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秀美村庄建设工作方案

秀美村庄建设工作方案秀美村庄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秀美村庄建设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地方的新型农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秀美村庄建设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动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生态建设等面貌愈加美丽,让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美满的生活。
2. 任务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站、排水系统等。
2.发挥产业优势,支持农村自主创业和发展,扩大现代农业规模。
3.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4.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官队伍。
5.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提高村庄环保水平。
6.开展文化旅游建设,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7.支持及时、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如金融、物流、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等。
三、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和领导,落实村庄建设工作责任制度。
2.加强村庄规划和设计,以保护和重建历史遗产村庄为起点,配合现代农业景区建设,打造宜居、文化、旅游型村庄。
3.加强村庄公共服务建设,包括医院、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市场等,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大小和地理位置,实现公共服务的定制化发展。
4.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扩大现代农业发展。
5.加强临近城市和工业区的农村产业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体系,有限地在村庄毗邻城市的地方进行调整,引导流动人员逐渐打造现代新村。
6.加强环保建设,提高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病媒生物防治等制度。
7.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和财政政策配套措施,为秀美村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
庙岭秀美乡村简介

庙岭村地处庙岭乡集镇中心位置,修武公路穿镜而过,大广高速和修平高速在我村交汇并留有出入口,辖区面积2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森林面积2万余亩,水果种植面积1200余亩。
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 610 户3085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户283人,目前已全部脱贫。
庙岭村按照省市县“四精”建设理念要求,围绕建设“果香庙岭”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将秀美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抓好村容村貌提升,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着力做好“三清三拆”工作。
先后拆除危旧房12栋1230平方米、棚跺20处,拆除铁皮棚、鸡栏牛舍共计30处,清理废弃菜园围栏近400米,发动群众清理陈年垃圾、淤泥、废弃料数十吨,迁坟50棺、掩埋16座;清理菜园杂草、房前屋后柴垛、建筑材料,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扎实推进以“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先后投入厕所革命资金23.4万元、污水资金40.3万元。
今年庙岭村新建冲水厕50座,安装三格式化粪池97个,废除旱厕16座;新接入污水排污系统41户、新做滤油栅36个,污水检查井38个、微动力终端处理池和污水集中发酵池各1个。
实施旱厕改造、新建冲水厕和污水管网建设,做到降低传染疾病发生率,严格把控污水排放标准。
真正实现老百姓上卫生厕、饮干净水。
注重村容村貌提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庙岭村秀美乡村建设项目共投资35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50万元,项目建设300万元。
我乡严格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理念,完成修清线沿线绿化、污水管道、环境整治、停车位、小溪坝河堤等项目建设;突出“果香庙岭”的文化特色,以秀美乡村示范点为主导,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推进庙岭村的水果综合基地、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利用已取得品牌效应的庙岭杨梅、猕猴桃,促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人均纯收入。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_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建设简介,美丽乡村示范村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_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建设简介,美丽乡村示范村简介美丽乡村情况简介_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建设简介,美丽乡村示范村简介美丽乡村情况简介**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2012年增加907.2元,增长9.5%。
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
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
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
“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美丽乡村村庄景点简介范文

美丽乡村村庄景点简介范文美丽乡村,如诗如画,是我国广袤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本文将为您简介几个典型的美丽乡村景点,带您领略这些村庄的独特魅力。
一、江西婺源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婺源景点众多,如江湾、篁岭、晓起、汪口等,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1.江湾:江湾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朴的街道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江湾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2.篁岭:篁岭是一个挂在山间的村落,以晒秋文化闻名。
每年秋天,村民都会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云南丽江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村庄。
这里的纳西族古建筑、石板路和小桥流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1.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
漫步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2.束河古镇:束河古镇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
游览束河古镇,可以体验到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三、安徽宏村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以徽派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的村庄。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1.月沼:月沼是宏村的标志性景点,这里的水面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古建筑、绿树和远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双溪桥:双溪桥位于宏村村口,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
桥下两条溪流交汇,景色优美,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拍摄地。
总结:美丽乡村是我国的瑰宝,这些村庄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游客们向往的地方。
全力打造“秀美乡村”构建特色“铜鼓样板”——铜鼓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纪实

