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会议手册

合集下载

固体颗粒在流化床中的全受力分析

固体颗粒在流化床中的全受力分析

两个鞭粒(见图3)所受漉体曳力的变化,
井用可视亿方法理铡了释放后颗粒
㈣1吨删cle)时在前颗粒(k越h培 p础Ie)尾迹作用下的运后颗粒所受流体曳力随颗粒间距减 小而减小.
b.前颗粒对后颗粒在流体曳力的影响
‘-,
(b}
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c.在尾迹影响下的后颗粒得到一个加
(7)
式中B。=三司_lI‰·q-为单位体积厩子敦-lmm豳靠常数可从材料物性衰中查得·
(2)不两种物质材料之阃钓H柚蝴泔常数A12
^:-√:F石
(8)
式中A11、A≈分别代表材料l和材料2的Hl∞脚澍常数·

H哪I吐甜常数A与范德华常数h口之问的关系嘲为:^口=÷剃C9)

V.范蕾华力影响因素:
范蕾华力髟响因素众多,颗粒的形状、粒径、粒径分布、硬度、粗糙度和空骧事:
趸ij j
第一类:长程力,如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这两种力不仅直接作用于粘附面上,
而且作用于粘附面之外,在总的粘附力中占用很大的比例}=第二尝:。短程力,指化学
键作用以及直接健台的氢键作用;第三类:界面作用力.如固体之间的扩散和相互熔
融.研究表明.除非在特殊的条件下(如超高的纯度,相当高的温度),表面接触的
子和诱导羁撮子之闯相互引力的总和,使得固体闽产生的引力即为范薏毕力.范德华
力是原予或分子问的相互作用、固体糕粒阊的间隔距离、周一固几何接触条件等因素
的函数.
Ⅱ.范蕾毕力发生条件:
范蕾华力只有在固体颗粒充分接触到根小的距离时才发挥作用.固体颗粒堆积时
提供了这个务件.颗粒在漉化时由于尾迹影响、气流糟动、壁面碰撞等原因导致的碰
30


4×1 o.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燃烧学课程编号:(英文):(Combustion Theory)学时45学分 2.5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适用专业:热力发动机、汽车工程、汽车工程、轮机工程、环境工程开课系(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开课教师:周校平、张武高、乔信起、范浩杰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燃烧理论基础》周校平、张晓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教学参考书:《燃烧学》许晋源、徐通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工程燃烧学》张松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杂志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燃烧学是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燃烧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燃烧技术中所必须的热化学、燃烧动力学及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掌握动力机械工程中气态、液态、固态燃料的燃料特性、燃烧特点和规律,包括着火的形式和条件、火焰的传播、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锅炉、内燃机、涡轮机、火灾、家用炉灶、焊枪等燃烧现象从宏观上能有所认识,微观上能有所解释。

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过程、避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控制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燃烧的化学热力学基本知识要点:生成焓、反应焓、燃烧焓(燃烧能)与燃料的热值、高热值与低热值之间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及燃烧产物组分的计算。

