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两位古代名将的故事。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历史传记,还蕴含着很多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一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等语言现象。
下面就对这些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古今异义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些词语在今天的使用中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含义。
比如,“策勋十二转”这个词语,在今天的使用中常常被作为“前功尽弃”或“功亏一篑”的代替词,但是在当时的使用中是形容一个人多次受赏赐,获得了很多的功勋。
类似的古今异义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做好理解和区分。
一词多义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出现了一些一词多义的用法。
比如,“泽及时人”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指善于及时施救、解救苦难的人。
但是在别的场合中,“泽及时人”也可以指及时送来帮助的好心人。
另外,“犬马之劳”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指军队中低级士兵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但是在别的场合中,“犬马之劳”也可以指对朋友或者亲人的一些小细节上的关心和付出。
成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了很多成语的使用。
比如,“推心置腹”,指的是心中的话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再比如,“拱手让人”,指的是纷争中让步,让对方占据自己的位置。
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也能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成语,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在文学作品中也非常常见。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出现了一些固定句式的使用。
比如,“遭逢时变,适应天时,统率全局,化危为安”,这个句式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表达的是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处理能力和胆略。
类似的固定句式在文章中还有很多,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
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非常常见。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出现了一些通假字的使用。
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

一、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肉袒伏斧质。
“质”通“锧”,铁砧。
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赦臣(幸而)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目光短浅)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其势不俱生(势,按……趋势)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③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d.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与君结)e.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六、成语整理: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
通假字1。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二、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5、幸①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②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6、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7、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8、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于是)9、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10、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三、古今异义词⑴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去除或者到某地。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相当丞相)。
3、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门客)4、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5、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
6、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7、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8、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9、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列观:一般的宫殿,文中指章台)10、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管分职,各有专司。
11、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2、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13、褐:粗布衣服。
14、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15、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等。
16、瑟:乐器名,形状像琴。
17、缶:盛酒浆的瓦器。
18、寿:向人进酒或献礼,表示祝人长寿。
19、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2021: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22、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21、出自本课的成语:(1)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2)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3)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4)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将相和——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庭:拜送书于庭(通“廷”)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通“穆”)5、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4、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声明5、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外戚,父母兄弟等;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一、通假字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三、一词多义1.负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4.幸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 则幸得脱(侥幸)5.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6.徒① 徒见欺 (白白地)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于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8.见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9.因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10.顾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11、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⑤ 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2.名词作动词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上);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完好无缺)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6、名词作动词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③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④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
⑤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⑦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捧着。
二、古今异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形势一定。
今义:一定。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
今义:病患。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献礼。
今义:生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人(包括父母)。
今义:近亲及姻亲。
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下达的命令。
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进。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政府、部门等)宣告。
8、布衣..之交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9、相如因持璧却.立古义:后退。
今义:表转折。
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姬妾。
今义:美貌女子。
1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从现在到过去。
13、窃计欲亡.走燕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14、大王必.欲急臣古义:一定。
今义:一定。
1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约定。
今义:束缚。
16、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机就。
今义:表因果关系。
17、不过..三十日古义:不会超过。
今义:表转折。
18、位在廉颇之右.古义:上。
今义:方位名词。
19、不忍..为之下古义:不甘心。
今义:不忍心。
三、词类活用(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做动词,安置住宿。
(2)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做动词,用刀杀。
(3) 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做动词,穿。
(4) 怀.其璧怀,名词做动词,怀揣着。
(5) 御史前.书曰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
(6) 臣乃敢上.璧上,名词做动词,献上。
(7)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3.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幸亏)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但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一、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肉袒伏斧质。
“质”通“锧”,铁砧。
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赦臣(幸而)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目光短浅)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其势不俱生(势,按……趋势)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③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d.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与君结)e.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六、成语整理: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肉袒伏斧质。
“质”通“锧”,铁砧。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赦臣(幸而)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
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目光短浅)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其势不俱生(势,按……趋势)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③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d.介宾短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与君结)
e.宾语前置:
①何以知之?
六、成语整理: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
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3、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4、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5、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