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地理-学生易错题大汇集

高中高考地理-学生易错题大汇集
高中高考地理-学生易错题大汇集

高中高考地理-学生易错题大汇集

易错题1:若地球在冥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解析】冥王星轨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是最低的。大气层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深刻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相互对应关系: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温度适宜;质量体积适中→存在大气层。

易错题2: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2年)图。据此回答(1) 一(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A.2900

C.39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

【解析】(1)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总量: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减得出,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3500,只有答案B 符合。(2)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答案C 正确。

【参考答案】(1)B (2)C

【友情提示】1.注意相对高度的计算,若①比②海拔高,且a1<①

易错题3: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 月12 日9 时许成功发射,17

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下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 月12 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10 月12 日9 时时,15°W 为零时经线,故区时为10 月12 日的经度范围是22.5°W~180°,即此时地球上的新的一天占202.5°,旧的一天占157.5,故排除A。新旧两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22.5°W,二是180°经线,b、c、d 三图中只有d符合。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表述中:区时为10 月12 日的范围,所以地方时为0 点的经线向西7.5°也属于新的一天。

易错题4: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km/h 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⑵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B.极点C.北纬30°D.北纬60°

【解析】由于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并且保持不动,则飞机飞行的方向应和太阳视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一致,同时由于赤道自转线速度为1670 km/h,而837 km/h的自转速度只能位于纬度为60°的位置。

【参考答案】⑴B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总结昼夜交替周期问题:⑴自西向东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12 小时;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8时。

⑵自东向西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太阳永远位于同一位置;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12 时,但会出现西升东落现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小时,南北纬60°的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km/小时,或者用1670 的一半作答。

易错题5: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正确表示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⑵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解析】⑴2008 年元旦即1 月初,位于图中的④。⑵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即地球位于近日点到秋分日的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由慢转快;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参考答案】⑴D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进行把握。

2.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地区,注意查找海口的位置以便对海南省进行定位。

6:下图中①线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请在图中画出10 月17 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大致状况。

【解析】10 月17 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也越短。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应介于5°S~10°S 之间。绘图(从太阳直射点5°S~10°

S 间引出①线

的平行线)

【参考答

案】从太阳

直射点5°

S~10°S

间引出①线

的平行线。

【友情提示】注意思考这样绘制的原理。提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进行分析。

易错题7: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30 分B.2 时30 分

C.8 时00 分D.3 时30 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C.岳阳D.长春

【解析】此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第⑴题,从图中可判断,A、

B、C、D 在同一纬线圈上,故日出时间相同,AB 为夜弧,跨75°,故夜长

占75°/360°,可算出夜长为 5 小时,0 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故日出为2∶30。第⑵题根据上题中夜长只有5 小时,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故选A。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对于昼长夜长的计算需要重视,以下方法需要把握住:晨昏圈和某纬线的交点之间的弧度/15=当地的昼长或夜长,昼长+夜长=24 小时,日出地方时+日落地方时=24 小时,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昼长,夜长的一半=日出地方时,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日出)地方时,24±夜长的一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易错题8: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⑴~

⑵题。

⑴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⑵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从图中看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即压力过大而出现断层,而后在断层处较破碎

而易发生岩脉侵入;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参考答案】⑴A ⑵B

【友情提示】注意理解岩石先后关系;侵入岩脉多数是岩浆岩。

易错题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建设大坝要考虑地质构造,不能建在断层和地壳不稳定地带。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

易发生断裂,不宜建大坝;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地壳稳定,有利于建大坝。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分析地质构造不但可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生产

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天然气、石油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沿

线水资源丰富断层有利于地下水运动;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

易渗漏

易错题10: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⑵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⑴根据甲处岩层的弯曲方向不难看出,这儿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⑵河谷的形成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1.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利用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方法二: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2.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侵蚀常见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易错题11: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剖面可能经过六大板块中的:

()

A.1 个B.2 个C.3 个D.6

⑵关于图中A、B、C、D 四处地理事物

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B.B 处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沟

C.C 处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

南半球

D.处所在的大陆,其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解析】⑴图中剖面线经过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经过亚欧板块,首先排除D;南美州以西的太平洋底属南极洲板块,图中大西洋中间的海岭西侧为美洲板块,东侧为非洲板块。

⑵图中C 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属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积远大于在北半球的面积。

【参考答案】⑴C ⑵C

【友情提示】利用已知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

置进行把握,进行空间定位,同时

采用排除法作答的技巧。

易错题12: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

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乙丙

【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

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少一些。从图中

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少于乙丙、乙丁处,故最

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参考答案】A【友情提示】支流上聚落小且少,干流上聚落多、规模大,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判断干支流。

