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杨宪益夫妇的翻译原则

合集下载

《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英译比较研究

《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英译比较研究

《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英译比较研究作者:张菊玲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6期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

本文主要讨论《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翻译。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的翻译方法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孰优孰劣,难成定论。

到目前为止,《红楼梦》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个,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他们主要采用了音译人名的方法;另一个是霍克斯的,他兼用了音译法和意译法,对其他人物奴仆群体采取灵活的意译法,而对上层人物及自由人取音译法,这样对音译与意译人群进行划分以标示主仆有别,其极具特色的群体人名翻译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人名翻译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人名的翻译以音译与意译结合法为优先策略。

关键词:《红楼梦》第三回主要人名翻译比较一、前言人名是专有名称的一种,它们所构成的乃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符号体系。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是充满社会文化信息的专有名词,而不单纯是人物的名字,即使是作品中次要的、不包含特殊含义的人名,其本身也能反映出有关人物所处时代、人物社会定位等方面的许多社会文化信息,所以对这些人物名字的确定,其背后也包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

对此,译者不可不察。

二、《红楼梦》第三回中杨译与霍译主要人名的翻译比较对于《红楼梦》第三回中众多的人名,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杨对真人姓名采用音译,无论主子还是仆人。

这样做虽然合乎常规,但却无法体现出人名中蕴涵的意义。

霍克斯则考虑了这一点,他采取的是主要人物音译,次要人物意译。

因为意译可以激起英语读者丰富的联想,从而更好地领会人物的内涵意义。

下面我们从主要人物人名的翻译进行对比、讨论。

1.贾母杨译:The Lady Dowager霍译:an old lady Jia在这里,杨采用了意译,霍采用了音译。

贾母是红楼梦中众所周之的人物,杨译Lady Dowager中的dowager指“继承亡夫爵位或遗产的贵妇,遗孀”,用在贾母身上似乎也说得过去。

《孔乙己》英文译本比较赏析

《孔乙己》英文译本比较赏析

《孔乙己》英文译本比较赏析——陈丝丝顾佳音顾韵雯李敏魏佳莉张虹我们小组选用了译文3,4进行比较,译文3是由杨宪益、戴乃迭译,译文4是由William A Lyell翻译,看了他们对《孔乙己》的翻译,两个版本各具特色。

一译文主要特色1 杨译用词准确,语言风格平实,以异化为主,保留了汉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向。

在他的眼里,孔乙己里的内容不仅仅是文学作品, 更是中国文化的承载。

涉及了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

2而莱尔作为一个美国的本土以英文为母语的译者,其译本则以多美式俗语见长,贴近美国读者,对英语的应用也很流畅,他对人物的性格、心理把握的很到位,并通过译文将其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二词汇翻译:1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杨:Kong Yiji from kong, yi, ji, the first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old-fashioned children’s copybook莱尔:the first six words of a copybook 1that was used in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write characters: ABOVE-GREAT-MAN-KONG-YI-JI“描红纸”是中国古代儿童用于学习写字的临摹工具,为中国文化所特有,在英语里并没有对应的词汇,两个版本的翻译都用了“copybook”描述了它的功能。

而“上大人”这一中国古时的官位,杨选择了直接省译,莱尔则是用“ABOVE-GREAT-MAN”分别与“上、大、人”三个字对应,虽然没能翻出具体官职,但实现了很好的对应。

2穿长衫唯一的人杨: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莱尔:he only customer in a long gown仅从词的排序上来看,就能看出中国翻译家和国外翻译者的区别。

杨用了连字符把“穿长衫的”翻成“long-gowned”,因为在中国人对英语的研究里,这类的形容词应该用连字符吧两个形容词连起来从而表达另一个包含的意思。

杨宪益翻译理论

杨宪益翻译理论

Main works
Li Sao《离骚》 Records of a Historian《史记》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红楼梦》 The Scholars《儒林外史》 Selected Stories by Lu Xun《鲁迅选集》 Homer's Iliad《伊利亚特》 Odyssey 《奥德赛》 Pygmalion《卖花女》
例3 子兴冷笑道: “亏你是进士出身, 原何不通”。 "For a palace Graduate you are not very smart."Zixing chuckled. 例4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5 远水解不了近渴。 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
杨宪益夫妇简单地调整了一下语序,重置主语, 以便能使句子的结构顺序 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 做到通顺。但是从句子的外在形式和语义上却是和 原句完全对等的, 做到了忠实。
例2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 吃了多少药, 花了多少钱。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and medicine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number of Chinese classics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n 1968, he and Gladys were arrested and held without news of each other or the outside world for four years.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武雯敏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28)摘要:笔者选取《红楼梦》两个全英文译本中的人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指导下,探讨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在具体翻译问题处理时的取舍问题,以期找出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人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对中国人来讲,人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仅仅是个代号。

