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关于朋友友情的诗句

关于朋友友情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朝李白的《赠汪伦》, 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诗人把汪伦送自己的情谊和桃花潭的水相比,以比物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出自唐朝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 意思是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这首诗描写了秀美的河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遇上一个相知的人,两个人相知不分距离的远近,因为即使是远隔万里,也能领会到对方思绪。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思是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细家生活简朴亲切。
5、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客夜与故人偶集》, 意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
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
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唐朝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篇一: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文档(3)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是:“渭城朝雨衣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出自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劝好友在干上一杯纯纯的美酒,只因你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知己的友人了。
这是古代传诵很广的一首送别诗。
在初春的一个细雨纷纷的清晨,天气带着凉意,雨中的客舍和柔柳使作者和要分别的朋友留恋周围的景色,觉得很亲切,产生一种离别的伤感,表达了不舍之情。
所以,作者再一劝酒话别,想到友人要远出塞外,在外面流浪,这种难舍的情绪更加深厚、强烈。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分别是那种关切的情感。
篇二: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西安,王维告别他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为“渭尘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诗的意思是清晨的细雨,轻轻地淋湿了渭陈池地面的尘土,旅舍外的柳色显得更加清脆而清新。
朋友,请你再喝一杯酒吧!要知道,你往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对元二来说这不仅是王伟劝他喝酒更是让他感到和王维的情谊很珍贵。
这份情将永远陪伴他到安西,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人人工有的惜别之情。
篇三:唐诗名句赏析之四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名句赏析之四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人名,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是作者的朋友。
安西,是指唐代中央政府为了统治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简称安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维是为奉朝廷使命而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送别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夕阳出关无故人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夕阳出关无故人的意
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向着西方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老朋友了。
这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富有感情的场景。
诗人以酒相送,劝慰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艰难险阻和离别之苦。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是一句劝酒之语,更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祝福。
酒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媒介,人们通过饮酒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诗人劝友人喝尽这最后一杯酒,既是对友人的真挚祝福,也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面临的孤独和寂寞的关切。
阳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边关,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诗人用“无故人”来形容友人即将面临的孤独和寂寞,暗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不易和离别之苦。
总的来说,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关切。
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总会有离别和重逢,而真挚的友谊却是永恒的。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真挚的友谊都能够带给我们力量和支持,让我们不断前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理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这句简短的诗句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活的感慨。
它表达了一种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友情,人情和生活的追求,给人以一种深远的思考。
首先,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沮丧,想要放弃。
但是,王之涣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向我们传递的是要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面对困境,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要从容面对,坚持去尝试,去争取,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友情和人情的思考。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有的只是过客。
而在西出阳关这个陌生的地方,却没有熟悉的面孔,没有故人相伴。
这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寞。
人是社交性的动物,我们都需要彼此的陪伴和支持。
而在这句诗中,王之涣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面对离别和孤独,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下脚步,也不能永远寄托于他人。
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走出自己的人生。
另外,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享受生活的思考。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总是让自己陷入工作和压力之中,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适度的放松和娱乐是必要的,喝一杯酒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酒能化解忧愁和压力,让人心情舒畅。
适时地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可以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此外,劝君更尽一杯酒,还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旅途的目的地和终点。
正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会面临各种未知的情况和不确定性。
然而,这也正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不论我们前方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无论是在困境中艰难前行,还是在追求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都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经验与回忆。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 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敬酒的古诗词

敬酒的古诗词
敬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社交礼仪,以下是一些关于敬酒的古诗词:
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劝您再喝一杯酒,因为往西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以及对其前方路途的担忧。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在得意之时,就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豪迈,以及对饮酒作乐的推崇。
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这句诗的意思是,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独自酌饮,无亲人朋友作伴。
我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月下人影、酒中人影与自己正好三人。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也表现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这些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在敬酒时的情感和心情,有的是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有的是对人生的豁达和豪迈,有的则是对孤独和苦闷的抒发。
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饮酒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Word版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

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一】清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
再干一杯吧!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译文二】清晨的春雨/洗净了渭城的尘埃/客舍外青青杨柳/清新可爱/请再饮一杯美酒/此地一别啊/阳关外岂有故人再来【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一】安西,安西都护府。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
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
“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
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
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
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
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
代人伤心,为人垂泪。
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
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
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
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
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
此种写法。
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
然而。
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
虽有良辰胜景。
也无心流连。
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
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