易错题13:当下图中地区为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

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控制,应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风向比较,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疑难点9。

易错题1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0、1012.5 B.1017.5、1020.0

C.1017.5、1015.0 D.1015.0、1012.5

⑵N 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

【解析】⑴因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本题M 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

可能为1012.5、1015.0、1017.5。M 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

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

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M 点可能的数值。⑵N 处位于低压中心(气

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应

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参考答案】⑴C ⑵D

【友情提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中的相邻等值线,不是看距离的远近,而是之间没有其他的等值线。不可认为1017.5 与M 所在闭和的等值线远,从而勿认为非相邻等值线。

易错题1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 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

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根据教材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首先记忆各气压带的名称,再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确定各风带的风向。

易错题16: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城郊生态林可以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对于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不同:1.防风固沙作用: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2.涵养水源作用:主要在江河上游地区,如我国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3.保持水土作用:主要在山区;4.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作用:主要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线上。

易错题1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根据图示获取信息,气温百分比图显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占全年的1/

4,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1/4,

月降水量在100 mm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1/6,

即两个月,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

降水集中,为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对于气候类型的判别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判别方法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6。

特别强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可以根据≥200mm 降水量的月份,<3 个月为热带草原;>3 个月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00mm 降水量的月

份,>2 个月为温带季风气候,<2 个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18: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

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为1010 百帕,乙地气压为990 百帕。读图完成(1)一(2)题。

(1)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2)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由题意可推断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中心的西侧出现冷锋锋面。读图中等压线分布及丁处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出丁处吹西北风。

【参考答案】(1)A (2)D

【友情提示】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1)中的四个选项只有A 符合要求。同时需要明确低压槽中的天气类似于低压或锋面的天气现象(阴雨);高压脊中的天气类似于高压的天气

现象(晴朗)。对于风向问题,可以根据风向的形成原理绘制得出答案。

易错题19: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 000 m B.1 500 m C.1 000 m D.500 m

【解析】过降雨曲线最高点,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找出该线与地形剖面线的交点,然后再据纵轴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这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试题,必须真正理解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

错题20: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迎风坡B.沿岸有暖流经过C.全年高温多雨D.季节变化明显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③④两地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图中两处为比较特殊成因的气候类型,我们常考查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总结如下:①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

育了热带雨林气候。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

近应当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

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

原气候。③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

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21:右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1)一(2)题。

(1)假定a、b 处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A.a 处是暖流,b 处是寒流

B.a、b 处都是寒流

C.a 处是寒流,b 处是暖流

D.a、b 处都是暖流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当b 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温方向弯曲,都为寒流;如为太平洋则应位于大洋东岸,b 海域在南半球为秘鲁沿岸,题中所述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而秘鲁、智利沿岸降水异常增多,出现洪涝,而且由于秘鲁寒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造成秘鲁渔场减产。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递变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温度由低纬→高纬递减,而等温线图一般是上北下南,故水温由南(下)→北(上)递减即为北半球,如图甲;反之为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洋流对沿岸海域水温有影响,即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导致沿岸等温线弯曲。(1)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下图,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2)沿岸地区可以认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3.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并结合洋流性质确定图示海域所在大洋的部位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易错题22: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

一(3)题。

(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若阴影变为海洋而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析】(1)据图可知,此图为北半球,且②③分别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故②为寒流,③为暖流;①④分别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图的东部和西部,则①为暖流,④为寒流。故④处等温线受寒流影响比同纬度地区位置要偏南一些。(2)①在北半球60°附近大陆西岸,只能是北海渔场。(3)若阴影变为海洋,则①②③④位置发生变化,洋流性质也随之改变,据著名的四大渔场可推知①处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可能形成渔场。

【参考答案】(1)D(2)B(3)A

【友情提示】需要熟练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我们可以归纳世

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易错题2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区域岩层变化图,据此完成(1)一(2)题。

(1)在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很少形成的地貌有:()

A.裂谷B.河口三角洲C.块状山地D.陡崖

(2)在图②中,地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下沉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B.相对上升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C.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地形常崎岖不平

D.相对下沉且远离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

【解析】(1)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形成断层,不可能形成河口三角

洲。(2)图②中,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一端,受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崎

【友情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先是从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开始向上方向移动进行侵蚀。

易错题24:读下图,回答(1)一(2)题。

(1)图中洋流最有可能是:()