好的名字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生的好运气,反之,坏名字则可能带来霉运。

因此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给下一代起名字时是相当谨慎的。

曹雪芹就为小说中的芸芸众生创造了众多意义非常的好名字。

诺德曾经指出(Christiane Nord)名字是文本所在文化的载体。

因此译者在处理人名的翻译时必须得下一番力气,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译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在处理人名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因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人名时主要采用了韦德-吉尔斯系统(Wade-Giles System)中的音译法,如下面图表所示:霍克斯清楚地知道,对英语读者来说,即使是《红楼梦》中众人名的发音已经是一件难事,勿论读者能体会名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进而记住他们了。

并且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汉语拼音依然是陌生的。

因此霍译本别开生面地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其人名的翻译。

一方面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姿,霍译本按照拼音规则,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贾家成员采用音译,例如译文中的Baoyu, Daiyu, Wang Xifeng等,另一方面对于原作中众丫鬟仆人等的人名翻译,霍译本采用意译即归化的策略,将其内在的含义在目的语中找其功能对等点,例如王熙凤的丫鬟平儿没有直接音译成"Ping'er"而是按照这一名字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将其归化译为"Patience", 再如贾母的丫鬟鸳鸯在霍译中作Faithful, 宝玉的大丫鬟袭人作Aroma, 晴雯作Skybright,黛玉的丫鬟紫鹃作Nightingale,等等。

简述《红楼梦》两英文译本的比较

简述《红楼梦》两英文译本的比较

简述《红楼梦》两英文译本的比较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末期,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期因家道衰落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

他主创作的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中通过描写一个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深刻批判,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并热情的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英国出版的美籍牛津大学中文教授霍克斯译本和1978年出版的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部分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比较。

1 称谓语的翻译称谓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称谓语的使用是多变的,动态的。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礼貌性,动态性和意图性,揭示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体现了语用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强大诠释力。

称谓的使用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由语用距离决定。

语用距离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感知和推定的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度,具有可变性。

以下谈谈本回中“老太太”的使用及其翻译情况:例1: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道)霍译:I quite forgot about you, Granny dear.杨译: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例1中王熙凤的言辞用杨译本中的Old Ancestress 更加强调了贾母在家族中有权威、受尊崇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老祖宗”所具有的深层含义,比霍克斯的译文“Granny dear”更胜一筹。

称谓语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转移。

在文化的转移过程中,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习惯诸多差别的客观存在,译者会遇到种种棘手的问题。

翻译只有从社会文化的视点出发,考虑到语用含义既“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具体的交际情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和“言外之意”,译本才可能有成功。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长恨歌》翻译赏析对比许渊冲版和杨宪益版

《长恨歌》翻译赏析对比许渊冲版和杨宪益版

《长恨歌》翻译赏析傅晓霏《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全诗共120句,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传说,典故和人物。

《长恨歌》流传度光,知名度深,流传至今,有些诗句已成经典名句。

在文学界有众多版本的《长恨歌》翻译,而其中最有代表性,流传度广,得到读者认可的有两个版本的翻译,一个版本为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另一个则是许渊冲版本的翻译。

这两个版本的翻译存在很多的不同点,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杨氏夫妇的翻译风格是“忠实,清晰”。

许渊冲的翻译则主张“翻译不一定是对等方式,尽可能发挥语言优势”,他的文学翻译主张“三美论,三之论,优化论”。

其中“三美论”指:“意美,形美,音美”;“三之论”指:“知之,乐之,好之”;“优化论”指:“浅化,等化,深化”。

他们的翻译风格在译文中都有很明显的风格体现。

从全诗的整体翻译结构上讲,杨宪益和戴乃迭版的疑问共有208句。

这比原诗多了88句,而许渊冲版的译文正好为120句,与原诗句数相同。

杨氏夫妇的译文更加注重对原诗句的翻译,真实反映原诗文,整篇诗文大部分是两句译文来解释一句原文。

这样的翻译体现了他们“忠实原文,意思清晰”的翻译风格。

这样的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好的比较完整的理解白居易的原诗,但是他们的翻译并没有进行适当的意译。

许渊冲的翻译则更注重形美,音美和意美。

他的译文都是一句译文对应一句原文,这样的翻译更具有形式,结构美,虽然有些句子的翻译不及杨氏夫妇翻译的意思全面,但是重在他注重意译,能更好的表达原文的思想。

如原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是:“Glancing back and smiling ,She revealed a hundred charms .All the powdered ladies of the six palaces ,At once seemed dull and colourless .”许渊冲的译文是“Turning her head ,she smiled so sweet and full of grace , That she outshone in six palaces the fairest face.”原诗中的百媚,杨氏夫妇翻译为charm ,许渊冲则翻译为grace 。

杨宪益翻译作品中的无灵主语翻译法探析——以《呐喊》为例

杨宪益翻译作品中的无灵主语翻译法探析——以《呐喊》为例

MING RI FENG SHANG269文 艺 评 论文|孙 敏杨宪益翻译作品中的无灵主语翻译法探析——以《呐喊》为例摘要: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对鲁迅作品《呐喊》中英汉有灵与无灵主句的处理手法,进一步阐释英汉思维模式中主客体思维差异,以期对汉籍英译有所启示。

关键字:思维差异;无灵主语;主体思维;客体思维一、引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决定语言的组织模式、读者的理解模式。

