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提案

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提案
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提案

1自然环境与资源 (6)

1.1 地貌与地质 (6)

1.1.1 地形地貌 (6)

1.1.2 地质 (7)

1.2 水系与水资源 (7)

1.2.1 水系 (7)

1.2.2 水资源 (7)

1.3 气侯 (8)

1.4 土地资源 (8)

1.5 海洋与港口资源 (9)

1.5.1 海涂资源 (9)

1.5.2 海洋水产资源 (9)

1.5.3 潮汐能源 (9)

1.5.4 东海油气资源 (9)

1.5.5 港口资源 (9)

1.6 矿产资源 (9)

1.7 植物与动物资源 (10)

1.7.1 森林资源 (10)

1.7.2 草场资源 (10)

1.7.3 农经作物资源 (10)

1.7.4 自然爱护区 (10)

2经济社会进展总体状况 (10)

2.1 经济进展特征与“温州模式” (10)

2.2 经济水平进展与现状及区域对比 (11)

2.2.1 沿海区域都市对比 (11)

2.2.2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及浙江省区域对比 (11)

2.3 经济进展与分区差异 (12)

2.3.1 经济进展概况 (12)

2.3.2 经济进展分区差异 (13)

2.4 经济运行中的要紧问题 (14)

3市域人口现状 (16)

3.1 人口进展现状 (16)

3.1.1 概况 (16)

3.1.2 人口进展演进过程 (16)

3.2 人口现状构成特征 (18)

3.2.1 性不构成 (18)

3.2.2 年龄构成 (18)

3.2.3 劳动构成 (19)

3.2.4 民族构成 (20)

3.2.5 文化构成 (20)

3.3 人口现状分布特征 (20)

4城镇体系进展与现状 (22)

4.1 温州市城镇体系形成进展的历史进程 (22)

4.1.1 由原始聚落逐步进展到东瓯封建王城 (22)

4.1.2 区域中心域市的形成 (22)

4.1.3 北宋至1840年——城镇体系的形成和进展时期 23

4.1.4 解放后温州城镇体系进展时期 (24)

4.2 温州市城镇体系进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5)

4.2.1 现状概述 (25)

4.2.2 市域城镇化进展特点 (25)

4.2.3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26)

4.2.4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28)

4.2.5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29)

4.2.6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结构 (31)

5市域工业现状 (34)

5.1 工业进展现状 (34)

5.2 差不多特点 (34)

5.2.1 所有制结构特点 (34)

5.2.2 工业门类结构 (34)

5.2.3 企业规模结构 (36)

5.2.4 地域空间分布 (36)

5.3 存在问题 (37)

5.3.1 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37)

5.3.2 能源和要紧原材料严峻短缺 (37)

5.3.3 企业小生产意识浓厚,国有企业改革不配套 (37)

5.3.4 工业布局不平衡 (38)

6市域农业现状 (39)

6.1 农业进展条件 (39)

6.1.1 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 (39)

6.1.2 农业进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9)

6.2 农业进展状况 (40)

6.3 农业进展存在的问题 (41)

7市场体系现状 (43)

7.1 商品市场基础现状 (43)

7.2 商品市场分类现状 (43)

7.3 商品市场布局现状 (44)

7.4 历年进展状况 (44)

7.5 微观数据 (45)

8市域旅游现状 (47)

8.1 市域旅游资源现状 (47)

8.1.1 自然景观资源 (47)

8.1.2 人文景观资源 (48)

8.2 市域旅游业现状 (49)

8.2.1 差不多概况 (49)

8.2.2 历年进展状况 (49)

8.2.3 游线现状 (49)

8.2.4 服务区布局现状 (50)

8.2.5 客源市场腹地现状 (50)

8.3 微观数据 (51)

9市域社会设施现状 (54)

9.1 教育事业 (54)

9.1.1 现状概况 (54)

9.1.2 存在问题 (55)

9.2 卫生事业 (56)

9.2.1 现状概况 (56)

9.2.2 存在问题 (57)