A.秘鲁寒流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千岛寒流

(2)下列渔场的形成与该洋流有关的是:()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D.舟山渔场

【解析】由等温线向南凸出,判定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或南半球的暖流,由于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寒流,判读为北半球;根据等深线西北低东南高,西北应近陆地,判断答案为千岛寒流。

【参考答案】(1)D (2)A

【友情提示】先判断洋流的性质、所在半球,进而可以判断具体的洋流名称。

易错题25: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 3 000 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一(3)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 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 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 坡是向阳坡,a 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 冬表示冬季最低

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B.T夏>18℃

C.T冬<18℃D.T夏<18℃

(3)假如一座3 000 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降

水量与高度的关系:()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解析】(1)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高度大。山体某一侧水汽充足,水流充足的一侧由于降雪量大,则雪线高度低。(2)高度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0.6℃。该山相对高度是3 000 米,山顶与山脚下温差是1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夏季最高山顶气温应该在0℃以下,山脚下最高气温应该小于18℃。(3)从山脚向上,降水量先是增加,后减少,一般在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友情提示】判断山地的阳坡和阴坡,可以根据自然带分布高度思考,分布高度大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判断某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可以根据雪线的高低,雪线高的说明降水少,为背风坡;雪线低的说明降水多,为迎风坡。山地降水量的一般分布规律为先增,达到最大值,再减少。

易错题26:下图所示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

图。读图回答(1)一(2)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

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

分别是:()

A.沙尘暴、寒潮B.暴雨、高温

C.滑坡、沙尘暴D.泥石流、寒潮

【解析】图中地质灾害多发区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多

发区,在夏季降水多导致地质灾害出现机会较大;同

时夏季气温高导致家庭制冷等用电量增加,从而出现

有些地方限制用电现象。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夏季的用电量大于冬季。

易错题27:读下面“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回答(1)一(2)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

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防御措施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

【参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1)容易勿选A,对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需要把握(详见学生疑问课堂第四单元5。对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若表述其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年际变化大,而是季节变化大。

易错题28:分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回答(1)

一(3)题。

(1)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加强,但耕地

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其直接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②过度抽取地下水

③人口的不断增长④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⑤草场载畜量过大⑥流水侵蚀作用加剧⑦荒漠化

A.①④⑥⑦B.①③⑥⑦

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

(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历史上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只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

B.我国土地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

C.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首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

D.荒漠化土地不包括工矿业建设所造成的退化土地

(3)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地突出的矛盾问题是:()

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B.土地资源有限,后备可供开垦荒地不足

C.国土总面积大,耕地相对比重小D.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解析】(1)不合理灌溉导致耕地盐碱化,流水侵蚀、荒漠化(耕地沙化)都使耕地减少,而城市化进程占用耕地是近年来非常明显的问题。(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业文明阶段已出现,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漠化以及工矿建设造成的土地退化等。(3)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

【参考答案】(1)A(2)C(3)D

【友情提示】人口的不断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的重要原因。人地突出的矛盾要从变化幅度上分析。

易错题29:下图所示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

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牧畜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解析】从图中的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动带,可以分

析出原来的畜牧用地将转变为过渡带,即畜牧用地将

转逐渐转变为农业用地。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在做这类试题时,需要注意分清谁向谁转变,不然的话容易把结果弄翻。

易错题30:下图是我国华北地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一(2)题。

(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D.降水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2)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在不断升高,而降水却在不断下降。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锻炼从图中查找答案的技能。右图中降水

量多的年份多出现涝灾,降水量少的年份,多出现旱灾。进而可以得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的结论。

易错题31:根据下表内容判断,有关甲、乙两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

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

C.乙国这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大多数属于过渡型

D.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计算甲国老龄人口占25%,乙国老龄人口占5%。甲国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小于乙国各年龄段。总死亡率甲国为0.925%,乙国为0.81%。甲应为现代型且进入老龄化社会。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需要注意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是两个概念,不可以根据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得出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的错误结论。这里需要根据计算死亡率的方法进行详细计算。

易错题32: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引起Y 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

B.全球气候冷暖周期性波动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X时期社会刚处在:()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

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

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

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Y 时期人口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死亡率很低,但出生率波动较大。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的变化。全球气候因素、传染病对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影响很小,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不会发生短期内的大幅变化。由农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出现出生率下降的势头。

【参考答案】(1)A (2)C【友情提示】死亡率的下降早于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下降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的开始,而出生率下降的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阶段。

易错题33: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就业压力最大的是丁国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丙国

C.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

D.近几年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是乙国

【解析】甲图20 岁以下的人口最多,呈年轻型,将来就业压力最大;乙国30 岁左右男性数量增多,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丙国30 岁左右的男性数量减少,可能是战争或人口迁出所致;丁国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大,是一种老年型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这是一类比较典型的试题,需要结合解析认真分析,进而总结出一般规律。

