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术训》

合集下载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看淡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平静地学习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如下:夫f ū君j ūn 子z ǐ之zh ī行x ín ɡ,静j ìn ɡ以y ǐ修xi ū身sh ēn ,俭ji ǎn 以y ǐ养y ǎn ɡ德d é。

非f ēi 淡d àn 泊b ó无w ú以y ǐ明m ín ɡ志zh ì,非f ēi 宁n ín ɡ静j ìn ɡ无w ú以y ǐ致zh ì远yu ǎn 。

夫f ū学xu é须x ū静j ìn ɡ也y ě,才c ái 须x ū学xu é也y ě,非f ēi 学xu é无w ú以y ǐ广ɡu ǎn ɡ才c ái ,非f ēi 志zh ì无w ú以y ǐ成ch én ɡ学xu é。

淫y ín 慢m àn 则z é不b ù能n én ɡ励l ì精j īn ɡ,险xi ǎn 躁z ào 则z é不b ù能n én ɡ治zh ì性x ìn ɡ。

年ni án 与y ǔ时sh í驰ch í,意y ì与y ǔ日r ì去q ù,遂su í成ch én ɡ枯k ū落lu ò,多du ō不b ù接ji ē世sh ì,悲b ēi 守sh ǒu 穷qi ón ɡ庐l ú,将ji ān ɡ复f ù何h é及j í!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论语后传》,意思是:
如果没有淡泊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如果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其中,“淡泊”指的是不贪图名利、物质财富,而追求真理、精神追求的心态;“宁静”指的是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一种超脱物欲、安静专注的心态,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意思解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意思解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意思解释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2、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3、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译文:没有淡泊就不能显示美德,没有宁静就不能维护长久,没有宽大就不能容纳一切,没有仁慈就不能怀拥民众,没有公正就不能明断是非。

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扩展阅读1、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的意思是两强相斗,必有一方伤亡。

利用矛盾,方能互解敌人。

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

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收获。

2、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的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1、冰壶秋月,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hú qiū yuè,意思是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比喻品格高尚。

2、语法:作谓语;比喻品德高尚,[结构] 联合式。

3、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1、灿烂辉煌,汉语成语,拼音是càn làn huī huáng,意思是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八回:“只觉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灿烂辉煌,华彩夺目。

”。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汉语意思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汉语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汉语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晋国名士顾炎武的《宪元咏》,深刻地诠释了一个人要成就非凡事业,必须有淡泊和宁静,要想明确自己的志向,静下心来必不可少。

非淡泊无以明志,顾炎武提出的观点,正是有关明志这件事情所致。

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通常会过于激动,想要追求一时快感,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享乐的事上,当激情一过,方才发现这样的做法是无法维持的,往往会陷入一种迷失,究竟要做什么,都变得不得而知。

古人智慧告诉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必须首先放慢节奏,淡泊的心态把一切都放在平和当中,在心灵的宁静中,才能振奋精神,保持冷静,有判断力,看清自己的未来,明确自己的方向。

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是指人们心态的宁静,也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寂静,它能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开拓的力量。

宁静的心态,可以让心灵愿意去探索更大的可能,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受旁人浮躁的干扰;宁静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从容,更具有开拓精神和自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而不被容易受到挫折所击垮;宁静的心态,是一切梦想远行的最佳保证。

为了达到宁静,我们必须要从自我改变开始,先要学会放下一切,放下自我,放下一切束缚我们的东西,不断地追求自我的改变,去做更好的自己,并不断的反思,其实,只要放下心中的负担,心中就会有宁静。

有了淡泊宁静,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去追求那份真切的激情,去走那条通往远方的路。

明确志向的灯塔,就是那份远大的理想,而宁静的力量,就是那份实现梦想的翅膀。

淡泊宁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份深厚的力量,这份力量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明志,为了达成自己心仪的梦想,路漫漫,尽管有荆棘,但我们相信,只要保持淡泊宁静,最终能够到达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

名人训诫子书

名人训诫子书

名人训诫子侄书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诸葛亮诫子书(二)【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译文】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诫外生[外甥]书(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见『太平御览』卷四五九【语译】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敬仰和效法古代的圣人,弃绝私情杂欲,撇开牵掣、障碍,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何消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碌碌无为地陷身在世俗中,无声无息地被欲念困扰,永远混杂在平凡的人群中,就难免会变成没教养、没出息的人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该剧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致远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致远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致远的意思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出自《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的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诫子书》的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的注释1、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2、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4、养德:培养品德。

5、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6、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7、广才:增长才干。

8、成:达成,成就。

9、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

《艺文类聚》作“慆(tāo)慢”,漫不经心之意。

淫,放纵。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
子·主术训》
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在《问秋光》一中,身心转恬泰,烟弥淡泊。

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
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的《后出师表》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