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教育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3. 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作用4. 水的生理功能和作用5. 膳食纤维的作用和摄入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2. 讲解: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基本营养物质实例,讲解其作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基本营养物质实验,观察其性质。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基本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日常饮食中的基本营养物质摄入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课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通用)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通用)教案: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单元《物质与能量》,第14课《基本营养物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样品等)、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美食,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使用PPT,详细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性。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食物营养物质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列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并简述它们的作用。
答案: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碳水化合物在人体能量代谢和储存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蛋白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蛋白质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蛋白质在人体建设和修复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蛋白质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蛋白质的认识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脂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肪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脂肪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脂肪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脂肪在人体能量储存和调节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脂肪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脂肪的认识和经验。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五章:维生素和矿物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3. 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4. 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5. 基本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4.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分析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4. 探讨基本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介绍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讲解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科目》相关章节2. 多媒体课件:基本营养物质图片、视频等3. 实验器材:进行简单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4. 网络资源: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5. 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及与健康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通用8篇)导语:化学科目在很多时候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看完这篇《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可能你就明白了。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了解糖类、油脂的分类;(2)认识单糖、双糖、多糖的代表物;认识单糖、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3)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4)掌握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别方法;(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和社会调查,分组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增强“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意识,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2、油脂的水解反应。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第二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思路:【展示】各类美食图片,复习食物中包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阅读、交流】学生阅读课本71页表3—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质的化学组成讨论:单糖、双糖、多糖在分子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含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实验】课本72页实验3—5,补充葡萄糖的银镜反应、灼烧毛线或头发,葡萄糖固体可直接用葡萄糖溶液代替,鸡皮可用豆腐渣代替。
【归纳并板书】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银镜反应(对程度好的班级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则只要求掌握实验的现象;讲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时引出尿糖的检验方法)。
第七章《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第七章《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本营养物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内容,是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对有机化合物的要求为:“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和官能团、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饮食、健康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物质。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除了水,人们每天摄入量较大的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这三类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这三类有机物。
教材注意从生活经验和实际活动出发来介绍它们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基本组成、特性反应与用途。
教材首先介绍学生最熟悉的糖类,从组成的角度进行分类,再以葡萄糖为例介绍单糖的性质,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这两个视角继续深入分析。
对于结构十分复杂的蛋白质,只从组成元素和结构单元的角度进行简单介绍,介绍其特征反应。
对于油脂的学习,先介绍其分类和物理性质,再根据结构通式说明其能水解的化学性质。
本节内容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17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所含的基本营养物质,并合理搭配膳食。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和作用3. 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性质和作用4.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5. 日常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性质、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和日常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性质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搭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滴定管、分析天平等。
2. 食物样品: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3. 教学课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4. 教学资料: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参考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营养物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5. 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搭配。
7.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2. 调查报告: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
3. 饮食计划: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庭成员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八、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3. 脂肪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4.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5. 基本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 教学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营养物质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分类及特点。
3. 讲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4. 讲解脂肪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脂肪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5. 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蛋白质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6.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相互转化。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2有机化合物初学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些物质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主要特点后,再学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可使学生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相对完整,也可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由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只是从组成和性质上让学生认识,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
二、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观察表3—3,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归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2.学生自主实验实验①实验3—5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完成实验记
录表格;
②实验3—6,阅读蛋白质和油脂的水解,列表比较糖类,油脂和
蛋白质水解反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毛线,你能帮助她吗?
3根据所学写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CH2 OH(CHOH)4CHO + Cu(OH)2
[过渡]刚才认识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板书]2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板书]
[过渡]油脂和蛋白质是否也能水解呢?
[板书]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皂化反应)
[进述]在生物课上学了蛋白质能够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
[板书]蛋白质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
[课堂小结]
[典型例题]
设计实验证明:1)淀粉没水解
2)淀粉部分水解
3)淀粉已完全水解
[课外作业]
[习题巩固]
1课后习题
2思考:
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好处及危害。
3)了解什么是劣质奶粉?其危害有哪些?如何识别真假奶粉?
回顾、复习
实验3—6,观察,记录实验
现象,分析原因,写出反应
方程式。
了解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
下均能水解,了解皂化反应。
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用。
从实验现象中得出
糖类可以水解的结
论。
让学生体会化学联
系生活
对本节学习内容的
应用。
[板书设计]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1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均含有C,H,O元
素
2 糖的分类:①单糖:葡萄糖和果糖 C6H12O6
②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C12H22O11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C6H10O5)n
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1)特征反应:
①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加热条件下,也可使新
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
③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蛋白质烧焦时有特殊气味
2)共性:水解反应
①糖类:
②油脂: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③蛋白质:在催化剂作用水解为氨基酸。
一、知识疏理
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蔗糖和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_______________;加热条件下,也可以使新制氢氧化铜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上述反应均可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淀粉的特征反应: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______________,称为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 __,常可以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鉴别。
5.油脂在_______________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碱类条件下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12H22O11 +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6H10O5)n + n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
二、习题巩固
1.下列物质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A.大米
B.苹果
C.大豆
D.花生
2.葡萄糖所不具有的性质是()
A.和H2发生加成反应
B.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和酸发生酯化反应
D.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下列能用于鉴别衣物是否为毛织物的方法()
A.看衣物纤维能否溶于水
B.闻衣物纤维是否具有皮毛的气味
C.把衣物纤维烧焦,是否具有烧焦羽毛味
D.在衣服上滴加浓硝酸,看是否变黄色
4. 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5.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淀粉和葡萄糖
B.蔗糖和纤维素
C.淀粉和纤维素
D.果糖和葡萄糖
6.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
A.蛋白质
B.淀粉
C.纤维素
D.油脂
7.下列物质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氨基酸与蛋白质
B.淀粉与纤维素
C.蛋白质与麦芽糖
D.蔗糖与葡萄糖
8.油脂水解后能得到的一种共同产物是()
A.硬脂酸
B.甘油
C.软脂酸
D.油酸
9.下列关于糖类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的分子通式为 C m(H2O)n
B.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C.人们每天摄取的能量中大约75%来自糖
D.糖类一般都能水解反应
10.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乙酸乙酯
D.甲酸乙酯
11.现有4种试剂:①新制Cu(OH)2 ②浓硝酸③AgNO3溶液④碘水。
为了检验下列4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葡萄糖溶液;(2)食盐溶液;(3)淀粉溶液;(4)鸡蛋清溶液。
1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未成熟的苹果肉遇碘酒变蓝色,成熟苹果的汁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试解释原因。
(2)在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水解过程中,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水解是否完全?(3)如何鉴别蚕丝和人造丝(纤维素)织物?
13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酸的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纤维素水解实验”步骤:①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捣成糊状;②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使之成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 mL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可是该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解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后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种操作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预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