易错题34:下图中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1)一(3)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A.甲B.乙C.丙D.丁

(3)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解析】(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这样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甲丁两图人口总数下降过快、过多,而丙图反映的是人口总数大幅

增加,都对社会发展不利。(2)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 年代至7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处于上升势头;70 年代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稳步下降。故甲图反映情况符合实际。(3)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过渡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保持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

【参考答案】(1)B (2)A (3)B

【友情提示】对于这类一图考多题的类型需要明确,并列的试题之间是无相互影响的,均为单个的试题。不要把上题的结论当成已知条件使用。

易错题35:读山东半岛城市群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下列因素中,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①临渤海和黄海,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④资源丰富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下列关于山东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三个特大城市B.是我国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C.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D.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区

【解析】(1)山东半岛以丘陵为主,气候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黄河入海口在东营市。【参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不要勿认为山东半岛靠近海洋,便为海洋性季风气候;不要想当然的认为烟台市属于特大城市,要从图例中找所需要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济南、青岛、淄博为山东半岛的三个特大城市。山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

易错题36: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镇信息,回答(1)一(2)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与乳牛区的是:()

A.g和e B.a 和d C.b 和d D.b和c

(2)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在图乙中,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应依次选择在:()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⑤④D.①②⑤

【解析】(1)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市中心,应是a;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等,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2)印染厂会污染水源,要建在河流的下游,①处在河流下游位置较好;水果批发市场要求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货物的运输,④处在市外与市内交通的结合点位置很适合建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一般在市中心便于客人入往。【参考答案】(1)B (2)A

【友情提示】1.判断河流的流向时可以根据上游狭窄,下游较为宽广判断,在等高线图中也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进行判别。 2.付租能力高低商业>住宅>工业>花卉>乳牛>蔬菜>粮食。3. 注意区分印染厂、印刷厂、造纸厂的污染问题。印染厂严重污染水源,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而印刷厂污染很少,应靠近市场,可以布局在城市中心。造纸厂也严重污染水源。

易错题37:读某城市2003 与2005 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图,其中2003 年城市面积6500公顷,2005年城市面积7100公顷。回答:

有关该市2003 年至2005 年发展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业服务活动仍趋于集聚B.各种土地用地面积有增有减

C.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D.用地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解析】两年的数字对比可发现,2005 年与2003年相比只有住宅商品房、工矿仓储比重减小了,但总面积由2003 年的6500公顷增加到了2005 年的7100 公顷,则2005年的住宅商品房、工矿仓储比重虽然减小了,但面积却增加了。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在此类图中,需要特别注意,比重的大小并不能说明具体数量的变大还是变小。

易错题38:下图中图甲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图乙是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图,读图完成(1)一(2)题。

(1)图甲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从1980 年至2000 年,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数量:()

A.增加了约13 亿B.增加了约3 亿C.减少了约13 亿D.减少了约3亿

【解析】(1)从图甲中的比重大小可知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②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③为发达国家农村人口,④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2)从两图中读出相关数据计算可知D选项正确。

【参考答案】(1)D (2)D

【友情提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比重在上升。2.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不能改变这些人的城市人口性质,所以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易错题39:图示为我国东北某城市中心道路图,图中公交车站点布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

【解析】乙、丙位于十字路口,如果建设公交车站点的话,会影响到过

往车辆的行驶;甲处与已有的公交车站隔街相望,也容易导致该路段的

拥堵;在实际操作中,街道两侧的站点常错开布局,如图中的丁处是最

理想的地点。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公交车站不可建在十字路口,站隔街相望的公交站点需要

错开布局。

易错题40: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一(3)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

C.棉花D.青稞

(3)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乙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热量不足。【参考答案】(1)C (2)A (3)C

【友情提示】1.注意该区的空间定位;2. 注意该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农作物的类型;3.注意该区的地理事物识别。

易错题41: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1)

一(2)题。

(1)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解析】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适合发展乳畜业,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④地1

月气温在5℃左右复种指数不是最高的,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春旱。③地为热带气候,在欧洲无分布。

【参考答案】(1)B (2)C

【友情提示】1.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乳畜业;2. 复种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3.注意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

易错题42: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 四

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

题。

(1)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A.飞机B.运动鞋C.计算机D.精密仪器

(2)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企业在D 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 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 国经历了“进口—出口一进口”的过程

(3)最适宜成为该企业开没新的生产工厂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B.利比亚C.沙特阿拉伯D.意大利

