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一、全文概述高中生物遗传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通过30道经典题目及其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二、经典题目与解析1.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题目1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题目2解析: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交换,使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

这种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3.遗传的基本规律:题目3-5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研究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4.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题目6解析:基因型是指一个生物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组成,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5.遗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题目7-8解析:遗传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以达到预期目的。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题目9-10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基因重组则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7.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形成:题目11-12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所产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形成则是通过长时间的演化过程,物种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大,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8.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题目13-14解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异常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通过婚前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解析》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高中生物中的遗传部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还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 DNA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说明 DNA 具有转化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最终子代噬菌体中含有与亲代相同的 DNA,进一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 DNA 的结构和功能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DNA 具有储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3.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纯合高茎豌豆与纯合矮茎豌豆杂交,F1 代全为高茎。

F1 自交,F2 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3:1。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例如,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代全为黄色圆粒。

F1 自交,F2 代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 9:3:3:1。

2.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具有连锁现象。

高中生物遗传学大题68道(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大题68道(WORD版含答案)

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1)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则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2)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形成的原因是.(3)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某二倍体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

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__(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操作。

(2)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

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右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子叶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分裂时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的遗传(规律、遗传病、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的遗传(规律、遗传病、分子基础)
能自花受粉的植物用_自_交_法,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个体不会消失。 (3)提高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方法是_连_续_自_交__。 (4)推测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的方法是_测_交_。 (5)判断核遗传与质遗传的方法是_正_交_与_反_交___。 (6)验证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方法有_测_交_和_自_交_。
B.基因型为 EEFF 的乙种植株中,E基因能正常表达
C.基因只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形状
D.基因型为 EeFf 的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黄花 = 13 ∶ 3
多对基因自由组合的遗传及应用
等位基因 对数 Aa
AaBb
AaBbCc
F1配子 种类
2
4
8
雌雄配子 结合方式
4
16
64
F2基因型 种类 3
型及比例为( B )
如果是种群个体全部自交呢?
A.深绿色∶浅绿色∶黄色 = 9 ∶ 12 ∶ 4
B.深绿色∶浅绿色 = 3 ∶ 4
C.深绿色∶浅绿色∶黄色 = 2 ∶ 2 ∶ 1
D.深绿色∶浅绿色 = 1 ∶ 1
多对基因相互作用
写出白色物质基因型(2’)
A_ __ __ __bb __
aaB_dd
AaBb 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2∶1)×(3∶1)
A. 后代分离比为 6 ∶ 3 ∶ 2 ∶ 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 后代分离比为 5 ∶ 3 ∶ 3 ∶ 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雄配子
大本P37
1.(2021·河北石家庄调研)玉米 2n = 20 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玉米 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包子粒饱满的 玉米种子和一包子粒凹陷的玉米种子,欲在一个繁殖周期内通过实验判断该对相 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简要写出一种实验思路和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高中生物遗传3篇

高中生物遗传3篇

高中生物遗传第一篇: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所拥有的基因通过生殖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继承、变异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在遗传学中,有三种基本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一个基因有两种基因型,以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通过实验观察到,对于一个基因只有两种表现型,而且父系和母系都有遗传影响。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验表明,遗传物质是由染色体随机分离和组合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有很大帮助。

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需要随着染色体的分离和再组合而传递。

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连锁性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同时,染色体的继承还涉及到亲缘关系和基因频率的因素。

染色体遗传规律对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非常重要。

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是指某些基因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不是独立存在。

比如说,某些基因对其他基因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或者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

这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遗传表现形式的解释很重要,也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和表达关系的复杂性。

以上三种基本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它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人类基因编辑和治疗遗传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遗传规律的探索以及遗传学的不断开展,对人类自身和整个生命体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自然的,比如说由DNA复制或修复时发生的突变或错误,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化学物质或辐射对遗传物质造成的影响。

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物种和个体的特征出现差异,从而对自然选择、进化和适应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突变是一种突然的、不可逆转的遗传变异形式。

它是由基因结构的突变所引起的,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50道遗传题

高中生物50道遗传题

高中生物50道遗传学相关题目题目:何为基因?解答:基因是生物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单位,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DNA片段。

题目:解释孟德尔的遗传法则。

解答:孟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组合规律。

题目: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解答:显性基因在表型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题目:解释XY性别决定系统。

解答:XY性别决定系统是指由男性携带XY染色体,女性携带XX染色体。

精子携带X或Y染色体,卵子只能携带X染色体。

所以,受精卵中XY决定男性,XX决定女性。

题目:什么是等位基因?解答: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或多个基因可以控制相同性状,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题目:解释杂交和纯合的概念。

解答: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纯合个体繁殖出的后代,纯合是指个体两个相同等位基因。

题目:什么是遗传变异?解答: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题目:什么是基因突变?解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中的错误。

题目:解释复等位基因。

解答: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它们可以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题目:什么是连锁遗传?解答: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因为共同的染色体而倾向于一同遗传给下一代。

题目:解释基因重组。

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题目:什么是表观遗传?解答: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题目:解释同源染色体和异源染色体。

解答:同源染色体是指来自同一物种的两个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似;异源染色体是指来自不同物种的两个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题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解答: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变化。

题目:解释单倍体和多倍体。

高中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独立分配定律C. 基因突变D. 连锁遗传答案:C2.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 AA:Aa:aa = 1:2:1B. AA:Aa:aa = 1:1:1C. AA:Aa:aa = 3:1:3D. AA:Aa:aa = 3:2:1答案:A3. 人类血型遗传中,ABO血型是由哪种遗传方式决定的?A. 单基因遗传B. 多基因遗传C. 染色体遗传D. 基因突变答案:A二、填空题4. 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在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纯合子5.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三、简答题6. 描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答案:基因型是指个体细胞中基因的组成,而表现型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表现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相同的基因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称为表现型可塑性。

