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15版一部增修订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增修订内容

火麻仁 功劳木 甘松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37
甘草
饮片
B1 不得过5μ g/Kg G2、G1、B2、B1 总量不得过10μ g/Kg 鉴别 同药材 总灰分 总灰分不得过10.0% 检查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同药材 黄曲霉毒素 游离胆红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胆红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氧化硫残留量 不得过400mg/Kg (1) 显微鉴别 金丝桃苷 总量不得少于0.38% 异槲皮苷 (2) 鉴别(2) 丹参酮ⅡA 总量不得少于0.25% 隐丹参酮 丹参酮I 丹酚酸B 不得少于3.0% 来源 果实 功劳木对照提取物 总量不得少于1.5% 盐酸小檗碱 无 盐酸巴马汀 甘松新酮 不得少于0.10% 性状 性状 鉴别 同药材(除横切面) 总灰分 不得过7.0% 检查 水分 同药材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 焦褐色
10 11 12
山银花 山楂 千金子
13
川木香 饮片
煨川木香
无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川贝母 川芎 广金钱草 女贞子 马兜铃 天仙子 天冬 天花粉
鉴别 性状 饮片 鉴别 鉴别 鉴别 鉴别 检查 饮片 检查 饮片
(2) (3) 表面颜色 表面颜色 (1) (1) (1) (1)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1)
鉴别
检查 26 五加皮 浸出物
饮片
27
太子参
性状 含量测定
无
检查 28 水蛭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砷 汞 铜
不得过5mg/Kg 不得过1mg/Kg
无
黄曲霉毒素 饮片(烫水 蛭) 29 30 31 32 牛黄 牛膝 升麻 月季花 检查 含量测定 检查 鉴别 含量测定 鉴别 33 丹参 含量测定
2015版中国药典稳定性指导原则

2015版药典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一)一、概述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 ation/Abbrev iated New Drug Applic ation)。
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 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 igati onalNew Drug Applic ation)、上市后变更申请(Variat ion Applic ation)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
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影响因素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和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中国药典》主要增修订内容

编号 0500
0502 0512 0531 0532 0600 0631 0632 0633 0700 0701 0702
通则名称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新增) 临界点色谱法(新增) 物理常数测定法
pH值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 其他测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0101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通则0931)或释放度(通则9031)检查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通则0931)和分散均匀性检查 缓释片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通则9013)并进行释放度(通则0931)
检查 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释放度(通则0931)检查 除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口崩片外,口崩片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通则0921)。
二部原附录名称 ⅠⅡⅢⅣⅤⅥⅧ ⅤB薄层色谱法 ⅤD高效液相色谱法
ⅥH pH值测定法 ⅨG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ⅥG黏度测定法
ⅦA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ⅦB非水溶液滴定法
0800 0900
编号
0801 0821 0831 0832 0861
0901 0902 0903 0904 0921 0923 0931 0941 0942 0982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重量差异】 【崩解时限】
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分散均匀性】 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检查,不锈钢丝网的筛孔内径为710μ m,水温为 15~25℃;取供试品6片,应在3分钟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 【微生物限度】 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通则 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
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
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
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
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
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
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中国兽药典》2015版一部增修订概况

213nm
理论塔板数按环丙氨嗪
214nm
系统适 对照溶液的相 用性试 对标准偏差不 验 供试品 浓度 得大于2.0%。
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环丙氨嗪峰的理论塔板数不得 环丙氨嗪主峰与各杂质 低于3000。 峰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0.1mg/ml 0.01mg/ml
0.1mg/ml
编制概况
本版兽药典(一部)未收载 二〇一〇年版兽药典(一部)中的品种名单
定稿会草案
定稿会修订稿
【作用与用途】 抗蠕虫药。 【作用与用途】 抗蠕虫药。 主要用于畜和犬的线虫病和绦 主要用于畜和犬的线虫病和绦 虫病。 虫病。 【用法与用量】 以奥芬达唑 【用法与用量】 以奥芬达唑 计。内服:一次量,每1 kg体 计。内服:一次量,每1 kg体 重,马10mg;牛5mg;羊5~ 重,马10mg;牛5mg;羊5~ 7.5mg;猪4mg;犬10mg。 7.5mg;猪4mg;犬10mg。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犬以50 mg/kg每天2次用 (1)犬大剂量应用时可能产 药,可能产生食欲不振。 生食欲不振。 (2)可引起犬的再生障碍性 (2)可引起犬的再生障碍性 贫血。 贫血。 (3)具有致畸作用。 (3)具有致畸作用。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牛、羊泌乳期禁用。 (1) 牛、羊泌乳期禁用。 (2) 禁用于供食用的马。 (2) 供食用的马禁用。 (3) 单剂量对于犬一般无效, (3) 单剂量对于犬一般无效, 必须连用3天。 必须连用3天。 【休药期】 牛、羊、猪7日。 【休药期】 牛、羊、猪7日。
鉴别