2010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11电磁感应

第11单元电磁感应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要求能够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画图的方法将题目中所叙述的电磁感应现象表示出来。能够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流电路的问题;能够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会用图象表示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也能够识别电磁感应问题的图像。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准确;空间想象出现错误;运用楞次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操作步骤不规范;不会运用图像法来研究处理,综合运用电路知识时将等效电路图画错。 例1在图11-1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哪一端是正极? 【错解分析】错解:当变阻器的滑动头在最上端时,电阻丝AB因被短路而无电流通过。由此可知,滑动头下移时,流过AB中的电流是增加的。当线圈CDEF中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由楞次定律可知AB中逐渐增加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再由右手定则可知,AB中的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从而判定电源的上端为正极。 楞次定律中“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所述的“磁通量”是指穿过线圈内部磁感线的条数,因此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位置一般应该选在线圈的内部。 【正确解答】 当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它在线圈内部产生磁感强度方向应是“×”,AB中增强的电流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感强度方向是“·”,所以,AB中电流的方向是由B流向A,故电源的下端为正极。 【小结】 同学们往往认为力学中有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忽略了电学中也有选择研究对象的问题。学习中应该注意这些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例2长为a宽为b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旋转,设t= 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

高中地理易错题归纳

高中地理易错题归纳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如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B.南温带 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 2.如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B.43°C.23.5°D.21.5° 3.2017年7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1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53°33′N,10°E)举行。会议召开时,汉堡正实行夏时制(时间拔快1小时)。据此完成第11题。 峰会开始时,天津观众观看峰会网络直播的时间为() A.7月7日20时B.7月7日19时C.7月6日21时D.7月6日18时4.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则北京时间为()

A.20时40分B.3时20分C.15时20分D.8时40分 5.如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6.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第6﹣8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7.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8~19题.

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8.读非洲大陆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上空大气环流示意图(如图),回答11~12题。 图示季节() A.①地寒冷干燥B.②地高温多雨 C.③地高温少雨D.④地温和多雨 9.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10.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如图),回答13~14题.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7热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七单元:热学 令狐文艳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2019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高考考点分析

2019 年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一、地理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7 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选修地理部分从"三选一"变成了"二选一" 即: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过去式现在式 二、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值分析 第一部分:单选题 文综试卷第1 题——第11 题为地理单选题,共11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 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 文综试卷第36 题——第37 题为地理综合题,共2 个大题,每道大题有3-4 的小题,共46 分。 注意:36题与37题分值不固定,一般为(24 +22 或22 +24)分。 第三部分:选考题(二选一) 文综试卷第43 题——第44 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3 题 44 题为环境保护试题(10 为旅游地理试题(10分),第 分)。从中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一道题作答。

三、文综地理高考试卷考点分析 一)近6 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 第一大高频考点:考查区域地理问题。 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注:高考试题贴近生活,考察与现实有关的地理热点问题。 (二)全国课标一卷地理考点分析 1、单选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文综地理高考试卷的单选题一般有4组题(每组2-3 个小题),主要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图部分: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

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及应用。 (2)地球运动部分: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3)地表形态部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形成地貌的条件、成因和过程。 (4)大气运动部分:气候(气温、降水)的变化对区域经济活动(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天气系统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 (5)水循环、洋流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资源对生存与发展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环境部分:人口迁移对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 (2)城市、城市化部分: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3)农业部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生产活动(农业)的影响及意义。 (4)工业部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生产活动(工业)的影响及意义。 (5)交通部分: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6)区域差异及联系:区域发展与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 (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 【解析】 【详解】 (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2P 01sin 37cos372 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 (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 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 v v t a -=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 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 因为tan 37μ? <,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

高一物理易错题(整理)

易错题第四季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 ,两 底角为α和β.a 、b 为两个位于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已 知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 、b 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不 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 A .Mg mg + B .2Mg mg + C .(sin sin )Mg mg αβ++ D .(cos cos )Mg mg αβ++ 例题1: 【答案】A 【解析】本体最好以整体的方法受力分析,直接就可以得到N F Mg mg =+ 下面我们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一下: 取a 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设大小为1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sin mg ma α= ?1sin a g α= 同理,b 的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sin a g β=. 将1a 和2a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a 、b 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分别为 2212sin sin y y a g a g αβ== 再取a 、b 和楔形木块的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仅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桌面支持力N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2)sin sin N M m g F mg mg αβ+-=+ 又o 90αβ+=,所以sin cos αβ= 则(2)N M m g F mg +-= ? N F Mg mg =+ 【例2】 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 定点O 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 作用于A 球上,此时三根轻 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 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三根 轻绳的长度之比为::3:4:5OA AB O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 B 绳中的拉力小于mg B .OA 绳中的拉力大小为53 mg C .拉力F 大小为45mg D .拉力F 大小为43 mg 例题2: 【答案】BD 易错:先分析B 球,根据平衡应该知道AB 绳子是不受力的,而不是受到三个力。 【解析】由于A 、B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且OB 绳中的拉力等于mg ,AB 绳中的拉力为零,此时,A 球受重力、 拉力F 、OA 绳拉力T F 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据平衡条件可求得5/3,4/3T F mg F mg = =,故B D 、正确. 【例3】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 平衡时长度为2l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 121F F l l -+ b a β α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4动量