四、计算题7.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另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求他们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

答案: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16。

因为Aa与Aa杂交后代有1/4的概率为AA,Bb与Bb杂交后代有1/4的概率为BB,所以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1/4) * (1/4) = 1/16。

五、实验题8.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实验设计如下:- 选择具有明显显隐性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

-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

- 让F1代自交,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

- 通过统计F2代的性状比例,验证分离定律是否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动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 一。1839年,施旺概括了施莱登的成就 ,并在他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中指出:“细胞 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 集合体。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 植物体内。”这样,施旺就将施莱登的 观点扩大到了动物体,相继证实了细胞 是生命的单位。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共同奠定 了细胞学说的基础。
成分:主要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但纤
维素含量低,还含有酶和糖蛋白
初生纹孔场 胞间连丝
初生壁上较薄的区域
初生纹孔场
初生壁
胞间层
C.次生细胞壁(外层、中层、内层)
位置:位于初生壁的内侧 来源:细胞停止生长以后原生质体分泌物质沉积而成 成分:含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次生壁上的纹孔 纹孔的组成:(纹孔膜、纹孔腔) 纹孔的类型: 单纹孔 具缘纹孔 半具缘纹孔 盲纹孔 分枝纹孔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叶绿体 中央大液泡 无限生长的能力
与动物细胞显著不同的特 征
植 物 细 胞 结 构 全 图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和大小与功能相适应
2.形状和大小与细胞所处的位置和本身 的遗传有关
3.形状与大小各异的细胞是生物进化的 结果。
二 、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叶绿体 A、质体 有色体 白色体
植物细胞特有
a.叶绿体
b.有色体: 仅含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存在使许多果实、花、根、枝条、叶片呈 现红色。---吸引昆虫传粉和动物协助传播果实 (种子)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urcture) 超微结构(ultrastucture)或亚显微结构(sub- ultrastucture )
细胞壁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和) 液泡 细胞质 高尔基体 细胞器 线粒体 内质网 胞基质 溶酶体 微体 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核糖体 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 质膜
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
A. 胞间层 又称中层 位置:
位于两个细胞之间
来源:
细胞分裂后期所形成的细胞板经过物理化学 变化而形成
成分:
主要为果胶质 容易被酸碱、酶、微生物分解。如胞间层 局部消失便形成胞间隙
B.初生细胞壁
位置: 位于中层两边 来源:分裂末期细胞板产生后,由细胞原生质体
分泌物质在中层两边沉积。是在细胞停止 生长以前所形成
B.证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起源; C.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接受有机界进化的观 点 准备了条件;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基本概念 1、细胞是有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单位; 2、细胞是代谢功能的基本单位; 3、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遗传上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1838-1839年
Schleden 和 Schwa
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2)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 3)精子和卵都是细胞; 4)细胞进行分裂,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的意义 A.从细胞水平的角度把整个有机体统一起来了;
4、细胞壁的生长 细胞壁的面积扩大;细胞壁的增厚
5、细胞壁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维持细胞的形状 (2)调控细胞的生长 (3)机械支持作用 (4)维持细胞的水分平衡
(5)参与细胞的识别
(6)细胞的天然屏障
6.细胞壁的超微结构
葡萄糖基(纤维素分子链) 微团 微纤丝(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纤维
大纤丝(显微镜下可见)
二、细胞的化学组成
1、无机物(水 、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
三、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概念: 从物质的角度讲,原生质是指一个生活细胞内所 有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的总称。 2、理化性质: ① 胶体性质;② 黏性和弹性; ③晶体性质 3、生理特征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原生质体
(一) 细胞壁(细胞表面结构)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功能:保护和支持原生质体,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
1、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质 胼胝(pian zhi)质 凝集素 蛋白质
2. 细胞壁的层次结构 A 胞间层(中层)
B 初生壁 细胞生长过程中或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壁 C 次生壁 细胞停止生长后增厚的细胞壁
7、细胞壁的局部降解
(二) 原生质体 1.细胞质 分布其中的细胞器、 细胞骨架 和胞基质 (1) 质膜(细胞膜)
控制细胞与外界环 之间的物质交换; 在细胞识别、细胞
间信号传递和新陈
代谢调控等过程 中 具有重要作用
(2) 细胞器
①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质体 线粒体 ②单层膜结构细胞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溶酶体 微体 ③非膜结构细胞器 核糖核蛋白体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结构 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发现
(1665 R.Hooker、 1677 A.van Leeuwenhoek、 1831 R.Brown ……)
2、细胞学说的建立
施莱登(1804~1881)
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 者之一。1838年,施莱登在他的《 植物发生论》一文中证明,植物形态 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最简单的植物 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大多数植物是 由细胞和细胞的变态构成的。他与德 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 的基础。
胞间层
单 纹 孔
盲 纹 孔
纹孔膜 纹 孔 对 纹孔腔
初生壁
次生壁
胞间层
初生壁
具 缘 纹 孔
次生壁 细胞腔
单纹孔
具缘纹孔
初生壁 次生壁 纹孔膜
胞间层
分枝纹孔
3 .细胞壁的特化
A、 结合进细胞壁内的物质(内镶物质)
木质化----指纤维、导管的壁渗透进木质素的过程。 矿质化----常指禾本科植物的茎、叶表皮细胞壁上渗透进二氧 化硅而硅质化的过程。保护、加强硬度。 B、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物质(复饰物质) 角质化-----指在细胞壁的外表形成的角质膜。 栓质化-----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木栓质。 蜡 质-----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酯(脂肪酸和醇化合而成) 孢粉素-----覆盖花粉粒外壁外表上的一种类胡萝卜素的多聚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