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综述

合集下载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的生理、行为、繁殖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动物的需求和对动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科学领域的文献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旨在对动物科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以便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相关的参考和支持。

二、动物的行为和繁殖1. 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是动物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献综述显示,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种群结构、资源分配和繁殖行为密切相关。

其中,研究猫科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文献介绍了猫科动物的社会结构、亲属关系和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动物繁殖行为的影响因素动物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动物的繁殖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发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受到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荷尔蒙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早期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对小麦麦蠓的繁殖行为有重要影响,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温度对小麦麦蠓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

三、动物的生理和生态适应1. 动物的生理功能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研究是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文献综述表明,动物的生理功能与其生存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睡眠模式与其代谢系统的运作有关,进一步揭示了睡眠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

2. 动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多种生态适应机制。

文献综述显示,动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涉及到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发现高原地区的藏羚羊在应对高原低氧环境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以提高其对缺氧的耐受性。

四、动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1. 动物行为观察和实验设计动物行为观察和实验设计是动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文献综述揭示了动物行为观察的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例如,近年来,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野生动物的行为观察更加方便和精确。

2.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初中动物学知识总结

初中动物学知识总结

初中动物学知识总结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以其各具特色的形态、习性和生态功能而引人注目。

在初中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本文将对初中动物学知识进行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物界下的一个主要门类,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1.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它们具有外骨骼、六足、复眼等特征。

2.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柱的动物,脊柱由脊椎骨构成。

脊椎动物分为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五大类。

鸟类具有特殊的飞行器官,哺乳动物具有乳腺和恒温特征,爬行动物具有有鳞的皮肤,两栖动物具有双生活形态,鱼类则生活在水中。

二、动物的生活特征动物有着与植物明显不同的生活特征。

1. 营养方式动物分为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三类。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

2. 呼吸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有肺呼吸和鳃呼吸两种。

肺呼吸是通过肺器官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常见于陆生动物。

鳃呼吸是通过鳃器官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常见于水生动物。

3. 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游泳、飞行、奔跑和爬行。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体态结构和生活环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

4. 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性繁殖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分裂、芽生、孢子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三、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压力,具有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1. 生理适应动物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理适应特征。

例如,沙漠中的骆驼具有长时间不饮水的能力,高山中的动物具有耐寒耐氧的特点。

2. 行为适应动物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行为适应特征。

动物学领域知识概述

动物学领域知识概述

动物学领域知识概述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和分布。

本文将对动物学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概述。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按照生物分类学的体系,动物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亚界。

1.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它们没有脊椎骨,身体结构简单多样。

2.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它们具有脊椎骨,身体结构复杂多样。

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动物细胞可以分为原生质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2. 动物组织动物体内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各种组织,常见的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动物器官动物的器官是由不同组织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常见的动物器官有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4. 动物的生理功能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摄取、呼吸、循环、排泄、运动、感知和生殖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这些生理功能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三、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和反应。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

1. 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天生具有的行为模式,它们不需要学习就能够表现出来。

例如,鸟类的筑巢行为和蜜蜂的采蜜行为等。

2.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的行为能力。

学习行为可以分为条件反射、习得行为和认知行为等。

四、动物的进化与适应动物进化是指动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化。

进化使得动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增强其生存能力。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通过适应性优势的遗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适应性特征动物通过进化逐渐发展出一些适应性特征,例如翅膀的出现使得鸟类能够飞行,鱼类的鳞片能够提供保护等。

动物学的总结

动物学的总结

1.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1.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声所进行的迁游.。

2.封闭式骨盆:髂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盆。

3.开放式骨盘:鸟类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福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与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4.完全双循环: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分离,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

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

5.不完全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

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

8.. 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只占据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9.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也叫做退化变态。

10.胼脂体:胼胝体是哺乳类的特有结构,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

11.栖息地:是生物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

12.进化的几种形式:1.线系进化:也称“前进进化”,是指1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逐渐的演变为另外一个物种。

2。

趋同进化:发生于2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或类群,由于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经选择作用而出现相类似的性状例如同功器官。

3.平行进化:指2个不同类群的动物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具有一些共同的生活习性而造成一些对等的器官出现相似的性状或行为.4.停滞进化:线系在长时间中无前进进化也无分支进化。

5。

趋异进化:同一祖先线系分支2个和多个线系的进化形式。

13.辐射:是指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由一祖先线系经辐射分支而形成多分支密集的线丛系,一个线系代表一个种以上的分类单元。