9.3 科技 (57)

9.3.1 现状概况 (57)

9.3.2 存在问题 (58)

9.4 文化事业 (58)

9.4.1 现状概况 (58)

9.4.2 存在问题 (59)

9.5 体育事业 (59)

9.5.1 现状概况 (59)

9.5.2 存在问题 (60)

10公路交通现状 (61)

10.1 公路交通运输差不多情况 (61)

10.1.1 公路网现状 (61)

10.1.2 客货运量现状 (62)

10.1.3 交通量及客货运流向 (62)

10.1.4 公路运输场站现状 (62)

10.2 要紧公路差不多情况 (64)

10.2.1 高等级公路 (64)

10.2.2 国道和省道 (64)

10.2.3 要紧市(县)道 (67)

10.3 交通运输存在问题 (67)

11铁路与航空现状 (68)

11.1 铁路交通现状 (68)

11.1.1 金温全线概况 (68)

11.1.2 金温铁路温州段 (68)

11.2 航空交通现状 (69)

12港口水运现状 (70)

12.1 差不多情况 (70)

12.2 大型港(区)——温州港 (70)

12.3 中小型港口 (72)

12.4 温州市域航道现状 (74)

12.4.1 入海航道 (74)

12.4.2 内河航道——三江五河 (74)

12.5 交通运输量 (75)

13水资源利用与给排水现状 (77)

13.1 水资源概况 (77)

13.1.1 气候水文特征 (77)

13.1.2 水资源流域分区及河流水系 (78)

13.1.3 水资源构成与总量 (78)

13.2 水资源系统现状 (79)

13.2.1 水利用现状 (79)

13.2.2 水利工程现状 (80)

13.3 给排水系统现状 (81)

13.3.1 供水系统现状 (81)

13.3.2 排水系统 (82)

13.4 综合评价 (82)

14供电现状 (84)

14.1 市域供电系统现状 (84)

14.1.1 差不多情况 (84)

14.1.2 电源现状 (84)

14.1.3 220KV网络 (85)

14.1.4 110KV网络 (85)

14.1.5 全市现状用电情况 (88)

14.1.6 电网线损率及电压质量 (88)

14.1.7 电网调度通信系统 (89)

14.1.8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89)

14.2 温州市电网存在的要紧问题 (89)

14.2.1 可供电源严峻不足 (89)

14.2.2 网架单薄、方式呆板、稳定性差 (90)

14.2.3 峰谷差悬殊,调峰能力低 (90)

14.2.4 电网无功缺乏,低电压严峻 (90)

15邮电通讯网络现状 (91)

15.1 邮电通信系统差不多情况 (91)

15.2 通信系统现状 (91)

15.2.1 交换网现状 (91)

15.2.2 传输中继网现状 (92)

15.2.3 移动通信网现状 (93)

15.2.4 无线寻呼系统现状 (93)

15.2.5 数据通信网现状 (93)

15.2.6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IN)现状 (93)

15.2.7 No.7信令方式应用现状 (93)

15.3 邮政通信现状 (94)

15.4 存在的要紧问题 (94)

15.4.1 电信网存在问题 (94)

15.4.2 邮政通信存在问题 (94)

16防灾现状 (95)

16.1 差不多情况 (95)

16.2 防洪防潮排涝现状 (95)

16.2.1 三大流域防洪现状 (95)

16.2.2 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96)

17环境爱护现状 (98)

17.1 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98)

17.1.1 综述 (98)

17.1.2 水环境 (98)

17.1.3 大气环境 (102)

17.1.4 固体废弃物污染 (104)

17.1.5 声环境 (105)

17.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06)

17.2.1 水 (106)

17.2.2 森林 (106)

17.2.3 矿藏 (106)

18市域土地利用现状 (108)

18.1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108)

18.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分布 (108)

18.1.2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109)

18.2 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要紧问题 (110)