秀美乡村/Countryside文丨陈龙(铜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全力打造“秀美乡村”构建特色“铜鼓样板”——铜鼓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纪实铜鼓县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一体规划、同步建设、整体推进”的建设步骤,围绕“打造亮点、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目标要求,结合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强化产业支持,全力打造“秀美乡村”,构建特色“铜鼓样板”,使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
精心规划 凸显特色结合铜鼓县实际,按照赣西北客家民居风格,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
全县所有村点都聘请有资质的乙级以上公司编制《自然村组新农村建设规划》,融合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旅游、扶贫和传统村落与客家民居保护等多位一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操作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鼓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20年)》,提出县域“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思路,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先期对带溪、大塅、三都3个乡镇公路沿线11个行政村35个村点可视范围内村庄按一般普及村、特色亮点村和景点示范村三种类型,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其中特色亮点村6个,景点示范村3个,一般普及村26个。
去年,全县“七改三网”建设全面完成,对公路沿线实施景观绿化美化,同时将沿线村点房屋纳入“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建设范围,打造“美丽示范农户庭院”500个。
精心建设 留住乡愁围绕“旧村改造型、农家山庄型、客家民俗型、· 40秀美乡村/Countryside庭院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移民新村型”等六种不同新农村建设模式分类建设。
出台《铜鼓县新农村建设“四精”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监考奖罚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推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的做法,杜绝无资质、无专业技术力量施工单位单个承建,监管不到位、粗制滥建、简单复制、无客家民俗特色的现象发生。
在选点申报过程中,坚持“四个原则”,即:农民自愿原则、工作基础原则、项目衔接原则、地域优先原则;做到“五个结合”:选点与选举理事会、制订规章制度相结合,与宣传培训相结合,与调查摸底、制订工作方案相结合,与筹资筹劳、签订整改协议相结合,与90%以上户主签字同意和层级申报相结合;落实“五项承诺”:承诺服从理事会安排,服从整体规划,发展一项致富产业,主动投资投劳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明确“五个不选”:群众积极性不高的不选,没有筹足建设资金的不选,村干部不得力的不选,没有搞好村庄规划的不选,建新房多的当年不选,通过选点申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关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关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作经验材料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品味和内涵的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自县召开承接全市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动员会以来,我乡按照县政府和农工部的要求,立足我乡实际,将高速公路和黎泰公路沿线三都、五星、河溪和团村四个村庄为示范点,强力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
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是精心实施好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夯实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潭溪乡政府注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建设生态经济为导向,以发展农业企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逐步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绿色特色经济,经济效益日趋明显。
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潭溪乡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们立足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板块,目前我乡烤烟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为全县烤烟第一大乡,烤烟也成为我乡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一项富民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根据各行政村的传统习惯和发展特色,按照“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发展”的路子,鼓励群众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在新庄村新发展了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在幸福村新建生态养猪场2个、甲鱼养殖场1个、鳗鱼养殖场1个,“烤烟、蔬菜、养殖、食用菌”四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农民增收了,生活改善了,为全乡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经济基础。
二是精心实施好乡村“穿衣戴帽”工程,提升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品位一是广泛宣传。
一方面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农户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四个村的村民代表到已进行穿衣戴帽工程的村点参观,让村民亲身感受穿衣戴帽工程带来的好处。
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乡村振兴示范点宣传片解说词

乡村振兴示范点宣传片解说词
[乡村名称],一个坐落于[地理位置]的小村庄,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乡村振兴的力量。
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名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他们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他们还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手工艺等,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名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他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等环保项目,努力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村庄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乡村名称]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他们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通讯、医疗等条件。
同时,他们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乡村名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今,[乡村名称]已经成为了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乡村也能实现振兴。
未来,[乡村名称]将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富强的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简介范本