10.圆口纲的肾脏滤过尿液排到哪里?------由输尿管导入膨大的尿殖窦,也经尿殖孔排至体外。

动物学总结概述

动物学总结概述

第十七章 两栖纲 解决的主要矛盾、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附 肢骨骼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羊膜动物、羊膜卵结构及意义、牙齿类型、 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比较、颞窝
十九章 鸟纲 后肾、特有的结构、气囊、双重呼吸、 骨骼飞翔的特征
第二十章 哺乳纲 反刍类、特有肌肉、胎盘、哺乳、胎生
三、重点 1.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 特征 2. 真体腔与假体界、双命名法、分类阶元 4.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尤其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5. 瓣鳃的结构、鳃的结构、双重呼吸的过程 6. 五大寄生虫、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昆虫的口器 刺丝囊 7. 细胞周期、逆转、性逆转、逆行变态 8.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六个进步性事件
第十一章 总担动物 触手冠、原口与后口的区别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后口动物、水管系统、体制的变化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半索、背神经索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 三大特征、分类、逆行变态 第十五章 圆口纲 软骨弧片、无颌、寄生

第十六章 鱼纲 鱼类的定义及各脊椎动物的定义、鳞、 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眼的结构、 古脑皮、骨骼系统、躯干椎、尾椎的结构、 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调节渗透压、鳔、 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
9. 动物由水生过度到陆生面临的六个矛盾、两栖类对 陆生的适应性与不完善性 10. 鱼类尾椎、躯干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 11. 羊膜卵的结构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2. 总结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定义 13. 恒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4. 胎生、胎盘的结构及类型 15. 哺乳类肾脏的结构,原尿、终尿的形成及区别 16.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 17.鸟类骨骼系统适应于飞翔的特征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 引言动物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动物的基础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

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增加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动物医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对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 动物医学的基础研究2.1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这一小节可以从动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也可以介绍相关研究中使用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

2.2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在这一小节,可以讨论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动物疾病模型或疾病机制研究,例如炎症性疾病、肿瘤疾病等。

同时可以介绍相关研究中使用的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2.3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可以从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药物的靶点及其调节机制、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等。

3. 动物医学的临床应用3.1 宠物医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介绍宠物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宠物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宠物手术技术的改进等。

还可以重点讨论宠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在宠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3.2 畜牧兽医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介绍畜牧兽医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畜禽疾病的诊断与防控、畜牧养殖环境的改善等。

还可以讨论畜牧兽医学中的一些新技术,包括基因改良技术和转基因养殖技术的发展。

4. 动物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1 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可以介绍CRISPR-Cas9系统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突破,例如基因治疗、基因改良和基因突变模拟等。

4.2 生物传感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可以讨论生物传感技术在动物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和血糖等。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

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总结

生物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三总界六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总界(细胞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六界系统:真细菌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分类: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的。

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基本上能反应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成为自然分类系统。

有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命名: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

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话的文字所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署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原生动物门:特征: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1)具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基本结构(2)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

原生动物个体微小,分布很广,30000种鞭毛纲-----绿眼虫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

通常1-4条,自养或异养,无性生殖(纵二分裂)p35肉足纲-----大变形虫以伪足为运动器。

伪足有摄食和运动的机能,p43孢子纲-----间日疟原虫p49纤毛纲-----大草履虫p54海绵动物门:特征:体型多数不对称(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具有水沟系★(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p70腔肠动物门:特征:1)辐射对称:通过体内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原始的低级对称两辐射对称:通过体内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2)体壁为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及中胶层所组成;3)多为海生,身体辐射状对称(适应漂浮或固着生活);4)具原始的消化系统:口,食道,腔肠。

腔肠有消化酶,可在细胞外消化,比海绵进步口是食道进口,又是废物排泄口孔;5)具肌肉和神经组织,有的具刺细胞;6)生殖方式有二种:1、无性生殖:出芽;水螅型产生生殖体,其内产生水母芽,从顶端出来。

医学实验动物学综述

医学实验动物学综述

课号:课程名称:医学动物实验学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引自《实验动物科学》_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根据各类动物不同的生理特性和解剖学特点,来复制不同的疾病模型也是极具考究的。

次述我想举例的疾病模型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心率失常症。

兔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

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通过喂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一段时间,家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其造模时间仅为3个月,比用犬、猴制作同类模型所需要的时间短。

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

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血管内科),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

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钙化和小动脉硬化三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而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