红外:取本品适量(约相 当于氯唑西林75mg),用 红外:同《兽药国家标 石油醚(沸点120-160℃) 准》2013年版,但最后 15ml分别提取3次,弃去提 是“每次加入甲苯后超 取液,用乙醚提取残留 声30秒钟” 物,会干乙醚残渣做以下 试验:红外鉴别与黄色沉 淀。 黄色沉淀:取50mg,加 1mol/L氢氧化钠1ml,振摇 2分钟,加2ml乙醚,振摇1 分钟,分层。取乙醚层1ml 征服至干,取残留物,加 2ml冰醋酸是残留物溶解加 1ml稀重铬酸钾溶液,产生 金黄色沉淀。 取本品3g样品,溶剂用氯 仿-无水甲醇(7:3)溶解 。水分:≤2.0%(w/w) 无菌 乳房注入剂相关要求 紫外:90.0-110.0%(氯唑 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 / 以氯唑西林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0100 制剂通则 0101 片剂 0102 注射剂 0103 胶囊剂 0104 颗粒剂 0105 眼用制剂 0106 鼻用制剂 0107 栓剂 0108 软膏剂 0109 乳膏剂 0110 糊剂 0111 吸入制剂 0112 喷雾剂 0113 气雾剂 0114 凝胶剂 0115 散剂 0116 滴丸剂 0117 糖丸 0118 糖浆剂 0120 涂剂 0121 涂膜剂 0122 酊剂 0123 贴剂 0124 贴膏剂 0125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0126 植入剂 0127 膜剂 0128 耳用制剂 0129 洗剂 0130 冲洗剂 0131 灌肠剂 0181 丸剂 0182 合剂 0183 锭剂 0184 煎膏剂(膏滋) 0185 胶剂 0186 酒剂 0187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0189 露剂 0190 茶剂 0200 其他通则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 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 0251 药用辅料通则 0261 制药用水 0271 药包材通则(待定) 0272 玻璃容器(待定)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 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 0400 光谱法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407 火焰光度法 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订) 0421 拉曼光谱法(新增) 0431 质谱法 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 0451 X射线衍射法 0500 色谱法(未修订) 0501 纸色谱法 0502 薄层色谱法 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0513 离子色谱法 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 0521 气相色谱法 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拟新增) 0532 临界点色谱法(拟新增) 0541 电泳法 0542 毛细管电泳法 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 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 0611 馏程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0613 凝点测定法 0621 旋光度测定法 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 0631 pH值测定法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0633 黏度测定法 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 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 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 0700 其他测定法Other Assays 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 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 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 0704 氮测定法 0711 乙醇量测定法 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 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 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 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 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0800 限量检查法 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 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 0806 氰化物检查法 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 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 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 0832 水分测定法 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 0871 甲醇量检查法 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 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 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 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 0902 澄清度检查法 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 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 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 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 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原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0952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 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 0983 锥入度测定法 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 1001 核酸分子鉴定法(待定) 1100 生物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第三增补本、新增)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1142 热原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 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新增) 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 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 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 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 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 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 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 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 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 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 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 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 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未修订) 1421 灭菌法(未修订) 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 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 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 2002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新增) 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 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 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 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 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 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 2322 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拟新增)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拟修订) 