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宪法的历史
宪法第一章总结

宪法第一章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之法,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宪法第一章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宪法第一章总结(一)第一节宪法概述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英国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
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正式成文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现的1982年宪法。
第二节国家性质(国体)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一般地说,在经济上处于统治或领导阶级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权力。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有: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征: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与敌人专政的结合第四节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多种经济形式中居于主导地位。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特点:自愿组合、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宪法第一章总结(二)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含义:注意中外古代都有“宪法”这个词,但与近现代宪法涵义有根本的不同。
古代西方的“宪法”往往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内容。
部分学者的重要评价:“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宪法发展历程

宪法发展历程宪法发展历程宪法发展历程源于人类早期社会构成的政治体制和法律规则。
最早的一部宪法是古埃及的宫廷制度、古希腊以后的律令制度及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哥伦布宪法等。
它们都包含有关政府权限、行政管理、司法管辖与私有财产的限制和责任的规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的发展也发生了长足的变化。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是宪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美国宪法将统治者的代表性给到了全民投票的代表,把自由主义融入了宪法,构成了现代宪法发展的奠基石,成为许多国家仿照的典范,极大地推动了宪法发展过程。
近百多年来,宪法发展受到西方法治、法官等先进思想的影响,宪法的发展历程能够见证人类在宪法建设的进程,从统治者的意志与权力,到民众的权益,宪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法治制度的实行到宪政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
宪政制度主要是指对宪法本身在保护以及发展国家立法制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法律制度。
它包括宪法的解释、修改、履行、判断及其他各条约规和法律规范。
宪政制度受到国际社会宪法发展的影响,国家也在调整法律制度,尊重宪法的尊严,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保证公民的权利,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为构建一个贯彻宪法的政治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客观发展趋势,发展和调整宪法,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以满足全民的维权需求。
宪法发展的历程源于人类对富有的尊重和对公平的思考,它的讨论和实施不仅仅是讨论和实施法律而是关乎制定法律的思想论断和行为表述,涉及到人们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
宪法发展的历程正在不断引领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促使人类能够真正进入宪法时代,以更广泛的宪法观念和宪政精神来促进国家的法治发展,实现以宪法为基础进行持续准确的社会运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教学课件2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如果说英国宪法产生之初,在内容上和形式 上还不够成熟,那么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的诞 生,则使宪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与一 般法律有了明显的区别,它们所确立的内容和形 式为宪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美国、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亚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 级革命,制定了本国宪法,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的是日本宪法和德国宪法。
本章学习提示
三、本章的主要问题 1.人类为什么需要宪法? 2.宪法是如何产生的? 3.宪法产生的规律是什么? 4.不同国家宪法之间是否存在可比性? 5.中国社会结构与宪法传统之间的关系? 6.现行宪法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本章学习提示
四、基本方法 历史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的方法 规范分析的方法
1918 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在人类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它第一次在宪法文本中规定了社会主义 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宣布国家政权 属于劳动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与贫农的专 政,对苏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革命和建设 发挥了重要作用。苏俄宪法的颁布对社会主 义宪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各社 会主义国家制定宪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张 謇
1905年7月16日,光绪皇帝发布“考察政治 谕” 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朝廷屡下明 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数年以来,规模 虽具,而实效未彰。总因承办人员,向无讲 求,未能洞悉原委。似此因循敷衍,何由起 衰弱而救颠危。 兹特简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 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 治,以期择善而从……
3.法国宪法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 建的波旁王朝。同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法国历 史上著名的《人权宣言》。《人权宣言》较全面地 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纲领和法治原则,是 法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法律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 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资 产阶级民主法治的一般原则,明确宣告私有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产生:英、美、法等国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从现象上看它们都直接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和结果。