1自然环境与资源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地区,界于北纬27°2′~

28°37′,东经119°37′~121°16′。温州市东临东海,西与丽水地区毗邻,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接壤,北与台州市相连。市域南北长176公里,东西宽163公里,陆域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8953.58平方公里,大陆岸线339公里。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两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总人口718.04万人,人口密度609人/平方公里。

1.1地貌与地质

1.1.1地形地貌

温州市北、西、南三面群山起伏,中部雁荡山脉南北纵贯,东部为向海开放的平原,总体上构成了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逐级递降向海围合的陆域地形,陆域外侧为海岸曲折、岛屿港湾众多的海域地形。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三个陆地地貌大类和海岸、海域两个海洋地貌大类。

山地是全市最要紧的地貌类型,面积7067.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2%,要紧由市域西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括苍山脉组成,其分支南雁荡山、北雁荡山南北纵贯,并形成以雄奇著称的雁荡地貌。

丘陵盆地是市域又一重要地貌类型,总面积2238.4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7%,要紧分布在温州市中部及沿海岛屿地区。较大的有矾山盆地、泰顺盆地、岩头盆地、上塘盆地、湖屿桥盆地、大岙盆地、玉壶盆地、珊溪盆地、孔龙盆地等。

在温州市的东部及中部的河谷中从内向外分布有河谷平原、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平原类型,总面积2084.1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3%。较大的平原要紧有乐清的虹桥——黄华平原、温瑞平原、仙降——万全平原、鳌江下游两岸平原、马站——沿浦平原。

温州市海域宽敞,海岸线长达1015.6公里,其中陆岸线339公里,岛屿岸线676.5公里。有5个列岛、6个海湾、76个港湾,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439个,岛屿陆域总面积为171.69平方公里,比较闻名的有大门岛、洞头岛、北麂岛、南麂岛等四个海岛和温州港、鳌江港、瑞安港、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等三港三湾。

温州市海岸地貌较为发育,分为海积平原岸和海蚀山地港湾二种。前者分布在瓯江以南到苍南琵琶山以北以及瓯江以北的海积平原的岸段上,潮滩宽度平均约5公里,岸线平直。海蚀山地港湾中强海蚀山地港湾岸要紧分布在琵琶山以南,港湾内凹,岸线曲折,沿岸基岩多断裂和节理,海蚀地貌十分典型。弱海蚀山地港湾岸要紧分布在平阳半天山区东海岩和琵琶山以南。

1.1.2地质

温州市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闽浙地块的东北

部,青田——寿宁基底断裂东南侧,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甚为微弱。谷湾——灵溪、石平川——瓯江口和李山——平阳三大断裂带以及乐清境内的象山——乐清湾断裂带是阻碍市域地壳稳定性的要紧断裂带,在近期以来均有(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市域及其邻近的地区均发生过较为频繁的地震活动,但多为弱震。目前,地震部门核定市域地震裂度为六度,一般建筑不必设防,重要建筑按七度设防。

全市的工程地质分为两个区:以岩体工程地质层组为主的山区工程地质区和以土体工程地质层组为主的平原工程地质区。山区工程地质区地基稳定性较好,仅文成、矾山、泗溪等沉积岩分布区较差。平原工程地质区在第四纪时为缓慢下沉区,沉积100~200米厚的松散物质,因软土地基和饱水粉细砂地基作用阻碍,地基稳定性较差。

1.2水系与水资源

1.2.1水系

温州市河系众多,大致可分为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与入闽、独流入海诸小河。河道发育要紧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系断裂带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主干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感潮河,源头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则至滨海平原,河床落差比较大;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阻碍,水流流速缓而多泥沙沉积。此外,在沿海诸片平原,发育着南北向的乐琯塘河、温瑞塘河、永强塘河、瑞平塘河、平鳌塘河和江南河网等主干河道。

市域要紧河流有:

瓯江:干流长588公里,流域总面积17958平方公里,为浙江省第二大河,温州市第一大河。市境内流经瓯海、永嘉、温州市区、乐清市后注入东海,长76公里,流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均为感潮河段。永嘉县内发育有瓯江下游最大支流楠溪江,主流长136公里,贯穿永嘉全境。

