、道路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施工图纸审核: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施工方案编制: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论文

浅谈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摘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质量。
所以,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施工要求与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结,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1.市政工程路基施工的技术1.1路基土方施工(一)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①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
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
②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③分段施工。
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2m。
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
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混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20cm~30cm的稳定层。
(二)松铺厚度的控制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保证压实度为原则。
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8cm。
(三)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四)压实方法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
应在碾压前,先整平。
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
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
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1.2路基填方施工填筑作业采用机械施工,自卸车运料,推土机摊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
填筑前,先施工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段,得出分层施工的控制数据: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设备组合方式、工序、填层材料及含水率等。
路基工程施工_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路基工程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从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路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施工管理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要。
路基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
因此,深入研究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管理,对于提高路基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路基工程施工技术1. 测量放样技术:路基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精确的测量放样,确保路基中线、边坡、高程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2. 土石方开挖技术:路基土石方开挖是路基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可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开挖。
3. 路基填筑技术: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
填料应选择适宜的土质,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压实设备有压路机、振动压实机等。
4. 路基排水技术:路基排水是确保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排水方式有地表排水、地下排水等。
三、路基质量控制措施1.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筛选路基填料,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水泥、砂、石等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强度、稳定性等指标满足工程需求。
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对路基施工过程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路基中线、高程、压实度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3. 隐蔽工程验收:对路基施工中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隐蔽工程包括路基土石方开挖、路基填筑、路基排水等。
四、路基施工管理1. 施工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路基工程施工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论文【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取得一定进步。
公路路基是公路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的质量以及在保障汽车的正常行驶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路基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道路的安全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对路基施工的技术控制。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前景一、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现状1、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现状分析城市道路路基施工需考虑对周围建筑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所以,施工时要求注意工期的长短以尽量减少施工对于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其次,还须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和路基挖方对于周围建筑群的影响。
此外,在进行挖方的时候应注重建立排水系统,以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对周围建筑和对路基的稳定性的影响。
2、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现状分析我国的公路施工中常遇到软土路基,软土路基具有具有天然含水量大、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等特性,导致其强度低、变形大、固结慢。
当前,我国的软土路基施工时常采用袋装砂法、排水砂垫层法、清淤换填、塑料排水板等施工技术,达到提高路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效果。
由于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正由粗放型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其管理工作还不尽完善。
二、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1、路基的填土及压实公路路基的填料性质以及路基的压实度,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及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对路基的压实条件以及填土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改善,是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安全、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并对道路的运载能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的选用条件方面,对填料中的最大粒径及最小强度均做出了规定。
将路床的有关概念也引入至CBR值表征的路基土强度当中。
并对路床填料提出要求,要求规定,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路床顶面至以下30厘米的路床,其填料的CBR值需要大于8;当路基的填料未能达到要求的最小的强度之时,应及时采取换填、或者是采用石灰及掺合粗粒等稳定的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病害论文