作为一种新的法现象的产生,宪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只有当商品经济已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而平等、自由观念恰恰是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是与君主政治(封建专制)相对的政治形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固定下来。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的成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历史发展:一、近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但在法律的形式上,英国宪法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宪法法典,而是由各个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和形成的宪法惯例所构成的。
尽管当时的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但它揭开了世界宪政运动的序幕,无愧是近代宪法的先驱。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
它以《独立宣言》为先导,于1787年在费城制定。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宣布了共和国制度的诞生,并确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许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步成文宪法,它以《人权宣言》为其序言,在宪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它实行的议会制,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又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区别。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
它把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活动起了指导的作用。
宪法笔记: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节宪法的历史发展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 (⼀)近代宪法的产⽣的条件 1、近代宪法的产⽣,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提供了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由、平等、⼈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奠定了思想基础。
(⼆)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 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命后的产物。
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命。
⾰命胜利后,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将在⾰命过程中建⽴的民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形成了各⾃的宪法。
1、英国宪法的产⽣,发展及特点:(宪政之母)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发⽣资产阶级⾰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实⾏宪政的国家。
但由于英国历史传统的特殊性,加之在发⽣资产阶级⾰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的势⼒也不强⼤,⽽封建贵族的⼒量却⽐较强⼤,特别是其中⼀部分封建贵族已经资产阶级化了。
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相互妥协也就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命的主要特点。
这种妥协的结果便是在英国建⽴了君主⽴宪制。
同时,在形式上,英国宪法是不成⽂宪法。
即在英国,宪法虽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制定过⼀部统⼀的、完整的宪法典。
所谓英国宪法,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所构成。
尽管1215年的《⾃由⼤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产⽣了⾮常⼤的影响。
从英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具有影响的主要是在各个时期由议会制定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宪法性法律,其中主要有:(1)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 (2)1679年的《⼈⾝保护法》; (3)1689年的《权利法案》; (4)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2、美国宪法的产⽣,发展及特点: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部成⽂宪法。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9
谢谢欣赏!
2023/5/24 10
(1)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初步开始了地方基层政权民主化进程。 (2)1953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 (3)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 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主要内容 确认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 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制度 确认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 确认了公民在法律上 的一律平等,赋予了公民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
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1) 主要内容 确认了国家性质和任务。 规定了政权组织和原则。 赋予人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了国家的经济、文教、民族、军事、外交等方面的 大政方针。
(2)历史意义 临时宪法 重要指导意义和保障作用
2023/5/24
4
二、 1954年宪法
(一)制定背景
(2)历史意义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基本模式
2023/5/24
5
三、1975年宪法
(一)、修改背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飞速发展 国家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变 修改1954年宪法,通过1975年宪法 (二)、历史评价
继承 倒退
2023/5/24
6
四、1978年宪法
新中国宪法的 产生和发展
2023/5/24
1
政权是宪法的基础, 宪法是政权的保障。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制定过程
1949年6月25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9日 通过 (二)、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共同纲领》包括序言及总纲、政权机关、 军事制度、经济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 华侨等635位代表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序言+7章 共60条) 第一章:国家性质和任务、人民基本权利义务 第二章:政权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 第三至七章:规定了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外交、民族等基本政策。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793宪法:
第一共和国宪法 新《人权宣言》
+正文