飞云江:流经境内泰顺、文成、瑞安等县市注入东海,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市境内3510平方公里,干流长85公里,滩脚以下59公里为感潮河段。飞云江是全省八大水系之一,市内第二大河。

鳌江:流经平阳、苍南,于鳌江镇注入东海。流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干流长82公里,为全省八大河流之一,市内第三大河。

1.2.2水资源

温州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09.78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184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139.2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22.7立方米,产水系数(年河川径流量与年降水量之比)为0.67。天然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41.13亿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29.28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21%,地表水111.85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79%,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20立方米,亩均河川径流占有量5419立方米,远高于全省和全国

亩均水平。按全国降水径流区划分标准,降水分布属于“十分湿润区”,径流分布属于“丰水区”。

市内降水年内及年际分配十分不均,多年平均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多雨年份与少雨年份的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往往相差数倍。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山区多,平原少,海岛最少,沿海平原经济发达地带和沿海诸岛水资源极为缺乏。

市内各河流的中上游溪陡流急,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各河流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0万千瓦,理论电能102亿度。

温州市地下水有山区地段的裂隙水、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的潜水、沿海河口平原的孔隙承压水等三类,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29.2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5.40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资源的18%,其中供水地段为4.39亿立方米/年,非供水地段1.01亿立方米/年。

1.3气侯

温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域内西北到西南群山环列,对冬季环流有遏制作用,加上有东部大面积海洋水体调节气温,形成了一个温暖温润、雨水充

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十分优越的气候环境。全市年平均气温19.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温度-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8.1℃,无霜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1611毫米,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太阳辐射量104.3千卡/平方米。由于地形、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进展商品性生产。

温州市要紧气象灾难有台风、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及局部龙卷风、冰雹等,这些自然灾难破坏性大,严峻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温州市地处台风侵袭的前沿,每年七、

八、九三个月是台风的多发期,对全市有阻碍的台风平均每年

2.9个。暴雨八至九月出现次数最多。干旱有伏旱、秋旱、伏秋连旱和冬旱,以伏旱和伏秋连旱最为严峻。

1.4土地资源

温州市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海域、岛屿等兼备的地貌类型,由此形成性质各异的土地资源和众多的土壤类型。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土地结构“八山半水分半地”,人均占有耕地专门少。平原江

河面积总和仅2399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0.4%,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4亩,耕地偏少,不但造成了粮食不能自给,而且导致了城镇工矿等差不多建设用地紧张。

平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东部平原是全市工农业生产精华所在,尤其是在三江的河口地带,土地利用效益显著。

岛屿港湾众多,滩涂海域宽阔,理论基准面以上至岸线的海涂面积649.04平方公里。

土质肥沃,土壤类型多样。全市土壤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地有7个土类,156个土种。各种土壤间肥力状况总趋势是耕地土壤高于非耕地土壤,水田土壤高于旱地土壤,林地土壤高于荒地土壤。

1.5海洋与港口资源

1.5.1海涂资源

温州市沿海海涂宽敞,“三江口”(瓯江、鳌江、飞云江)海岸和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以及洞头列岛,均分布有大面积海涂。全市理论深度基准面上海涂面积90.42万亩,现海涂在接着淤涨,是温州市要紧的土地后备资源。

1.5.2海洋水产资源

温州市海洋资源生物种类繁多,其中贝类是本市滩涂大宗的养殖动物。温州市拥有洞头、南麂、北麂三大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鱼类已知190种,要紧经济鱼类和常见经济鱼类有19种。

1.5.3潮汐能源

温州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潮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全市潮汐能理论蕴藏量为398万千瓦,理论电能达119亿度。其中,乐清湾是我国闻名的强潮感湾之一,潮汐能资源丰富,可装机55万千瓦,年发电量23.4亿度。