(引自百度百科)而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有多种。

例如:兔诱发模型、免疫学方法、注射儿茶酚胺类药物法、注入同型半胱氨酸法、注射表面活化剂法、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等等。

此处,我举例的是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将胆固醇及猪油各3g在电磁加热搅拌下完全溶解后加入吐温-803g,搅匀,再缓缓加入丙二醇5ml和沸水的混合液,充分搅拌乳化,使成100ml,经抽滤后显微镜下检查,乳剂颗粒均匀,并小于7~8μm即可应用。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5ml/kg,可见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立即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螺的生活习性及物种养殖作者:杜琳颖专业:理学院化学生物学班级:2013 学号:20131580 指导老师:朱广香摘要:田螺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的淡水螺类。

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目前在沿海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本文从田螺的生活习性入手,论述田螺对于周围环境的生存要求以及人工养殖田螺的技术。

旨在通过综述来了解并发挥田螺的价值,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田螺;生活习性;养殖The life habits and species breeding of snailsAbstract:Snail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freshwater snails in our country .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gradually reduce the number of natural river, snail market continues to look good. In the coastal has begun farmed at present, many farmers farming field as a way to develop the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from the life habits of snails , to the survival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nails. Aimed to understand and exert the value of the snails through the review, achieve the maximum use of matter and energy.Keywords:snails;life habits; farming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生物不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

更深一步的了解其生活习性,探索学习其养殖方式并且不断完善技术是我们现在发展的趋势。

本文的主要焦点在于对于田螺的论述。

1 田螺的基本信息1.1生物学特性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

在动物分类学上,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

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

体外有一个外壳。

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壳顶尖。

缝合线较深。

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

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

辱为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1]。

而田螺科包括圆田螺属等4个属,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其中中华圆田螺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黄河平原和长江流域,其个体大、生长快,是最适合进行人工养殖的品种。

1.2生活特性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

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2]。

1.3繁殖田螺雌雄异体。

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弯,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

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4月开始繁殖,在产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产生的仔螺。

一只母螺全年产出100~150只仔螺[3]。

2 田螺的养殖方法2.1 专池养殖专池养殖的池塘面积宜小、土质松软、水源充足。

池内可适当种些茭笋、慈菇等水生植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并给田螺创造有隐蔽的生态环境。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

2.1.1养殖场地的选择田螺养殖场应选择在水源方便、水质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地方,最好有微流水条件。

底质可用鸡、猪、牛等畜禽粪便加以改良,或投入稻草使其腐败来改良底质。

养殖田螺的池塘一般以地为形,四周作埂,且埂高50cm左右,并在池塘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以防田螺逃逸。

农村栽植菱、茭白、莲藕等的低洼地中饵料生物的资源丰富,放养田螺不仅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2.2亲螺放养亲螺可到市场上选购或到河沟、湖边、池塘等天然水域中捞取。

放养时,应选择活力强、个体大、外形圆、肉多壳薄、螺纹少、色泽灰黑的成螺作为亲螺,一般放养密度为120只m2~150只m2,约lkg/m2左右,并套养鲢鳙夏花5尾/m2,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

2.2.3饲养管理施肥:田螺入池前3天-4天,施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200k/亩~250k/亩,以培育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投喂:自然条件下,田螺主要摄食池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碎屑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

田螺入池后,需要投喂一些青菜、瓜叶、菜饼、米糠、鱼类内脏等,另外,畜禽粪、稻草之类有机肥加生石灰腐熟后也可用来肥水饲养田螺,而用20%玉米、20%鱼粉、60%米糠配合制成饲料进行投喂则效果最佳。

因田螺用龋舌舐饲料,故饲料必须为切碎的细料,搅拌均匀后用水浸泡变软后才能投喂。

一般每隔3天~4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选择在每天上午,不必定点,但饲料要分开投放。

田螺最适生长水温为20℃一26℃,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要投喂,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和水质状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喂量占田螺总体重的1%~3%。

5月一8月中旬为田螺产卵旺季,其食欲骤增,若田螺的介壳口园片陷入壳内,说明饲料投喂不足而需要及时增加投喂量[4]。

2.2.3 水质管理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

①要保证水质优良:富含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可使用,否则22 种螺死亡率高,或壳上附着红锈,不堪食用。

②以半透明水为宜:尤以稍混浊的河水或池塘水最理想。

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氧气。

③溶氧量的标准:田螺对水中的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为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溶氧量降至1.5毫克/升就会缺氧而死。