第四单元: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若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则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分析】错解:选B。 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 =△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正确解答】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它们从h高度落地瞬间的 量变化快,所以掉在水泥地上杯子受到的合力大,冲力也大,所以杯子 所以掉在水泥地受到的合力大,地面给予杯子的冲击力也大,所以杯子易碎。正确答案应选C,D。 【小结】判断这一类问题,应从作用力大小判断入手,再由动量

2017江苏小高考地理易错题整理汇总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地理(必修)期末综合练习四 14.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17.读下图为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24.读某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 男女比例不平衡 B. 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 31.地轴和晨昏线所成夹角的度数恰好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B 解析: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 33.在锋面系统中,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易形成降水,例如梅雨天气的形成。B 4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 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 :_水循环__、_大气循环_、__生物循环_、__岩石圈物质循环_。 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气候要素的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地理(必修)期末综合练习一93分 14.目前该国 A.人均寿命较短 B.少年儿童比重呈降低趋势 C.老龄化趋势减缓 D.社保负担减轻 图19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9分) 年龄结构 图中每个方块代表1万人

(2)在①②③三处住宅区中,最有可能属于 高级住宅区是 ②,理由是位于河流上游方向,附近有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公路干道通过,交通便 利(2分) (3)⑤处是该城市传统工业区,其主导工业部门最 有可能是 钢铁工业 ,⑤处工业区集聚的主要条 件有 煤、铁资源丰富;近铁路,交通便利 (4)④处布局高科技产业园的主要条件有 离机场较近,交通快捷;靠近湿地公园,环境优美。 全A 计划 考点演练 P116 11.嫦娥二号发射后所进行的探测工作未涉及以下的哪一星系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 三、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2)属类地行星的有 (填字母)。 据图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解析: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其结构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体积、 质量最大,土星的卫星最多,地球的平均密度最大,土星的平均密度最小, 公转的周期与距离太阳的距离成正比。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问有一个小行星带。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和共面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而地球自身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这些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学习时应注意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地球为什么具备这样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之间的区别。 P117 (1) 2.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 5.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使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影响 B 、使地球电离层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C 、太阳活动会对两极地球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影响,还会出现极光 D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没有任何关系 (2)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图19

高二物理选修易错题练习

高二物理综合题&易错题练习 (选修3-2、3-5)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5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 1. 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C.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D. 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2. 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到某种单色光照射时,只能发生甲、乙、丙三种单色光,其中甲光的波长最短,丙光的波长最长,则甲、丙这两种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之比E 甲:E 丙等于( ) A. 3:2 B. 6:1 C. 32:5 D. 9:4 3. 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铜质圆盘竖直放置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中,铜盘圆心处有一个摇柄,边缘和圆心处各有一个铜电刷与其紧贴,用导线将电刷与电阻R 连接起来形成回路。转动摇柄,使圆盘如图所示方向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圆盘半径为l ,圆盘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1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b →a B.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12 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a →b C.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b →a D.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a →b 4.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传送带测速仪,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在传送带一端的下方固定有间距为L 、长度为d 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传送带平面(纸面)向里、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且电极之间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电阻R ,传送带背面固定有若干根间距为d 的平行细金属条,其电阻均为r ,传送带运行过程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处于磁场中,且金属条与电极接触良好.当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率为U BL B. 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的电功率为2U R r + C. 金属条每经过磁场区域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Ud R r + D. 每根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为BLUd R 5. 矩形线圈abcd 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ab 边转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热学

热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 —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

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错解一是没有全面考虑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温度低只表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而不表示势能一定也小,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一定也小,所以选项A是错的。 实际上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而动能不仅与速度有关,也与分子质量有关,单从一方面考虑问题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错解二选项B也是错的。 错解三的原因是混淆了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分子的平均动能只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而物体加速运动时,物体内所有分子

