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蛋白染色及其应用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王春艳;郭景森;田晶;崔万丽【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这里就目前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2【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作者】王春艳;郭景森;田晶;崔万丽【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由巴伐利亚的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于1907年首先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1]。
AD是一种弥漫性中枢神经退化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障碍,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为特征的常见老年性神经变性疾病[2],约占所有痴呆的50%~60%。
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大于或等于85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在24%至33%之间。
虽然发展中国家缺少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数字统计,但估计世界上60%的痴呆患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3]。
1930年,Divry用刚果红对AD病人脑中的损害区域进行染色,成功地使沉积在细胞外的老年斑着色,进而发现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嗜刚果红的淀粉样蛋白[4]。
1984年Glenner[5]等分别成功地完成了对这种蛋白的分离和测序工作,发现此蛋白是由39~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因其具有一个β片层的二级结构,遂命名为β淀粉样蛋白,简称Aβ。
脑内Aβ来源于其前体物质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APP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在体内各种组织广泛存在,而在脑组织的表达最高。
淀粉样蛋白的结构特征

淀粉样蛋白的结构特征
淀粉样蛋白是一类具有类似淀粉样聚集的蛋白质,其主要结构特征包括:
1.β折叠结构:淀粉样蛋白通过β折叠结构聚集成β纤维,形成特殊的聚集结构。
2.高度有序的聚集形态: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密集的、有序的聚集体,包括β-淀粉样体、光学可旋转结晶体、非典型β-淀粉样体等。
3.特异性染色反应:淀粉样蛋白具有特异性的染色反应,如伊红染色、锥体蛋白染色等,也是鉴定淀粉样蛋白的重要方法。
4.多样性的组成和起源:淀粉样蛋白的组成和来源非常多样,不同种类的淀粉样蛋白具有不同的序列特征和聚集形态。
总之,淀粉样蛋白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聚集形态的蛋白质,其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蛋白质聚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细胞外基质,造成沉积部位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一组疾病,可累及包括肾、心脏、肝、皮肤软组织、外周神经、月市、腺体等多种器官及组织。
其中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随菴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坏境致病因素的加剧,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的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方案。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本病的诊治指南,其中以英国血液病学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AL型淀粉样变性诊治指南和美国梅奥诊所制定的AL型淀粉样变性治疗指南最具代表性。
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在借鉴上述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制定了本指南。
一、疾病定义及分类1・定义: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并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彳亍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
淀粉样蛋白具有如下特点: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苹果绿色双折光;电镜下表现为直径8~14nm、无分支、排列紊乱的纤维丝状结构;X线衍射显微镜下可见其卩片层结构[2]。
2 •分类:淀粉样蛋白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淀粉样蛋白有30余种[可。
依据淀粉样纤维丝形成的前体蛋白类型,可将淀粉样变性分为AL型淀粉样变性、淀粉样A蛋白(AA)型淀粉样变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等主要类型(表l)[4]o表1淀粉样变性的主要类型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如有下述情况临床应注意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可能:⑴中老年患者;(2)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以白蛋白尿为其特点;(3)多不伴血尿;(4)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或既往高血压而近期血压正常或偏低;(5)严重肾功能衰竭时仍存在肾病综合征;(6)肾体积增大,即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体积也无明显缩小;(7)左心室肥厚,不伴高血压或左心室高电压;(8)不明原因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升高。
病理技术专业知识

(一)单纯固定液甲醛:1.浓度:40%,气体2.渗透力强,固定均匀,组织收缩小,3.不能使白蛋白和核蛋白沉淀4.保存脂类,必须用冷冻切片。
是糖的保护剂5.可固定高尔基体,线粒体重铬酸钾1.浓度:1%-3%水溶液,有毒,橘红色结晶2.穿透速度快,几乎不收缩,经乙醇脱水后明显收缩,3.未酸化的重铬酸钾不能使蛋白质沉淀,但可使蛋白质变为脂溶剂。
酸化后可使蛋白质沉淀,此时染色体可被保存,但线粒体破坏。
4.固定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良好效果。
5.酸性染料着色好,碱性染料着色差6.固定的组织需经流水冲洗12-24h,或用亚硫酸盐洗涤。
苦味酸1.黄色结晶体,是一种强酸,易燃易爆,配成饱和溶液储藏2.穿透慢,组织收缩明显,无明显硬化。
3.能沉淀一切蛋白质4.对脂肪和类脂无固定作用。
5. 可软化皮肤和火棉胶,不宜用火棉胶包埋6. 固定时间不宜超过24h,7. 固定的组织应尽快放入70%乙醇,滴加饱和碳酸锂或浓氨水,有助于除去苦味酸固定产生的黄色。
升汞1. 浓度为5%-7%的水溶液,针状结晶2.穿透力低,只宜固定薄片组织,单独应用组织收缩明显3, 对蛋白质有固定作用,4. 对类脂和糖类无固定作用5. 临用时加冰醋酸醋酸1. 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5℃为冰醋酸5%的醋酸PH为2-8,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可防止自溶。
2. 穿透力强3 不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但能沉淀核蛋白4 不能固定脂肪和内酯,不能保存糖5 .固定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不能用高浓度的醋酸,可较好的保存染色体6, 缺点是组织膨胀明显,尤其对于胶原纤维和纤维蛋白铬酸1.为三氧化铬的水溶液,浓度0.5%-1%,强氧化剂,不能与乙醇,甲醛等混合2 穿透力弱,一般组织需固定12-24h,固定的组织有收缩,3 能沉淀蛋白质,核蛋白固定良好。
4 对脂肪无固定作用5 固定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6. 宜避光保存,以防蛋白质溶解。
7. 必须彻底流水冲洗(≥24h)。
锇酸(四氧化锇)1.淡黄色结晶,剧毒,浓度1%-2%,强氧化剂,不能与乙醇,甲醛等混合2. 渗透力极弱,易使组织变硬,延长固定时间,组织的脆性增加,对染色不利。
BS3交联分析β淀粉样蛋白的寡聚结构