第三十九条立法议会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并且是常设 的。 (立法议会直接选举产生,并选举出执行会议) 第六十五条执行会议负责指导并监督全部行政事务。 它只有在执行法律和立法议会的法令时才能有所行动。 (立法机关产生和领导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从属于立法 机关的中央集权制。体现了卢梭权力不可分的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制
(4)确认国际法是联邦德国国内法律的组成部分 ,承认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优于国内法。 第25条 国际法、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国际法的一 般规则构成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它们优先于各 项法律并对联邦领土内的居民直接产生权力和 义务。
(5)增设联邦宪法法院,赋予其解释、保证和监督宪法实施三权。 判决取消屠宰禁令 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在屠宰牲畜时,不应使动物遭受不必要的 痛苦,因此要用麻醉药品使动物麻醉后才能宰杀,或者用高压电 击法使牲畜瞬间死亡。这一规定,事实上不允许穆斯林采用传统 的屠宰方法。 德国宪法法院2004年1月判决,取消屠宰禁令,允许在德国生活的 穆斯林按照传统方式屠宰牲畜。判决书说,穆斯林的清真屠宰法 没有违背宪法规定的动物保护条款,因此维持2002年对德国穆斯 林屠宰法的法庭判决,这是对穆斯林公民信仰自由的保护政策。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规,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民主和自由的初步探索早在古代,古希腊、古罗马等社会就开始探索民主和自由的宪法制度。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分立、选举制度等方式保护公民的权利。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发展对宪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二阶段:近代国家法的出现和宪政运动的兴起近代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宪政的兴起。
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著名的“光荣革命”,废除了国王专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国家。
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成为了宪政制度的典范,确立了国会主权和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对于宪政制度的兴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治精神论》、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等重要著作在法治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世纪欧洲宪政制度的扩展和宪法学的形成19世纪,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通过了宪法,大大扩展了宪政制度的范畴。
法国的《无尽封建》、德国的《普鲁士国家权力组织法》等都成为了宪政制度的代表。
在这一时期,宪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伦敦大学的巴克利爵士提出了宪法学的基本原理,马克西米连·德·布罗利厄、卡尔·斯海勒马赫等宪法学泰斗纷纷著书立说。
第四阶段:20世纪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宪政实施的扩大促进了宪法学的快速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反抗过程中,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宪法制度,为世界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现代宪政理论和宪法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如美国的“过程宪政”理论、德国的“成果宪政”理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
法国是欧洲第一个成文宪法 国家。 国家。虽然它确认了君主立 宪制国家,但是, 宪制国家,但是,经过五次 共和、 共和、二次帝制和若干次君 主立宪制的宪法确立的人权、 主立宪制的宪法确立的人权、 民主、 民主、法治以及分权原则对 资产阶级国家立宪以及现行 法国宪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法国宪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宪法修正案 1979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1980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1988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1993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1999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2004年修正案 年修正案
•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颁布
宪法的历史发展
——见教材P38-61.
• 本章重点了解:近代西方国家宪 法产生的条件;几个主要国家的 主要宪法典及其地位;中国立宪 的主要宪法性法律和宪法及其修 正案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 • • • 经济条件 思想条件 政治条件 市民社会的形成
方各国的宪法发展
• 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1640年 暴发,直到1688年约 年 年约50 暴发,直到1688年约50年, 经历了内战、共和国、 经历了内战、共和国、克伦 威尔独裁阶段和光荣革命四 个时期。 个时期。
• 反思: • 中国是否具备产生宪法的条件?
中国宪法发展可以分为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时 期,其中旧中国宪法发展又分为三种类型 旧中国 新中国 伪宪法
清末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
资产阶级性质 人民民主根据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旧中国
新中国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
宪法性文件 共同纲领
四部宪法 1954年宪法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
1701年的 王位继承法》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年的《 进一步确认了议会权力 至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原 则。
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宪法,是在资产阶级获得 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宪法, 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1679年资产阶级 年资产阶级 提出并迫使英王签署了《人身保护法》,有效的 提出并迫使英王签署了《人身保护法》 维护资产阶级人身权利的同时, 维护资产阶级人身权利的同时,为建立资本主义 的司法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依据。 的司法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依据。
美国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 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通 年 月 日由大陆会议通 过宣布的《独立宣言》 过宣布的《独立宣言》。它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确认 天赋人权原则。 该宣言在 天赋人权原则。 美国宪法史占有重要在位。 美国宪法史占有重要在位。 被马克思誉为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人权宣言。 一个人权宣言。该宣言发表 各州相继起草了州宪法。 后,各州相继起草了州宪法。 1787美国联邦宪法是世 美国联邦宪法是世 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