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模具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Proe课程设计(1)

Proe课程设计(1)

永城职业学院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ro/e的加速器的设计专业:模具设计与制做班级:模具212班学号:2012131005学生姓名:李朋月指导教师:夏祥春摘要Pore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作为人类工程领域最杰出成就之一pore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ore技术是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和生产的巨大变革。

目前pore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纺织、轻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它的应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及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pore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已将pore 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把产品数字化模型、工程分析、产品设计等环节融为一体,进行整个生产周期的全方位为预测和控制。

利用pore的三维建模功能,如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功能、单一数据库、全相关性、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数据管理、装配管理、易于使用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字纸篓的各部位造型。

关键词:Pro/e、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第一章绪论一、Pro/e公司简介1985年,PTC公司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开始参数化建模软件的研究。

1988年,V1.0的Pro/ENGINEER诞生了。

经过10余年的发展,Pro/ENGINEER已经成为三维建模软件的领头羊。

目前已经发布了Pro/ENGINEER WildFire6.0(中文名野火6)。

PTC的系列软件包括了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功能,还包括对大型装配体的管理、功能仿真、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等等。

Pro/ENGINEER还提供了全面、集成紧密的产品开发环境。

是一套由设计至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是新一代的产品造型系统,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系统,并且具有单一数据库功能的综合性MCAD软件。

二、Pro/e历史特点和应用现状经过20多年不断的创新和完善,pore现在已经是三维建模软件领域的领头羊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功能Pro/Engineer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

ProE实训报告

ProE实训报告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Pro/E理实一体》课程实训报告书系部: 机械工程系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学号:G101202姓名:指导教师:日期:Pro/E实训图片展示胶水瓶笔筒螺丝刀手电筒沐浴露瓶子酒瓶实战模型托架机架拨叉固定钳身螺杆台灯座台灯灯管台灯灯臂台灯灯头台灯烟斗手机下盖手机麻花钻手机上盖实体造型实体造型Pro/E实训报告通过三周的Pro/E的实训,使得我Pro/E这门课程有了很大的掌握和了解,收益不少,现对这三周内实训进行一下总结。

让我有着很深的体会,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次实训让我有了非常大的收获。

在老师的带领和教导下我完成了三周的Pro/E实训,在实训期间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清楚的记得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同学们都没有听会,我们老师就耐心的给我们讲了六、七遍,直到同学们听会为止。

老师这种爱岗敬业、对同学耐心教导让我很感动。

通过连续长时间进行Pro/E的练习使得自己在画图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Pro/E这门课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感觉挺新鲜,完全对它陌生,更加别说有什么技巧可言。

但是,在这三周内,经过老师的细心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我以前的那种陌生感完全消失。

反而对其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这三周里,通过不断的练习,也对它逐渐的了解了,在作图方面有了一定技巧,作图速度也提高了。

感觉很满足。

最重要的是那使自己从被动地听课转向自动的学习自动地思考。

看到题目会自己的去想如何去做,哪样做更方便更快捷。

而不是去想老师当初教我们是如何做的、每个步骤是什么。

先前我们除了只是课堂上认真听课外,其它的时间也是没有做练习的,就算做练习也是记着老师的每个步骤然后去操作的,根本都没有一点的自动性、灵活性,做题的思维也是机械性的动作。

实训期间老师把讲的时间减少,增加我们自己练习的时间。

在老师作必要的引导后,我们自己去做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考虑如何做会更容易,哪种方法更快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老师的思维带着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方法,使我们向灵活掌握技实用型发展。

【proe课程设计】模具设计2

【proe课程设计】模具设计2

Pro/E 课程设计姓名: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班级:09模具一班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学号:导师:易老师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日期:目录第一章下模座的设计………第二章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 第三章落料凹模的设计……...第四章上模座的设计…….…..…第五章凸凹模的设计………….第六章垫板的设计…………….第七章凸模的设计….…………第八章凸模固定板的设计…….第九章推件块的设计…….……第十章卸料板的设计……….…第十一章装配图的设计………….第十二章分解图的设计………….第一章下模座的设计设计步骤:1、应用拉伸的特征先把模板的外轮廓绘制出来。

2、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深度值单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

3、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深度值单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4、制尺寸根据冲压模具图册第5页的视图中的尺寸1:1绘制出来。

5、操作出的实体模型如下所示。

第二章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设计步骤:6、应用拉伸的特征先把模板的外轮廓绘制出来。

7、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双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

8、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深度值单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