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问答题 (共21题;共161分) 1. (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海岛在广东省湛江市区东南面,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的海滩海水洁净,海沙粗细适中,且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进行沙浴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独具南国海滨风情的椰林清吧园,是度假区的又一景观,在这里乘凉、观海、品尝多种美味小吃,令人悠然自得。刻着“中国第一长滩”字样的大石龙海天沙滩,俗称龙海滩,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中国第一长滩,世界第二长滩。 (1)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东海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 你认为在海边游玩时,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游客安全? 2. (5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汤山因温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温泉疗养区,居中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首。汤山温泉日出水量5千吨,常年水温60—65℃,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多种慢性疾病有疗效。汤山温泉度假村占地13公顷,突破过去的温泉疗养概念,以现代性理念、国际化视角,开发温泉旅游休闲资源,是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项目最具特色的按4A标准建造的温泉健康休闲养生基地。度假村由露天温泉区、休闲酒店两部分组成。其中露天温泉区又分为花草香浴区、土耳其浴区、巴厘岛风情区等10余个浴区,建筑与环境自然融合,在山林与溪水旁,层叠错落,和谐有致。形状、风格各异的温泉池荟萃了中国、土耳其、巴厘岛、芬兰、罗马等东西方文化之精华,无须舟车劳顿,便可尽享世界温泉文化。

高中物理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光学

第13单元:光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本单元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分析】错解: 如图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正确解答】 如图 13-3所示,α′为入射角,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然后再解题。 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 (1)入射角为50° (2)入射角为30° 【错解分析】错解: r=30°3′ r=19°4′ 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而是死套公式,引起错误。 【正确解答】 光线由玻璃里射入空气中,是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其临界角为 由已知条件知,当i=50°时,i>A,所以光线将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中。当i=30°时,i<A,光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 sinr=n·sini=1.53×sin30°=0.765 r= 49°54′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时,首先应做出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如是前者则i>r,如是后者则i<r。其次,如果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中,还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应再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明确有无折射现象。 例3如图13-4所示,放在空气中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和N平行,P,Q两个面相互平行且与M,N垂直。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则: [ ]

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问答题 (共21题;共179分) 1. (10分) (2018高二上·武威期末)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2. (10分)(2016·江门模拟) 【旅游地理】 材料一:据报道:广州南沙港迎来首批邮轮旅游游客——近2000名游客搭乘丽星邮轮“处女星号”,前往三亚、越南。 据介绍,游客在广州市区出发,大概只需1小时即可抵达南沙港邮轮码头,较以往去香港搭邮轮的单程时间可节省3小时。从“家门口”南沙出发的邮轮出境游,还省却了市民办理签证的麻烦。广州南沙港继上海,天津,青岛,香港,海口,三亚后,又一个国际邮轮停泊港。 材料二:邮轮犹如一座在海洋上流动的城堡。在邮轮上,不仅能享受高星级标准的住宿条件和各国特色美食,还可以欣赏大型表演,到免税店购物和参与各种娱乐项目,如攀岩墙、真冰滑冰、水疗健身、特色酒吧、百老汇演出、图书馆和艺术画廊等等,年轻人、孩子、老人都各有所乐……,邮轮是一个相对的封闭空间,可以避免外界干扰,完全放松,让旅客享受慢生活。 (1) 请简述邮轮旅游的特色 (2) 跟原(香港)停泊点相比,分析南沙港作为新停泊点的优势。 3. (9分)(2018·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私人定制旅游现在是国外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以旅游者为主导进行旅游行动流程的设计。即高端旅行策划机构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路线、方式和服务着手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具有浓郁个人专属风格的旅行。苏州市旅游设计推出了多条自由行和“私人订制”旅行线路。下图示意苏州旅游景区分布及部分旅游线路。 (1)与传统组团旅游相比,“私人订制”旅游突出特点是________。 (2)简述苏州发展“私人订制”旅游的主要优势条件。 (3)列举图中适合“私人订制”的旅游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分)(2016·六安模拟)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示意某著名旅游目的地。分析该地游客数量多、季节构成均衡的原因。 5. (17分)新浪网2011年9月3日消息今年,钱塘江潮的规模为近9年之最。随着大潮的临近,人们争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第9单元稳恒电流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流、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阻、电压、电动势、内电阻、路端电压、电功、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运用电路分析法画出等效电路图,掌握电路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结构特点,进而分析能量分配关系是最重要的方法;注意理想化模型与非理想化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熟练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局部电路与整体电路的关系[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不对电路进行分析就照搬旧的解题套路乱套公式;逻辑推理时没有逐步展开,企图走“捷径”;造成思维“短路”;对含有电容器的问题忽略了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1 如图9-1所示,ε1=3V,r1=0.5Ω,R1=R2=5.5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d=1cm,当电键K接通时极板中的一个质量m=4×10-3g,电量为q=1.0×10-7C的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1)K断开后,微粒向什么方向运动,加速度多大?(2)若电容为1000pF,K断开后,有多少电量的电荷流过R2?