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病害论文摘要:城市道路路基的病害防治是一个长远的话题,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道路路基病害,但我们可以从各个环节做起,减少病害的产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设计、原材料进场、原材料保存到后期施工,都必须采用一系列预防及改善措施,从根本上阻止或减少道路路基病害的发生,使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前言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承受由路面传下来的荷载,所以路基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旦路基出现病害,就会直接导致路面出现起拱、龟裂及沉陷等现象,大大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在交通量日益增加的城市由道路路基病害引起的道路重建、修复工作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还会进一步增大交通压力。
所以防止或减少路基病害的产生,对城市的交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1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病害概述及成因分析道路起拱、龟裂是苏州地区沥青道路的最常见病害。
起拱主要表现为道路出现局部鼓包或波浪形带状拱起;龟裂表现为沥青面层或基层破坏产生的一系列相互贯通的裂缝。
道路起拱、龟裂通常出现在早些年建成的沥青道路,此类病害道路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道路沥青面层下采用的大多是二灰碎石基层。
二灰碎石是常见的路基填筑材料,是由石灰、粉煤灰及碎石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并在现场摊铺碾压成型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基层。
由于二灰碎石基层价格便宜、初期强度高、易于施工,被广泛用于道路施工中。
二灰碎石中的粉煤灰采用的是火力发电厂燃烧副产品,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还有其他微量化合物达二十余种。
这些成分复杂的化合物长期与石灰,水产生化学反应,使二灰碎石路基体积膨胀,疏松,强度下降等,直接导致起拱、龟裂病害的产生。
道路沉陷是苏州地区道路的另一常见病害。
路面沉陷常表现为较大面积的变形,下沉。
产生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
道路沉陷病害通常起始于道路底基层,在道路基层直接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荷载的同时,道路底基层对道路基层起着支撑的作用。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3篇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3篇1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的应用在加固施工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还能对已完成的公路桥梁建筑实行加固,使构件的结构性能增强,提升已完成的公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在加固时,通常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和桥面补强加固法等。
若需要改变施工时混凝土的初始应变,则能够事先对建筑构件增加预应力,具备一定水准预应力的构件在初弯矩作用下,压应变和拉应变都会减小,从而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应变增量。
2站在预应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我国公路桥梁的工程存有很多问题,接下来作者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几点常见的问题。
2.1一端张拉工艺在我国,对于跨越度较大的公路桥梁工程来说,在施工作业中通常会使用预应力一端张拉工艺。
这种技术的使用会使跨越箱梁的横隔板数目增多,摩擦力增大,孔道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端张拉工艺的受力不平衡,使建筑材料发生定向性的偏移。
解决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利用两端张拉工艺取代一端张拉工艺,因为两端张拉工艺是对桥梁公路的两端同时增加拉力,建筑材料的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定向偏移。
这能有效地避免一端张拉工艺存有的问题,还能减小公路桥梁项目中出现裂缝的概率。
2.2结构张拉力在作者的调查中发现,结构张拉力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的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控制建筑工程中的张拉力问题。
除此之外,结构张拉力还和操作员工的工作态度、细心水准、专业知识相关,结构张拉力质量不过关最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2.2波纹管堵塞如果说结构张拉力还存有操作习惯、专业知识的影响因素,那么波纹管堵塞的问题就是建筑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员工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操作,导致波纹管的定位不准,从而影响波纹管两端接头的紧密度,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
3站在预应力的角度,分析如何控制施工质量(1)在施工过程中,员工理应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使用预应力技术时要经过严格的计算配比以及混凝土结构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探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市政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
本文对路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办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质量控制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each district is in developing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s unlike many other roa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because the city road within the scope of various pipelines and underground facilities and construction, city traffic needs and do not allow time is too long,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facilities, traffic facilities and road construction,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ject, often appear some special quality common fault. the roadbed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key words:municipal road;roadbed;construction quality;quality control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 4mi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也不例外。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某城市公路工程实例,主要针对公路路基施工工艺要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冲压试验布置及路段的选择,以及冲压试验施工工艺等要点进行论述,从中不断地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水平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工艺冲击试验碾压要点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某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道路全长5704m,设计路基面宽度26m,路基土方填筑量705万立方米。
路基形式多为半填半挖,间有全填或全挖路段,路基存在多处大于10m的全填高路堤、纵横向填挖交界。
2 施工准备阶段路基施工准备阶段是路基工程施工总体部署、调查作业范围、水文地质及工程量、制定施工方案、编排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开工前的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准备的阶段,该阶段准备充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路基工程施工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并做好相关工作。
在工程所在地要详细调查相关情况,制定实际可行的施工方案,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3 冲击的作用路基按常规振动碾压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整体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而采取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增强补压。
冲击碾压技术是将普通振压的高频率、低振幅改为高振幅、低频率,在压实作业中大大增加了对填筑体的压实功能,增强压实度,加大沉降量,有效压实厚度较振动碾压大大提高。
4 冲击试验布置及路段的选择3.1选取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同时面积不小于1000m2,便于机械转弯及掉头,宽度不小于10m~15m。
