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质教案
教案;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血液循
环》、《第六章呼吸》及《第八章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
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幺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
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
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
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
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
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幺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
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
建议教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最好先
让学会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幺要消化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
应的观点。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行讲述,要让学生明确平时易混
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消化腺、
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重在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难在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
2. 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营养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引入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主题。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营养物质的了解。
2. 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3.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4.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第三章:营养物质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利用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利用的理解。
第四章: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理解。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导学案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理解各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吸收方式和过程。
3、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利用途径和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机制。
(2)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主要利用方式。
2、难点(1)复杂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过程。
(2)营养物质的代谢调节机制。
三、知识梳理(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消化道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暂时储存食物,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
肛门:排出粪便。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进一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机制: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吸收。
2、蛋白质主要形式为氨基酸和小肽。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机制:(1)氨基酸: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吸收。
(2)小肽:通过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吸收。
3、脂肪主要形式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吸收机制:(1)短链和中链脂肪酸:通过血液直接进入门静脉。
(2)长链脂肪酸:与胆汁形成微胶粒,被肠黏膜细胞摄取,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4、维生素(1)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在小肠上段通过扩散方式吸收。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人体消化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其利用。针对这一内容,我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引出营养物质的概念。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进一步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是什么?”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食物成分,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
4.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营养物质吸收过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概念。
2.掌握不同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3.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
4.培养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饮食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3.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转化和利用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2.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
3.2 教学难点1.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2.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带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吃下食物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讲解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重点介绍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4.2.1 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吸收方式•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2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方式•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3 脂肪的吸收与利用•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的吸收方式•脂肪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4 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维生素的消化过程•维生素的吸收方式•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5 无机盐的吸收与利用•无机盐的消化过程•无机盐的吸收方式•无机盐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不同营养物质在模拟消化液中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每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利用过程。
4.4 总结归纳(1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利用过程,并进行归纳概括。
4.5 拓展延伸(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不同的营养物质被人体需求量不同?为什么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等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理解是否深入,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在小组合作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是否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作用;
3.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进一步探讨;
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中,本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的关键便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何在身体中被吸收和利用。本案例将围绕这个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通过设计互动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为;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导学案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理解各种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吸收过程和机制。
3、掌握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
4、认识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利用途径和作用。
二、学习重点1、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方式。
2、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生理和饮食因素。
3、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三、学习难点1、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消化系统概述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蔗糖、乳糖等。
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水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蔗糖和乳糖在小肠中被相应的酶水解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进入细胞,再通过基底侧膜上的载体转运进入血液循环。
2、脂肪的吸收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形成微胶粒,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这些水解产物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胆固醇、磷脂等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3、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水解为多肽,在小肠中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肠肽酶等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和小肽。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2. 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知道消化系统在营养物质吸收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吸收过程。
4.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详细解释;健康饮食习惯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知识。
2. 使用演示法,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饮食习惯的实际案例。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解,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3. 准备小食品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4. 准备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营养物质的短篇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营养物质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介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基本概念。
3. 讲解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分别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4. 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使用实物模型或图解,展示营养物质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中的吸收过程。
5. 讲解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讲解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