2401 中药注射剂蛋白质检查法(待定) 2402 中药注射剂鞣质检查法(待定) 2403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法(待定) 2404 中药注射剂草酸盐检查法(待定) 2405 中药注射剂钾离子检查法(待定) 2406 中药注射剂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法(待定) 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待定) 3100 含量测定法 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 3102 唾液酸测定法 3103 磷测定法 3104 硫酸铵测定法 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 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 3107 氯化钠测定法 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 3109 辛酸钠测定法 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 3111 苯酚测定法 3112 间甲酚测定法 3113 硫柳汞测定法 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 3115 O-乙酰基测定法 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 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 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 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 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甘氨酸含量测定法 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 3124 IgG含量测定法 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 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 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 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 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 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 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 3300 微生物检查法 3301 支原体检查法 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 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3400 生物测定法 3401 免疫印迹法 3402 免疫斑点法 3403 免疫双扩散法 3404 免疫电泳法 3405 肽图检查法 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 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 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 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培养法) 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 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 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 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 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 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 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 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 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 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 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 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 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 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 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 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 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 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 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 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 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 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 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 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 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 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 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 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 8000 试剂和标准物质(待定) 8001 试药 8002 试液 8003 试纸 8004 缓冲液 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 8006 滴定液 8061 标准物质 9000 指导原则 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待定) 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 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待定) 9015 注射剂制备指导原则(拟新增,待定)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新增) 9106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增) 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 920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新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新增)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新增) 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302 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新增) 9401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701 药用辅料性能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拟新增) 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2020版药典(一部)与2015版药典(一部)内容对比

2020版药典(一部)与2015版药典(一部)内容对比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和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本版药典收载品种5911种,新增319种,修订 3177种,不再收载10种,因品种合并减少6种。
一部中药收载2711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452种。
二部化学药收载2712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2387种。
三部生物制品收载153种,其中新增20种、修订126 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2个、总论4个。