9、制尺寸根据冲压模具图册第页的视图中的尺寸1:1绘制出来)10、操作出的实体模型如下所示。

第三章落料凹模的设计设计步骤:1应用拉伸的特征先把模板的外轮廓绘制出来。

2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双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

3应用拉伸工具操作板上的深度值单向拉伸出需要去除的材料。

4制尺寸根据冲压模具图册第6页的视图中的尺寸1:1绘制出来)5操作出的实体模型如下所示。

(完整word版)PROE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PROE实验报告

课程: 模具CAD/CAM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材成12(2)班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日期: 2015.11。

16 实验成绩:实验一Pro/E零件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Pro/E的操作方法及操作界面;2.掌握Pro/E草绘界面及设计方法和过程;3.掌握Pro/E常见的特征创建方法;4.掌握Pro/E零件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硬件PC电脑要求内存为1GB以上,有网卡,硬盘应有20GB空间供使用。

一般要求15英寸以上显示器,并推荐使用三键鼠标器。

具有标准键盘.2。

软件PC机上使用Windows 7(或WindowsXP)。

Pro/E Wildfire4.0软件一套.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设置工作目录2.新建零件3.进入草绘界面4、完成草绘—拉伸5、草绘—旋转(完整word版)PROE实验报告6、草绘—拉伸-去除材料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如图:此零件运用Pro/E的基准平面、实体拉伸、实体去除材料、倒角等创建特征命令,来完成实体零件的创建.观察实验结果图可知,此零件为对称体。

由此可知,另外一种创建模式,可以先做一半,另外一半可以用“镜像"命令生成,简化创建步奏.之前上的理论课,刚开始还能听懂,后面就听不懂了。

主要是因为没接触过此软件,对它的界面、菜单栏、命令、功能等不了解。

通过这次上级画图,让我对此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它的基本功能有了一个了解,可以简单地去应用此软件。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材成12(2)班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日期:2015。

11。

25 实验成绩:实验二Pro/E零件设计1、实验目的1。

熟悉Pro/E的操作方法及操作界面;2。

掌握Pro/E草绘界面及设计方法和过程;3。

掌握Pro/E常见的特征创建方法;2、实验仪器及设备1.硬件PC电脑要求内存为1GB以上,有网卡,硬盘应有20GB空间供使用。

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

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

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姓名学号题目充电器底座指导老师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一、PRO/E课设要求1、PRO/E软件对零件进行三维造型;2、PRO/E软件对零件进行分模;1)创建模具型腔;2)设置收缩率;3)设计分型面;4)用分型面分割工件得到体积块;5)通过抽取将体积块转化为模具元件;6)设计浇注系统;7)铸模;8)定义模具开模;3、用EMX对以上的模具进行模架设计;1)装配型芯、型腔;2)定义模具组件;3)侧向抽芯设计4)设计流道;5)设计顶针;6)设计冷却系统;7)装配模架;二、PRO/E课设目的1、熟练掌握PRO/E软件的3D造型;2、熟练掌握其对零件的模具设计;3、了解并掌握对模具进行模架设计;三、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1、三维造型在PRO/E软件中用“零件”模块进行三维造型设计。

在“拉伸”“草绘”之前对充电器底座进行测量,量取底座尺寸后,进行草绘拉伸。

拉伸完成后用“壳”工具,内部系列结构用“拉伸”工具,进行加减材料拉伸,可逐步完成至下图结构。

新建基准平面进行镜像。

将拉伸好的凸台凹面分别镜像至右侧。

凸台内侧的阶梯通孔同旋转去材料的方法得到。

下图为草绘图与拉伸后的孔。

局部有筋板处先做一个拉伸,再用阵列的方法得到。

此零件造型较难一处,为散热挡灰板的造型,因为其结构呈Z形,做正反面拉伸除料,再按方向进行阵列。

拉伸一次除材料,进行第一次阵列除材料。

拉伸一次除材料,进行第二次阵列除材料。

反面,拉伸一次除材料,进行三次阵列除材料。

完成散热挡灰板的造型。

因为其特殊的Z 形结构,在设置分型面时候也要注意,后面再做简述。

之后对零件进行倒圆角,设置收缩率,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

2、分型面的设计取最大截面处做分型面,外轮廓表面较易补孔。

故复制外轮廓面补空填充,与最大截面处合并的方法设计主分型面。

卡勾处设计卡勾分型面,细小孔洞处做一个嵌件分型面。

主分型面用“种子面法”选取,选取外表面的任意一个面为种子面,按住“shift”键选取边界面,松开“shift”,进行复制粘贴。

基于Pro∕E软件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的研究报告

基于Pro∕E软件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的研究报告

基于Pro∕E软件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的研究报告本文旨在探讨基于Pro/E软件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首先,介绍使用Pro/E软件设计模具的基本步骤,并强调其优势。