BS3交联分析β淀粉样蛋白的寡聚结构石镜明;贺学;廉会娟;吴涛;武美娜;孙正启【摘要】使用交联剂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磺酸钠盐(Bis (sulfosuccinimidyl),BS3)对Aβ1-42进行交联,通过与之前报道的戊二醛交联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BS3更适合分析蛋白的寡聚状态,这将为Aβ蛋白及类似的易聚集蛋白在体内、外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An agent namedbis(sulfosuccinimidyl) (BS3) is used to cross-link Aβpared with glutaraldehyde which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as an Aβ cross-linking agent,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BS3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in extra-membrane Aβ oligomers states,which will provide a good experimental me thod to analyze Aβ protein and similar easy aggregation protein in vivo and vitro studies.【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7)002【总页数】5页(P222-226)【关键词】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磺酸钠盐(BS3);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作者】石镜明;贺学;廉会娟;吴涛;武美娜;孙正启【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8.4AD是老年性痴呆症中常见的型式,目前全世界大约2420万AD患者,预计每20年将翻一番,中国照料痴呆的直接花费大约为每年28亿美元[1-2]。
神经元常见标记物及其应用

神经元常见标记物及其应用李雪;李峰【摘要】常见的神经元标记物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两大类,分别有神经元核蛋白、Ⅲ型β-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Tau蛋白、神经丝、突触相关标记物等;胆碱能、儿茶酚胺能、5-羟色胺能、GABA能神经元标记物等.神经元标记物不仅用于基础研究中神经元的确认鉴定,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研究,在临床中还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精神病、神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研究.【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5【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神经元;标记物;应用【作者】李雪;李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利用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物,研究者能识别其特定基因、蛋白的表达特性,结合细胞形态特征,对神经元的类型、功能及在某些疾病中的异常表现有深入认识。
在此我们对一些常用神经元标记物的特性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资大家在今后科研中应用。
神经元分为胞体和轴突。
根据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等。
神经元标记物可按照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分为非特异性标记物和相对特异性标记物,利用这些特点可大致区分神经元的类型。
1 神经元非特异性标记1.1 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ar protein,NeuN)NeuN是一种可溶性核蛋白,来源于Fox-1基因家族,转录后mRNA经可变剪接形成四种亚基,翻译后含有374个氨基酸,分子量多为46~48 kD,在体内外均可与成熟神经元DNA结合。
NeuN的表达与神经元分化相关,也是神经元形态的调节因子。
作为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分化的常用标志物之一,NeuN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中;2)识别分裂后的神经元;3)目前少有位于细胞核的标记物;4)在神经系统病理诊断中,可用来确认分化的神经元肿瘤,如神经细胞瘤、胶质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1]。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甲紫法)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甲紫法)简介:淀粉样物质是一种无固定形状的细胞外嗜酸性物质,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导致的疾病称为淀粉样变。
淀粉样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该蛋白大部分排列成反向的β-折叠层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淀粉样物质呈原纤维排列,病例材料中为大量细胞外的、不分支的细丝,大多随机排列。
用于识别淀粉样物质的组织学方法有甲紫染色、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等。
目前研究发现传统的甲紫染色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经典的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1922年Bennhold 发现了刚果红可以用于活体内淀粉样物质的鉴别,并应用到组织切片,后来经过Highman 改良,染色效果更好。
Leagene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甲紫法)主要由甲紫染色液、酸性分化液组成,是经Jurgens 改良的一种异染色液,其染色原理是蛋白样物质中的酸性黏多糖与甲紫起异色反应。
其优点是简便省时,其缺点是染色后的切片难以保存。
组成:自备材料:1、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2、甘油明胶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常规固定,常采用中性福尔马林,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厚度,常规脱蜡至水。
2、入甲基紫染色液,无需水洗,滴加酸性分化液分化,直至无染色液脱出。
3、稍水洗,甘油明胶封固。
染色结果:淀粉样物质红色至紫红色细胞核、细胞质、结缔组织蓝色至深浅不一的紫蓝色注意事项:编号 名称DG0028 2×50ml Storage 试剂(A): 甲基紫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试剂(B): 酸性分化液 50mlRT 使用说明书1份1、切片脱蜡应尽量干净,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2、尽量采用浸染,如果滴染,应置于湿盒防止溶液挥发。
3、酸性分化液应密闭保存,分化步骤很重要。
4、染片不能经乙醇脱水,否则易出现无法上色的问题。
5、粘液物质甲紫染色时也会呈异染颗性红色,应注意鉴别。
6、在镜下观察异染性反应时,应注意把蓝色滤光片移去。
7、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