过量空气系数、浓度、当量比。

难点:不完全燃烧时的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组分的计算。

(二)燃烧与化学平衡要点: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概念、自由焓与自由能、自由焓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纪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纪要
热 物理 测试 技术 1 O篇 。
中 国高等教 育学 会 工程 热 物理 专业 委员 会第 十 一 届理 事 会 第 四次会 议 于 2 1 0 0年 5月 2 0日举 行 。
来 自 3 所 高等 学校 4 5 3位理 事 和代表 出席 了这 次会 议 。理 事 长 王补 宣 院 士 主持 理 事 会 会议 , 与会 理 事
r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
{ 会议纪要 }
l, .. 一 、. .. ,、 、
中国 高等 教 育学 会 工 程 热物 理 专 业 委员 会
第 十 六 届 全 国学 术 会 议 暨 第 十 一 届 理 事 会 第 四 次 会 议
纪 要
中 国高 等教 育学 会 工程 热物 理 专业 委员 会第 十 六届 全 国学 术会议 暨第 十一 届理 事会 第 四次会议 于
就 会议 所讨 论议 程 、 专业 委 员会 建设 等事 宜 进行 了广泛 、 入 和充分 的讨论 , 出决 议 : 深 作
1 充分 肯定 了本 次 会议 的各项筹 备 组织 工作 , . 同意 和 通过 本 次 学术 会 议 的 日程 安 排 和 各 项具 体 工
作 计划 。
2 同意接 收湖 南 大学 、 . 长沙 理工 大学 、 潭 大学 为本 会 团体会 员单 位 。 湘 3 原则 同意大庆 石 油 大学 筹办 第 十七届 全 国学 术会 议 的初 步方 案 , 初 步定 于 2 1 . 并 0 1年 6月在 黑龙
21 0 0年 5月 2 0日至 2 3日在湖 南 省长 沙市 中南 大学 举 行 。 出席 会 议 的有来 自全 国 4 O余 所 高等 学校 的 1 O 代表 和理 事 。副 理事 长刘 志 刚 教授 主持 会 议 开 幕 式 , 事 长王 补 宣 院士 致 开 幕 词 。 中南 大 学 黄 9 位 理 健柏 常务 副校 长发 表 了热 情洋 溢 的欢 迎词 , 国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委 员会 工程 与材 料科 学 部 三处 刘 涛 处 长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作总结20××在民政部、中国科协指导下,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趋势,扎实工作,经过学会领导、各分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学会广大会员和学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以学术交流为中心,顺利完成预定的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组织建设工作200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按规定圆满完成年检工作。

2007年1月5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502会议室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由金红光秘书长主持,徐建中、陶文铨等15位常务理事到会,会议对2007年学会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学会2007年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2007年11月23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会议室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由金红光秘书长主持,姚春德、孙晓峰等14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徐建中理事长向到会的14位常务理事介绍了学会2007年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常务理事会对2008年分科学会学术交流工作及继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提出安排建议。

二、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学会的中心工作。

200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在学术交流方面完成了下列主要活动。

(一)国内学术交流1. 200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200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20-25日如期在我国石油城大庆举行。

年会论文集共收录177篇论文,有32家多个单位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对156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宣读和交流。

202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

202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

202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2020我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一、引言2020年我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是燃烧学领域的重要文献,内容涵盖了燃烧学的前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年会会议手册的出版对于促进燃烧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会议手册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估和概述,并结合个人观点对燃烧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探讨。

二、会议手册内容评估1. 会议主题2020年我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以“燃烧学的跨学科发展”为主题,凸显了燃烧学在跨学科交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该主题体现了燃烧学领域在能源、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2. 学术报告会议手册收录了来自国内外燃烧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涵盖了燃烧理论、燃烧技术、新能源燃烧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这些学术报告不仅展示了燃烧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3. 学术交流会议手册还记录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内容,涉及了燃烧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难点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学术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和融合,也为燃烧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本次会议手册的内容和主题来看,燃烧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正逐渐成为能源、环保和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支撑。

在未来,我认为燃烧学将在新能源开发、清洁燃烧技术、燃烧诊断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2020我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会议手册的评估和概述,我们不仅全面了解了燃烧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也进一步认识到了燃烧学在促进能源转型、提升环保水平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待未来燃烧学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进展,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影响力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影响力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影响力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是中国热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对推动燃烧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该学术年会的背景、目的、重要性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是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旨在促进燃烧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燃烧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该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汇集了国内外燃烧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和交流燃烧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的举办对推动燃烧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年会为燃烧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和共享研究成果的平台。

通过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和论文展示等形式,各参会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国内外燃烧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推动燃烧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的举办还有助于促进学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年会期间,各参会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交流合作、项目洽谈等方式增进合作关系,促进学术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

同时,年会还为燃烧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和选拔燃烧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的举办还能够促进燃烧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年会期间,各参会单位和企业可以展示自己在燃烧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促进学术与产业的对接和合作,推动燃烧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作为中国热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对推动燃烧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合作和人才培养、推进燃烧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的努力,该学术年会不断推动燃烧学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热物理学科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

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

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2018年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盛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热物理燃烧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学术会议是一个促进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平台,旨在推动该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技术应用。

本文将从会议议题、主题发言和参会论文的内容等方面对2018年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进行综述。

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与环境、燃烧动力学、燃烧控制、火灾与爆炸、节能减排、煤化学与转化、燃烧诊断与监测、燃烧理论与模拟、煤矿安全与灾害防治、燃煤污染控制技术等。