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361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修订35个)、检测方法及其他通则281个(新增35个、修订51个)、指导原则42个(新增12个、修订12个);药用辅料收载335种,其中新增65种、修订212种。
本版药典(一部)新增品种名单药材和饮片裸花紫珠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八珍丸(浓缩丸)芪明颗粒养血饮口服液大黄利胆胶囊芪参益气滴丸活血止痛软胶囊万灵五香膏芪珍胶囊恒制咳喘胶囊小儿扶脾颗粒芪黄通秘软胶囊冠脉宁胶囊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芪蛭降糖片桂附地黄口服液无比山药丸苏黄止咳胶囊唇齿清胃丸五加生化胶囊杏苏止咳口服液柴胡滴丸五灵胶囊杞菊地黄口服液积雪苷片五福化毒片连参通淋片射麻口服液止痢宁片补肾益精丸凉解感冒合剂风湿骨痛片补虚通瘀颗粒益气通络颗粒丹灯通脑软胶囊坤宁口服液益气聪明丸丹灯通脑胶囊坤泰胶囊益心酮分散片丹鹿通督片苦甘颗粒益心酮滴丸正气片苦参软膏益肾化湿颗粒四方胃胶囊固肠止泻胶囊益脑片生白合剂(生白口服液)和血明目片消咳喘胶囊老年咳喘片和胃止泻胶囊消栓肠溶胶囊再造生血胶囊金嗓开音颗粒消癥丸西汉养生口服液(滋肾健脑液)金嗓清音胶囊通窍耳聋丸血栓通胶囊金蝉止痒胶囊黄芪生脉颗粒血滞通胶囊乳块消颗粒银杏叶口服液血塞通片乳康颗粒银杏叶软胶囊血塞通胶囊参芪五味子颗粒银黄丸血塞通颗粒参芪降糖片银黄清肺胶囊壮腰健身丸参芪降糖胶囊痔疮胶囊安胎丸厚朴排气合剂清降片安脑片胃疡宁丸清宣止咳颗粒妇宁栓复方双花口服液跌打七厘片妇科止带胶囊复方鱼腥草合剂喉疾灵片妇科养荣丸复方益母草胶囊舒肝丸(浓缩丸)妇康宝口服液(妇康宝合剂)脉络舒通丸舒肝解郁胶囊芩暴红止咳分散片脉络舒通颗粒舒泌通胶囊芪风固表颗粒养血当归胶囊痛风定片湿毒清片强力定眩胶囊镇咳宁口服液滋肾健脑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镇咳宁颗粒强力天麻杜仲丸蒲元和胃胶囊癃清胶囊强力枇杷胶囊蒲地蓝消炎胶囊藤丹胶囊强力枇杷露增液颗粒本版药典(一部)未收载2015年版药典(一部)中的品种名单马兜铃穿山甲天仙藤黄连羊肝丸。
201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 中药质量标准全面提升

201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药质量标准全面提升《中国药典》一部主要收载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药标准。
日前正式发行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目录中共收载药材和饮片618个(不含收载在品种下的饮片标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493个。
较2010年版药典,2015年版药典的中药标准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正如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所说的那样:“药典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升级的‘导航仪’。
”由于中药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不仅所含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受气候、生态环境、栽培(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很大。
中药质量标准是随着中药所含成分的不断阐明、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断提升,以及中药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和现代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提高的,因此每版药典一部的标准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据介绍,每一版药典在开始工作前,都需要成立新一届药典委员会,规划新版药典工作,并形成编制大纲。
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的“规定动作”。
安全性:变单一指标为“组合拳”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理念的不断成熟,加强对中药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成为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满足药品监管需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任务。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部署下,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中,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通过科学研究,参照国际发达国家地区的限度标准,并结合我国中药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突出风险控制重点,按照“成熟一个,修订一个,公示一个”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药典》制定和修订中。
《中国药典》2015年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涵盖八个方面: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致病菌控制。
“新版药典在凡例、通则以及品种的标准中分别增加了对中药安全性检查的总体要求、技术指导则、检测方法和具体品种限度规定,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设置检测项目和指标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与问题
➢ 来源于生物,化 学成分变化大
➢ 化学成分复杂, 有效成分尚未阐 明
➢ 多成分、多靶点 作用
➢ 种植技术与生产 过程控制水平差
单指标或少数 指标定性、定 量分析
特征图谱鉴别 指纹图谱整体 成分控制
药品 ➢ 质量一致性 ➢ 生物等效性 ➢ 使用安全性
29
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系指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提取物 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 示该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特性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中药质量评 价中常用色谱指纹图谱。
连翘
迎春花
61
连翘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 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 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 蒸熟,晒干,习称“青 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 干,除去杂质,习称“老 翘” 。
21
二 有效性
控制与功效相关的成分
根据中成药处方中君臣佐使配伍,控制君药的质量, 即与功效相关的主要成分,来控制药物的质量。如复方芦 荟胶囊中芦荟苷的测定等。
22
三 质量可控性
1、控制项目的“填平补齐” 2、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
指纹图谱的应用 一测多评技术的应用 特征或专属性成分的控制
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 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17
5、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控制
药材内源性次生代 谢成分在治疗剂量下表 现为有效成分,在超剂 量或使用不当下表现为 内源性有害成分。因此, 药材内在次生代谢成分, 并非是含量越高越好。
18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修订 银杏酸有抗菌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比较严重,量大 时容易出现面色潮红、汗出;口唇麻木、头晕。 药典要求总银杏酸小于10ppm 对总银杏酸提取方法作了修订:提取溶剂由石油醚修订 为甲醇。
特征指纹图谱:系指从中药指纹图谱中选取若干专属性强的色 谱峰或色谱峰组合组成特征指纹图谱。主要用于中药的专属性 鉴别。
特点: ➢ 特征性: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
地; ➢ 整体性:通过指纹图谱能够体现主要化学成分的特性,整体控
制样品的质量。 ➢ 半定量:通过指纹图谱主要色谱峰的面积、比例或相似度的制
23
1、控制项目的“填平补齐”——显微鉴别
对药典中的50个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增修订。(如荜澄 茄、胡黄连等的粉末鉴别)
24
接骨丹胶囊-红花-花粉粒
25
接骨丹胶囊-桃仁-石细胞
26
接骨丹胶囊-土鳖虫-体壁碎片
27
接骨丹胶囊-当归-薄壁细胞
28