无灵句、有灵句分别作为英、汉语语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二者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也充分体现了英、汉语表达的思维差异,因此在将汉语作品翻译成英语译本时,需充分考虑到上述语言现象。

二、英汉思维差异—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汉语和英语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两种载体, 分属不同的语系, 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当人称可以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

三、无灵主语句英语这类句型采用“无灵主语”,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但谓语却常常使用“有灵动词”,表示人或社会团体的动作和行为。

除此之外,还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

我们对无灵主语句作如下分类:具体事物作主语;时间和地点名词作主语;表身心状态和情感的名词作主语;具有动词意味的名词作主语;用非人称代词“it”作形式主语。

四、无灵句在《呐喊》中的翻译分析《呐喊》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

《呐喊》的译者杨宪益夫妇很好体现了无灵主语句的翻译原则,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杨氏夫妇在翻译经典著作时,为了保存原作 风姿,尽可能地传达中国语言和社会文化, 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When they translate the classics, in order to keep the original work's charm and convey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social culture as much as possible, they mainly use literal translation method.
Yang's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alienation and Hawk’s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domestication
《红楼梦》英文版赏析

满纸荒唐言
Pages full of idle word
Translation theory

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忠实和通顺

Integr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previous one. 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把辛酸泪
Penned with hot and bitter

都云作者痴
All men call the author fool:

谁解其中味?
None his secret message hears.

对比赏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杨氏译文:
杨宪益(1915-2009),a famous translator in China, a foreign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Borned into a wealthy banker family in 1915.

Studied Classics in Merton College( 默 顿 学 院 , Oxford in 1936.
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对“风流”一词的理解并不难。 但是要向异国读者解释何为 “ 风流” ,实属不易, 即算费尽口舌也未必使其豁然开朗。鉴于此,杨氏 夫妇索性进行归化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文化障碍。

翻译原则中,杨氏夫妇秉承忠实与通顺以 做到尊重原作者的文学创作,承担译者的责 任而不是创作者的责任,在直译与意译之间 倾向直译以保持原作的文化氛围,体现文化 底蕴,呈现一份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杨氏 夫妇真的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例句:

也不知道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and medicine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解析: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更加符合英语口语化,就根据 意思,在译文的句首增加了Goodness knows(天晓得), 这样不仅忠实地体现出口语中的那种轻微的抱怨与无奈,而 且使句子读起来更加顺口。
Sufferings---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In 1968, he and Gladys were arrested and held without news of each other or the outside world for four years. After being released from detention, in 1972,Yangs were allowed to completed their translation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 of all, the 18th century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Rather than rage against fate, those who survived would take refuge in humour and self-deprecation.


戴乃迭,原名Gladys B.Tayler, 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 1919 年戴乃迭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 教士家庭。戴乃迭七岁时返回 英国,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 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 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后转 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 首位中文学士。她从小挚爱中 国文化, 1999 年 11 月 18 日戴 乃迭于北京逝世。戴乃迭女士 是中国文学出版社英籍老专家、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翻译 家和中外文化交流专家。
例子-
赵嬷嬷也笑个不停,有念佛到:“可是屋子里跑出 青天来了。”
“Amida Buddha!” she crackled. "So here comes an impartial judge." 翻译中增加了 “Amida Buddha” , “ 阿弥陀佛 ” 的意思。“青天”在中国比喻公正清廉的官员。
The couple’s wor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ith Gladys's help, he translated the lyrical poem Li Sao by Qu Yuan(4th century BC) into English heroic couplets in the style of John Dryden. They cooperated and int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classics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红楼梦中的大量谚语、成语、习语、俗语等语言现 象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所以不得不 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舍弃原著的外在美,而保留 内在美,使异国读者能够没有障碍的理解原著。 There are so many proverbs,idioms and slangs in Hong Loumeng,and we can't fine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in English, so we have to use the technique of free translation. Keep the original work's inner beauty but abandon its external beauty. Then it can makes it easy for the foreign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work.
Returned to China in 1940 with his wife Gladys Margaret Taylor 戴乃迭。


Worked for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form 1935

Labeled a “rightist” and put into prison from 1968 to 1972 with his English wife. Passed away in 2009.
Main translation works--
Li Sao 《离骚》 Records of a Historian 《史记》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红楼梦》 The scholars 《儒林外史》

Selected stories by Lu Xun《鲁迅选集》 Homer’s lliad 《伊利亚特》

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异化与归化相结合,异化 为主,归化为辅。
忠实 faithfulness---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尊重原作 者的创造性工作。 Yang insists that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translator should respect the creative work of the original author.

子兴冷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何不通”
“For a palace Gradyate you are not very smart.” Zixing chuckled.
远水解不了近渴。

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
意译 Free Translation
例句-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 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转世。”

"Don't worry," replied the monk. "A love drama is about
be enacted, but not all its actors have yet incarnated."
归化与异化结合
杨氏夫妇所翻译的作品大都是中国古典名著,他们采用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方式,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担 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Yang's couple's translation works are mostly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y combine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mainly use foreignization and supplement with domestication. They beared the burden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