其次,介绍模具设计的细节要求,包括模具尺寸、刀模结构及材料选择等内容,并加以详细论述。

然后,在Pro/E软件上实施模具设计,包括定义模具结构、建立几何模型、生成活动体及抽象拉伸变形等多项任务。

接下来,对模具进行数值仿真,介绍形状识别和剪切固定的过程,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给出设计建议。

最后,介绍模具试模过程,并讨论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品质量稳定性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总而言之,本文以Pro/E软件为依托,通过多过程的设计、仿真测试,最终得到合理、可操作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方案。

模具设计不仅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而且能节省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基于Pro/E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不仅具有技术含量,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详细列出Pro/E软件设计的端盖注塑模具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模具设计尺寸,穴尺寸为1.2 cm×1.2 cm,芯板厚度为30 mm,总体尺寸为750 mm×500 mm×400 mm。

由此可见,设计合理,尺寸实用。

其次,介绍模具设计所使用的刀模结构、材料及其特性,其中,模块采用45#钢制造,凸边与模型夹紧柱为S50C,正面板采用2024T4铝板材,其它零件采用40Cr。

钢材硬度空气镀处理达到HRC58-62,耐温度能达到500℃。

根据分析,模具设计采用的是优质的材料,充分利用了它的特性,既能有效保证模具的强度和精度,还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合以上分析,基于Pro/E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具有优良的结构设计和高质量的材料选择,为后续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提升了对模具的质量要求。

另外,对模具进行了严格的数值仿真,并及时对参数作出调整,有效保证模具的精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基于Pro/E的端盖注塑模具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施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零件工程图与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proe 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

零件工程图与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proe 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

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现代工装、模具设计方法开课学院材料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冯玮学生姓名朱珩予学生专业班级成型0902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现代工装、模具设计方法同组者实验日期2012年4月25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装配模块的操作步骤;2.掌握装配模块匹配、对齐、插入的约束方法的使用,熟练模具的装配过程;3.掌握工程图模块的操作步骤;4.掌握工程图模块的配置方法,熟练零件工程图的绘制。

二、实验原理1.注塑模模架为例,练习利用装配模块装配模架的方法。

图1 模架装配图2.以模架中的任意模板为模型,建立其二维工程图。

三、实验步骤要求:将上述练习的主要过程写出来,并贴上相关的实验过程图片。

一)装配零件1,新建组建,设置如下2.点击右图所示图标进行装配,该图标为自底向上装配顺序,该图标下面一个图标是自顶向下装配,这里我们选择自底向上方式操作。

3.然后导入第一个零件,按照安装顺序,先导入上顶板。

5.为了使坐标对应,吧方式选择为缺省。

效果如下6.导入链接零件,这里选择自动方式即可7.然后使用先选中零件,然后选择【编辑】里面的【定义】进行装配连接件8.点击【放置】吧【约束类型】改成【匹配】,分别选择需要两两对接的两个表面进行约束,操作如图。

效果如下9.然后进行下一步,这里我们使用【对齐】,吧连接件中心线和孔中心线对齐,操作如下图所示。

效果如下10.对于另外一个相同的孔型我们不需要重复进行设置,这里采用【编辑】中【重复】的命令进行装配。

操作如下。

11装配另外一个连接件,首先同样先选择自底向上的导入进行零件导入。

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单个零件的装配。

操作如下图所示。

效果图。

12.同样我们需要对其他孔型进行装配,这里我们使用【阵列】的方法。

操作如下图所示。

13.然后装配下一个板子。

同样首先导入。

然后在【放置】中选择【匹配】和【对齐】的方法分别进行装配。

操作如下。

14、再装配下一块板料。

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指导书

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指导书

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技术上机实训教程主编:曲波张跃姓名:年级: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目录实训一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入门................................................................... .1实训二模具设计模块相关工具简介................................................................... .10实训三创建分型曲面................................................................... . (29)实训四创建模具体积块....................................................... ........... ......................41实训五模具设计实例1——车身模具设计.. (48)实训六模具设计实例2——按摩器上盖模具设计 (57)实训一基于PRO/E 模具设计入门1.1 PRO/E4.0模具设计入门实例下面一图1-1所示的圆柱体为例,介绍PRRO/E野火4.0模具设计的一般过程。

