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陋室铭

合集下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1、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情况。 2、学生展示课前自读情况,
师生点评,注意字音节奏。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xīn 苔痕 tái
鸿儒 hóng rú 案牍 dú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4、表明了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仿写作品:为官铭(讽刺某些官员)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 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 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 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 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 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 群众曰:“臭哉此翁。”
唱一唱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身居陋室却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强调惟吾德馨,他 到底要表达一种怎 样的情感呢?
通过托物言志的 写法,表达了一种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三、你还觉得刘禹锡的陋室陋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陋室铭》说课稿13篇

《陋室铭》说课稿13篇

《陋室铭》说课稿13篇《陋室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是一篇精读课文。

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因此,学习__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

生齐读。

4、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

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

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初中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是常考题型,此篇文章是从陋室铭的作者介绍开始,为您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也包含了陋室铭的重点词语字词注释,最后还为您提供了视频讲解及课文录音朗读Mp3下载。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陋室铭》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陋室铭》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陋室铭,》,部,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材分析文章概述《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作品简介:《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文体介绍“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

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陋室铭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陋室铭



刘 得
禹 ,
唐锡 代(7刘7进2 步~禹的8锡4思3)简想,介刘禹锡简介
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
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
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
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
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
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
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
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
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
推崇。
作品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是被“气”出来的。作者 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贬 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和州知县见 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半年时间连搬 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 间陋室。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 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 的理想和人生抱负。
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 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 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 朗读《陋室铭》。
重重点点词字语词
辨音识字:
德馨( xī) n 苔( )痕 tái
案牍( d)ú 鸿儒(
)hóng rú
西蜀( s)hǔ 何陋( ) lòu
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有什么作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 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 再次点明陋室不陋。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山-----水-----陋室
示意图: 仙-----龙-----吾
名-----灵-----德馨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 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自学展示,介绍作者及背景。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交流展示,诵读课文并翻译。

1、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学生齐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2、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合作探究,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自然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
友者必知其人。

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因此,我
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
情趣。

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繁冗的
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
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

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
学家。

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

作者
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

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

正因为主人
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精讲点拨
思考: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
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