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测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附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附答案)

第四单元第15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项。

答案:A2.(2016·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

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

答案:D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解析: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答案:B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可以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十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十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十章国共的十年对峙测试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1960分)1.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中国A.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B.革命的主力发生了变化C.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D.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出了最深刻的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必须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3.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最主要依据是A.共产国际的指示B.苏联的革命经验C.中国的特殊国情D.毛泽东思想4.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B.“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C.“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是A.革命统一战线政权B.革命根据地政权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D.工农民主政权6.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漫画“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睛的小孩”。

这幅漫画所表示的内容是A.美蒋亲密关系B.日蒋亲密关系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亲密关系D.日本帝国主义与伪满洲国的关系7.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B.“……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C.“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部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让出东北。

”D.“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8.日本20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B.蒋介石政权以帝国主义为靠山C.日本政府顽固推行“大陆政策”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激化9.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不包括A.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加深了英美和日本之间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10.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危机加深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11.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毛泽东的正确领导B.王明“左”倾错误未影响到中央苏区C.根据地人民的支持D.周恩来、朱德抵制“左”倾错误,正确地指挥12.红军长征最后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的力量受到牵制C.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红军的长征13.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将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题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题
1.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2.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 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 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 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 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 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 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 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4.《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 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 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国共十年对峙知识点: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2.红军长征(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题: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2.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③由幼稚走向成熟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3.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在线测试(答案与解析)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在线测试(答案与解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在线测试选择题1.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2.1928年底,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其不能真正统一的根本原因应是()A.新军阀之间矛盾重重B.中共搞工农武装割据C.东北仍处于奉系军阀统治之下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3.在国民党政府“改订新约”运动中,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是为了()A.争得在华外交优势B.帮助蒋介石渡过财政危机C.减轻对中国的剥削D.缓和中国人民反美情绪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重要手段是()A.整顿税务B.改革币制C.实行专卖D.垄断金融5.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下列哪些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的()①.闽西革命根据地②闽浙革命根据地③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④赣南革命根据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最主要原因是()A.敌人忙于混战B.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共产国际给以支持和帮助8.1931年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联主持公道B.集中“围剿”红军C.实力不如日本D.国军不服命令9.“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前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找到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与解析答案:1、D 2、D 3、A 4、D 5、C 6、D 7、C 8、B 9、C 10、B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特征及本质的能力。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1.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探索的理解能力。

从图片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始。

故选C 。

2.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

其依据是①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A.①②B.③④C.①④D.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遵义会议影响的准确记忆与理解。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①错误,④符合题意,②是八七会议的内容,③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所以正确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①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题目要求的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的“十年”即1927年到1937年,而备选项中的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的中共二大,错误;②是工农武装割据③是遵义会议的影响④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②③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遵义会议4.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题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题 精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知识导学: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3、影响:第一枪;建军①打响了的第一枪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时间、人物:、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内涵:、、(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综合练习旧人教高一下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综合练习旧人教高一下

国共的十年对峙综合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及时总结教训,探索民主革命道路。

据此回答1一6题:1.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2.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D.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3.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A.革命的动力发生了变化B.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C.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D.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4.从规模和次数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B.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王明“左”倾错误导致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基本结束5.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A.共产国际的指示B.苏联的革命经验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思想6.国共十年对峙期间,“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B.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对派的屠杀政策。

据此回答7-9题:7.1927年参加并领导过南昌起义,1955年又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是()A.朱德、贺龙、刘伯承B.朱德、贺龙、林彪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D.朱德、周恩来、陈毅8.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9.八七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是()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C.确定“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决定发动秋收起义1928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11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九一八”后,蒋介石不抵抗的最主要原因是A.期待国联“公理解决”B.认为中国实力不如日本C.幻想日本会“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完整”D.“宁可亡于日,不可亡于共”的反动立场4.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影响B.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D.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5.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教育B.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C.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奔走劝说联共6.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八七会议”精神B.共产国际指示C.中国的国情D.人民群众的支持7.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走群众路线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造成1933年革命根据地重大损失,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蒋介石连续五次“围剿”B.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统治中央C.国共两党力量悬殊D.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1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①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②革命乐观主义的胜利③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胜利④毛泽东正确思想的胜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既要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又要逾越前进途中的万水千山,下面红军越过“万水千山”的先后顺序是①大渡河②金沙江③赤水河④夹金山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12.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段话表明中共①明确了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②创建了工农革命军③已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④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13.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A.这表明中共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C.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D.是中共独立开创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开端14.“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上述中共“八七”会议决议表明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B.中共正式确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中共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D.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1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1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指A.国共对峙取代了南北对峙B.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统治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D.封建军阀已经被打倒17.从规模和次数上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斗争策略的改变B.城市里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D.产业工人的队伍没有壮大18.中国革命“走井冈山道路”的最重要条件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D.中共的正确领导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20.30年代初,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上是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关系B.劳动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公有制D.劳动农民的个人土地所有制21.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枪不如人”B.防止人民力量兴起C.坚持反共立场D.寄希望国联主持公道23.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实质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先安内再攘外B.只安内不攘外C.既“攘外”又“安内”D.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24.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混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不包括A.给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可乘之机B.使蒋介石的地位日益提高C.为红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D.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25.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A.蒋介石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C.抗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D.要抗日就必须进行反蒋26.“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书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A.满足中国恢复东三省原状的要求B.变东三省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C.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D.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27.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28.“一二·九”运动是中共民族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主要是指A.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B.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C.促进了中共对革命方针政策的调整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29.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

这一观点表明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30.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二、简答题31.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

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概要论证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2.20世纪20年代,国际形势发展有何特点?据此归纳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特征并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证明。

3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试结合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说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Answer##1.C2.D3.D4.D5.B6.C7.A8.B9.B10.D11.A12.D13.B14.C15.A16.A17.A18.D19.【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A、B、C三项都是原因,A项又决定着B、C两项,D项是错误的表述,土地革命后,土地归农民所有,仍是私有制。

【答案】 A20.D21.B22.C23.C24.D25.C26.B27.C28.A29.A30.A31.【分析】要注意的是第一问实际要求论证两个问题:①过去(指1927年以后)提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是正确的,②今天(指:1937年)放弃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是正确的。

因此,全题两问,实际上是三个求答项目。

学生对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史实是比较熟悉的,两党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原因也是明显的。

要注意的是,所谓“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就是指同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武割据政权。

【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不久,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

随着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和红军的不断壮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建立,它是中共领导的与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民主政权。

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5分)(2)“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严重,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党营垒内部出现分化。

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作出重大让步,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分)(3)中共策略方针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政策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4分)32.(1)特点: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暂时调整其内部矛盾,实现了统治秩序的基本稳定。

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

到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

(6分)(2)特征:帝国主义侵华以政治、经济侵略为主,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共同宰割中国,美日争夺,美占优势,各自扶植新的代理人。

(7分)33.革命道路的探索: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7分)原因:①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敌人在广大农村的统治力量薄弱,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②中国反动阶级勾结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残酷统治人民。

因此,中国革命的中心应该转移到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分)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