图1-1圆柱模型1.1.1参照零件的布局(1)启动PRO/E4.0,执行“文件”中的“设置工作目录”命令,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目录。

(2)选择下拉菜单“文件”,“新建”命令对话框。

在“新建”对话框中的“类型”选项中选择“制造”,“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模具型腔的文件名为“yuanzhu”,同时取消选择“使用默认模板”复选框,如图1-2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_mfg_mold”模板,如图1-3所示。

单击“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进入模具设计模块。

图1-2“新建”对话框图1-3“新文件选项“对话框(3)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模具型腔布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同时弹出“布局”对话框,如图1-4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课程设计
一、模具零件的制作
新建任务:首先启动Proe 5.0软件,进入软件后点击“文件”“新建”得到如图所示窗口,取消“使用缺省模板”选项,再一次进行下面操作。

草绘零件:1、点击“拉伸”工具,在所示窗口点击“放置”→“定义”选取“FRONT”面为草绘平面,选取“RIGHT”面为参照平面→选取“圆心和点”在轴上拉伸两个同心圆,拉伸厚度为“100 ”如下图所示:依次得到下列如是窗口!
再选取“拉伸”工具→“定义”→选取“FRONT”面为草绘平面“RIGHT”面为参照平面→选取上半圆弧为参照。

如下图所示:
2、绘制下图所示草绘形状,拉伸厚度为50如下图:
3、再选取“拉伸“工具”→选取零件顶面为草绘平面→选取面上四个点为参照,
绘制下图所示矩形→“拉伸”厚度为100,得到下图工件。

如下图所示:
设置孔:在“插入”中,选择“孔工具”→“放置”→“偏移参照”→选取工件两个
直角边为偏移参照,偏移距离分别为100、40→重复如上操作,在另一边放置相同孔。

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设置筋:孔工具放好后,在工具栏里选取“筋”→“轮廓筋”→“参照”→在工件上
选取“RIGHT”面为草绘面→选取筋放置的两个面为参照→草绘出下图所示图样,选好方法→点击“√”操作如下图所示:
倒角:在工具栏中选取“边倒角”→选取需要倒角的两个圆弧,零件制作完毕“保存”方便下一步操作。

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制件模具的设计
新建:打开Proe 5.0软件→“文件”→“设置工作目录”工作目录设置为零件保存的
文件夹→“新建”→类型为“制造”子型件为“模具型腔”→取消使用“缺省模板”→“确定”再进行下面操作。

如下图所示:
装配模型:在“菜单管理器”中依次选取“模具”→“模具模型”→“装配”→“参
照模型”→选取保存的零件→点击“缺省”→“确定”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创建模型:在“模具模型”中选取“装配”→“创建”→“工件”→“自动”→选
择所需的模型,修改整体尺寸(尺寸应修改大些,尽量使所得的矩形能够保住零件模型)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设置收缩率:在“模具模型”当中选取“收缩”→修改收缩比率为0.005点击确定。

如下图所示:
分流道的设置:1、确定流道放置的基准平面:在工具栏中选取“基准平面工具”→
参照选取零件的底面为参照→平移→使基准平面到达所需的位置。

2、在“菜单管理器”中选取“特征”→“型腔主件”→“流道”→“倒圆角”→直径设置为“10”→“确定”→选取“基准平面”为草绘面→选取流道放置的上下面、线为参照→草绘出流道。

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分型面的设置:(本零件分型面为两个分型面,先上下分,再左右分)
分型面:选取“插入”→“模具几何”→“分型面”→选取“拉伸”→选取零件侧面为草绘面→草绘出分型面→“延伸”分型面→重复如上操作设置第二个分型面。

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分割:菜单栏中“编辑”→“分割”→选取“两个体积块”“所有工件”“完成”→选
取分割面的:分型面1→重复操作“分割”→选取“两个体积块”“模型体积块”“完成”→选取分割面:分型面2 具体操作如下图:
抽取:选取“模具模型”→“模具原件”→“抽取”→“创建模具元件”→“确定”→得到3个零件块→隐藏分型面如下图所示:
制模:“模具模型”→“制模”→“铸模”→“输入零件名称”→“确定”
开模:选取“模具模型”→“模具开模”→“定义间距”→“定义移动”→选取移
动部件→选取移动方向(方向选取各部件外表面)→移动距离→完成→重复如上操作依次完成模具3个部分的开模→完成如下图所示: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