不要选取在软基路段。
3.2试验布置及参数拟定(1)布置检测点位,试验检测主要指标是压实度和沉降量,冲击增强补压后,93区压实度不小于95%,冲压面平均沉降量不小于3cm。
根据填料类别,原则上应拟设三种填料情况的试验参数,结合本标段路基特点,本次试验以填筑土体为主要任务;(2)土体压实度检测方法:采用灌砂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路基论文
摘要:城市道路路基的病害防治是一个长远的话题,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道路路基病害,但我们可以从各个环节做起,减少病害的产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设计、原材料进场、原材料保存到后期施工,都必须采用一系列预防及改善措施,从根本上阻止或减少道路路基病害的发生,使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前言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承受由路面传下来的荷载,所以路基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旦路基出现病害,就会直接导致路面出现起拱、龟裂及沉陷等现象,大大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在交通量日益增加的城市由道路路基病害引起的道路重建、修复工作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还会进一步增大交通压力。
所以防止或减少路基病害的产生,对城市的交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1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病害概述及成因分析
道路起拱、龟裂是苏州地区沥青道路的最常见病害。
起拱主要表现为道路出现局部鼓包或波浪形带状拱起;龟裂表现为沥青面层或基层破坏产生的一系列相互贯通的裂缝。
道路起拱、龟裂通常出现在早些年建成的沥青道路,此类病害道路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道路沥青面层下采用的大多是二灰碎石基层。
二灰碎石是常见的路基填筑材料,
是由石灰、粉煤灰及碎石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并在现场摊铺碾压成型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基层。
由于二灰碎石基层价格便宜、初期强度高、易于施工,被广泛用于道路施工中。
二灰碎石中的粉煤灰采用的是火力发电厂燃烧副产品,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还有其他微量化合物达二十余种。
这些成分复杂的化合物长期与石灰,水产生化学反应,使二灰碎石路基体积膨胀,疏松,强度下降等,直接导致起拱、龟裂病害的产生。
道路沉陷是苏州地区道路的另一常见病害。
路面沉陷常表现为较大面积的变形,下沉。
产生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
道路沉陷病害通常起始于道路底基层,在道路基层直接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荷载的同时,道路底基层对道路基层起着支撑的作用。
苏州地区道路底基层大多采用石灰稳定土(俗称灰土)。
石灰稳定土是优秀的道路底基层填筑材料,由于石灰在土中水化,水解和结晶作用,使混合料产生强度和板体性,此混合材料初期工作性能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逐渐提高,刚度逐渐增大,经过长期作用,它的最终强度、刚度及弹性模量均比不掺石灰的粘土要大好几倍。
但同时石灰稳定土也比较容易出现各种病害,由于苏州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长期对石灰稳定土浸泡、侵蚀、冲刷,施工时一旦不注意对地下水的控制,极易造成路基强度下降,土体流失等现象,间接诱发道路沉陷病害的产生。
2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
防止或减少道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改进路基填筑材料
苏州地区出现路基病害的道路,多为二灰碎石基层的道路,虽然二灰碎石有着价格便宜、初期强度高、易于施工等众多优点,但其中粉煤灰的复杂成分难以控制,这些成分与石灰及路基中的水长期起化学作用,产生对路基有害的化学物质,往往是引起后期道路出现起拱、龟裂的罪魁祸首。
而近些年出现的水泥稳定碎石是二灰碎石的理想替代者,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为骨料,采用水泥稳定的路基填筑材料。
相较于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有着更高的强度,其比较简单的成分也保证后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起拱、龟裂等病害,但水泥稳定碎石有着更高的施工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含量是重中之重,“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作为结合料,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能使用,一般宜采用标号325或者425的水泥。
作为混合料骨架,碎石的级配、粒径及压碎值等各项指标要求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都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分层进行摊铺碾压。
铺
筑后应注意养生,要及时浇洒透层油并做好下封层,不得使基层长时间曝晒,如基层出现开裂现象,应立即进行灌缝处理。
2.2做好地下水的控制
由于地下水作用往往是引发道路路基沉陷的主因,所以我们在道路设计及施工时均应做好地下水的防治工作,目前解决地下水破坏的主要途径是:路基工作层远离地下水位;人为降低地下水高度,设置人工障碍物(隔离层)阻止地下水对路基的浸湿。
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
农田段应先开挖纵横、排水沟,以疏干地表水及降低地下水位。
当使用石灰稳定土作为路基底基层材料时,所有石灰稳定土的碾压成型均应在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完成,在含水量较大的地段可适当加石灰稳定土的含灰量。
填方路基施工时一般应自路中填至路基边缘。
在排水设施尚未形成以前,路基边应开设临时排水沟并有出路,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受雨水和外来水的影响。
于此同时可在石灰稳定土的底部增加一层或两层级配碎石作为垫层,并在垫层顶部增铺一层防水土工布及土工格栅,这样在防止地下水浸湿石灰稳定土的同时,又可减小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阻止或减少道路路基沉陷的发生。
2.3提高设计标准及施工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道路的质量控制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
路基病害的防治应从源头抓起,设计单位在前期做方案时,应认真研究分析地质报告,然后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实当地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路基填筑材料。
明确各级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应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明确不同填筑高度内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每层路基填料的的压实度及弯沉指标,并在施工图中对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予以重点说明,以指导施工单位的操作。
在路基设计中我们应该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将可能导致道路路基病害的因素减到最少。
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前,要全面熟悉设计施工图并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写科学的施工方案,制定周密合理的施工计划,并推广先进的技术的应用。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各方反应,在得到明确的回复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施工时不得偷工减料,及时做好路基填料的保护。
填土的土质必须均匀,不得夹有泥块和其它不良土质。
如使用不同种类的土壤填筑时,应以同一种类的土壤填筑在一起,不同种类的土壤不能夹杂填筑,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陷或产生水囊现象。
填土中如有团块,应先粉碎后再摊铺碾压。
路床应分层填筑压实,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0~2%)之内,路基压实度应采用重型压实标准。
下料后,要做好路基养护工作,密切注意地下水位置,如地下水对路基有浸湿时,要及时做好排水、降水工作。
3结束语
城市道路路基的病害防治是一个长远的话题,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道路路基病害,但我们可以从各个环节做起,减少病害的产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设计、原材料进场、原材料保存到后期施工,都必须采用一系列预防及改善措施,从根本上阻止或减少道路路基病害的发生,使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健.公路工程路面病害治理措施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9)
[2]李毅.论水泥稳定碎石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2010(21)
[3]李国玉.地下水对公路路基破坏与防治[J].甘肃科技纵横,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