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宗也凯1,刘江凯2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脾胃肝胆科,郑州 450008;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郑州 450008通信作者:刘江凯,135****************(ORCID: 0000-0002-1529-5089)摘要:淀粉样蛋白被用来描述因蛋白质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纤维状聚集体,它与一系列淀粉样变性疾病有关。
当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肝脏,就会导致肝淀粉样变性,从而诱发相关病理改变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但这一疾病少有报道且临床常常被忽视。
本文主要讨论了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机制,以便于加深对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理解并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淀粉样变性;肝疾病;病理过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504825);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项目(豫卫中医函2021-15)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ole of amyloid protein in the liverZONG Yekai1,LIU Jiangkai2.(1. Department of Hepatology and Spleen-Stomach,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8,China;2. Department of Hepatology and Spleen-Stomach,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Jiangkai,135****************(ORCID: 0000-0002-1529-5089)Abstract:Amyloid protein (AP)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fibrous aggregates that form when proteins are misfolded,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series of amyloidosis diseases. When AP is deposited in the liver, it will lead to liver amyloidosis, thereby inducing related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affect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liver; however, this disease is rarely reported and often neglec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P in the liver, 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AP-related diseas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myloid; Amyloidosis; Liver Diseases; Pathologic Processe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1504825);Henan TCM Top-notch Talent Program (Yuwei TCM letter 2021-15)淀粉样变性是由以淀粉样原纤维形式沉积在组织中的自体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引起的蛋白质构象疾病,可累及肝脏、心脏、肾脏、周围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表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染色;临床应用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染色;临床应用
淀粉样蛋白(amyloid)是一种沉积于血管壁和结缔组织中透明均匀性物质。
在he染色中淀粉样蛋白为嗜伊红团块呈同质性或云朵样结构,与玻璃样变容易混淆和纤维素有相似之处。
当组织内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着时,特别是浸润某些重要器官产生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时,不但可以逐渐损伤并破坏正常组织功能,而且是一种进行性和预后不良的疾病,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样蛋白有实用意义。
1 淀粉样蛋白的组成和来源
淀粉样蛋白由淀粉样原纤维和酸性黏多糖复合物所组成[1~4],呈颗粒状或融合团块状。
淀粉样蛋白在组织中沉积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4]:根据淀粉样蛋白被碘染成棕红色,再遇硫酸则变成紫红色的性质,认为它是一种类似淀粉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蛋白质代谢紊乱所产生,以异常沉积于各种器官的蛋白质复合物。
由间充质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合成,当控制此功能的正常机制停止时,则合成过量而出现沉积。
从正常情况下循环于血液中的蛋白质衍生而来,循环于血浆中的前淀粉样蛋白在穿过血管壁后转变为凝胶而沉积。
浆细胞在淀粉样蛋白产生时,浆细胞和其他含糖蛋白分泌性网状细胞,与淀粉样蛋白中蛋白成分产生有关。
2 淀粉样变性类型
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在机体组织中引起疾病的反应,其类型有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等。
2.1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和多发性骨髓瘤所致淀粉样变性的淀粉样蛋白成分为免疫球蛋白轻链的n端片段,称之为al淀粉样蛋白。
该蛋白在浆细胞内合成后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分解转化为al蛋白而沉积在组织中,淀粉样变性与疾病无关时称为原发性或突发性(al型)淀粉样变性。
2.2 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的淀粉样蛋白多是淀粉样aa蛋白,aa蛋白由血清中一种非免疫球蛋白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分解而成,其与c反应蛋白和c3一样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物质,正常情况下由单核细胞的弹力蛋白酶降解血清蛋白a,当单核细胞降解血清蛋白a功能障碍时,导致aa蛋白在组织中沉积。
淀粉样变性和慢性疾病有关时被称为继发性、获得性或反应性(aa型)淀粉样变性。
2.3 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多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以家族形式出现与其他疾病无关。
2.4 其他有一种类型的淀粉样变性可以伴随正常衰老出现,特别对心脏有影响,还有一种淀粉样变性与老年性痴呆病有关。
3 显示淀粉样蛋白的染色方法
淀粉样蛋白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he染色不能确定时,可采用结晶紫、甲基紫、阿新蓝、pas、甲苯胺蓝、刚果红、硫代黄素t等染色方法。
虽然有多种染料和染色方法可以显示淀粉样蛋白,但染色反应并不是恒定的,有些染色方法对淀粉样蛋白反应特异性不强,着色不鲜明,色泽偏浅。
这就需要根据实验室条件,结合病变,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分别在普通光学、偏振光、荧光显微镜下对淀粉样蛋白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