在直流电路中,如果串联或并联了电容器应该注意,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阻不起降低电压作用(如R2),但电池、电容两端可能出现电势差,如果电容器与电路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不是电源电动势ε,而是路端电压U。 【正确解答】 (1)当K接通电路稳定时,等效电路图如图9-2所示。

【小结】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物理过程定性了解程度,以及对充电完毕后电容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压状态是否清楚。学生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 电磁感应错题集

第十一章电磁感应错题集 一、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二、基本方法:要求能够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画图的方法将题目中所叙述的电磁感应现象表示出来。能够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流电路的问题;能够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会用图象表示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也能够识别电磁感应问题的图像。 三、错解分析: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准确;空间想象出现错误;运用楞次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操作步骤不规范;不会运用图像法来研究处理,综合运用电路知识时将等效电路图画错。 例1 长为a宽为b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旋转,设t= 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错解:t=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磁通量为零,对应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为零,选A。 错解原因:磁通量Φ=BS⊥BS(S⊥是线圈垂直磁场的面积),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两者的物理意义截然不同,不能理解为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为零。 分析解答:实际上,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转动时,产生交变电动势e=εm cosωt=Babωcosωt。当t=0时,cosωt=1,虽然磁通量 可知当电动势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也最大,即 评析: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在电磁感应中要弄清 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ΔΦ以及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2 在图11-1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 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 哪一端是正极?

高一物理易错题整理)

易错题第四季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 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 、b 为两个位于斜面 上的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已知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 、b 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 .Mg mg + B .2Mg mg + C .(sin sin )Mg mg αβ++ D .(cos cos )Mg mg αβ++ 例题1: 【答案】A 【解析】本体最好以整体的方法受力分析,直接就可以得到N F Mg mg =+ 下面我们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一下: 取a 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设大小为1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sin mg ma α=?1sin a g α= 同理,b 的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sin a g β=. 将1a 和2a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a 、b 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 分别为 再取a 、b 和楔形木块的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仅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桌面支持力N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2)sin sin N M m g F mg mg αβ+-=+ 又o 90αβ+=,所以sin cos αβ= 则(2)N M m g F mg +-=?N F Mg mg =+ 【例2】 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小球以及水 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 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 作用于A 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 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3:4:5OA AB O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B 绳中的拉力小于mg B .OA 绳中的拉力大小为 5 3 mg C .拉力F 大小为45 mg D .拉力F 大小为43 mg 例题2: 【答案】BD 易错:先分析B 球,根据平衡应该知道AB 绳子是不受力的,而不是受到三个 力。 b a β α

【2010高考轻松过系列专题】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若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则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分析】错解:选B。 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 =△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正确解答】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它们从h高度落地瞬间的 量变化快,所以掉在水泥地上杯子受到的合力大,冲力也大,所以杯子 所以 掉在水泥地受到的合力大,地面给予杯子的冲击力也大,所以杯子易碎。正确答案应选C,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世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 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长期与大陆隔离C.动植物的天敌少D.垂直地带性明显 2.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干燥D.高温多雨 1.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独特性。由图可知,索科特拉岛位于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处于亚丁湾东南端。该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成了很多特有动植物,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动植物的天敌少,使得独有动植物能够保留下来。 2.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由图可知,索科特拉岛处于热带,终年高温,该岛植物叶少茎粗,说明植被耐旱,反映该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索科特拉岛处于热带海洋上,终年温暖湿润。 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3~4题。 A.中国、英国、韩国、巴西 B.韩国、英国、巴西、中国 C.英国、巴西、中国、韩国 D.巴西、英国、韩国、中国 4.关于丁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种植甜菜、青稞等农作物 B.应在平原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C.咖啡、大豆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D.雨热不同期是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因素 3.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甲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为中国;丁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为巴西。故A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的原因是考生对选项中四个国家的农业发展不够熟悉,对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分析错误,造成选择错误。 4.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丁为巴西,处于热带,不适宜甜菜、青稞等农作物的生长;巴西的平原主要位于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破坏植被;巴西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的原因是考生对丁国家判断错误,或者对丁国家农业发展不够熟悉,造成选择错误。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回答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