这些议题涵盖了燃烧学领域中的关键方面,以及与能源、环境、工程安全相关的话题。

通过论坛讨论和交流,会议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研究趋势、讨论挑战和展示成果的平台。

主题发言是会议的重点,由邀请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

2018年的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邀请了如下专家:1. Peter Glarborg(丹麦技术大学):发表题为“Combustionche mistry and kinetic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的主题发言,就燃烧化学和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2. Josette Bellan(加州理工学院):发表题为“Fire dynamics and fire suppression in closed environments”的主题发言,重点研究了封闭环境中的火灾动力学和火灾抑制技术。

3. Michael Mueller(德国能源研究中心):发表题为“Combustion and clean energy systems”的主题发言,讨论了燃烧与清洁能源系统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技术和政策的建议。

参会论文是展示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的重要形式。

2018年的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参会论文。

这些论文涵盖了很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

以下是一些论文的标题和简要内容: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该论文通过实验研究生物质湿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

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

题目:2018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一、引言2018年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参与。

在本次学术盛会上,与会者就工程热物理、燃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二、会议议程1. 会议主题本次学年会的主题是“工程热物理与燃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旨在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燃烧领域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2. 演讲嘉宾本次学年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涉及燃烧理论、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技术应用。

3. 学术研讨学年会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环节,包括学术报告、专题讨论和研究成果展示等内容,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评台。

4. 交流互动除了正式的学术议程外,学年会还设置了众多交流互动环节,包括学术交流会、专家面对面交流等,促进了与会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5. 特色活动学年会还设置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燃烧实验室参观、技术装备展示等,让与会者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实验室最新设备和技术应用。

三、会议成果1. 学术发言在学年会期间,与会者就工程热物理和燃烧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共享,涉及燃烧机理、燃烧动力学、燃烧诊断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2. 学术交流学年会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学术交流评台,促进了国内外研究人员之间的深入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工程热物理和燃烧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 科研合作学年会期间,国内外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合作洽谈,促进了科研合作项目的落地和推进,为行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展望与总结本次学年会为工程热物理和燃烧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评台,促进了国内外研究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燃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盛会,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便是2018年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的相关内容,相信这次学术盛会一定会为工程热物理和燃烧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会议手册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同行们:
欢迎大家参加2021工程热物理燃烧学年会!这是我们学术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在这里汇集了众多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热物理燃烧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本届会议秉持着“创新、合作、共享”的宗旨,力争为大家提供一个宽松和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待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研究合作机会。

会议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
会议地点:X大学会议中心
【会议日程】
Day 1:
8:00-8:30注册签到
8:30-9:00开幕式
9:00-9:30特邀报告:热物理燃烧的发展与前沿
9:30-10:00咖啡休息
10:00-12:00分会场报告1:燃烧理论
分会场报告2:燃烧技术与应用
12:00-14:00午餐休息
14:00-17:00分组讨论
17:00-18:30海报展览及茶歇
18:30-21:30欢迎晚宴
Day 2:
9:00-9:30特邀报告:燃料性能优化与热效应探索9:30-10:00咖啡休息
10:00-12:00分会场报告3:燃烧与环境
12:00-14:00午餐休息
14:00-16:00分组讨论
16:00-17:00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特邀报告】
本次年会特邀请了多位热物理燃烧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他们将分享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给与会人员
带来深入的学术启发和思考。

【分会场报告】
会议分为三个分会场,分别涉及热物理燃烧的理论基础、技术与
应用以及环境等方面。

每个分会场都邀请了学术界的知名专家作报告,并为参会者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分组讨论】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会议期间将进行分组讨论。

与会者按
研究方向分组,就热物理燃烧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探索解
决方案,促进学术合作。

【海报展览】
今年的学年会还设置了海报展览环节,与会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研
究课题设计并展示海报,以便与其他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

海报
展览将在会期内持续进行,为参会者提供了解其他研究者的机会,促进学术讨论和合作。

【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学年会的最后一天将举行闭幕式及颁奖典礼,表彰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及研究成果。

颁奖典礼结束后,会议正式闭幕。

本次学年会将为与会者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展示机会,拓宽视野,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加强国内外热物理燃烧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相信在本次学年会上,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为推动热物理燃烧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衷心感谢各位对本次学年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收获丰硕的学术成果,度过一个难忘的学术盛会。

祝本次学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