1.5.4东海油气资源

温州市域所在的我国东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其中东海陆架盆地是整个东海海域油气资源富存最佳地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含油区之一。据分析,东海盆地研究区内石油资源量可能值为5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可能值为2000~12000亿立方米,其中南块海域仅距温州以东110~150公里。

1.5.5港口资源

温州为全国港址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温州中心港是我国少

有的优良河口型海港,水深6米以上的港址岸线总长达60多公里,瓯江口地段是我国少有的优良河口港。蒲歧以北的乐清湾是优良的大型避风锚地,湾内西侧,港址丰富,尤其是玉环岛的大麦屿岸段,是优良的大型海港港址。此外,有436个岛屿,既是沿岸港口的天然屏障,本身也发育了大小不一的港址。

1.6矿产资源

温州市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尤其是明矾石、叶腊石、伊利石、花岗岩和高岭土等“四石一土”,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是全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苍南矾山是我国闻名的“矾都”。瑞安仙岩黄铁矿储量属全省首位。泰顺县龟湖叶腊石矿,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是罕见的特大型矿床。瓯海区伊利石矿,是全国第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高岭土矿是全国固体成矿远景29个区片之一,估算储量达6000多万吨。

1.7植物与动物资源

1.7.1森林资源

温州市在植物区划中属中亚热带植物带,地处亚热带南、北植物汇合地带。境内植物种类多,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6.5%,林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573111988.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

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 字体:[大中小] 日期:2012年02月26日浏览次数:220 来源:县委报道组作者:匡方智 2月24日,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县委书记赵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唐廷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宗昭,县政协主席徐代琼等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黄根详细介绍了宣汉县城市总体规划背景、规划目的、规划行动、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等。 与会人员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论证,围绕全县城镇体系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产城互动、城市发展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赵波指出,《宣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是一个指导全县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要充分熟悉和掌握宣汉的地理地貌、山水条件和独特资源,认真吸纳意见和建议。要在多方听取专家、群众意见和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和提炼,为我县城市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蓝图与依据。 赵波强调,宣汉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资源、文化、生态优势,要科学定位,不能把宣汉当作县城来规划,而要把宣汉作为达州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团来规划。要充分摸清、摸准、摸透宣汉的山水、地

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统一布局,合理规划。要科学确定宣汉城市发展的规模、定位和方向,切实打造山水田园、中等、精品旅游城市。 赵波强调,宣汉三条大河汇聚于江口湖,要围绕定位,立足长远、着眼宏观,做足山、河、树林等资源的文章,大手笔规划,切实打造精品旅游,彰显显山露河、产城互动的特色,以新兴旅游业发展带动、拉动城市发展,切实构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景城一体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要围绕打造五大特色区、建设五个新宣汉的要求,强力推进“114”工程,以两化互动、产城一体为载体,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打造一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4个产业新城,走具有宣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区域协调、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镇网络。 唐廷教要求,要把宣汉纳入达州市大城市组团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联动发展,切实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空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发了言。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建立温州TRANBBS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能力,适应温州建设的消防安全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TRANBBS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 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1998年12月) 4、《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公消[1998]164号) 5、《浙江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2004年8月,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 6、《浙江省消防部队消防装备标准(试行)》(2004年4月,省消防总队) 7、《浙江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实施意见》(2002年7月,省消防总队) 8、《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报批稿) 9、温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4条规划范围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县行政管辖范围以及瓯北片与七里片,规划总面积1423.6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目标 1、近期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TRANBBS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消防法制健全、宣传教育普及、监督管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良好、体制合理、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适应温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点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2、远期建成适应温州城市特点,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并为建立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创造条件。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使之成为温州市防火、灭火和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及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第6条规划原则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全面安排、有利生产、保障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做好城市防火和灭火的各项规划建设。 2、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城市现状特点和消防现实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消防规划,逐步形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城市消防体系。 3、消防的规划建设与防火灭火应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4、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节约用地与留有余地相结合,充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第7条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消防建设的依据,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消防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内从事与城市消防安全有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章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8条工业区、仓储区