2、整体控制——中药指纹图谱 必要性
中药 ➢ 药材 ➢ 饮片 ➢ 提取物 ➢ 中成药
9
酸碱滴定法原理: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样品中的 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转化为二氧化硫后,随氮气流 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 离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 硫残留量。
10
11
两种测定方法的区别
10版
吸收液:水 指示剂:淀粉 滴定液:碘 加热过程:保持微沸3分钟 终点判断: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
2、调整好反应程序 3、结束反应,PCR产物
放置于4℃待电泳检测或 -20℃长期保存 4、PCR的电泳检测
(提取) 扩增(浓缩)
(过滤) 电泳(点样)
42
43
PCR优点:
1、准确性高,重现性好 2、不受样品形态的限制,原药材、饮片、粉末乃至中成 药都可以 3、所需样品量少 4、快速、便捷
药品名称 阿胶 龟甲胶 鹿角胶 黄明胶 新阿胶
法定来源 驴皮 龟甲壳 鹿角 牛皮 猪皮
39
阿胶【鉴别】采用LC-MS分析
以质荷比( m/z) 539. 8 (双电荷) →612.4和m/z 539.8 (双电荷)→923.8离子对提取的供试品离子流色谱中,应同 时呈现与对照药材色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
金钟花与连翘属于同属灌木,可见这两种植物 的形态上有差别很小,在花期、花色、枝条形 态上都很相似。
区别在于枝条的髓部,切开枝条,髓心薄片状 为金钟花;节间中空为连翘花。金钟花的花瓣 较连翘花细长偏瘦长。
56
57
58
金钟花-花萼相对小
连翘-花萼相对大
59
连翘与金钟花
连翘
金钟花
60
迎春花与连翘
19
6、中成药鉴别展开剂中含苯的修订
为建立绿色标准,减小中成药鉴别中有毒试剂对人体 与自然的危害,对67个中成药标准鉴别项进行了研究,主 要涉及展开剂中含有苯的品种,将展开剂中的苯修订为甲 苯。
20
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 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 毒。特别注意: (1)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会产生神 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 (2)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机制品 接触历史。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修订概况
1
目录
中药(一部)主要增修订内容 一 安全性控制(外源性、内源性) 二 有效性 三 质量可控性 四 DNA分子鉴定技术
几种常见的植物
2
中药(一部)增修订的主要目标
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模式
1、建立中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方法,逐步做到每个品种 都要有科学规范的安全性数据 有效性:金银花—木犀草苷 山茱萸—莫诺苷 安全性评价:紫河车
40
四 DNA分子鉴定技术
新增PCR技术鉴别川贝母 PCR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它是一种用于放大扩
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 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 幅增加。
41
PCR的主要步骤
1、冰浴中将各试剂依次 加入一无菌0.5ml离心管 中
47
迎春花与探春花
探春花
迎春花
48
迎春花与探春花
迎春花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枝条细长,呈拱形下垂生长,长可
达2m以上。侧枝健壮,四棱形,绿色。三出 复叶对生,长2~3cm,小叶卵状椭圆形,表 面光滑,全缘。花单生于叶腋间,花冠高脚杯 状,鲜黄色,顶端6裂,或成复瓣。花期3 ~ 5月,可持续50天之久。
3
2、完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限度控 制方法,建立中药安全性数据库
内源性:附子—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 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
外源性:SO2残留量、农残等
4
3、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多成分同步定量以及特征或指 纹图谱检验技术
4、探索以中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 5、加强指纹图谱、DNA分子测定、一测多评等新方法的应
定,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样品质量的相对一致。
30
指纹图谱分类 ➢ 按分析对象分: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和成方制剂指纹图
谱; ➢ 按获取方法分:色谱、光谱和色谱光谱联用等 ➢ 色谱是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首选和主要方式。
31
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32
指纹图谱的评价
按照标准规定方法试验,从仪器中导出供试品图谱 (AIA等),将其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与中检院提供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较,计算相似度。
桃仁、陈皮、酸枣仁、胖大海、僵蚕
15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 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 霉毒素的机率最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
8
一 安全性控制(外源性、内源性)
1、二氧化硫残留检测和限度规定
①检测方法:酸蒸馏碘滴定法(2010版)
酸碱滴定法 离子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2015版)
②限度:在《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
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10味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 留量不得过400 mg/kg”;其他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不得过150 mg/kg”。
44
1、中药颗粒剂的水分 2、粒度和粒度分布 3、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
45
迎春花与连翘
46
迎春花与连翘
连翘属、茉莉属有四种在春天开黄色花朵的花 灌木,它们是:连翘、金钟花、迎春、探春。
从枝条的颜色可以将它们先分为两类,全部是 绿色枝条的为迎春花和探春花,而褐色枝条的 为连翘花和金钟花(金钟花虽然小枝是绿色的, 但是老枝为褐色)
中分离出来的。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 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 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16
危害: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 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 性最强的。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 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 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 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紫色持续30秒内不完全消褪
15版(酸碱滴定)
吸收液: 3%过氧化氢溶液 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 滴定液: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加热过程:烧瓶内的水沸腾 1.5h 终点判断:至黄色持续时间 20 秒不褪
12
2、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
①增加牡蛎、珍珠、蛤壳、海螵蛸、海藻、昆布、水蛭等 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 ②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注射剂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检测, 按各品种项下每日最大使用量计算,铅应不得超过12μg, 镉应不得超过3μg ,砷应不得超过6μg,汞应不得超过 2μg,铜应不得超过150μg 。 ③其他需要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