田螺‘以半流水养殖效果最佳。

泉水和井水的溶氧量均不高,若需作为田螺养殖水源,要抽上贮水塔,由高处泻下,使水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而注入养殖池,或使涌泉水通过小水渠长距离回流,以增加溶氧量。

④水温要求:田螺生长最适水温为20~26℃。

4月份以后,应采取流水方式调节水温和补充水中氧气,每周换水2次。

水温升到30~33℃时,田螺便潜人士中避暑,不食不动,停止生长。

所以,务必把水温调节在26。

C以下。

在最适生长水温条件下,田螺摄食旺盛。

⑤池水深度:以30厘米为宜。

冬季为了提高水温,可降至15~20厘米[5]。

2.2.4 日常管理日常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田螺生长、摄食情况,合理投喂,并经常检查防逃网是否破损,严防农药水体流人养殖水域。

当水温升到35℃以上时,要搭置遮阳防暑设施,以防田螺被烫死。

2.2 稻田兼养选用全年不涸水而湿润的沼田,最适合于田螺生活。

稻田的有机质肥料和杂草,能供应田螺食用,在放养密度较大时,可补充投喂一些人工饵料。

在水稻的荫蔽下,夏季能维持田螺生长。

2.2.1稻田的选择用于养殖田螺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遇旱不干、遇涝不淹、土质肥沃、无冷浸、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

稻田形状没有严格要求,面积可大可小,稻田内适宜栽插矮杆抗倒伏的稻谷品种。

2.2.2 稻田工程主要是加高、加固池埂,以使池埂达到高和宽均在50cm以上,起防逃和蓄水水深在30cm的作用。

稻田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栅,稻田内依据大小开挖“一”、“十”或“井”字形田沟,田沟的深和宽分别为30cm和40cm。

另外,还需开挖集螺坑,其蓄水水深60cm~80cm,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根据稻田的大小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但集螺坑的总面积要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且其位置一般在靠近田埂边。

开挖深的田沟和集螺坑,一是为了田螺遇到炎热或寒冬天气可以避热避冷;二是收割水稻干田时可以集螺,要求做到沟沟相连,沟坑相通,沟底面向坑倾斜。

首次进行养殖田螺的稻田,在开挖稻田工程前,按照50k/亩施用生石灰化浆全田均匀泼洒消毒,同时施用经过发酵的猪牛粪300k/亩~500k/亩,翻耕后再开挖田沟和集螺坑。

2.2.3 田螺放养田螺放养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一是未施用基肥的稻田先要施人基肥肥水;二是稻田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三是稻田进、出水口设置防逃栅(网)。

对于首次养殖田螺的稻田,在开挖稻田工程时,已消毒和施肥的稻田在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养田螺。

放养前,需先放入少量田螺试水,确定药性己消失后在大量放养田螺。

螺种最好是从稻田、水渠、鱼池等处采集,也可以从市场收购,但收购时一定要把握质量,否则养殖成活率低。

田螺的品种多,应选择养殖中华圆田螺,主要要求是: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且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

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10月分批或一次性放足,而避开。

炎热酷暑时节选购和放养田螺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

放养密度对于个体体重109以上的螺种,放养密度为5000个/亩~10000个/亩,或放养数量更多的小规格螺种。

2.2.4饲养管理田螺放养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一是未施用基肥的稻田先要施人基肥肥水;二是稻田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三是稻田进、出水口设置防逃栅(网)。

对于首次养殖田螺的稻田,在开挖稻田工程时,已消毒和施肥的稻田在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养田螺。

放养前,需先放入少量田螺试水,确定药性己消失后在大量放养田螺。

投喂人工投喂饲料的品种主要有米糠、麦麸、菜饼、豆渣、菜叶、浮萍以及动物性下脚料。

水温15℃以下时不投喂,水温20℃~28℃时为田螺最适生长温度,需要大量投喂饲料。

每天投喂1次,时间在早晨或傍晚。

饲料投喂地点必须固定,同时投喂地点多且在田中均匀分布。

投喂量根据检查上一次饲料场的田螺摄食情况而定,随时加以调整。

观察到母螺产仔后,投喂的饲料颗粒必须非常细小,同时最好在饲料中拌入鸡蛋或甲鱼、鳗鱼饲料等,使仔螺能够摄食到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

水质调节养殖水体是田螺生活的直接环境,要求水体水质较肥,浮游生物含量多、溶解氧含量在3.5mg/L以上,水深一般在10cm左右,水温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水深来加以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