实验室设计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年产3 万吨P2O5 中低品位磷矿项目实验室设计 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与基本建设 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中低品味磷矿中生产磷酸,要使整个生产环节得到控制,就要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故建设正规的分析实验室对整个生产过程意义很重大。在生产过程如果原料变换或者对生产环节要进行优化,都要先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型或者中型规模的实验,得到较好效果才能投入正常生产。故本实验室初步设计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实验室两个部分。 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分析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测试工作的场所,是本厂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型实验室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改进和提升的场所,同样是本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不是单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单位: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化工工程公司 建设项目: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楼。 建设性质:本实验楼为新建实验楼。 建设地点及用地: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本实验楼 主要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 实验室两个部分,对本厂正常生产磷酸有指导和检测的作用。 7)人员编制:暂时未定

(8)建筑物要求及内容:根据实验室用途、实验仪器对振动、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要求,本实验楼至少两楼,一楼为小型实验室,包括混料实验室、制球实验室、干燥实验室、回转窑还原实验室、回收气体实验室、储物室(储物室分 别为储存工具的储物室和储存物料的储存室) 和实验人员的办公休息室;二楼为分析实验室,包括湿法滴定分析室(包括天平和纯水制备)、火法分析室、灰熔点和碳氢测量分析室、原子光谱分析室、球团强度和水分分析室、分光光度分析室和分析人员办公休息室。建筑标准与建设工厂厂房的标准一致。 (9)抗震、防空措施:抗震标准与建设厂房标准一致。 (10)公害处理:本实验楼产生的试验废水先经过沉淀处理和酸碱综合处理 后,流到废水处理车间统一处理,生活废水经管道流到工厂生活废水总处理处进行处理;废气主要是P2O5废气和分析过程的废气,P2O5废气经过两次稀碱吸收, 然后排空。废物主要是烧结后的球团,运到专门存放烧结后球团储存车间统一处 理。实验楼产生的噪音、辐射和振动很小,可以不用特殊手段进行处理。 1、表2所示: (11)设备:建设此实验楼二万元以上单件设备,清单如下表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在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汇报会上的主持词

在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汇报会上的主持词 各位专家、同志们: 按照县上工作安排,召开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汇报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到会专家表示欢迎。 参加汇报会的有规划编制单位的成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杜延生,他担任本次规划主编。规划师刘清云,他担任本次规划副主编。苏珍贞、林志明是本次规划的主要编制人员。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武山县县级在家领导及39个相关部门、有关乡镇的负责人。 近年来武山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伴随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也持续升温。近几年来,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大县城战略,依托2003年编制的《武山县城总体规划》,按照“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建设宜居大县城”为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准实施,使得我县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提升,城市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人居环境及内外部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县城总面积由旧城区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7.2

平方公里。 2003年编制的《武山县城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对于加强我县规划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建设项目。随着我县城镇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建设最佳宜居大县城”的城建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全县城市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原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逐步显露了出来,尤其是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我县被定位为三级城市,我县县城建设条件优越,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需要走在全市县建设的前列,原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已无法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全县的建设。为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修编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及时对我县城乡统筹建设工作进行科学指导,武山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把武山县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五月初,县规划局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委托省内一流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和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共分3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征求意见阶段。经向社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 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 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 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 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