美丽乡村建设简介富水镇王家楼村位于镇政府南3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20户,1022人,有党小组7个,党员44人。
贫困户77户,229人,其中产业发展扶贫41户;教育扶贫6户;异地搬迁扶贫11户;社会兜底扶贫19户。
辖内的闯王寨因李自成在此安营扎寨、娶妻生子而成了商南有名的旅游胜地。
2016年王家楼村支部结合五个五党建提升年活动,在党委政府和人大包扶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开展党群包扶赛,看谁致富快。
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和“闯王寨4A景区”创建这一历史机遇,该村盘活闲置土地200余亩引进西安海棠园林苗木公司建成了依海棠为主的园林苗木基地,如今的王家楼建成了以茶叶、核桃、金银花、猕猴桃,园林苗木等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已初具规模;该村在旅游设施和服务下功夫,着力发展乡村游,投入800多万元对民居、街道、道路进行美化、硬化和绿化,建成1500平方米以上的停车场2处,标准化公厕2处,乡村旅游直接收入300余万元,打造了乡村旅游品牌。
今年按照县委文明家园标准,依托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筹备戏楼建设招标工作,改造图书室和道德讲堂。
平整土地100亩,硬化通村组、产业路2000米、通庄连户路2500米,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扩容升级工程,全面解决群众用电问题。
该村立足环境美,强化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庭院美化,着力打造秀美乡村。
改造民居,民居改造80户,新建民居20户,硬化院落45户2600平方米。
整治环境,购置垃圾箱40余个,经常进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拆除危房11户,圈厕50个,建“三位一体”60户。
三是美化街道,修建高标准花岗岩花园2000平方米,铺设路面砖25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160余株。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旅游发展在河边修自行车绿道,建成1770米环农业园区游步道,在游步道两侧栽植风景树1330余株,对河堤进行了加固和美化;对河道进行了综合环境治理,修建了七道蓄水景观坝,使河道景观大为改观,多年未见的白鹭重归故里,成群在这里安家落户;对王家楼村门户区实施改造,建成了古朴大方的村门牌楼和村文化休闲广场;2015年在人大包扶部门的关怀下实现了3公里的街道和游步道亮化,安装了160盏太阳能路灯;该村聚焦经济强,做强山地特色农业,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做精乡村旅游休闲业,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富裕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中心村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部,距圩镇5公里,是省定“十三五”扶贫重点村,全村总面积为12.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330亩,林地面积14715亩,水面面积120亩。
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总人口410户,2100人,其中党员33人,全村主要以烟叶、白莲、水稻为主导产业;**村共有贫困户87户354人,贫困发生率16.9%,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二、中心村秀美乡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村先后有7个自然村已开展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项目投资约132万,让**村整体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
**中心村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涵盖小溪坝、粮管所、庙下、周家屋、**新街上片及下片6个村点共210户1250人,是一个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
示范点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童趣桐游”为理念,通过沿线整治、旧房拆除、外墙彩绘、绿化亮化带动沿线村庄环境提升,成为206国道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乡村旅游重要的节点。
该点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点内基础条件。
该点今年来已完成小溪坝外墙彩绘、檐阶铺彩砖、排水沟整治、小溪坝游步道、挡土墙建设、观赏栈道、凉亭建设、木塑板凉亭及栈道、竹篱笆安装、庭院改造等项目,累计完成秀美乡村
建设投资276余万元;儿童游泳池已接近完工,儿童乐园、文化广场已完成平整土地,其余秀美乡村项目有效推进中。
二是大力整合部门资金,提升中心点整体形象。
去年以来,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约386万元,完成沿线花池建设、沿线太阳能路灯安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管铺设、环境整治、停车位等项目;整合发改委项目资金110万,完成小溪坝河堤建设;整合交通局项目资金230余万元,扩建**至罗溪公路建设;整合水利局项目资金135余万元,新建文化广场挡土墙建设;下一步,整合开发办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全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童趣童游新乡村。
响应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号召,着力打造的一个以亲子游憩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一个旅游+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基地。
规划旅游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围绕“四区三园两基地”开展建设,即着力打造:亲子游戏体验区、莲田赏花区、秀美乡村游览区、特色果蔬采摘区和童趣游乐园、水上乐园、七彩动画游乐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童趣童游为主题打造特色秀美乡村,并按照高起点高要求规划设计,合理分配项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中心村秀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