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 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 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 强化中心、扩展两翼 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 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 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 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 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 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 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 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 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受萍乡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修编工作。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指导萍乡城市建设的一项宏伟蓝图规划,萍乡市作为赣西地区的重要城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从2003年底开始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2003年底,中规院与萍乡市规划局商讨总体规划编制事宜; 2004年3月17-30日,项目组开展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全面调研工作; 2004年7月14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9月2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项目组在萍乡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要求; 2004年11月23日,纲要评审前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12月7日,项目组向江西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作工作汇报; 2005年3月28-29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6年6月-8月,项目组根据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对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6年9月28日,江西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发改委同意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要求; 2007年6月,总体规划成果向建设部上报审核; 2007年7月—2009年2月,根据萍乡的发展情况对成果不断进行完善。 2009年3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项目组根据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成果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针对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增加湘东地区产业用地,取消主城区五陂下居住旅游组团;依据2009年12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最终定线,调整新客站位置及周边用地规划,最终形成成果评审稿。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一)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316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50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北部现代制造业和品牌农业基地,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具有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特色的滨河园林城市。 2、城市职能 (1)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以创新驱动的特色的重要产业基地 (2)对接武汉,打造湖北苏州,孝感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3)两型社会建设的共生示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 (4)形成以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更具文化张力的城市文化,打造滨河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5)安陆市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五、城市规模 1、市域总人口:2020年为67.59万人,2030年为73.12万人。 2、市域城镇化 近期(2020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 远期(2030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3、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多种预测方法所得数值,取平均数,得到如下结论: 2020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25万人左右; 2030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32.6万人左右。 4、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用地总量控制在27.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远期2030年:用地总量控制在34.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工业发展战略 (一)工业发展策略 (1)多元共生,集群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论证报告

第1章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一、对城市建设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1、城市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近几年来汉川市基本是按05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进行建设,即向北以充实完善为主,适当向西;新河开发区主要向南,沿霍城大道和老荷沙公路布局大量工业用地;马口主要发展方向西北,与庙头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城隍主要向东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的扩散。超出05版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主要位于荷沙一级公路以北区域以及马口镇依托汉宜快速铁路站点及白石湖的开发有向南拓展的趋势。 2、主城空间总体结构框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定指引 六年来,汉川主城区基本按照上轮总规确定的结构框架进行建设。老城关组团逐步实施旧城改造,承担商业、居住、休闲的主导功能进一步凸显;城北组团已成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布局的空间,同时吸纳老城区的人口转移;北桥和华一工业组团是近几年新增工业用地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沿霍城大道两侧集中分布;新河开发区综合组团依据总体规划,编制了汉正工业园规划并进行了开发建设,同时汉川电厂三期扩建、达利、银露等食品加工业相继入驻,为汉川与武汉吴家山产业园区的对接提供平台。 3、将马口纳入城区范围适应了城市经济产业及空间发展的需求 上轮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到马口为湖北省著名纺织基地,是汉川襄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96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逐渐成为重点开发的地区,新区包括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等各种功能,在建筑、景观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为汉川市民提供了现代化居住、工作、交通等设施和场所。 二、05版总规对某些问题的判断存在失误和不足,导致实施中问题突出 1、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制定考虑不够长远 在经济发展指标的制定方面未能准确预测汉川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发展空间需求也突破了上轮总规的预测,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模板】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__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2018年__月___日—__月___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自2015年__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3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 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 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 “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乐清片 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瓯江口(洞头)片 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

成的陆域。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龙湾片 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瑞安片 包括瑞安上望、东山、塘下、汀田、莘塍、飞云等6个镇(街道)。以瑞安城市建设区和飞云城市建设区为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和生产性服务业;瑞安经济开发区和瑞安东工业区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构建全国先进的汽摩产业基地。 ·平阳片 包括平阳榆垟、宋埠、西湾、昆阳和鳌江等5个乡镇。以鳌江镇和昆阳镇为中心,积极融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以平阳临海产业基地和平阳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苍南片 包括苍南龙港、芦浦、巴曹、炎亭、金乡、石坪、大渔、龙沙、中墩、赤溪、渔寮、沿浦、霞关等13个乡镇。以龙港为中心,以苍南临港产业基地、苍南工业园区和霞关临港产业基地为支撑,合理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浙东南最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度假基地。 “十二产业区”联动促进产业基地建设 “十二产业区”是沿海产业带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阵地,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东临乐清湾,南至西干河,西至滨海大道,北至南塘东山码头,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主营钢材、煤炭、建材等大宗散杂货储运业和集装箱运输业,培育壮大船舶修造、电力能源及设备、新材料、石化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 ·乐清经济开发区东至乐清翁垟片围垦外堤,南临瓯江,西临村庄建设区东侧,北至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