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
118株酵母样真菌药敏结果分析

Lb a
!
! :! : !
・
l 3 ・ 43
圜
1 8株 酵 母 样 真 菌 药 敏 结 果 分 析 1
王红 琼 徐 琼芬 李丰 良 1 云 南省姚 安县 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 , (.
第一人 民医院检验 科 , 明 60 3 ) 昆 5 0 2
中图 分 类 号 : 3 9 R9 9 4 R 7 ; 6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9 5 ( 0 0 1 — 4 3 0 17 —4 5 2 1 )41 3— 1
, n -i LJFe g l—
Dr gsn iiers l a ay i i 1 tan fy atl e fn i WANG n — in , u e st eut n ls n 1 8 sr iso es-i u g v s k Ho g qo g XU o g Qin -
பைடு நூலகம்
6 5 0 ; . 南省 73 02 云
结果 酵母 样 真 菌感 染 以 白 色念 珠 菌 为主 , 酵母 样 真 菌 对 5氟 胞 嘧 啶 、 性 霉 素 B敏 感 率 较 高 , 9 以 上 , 唑 一 两 在 8 对 类 药物 敏 感性 稍 低 , 7 - 8 。 结 论 酵母 样 真 菌 感 染 以 白 色念 珠 茵 、 带 念 珠 茵 和 光 滑 念 珠 茵 较 为 常 见 , 为 o 0 热 而
Pr vi i r tPe pl o pial, un i o ncalFi s o e S H s t K m ng 0 2, 65 03 Chi a n
[ src] Obe t e To a ay et esn ivt fy a tl efn it h u r n iekn so o Ab ta t jci v n lz h e st i o e s-i u g Ot ec re tfv id fc mmo l s d i y k ny u e
酵母样真菌最低抑菌浓度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酵母样真菌最低抑菌浓度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研究陈佳;陈光福【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24(28)5【摘要】目的对酵母样真菌抗真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采集铜仁市人民医院从2020年1月—2022年6月根据常规培养方式培养出344株酵母样真菌进行MIC药敏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标本来源类型、科室、不同种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情况,对主要酵母样真菌的药敏性进行分析。
结果培养出的344株酵母样真菌标本来源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23.55%)、神经外科(15.12%);标本类型主要为尿液标本(56.69%),其次为分泌物标本与切口分泌物标本(均12.21%);酵母样真菌种类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9.83%),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2.97%)、克柔假丝酵母菌(14.83%)、热带假丝酵母菌(9.88%)。
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应当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的患者及中老年患者加强酵母样真菌感染的预防,尤其是对尿路感染的预防。
不同种类的酵母样真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所不同,酵母样真菌MIC药敏试验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总页数】4页(P91-94)【作者】陈佳;陈光福【作者单位】铜仁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测定2.特比萘芬对24株黑酵母样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3.微量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法与罗氏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中的价值比较4.四种中药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抑菌效果5.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药敏试验及临床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特点及药敏分析

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特点及药敏分析目的通过了解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收检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各类酵母样真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和耐药性的发生。
方法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沈洲医院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粪便、咽拭子、分泌物等。
实验采用贝瑞特公司的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 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
结果临床酵母样真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白假丝酵母菌(6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3.9%)、光滑假丝酵母菌(1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1%)、其他酵母样真菌(3.3%);180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依次为2.1%、5.5%、22.3%、25.6%、39.6%。
结论180株酵母样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热带酵母菌;标本来源中痰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便和尿液标本;耐药监测中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最低,对氟康唑耐药性最高。
标签:酵母样真菌;抗真菌药物;药敏试验;耐药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人体皮肤和黏膜,属于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分离到的酵母样真菌菌株逐年增多,加之抗真菌药物有限,而耐药率有增无减。
因此,加强真菌感染的控制及药物监测,有效防治真菌感染及提高治愈率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沈洲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80株的酵母样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80株酵母样真菌均分离自沈洲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粪便、咽拭子、分泌物等。
308株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据 。方法
酵母样真茵快速显 色药敏培养基进行药物敏 感试验 。结果 3 8株酵母 样真茵,以白色念珠茵为主 ,占 7 . 0 04 %,其他依 次为 光 滑念珠菌 1 . 27 %;热带念珠 茵 1. 04 %;克柔念珠 茵 1 %;近平滑念珠 茵 1 %;其他念珠 菌 3 %,药敏结果敏 感率由高到低 . 9 . 3 . 3 依 次为:两性霉素 B 37 9. %、制霉菌素 9 . 31 %、5 氟胞嘧啶 8 . 一 5 %、氟康唑 8 .%;益康唑 4 .%;咪 康唑 3 .% 。结论 目 2 3 4 2 3 5 等 6
0 1 1 4
2 4
00 . 26 . 3 . 59
615 .
3 2 1 O
l 8
94 . 63 . 3 . 12
5 3 6-
l 1 2
3
l . 67 l . 67 3_ 33
5 O O.
 ̄ⅡC 1 58
E CO 1 1 2
1 材 料 与方 法
1 标本来源 . 1
20 09年 2月- 0 0年 2月本院门诊 、病 21
22 药 物敏 感性 试 验 . 4 常 见念 珠 菌 对 7 抗 真菌 药 物 的药 敏试 验 结 果 , 种 种 见表 2 。
房送检的各种标本 , 共培养分离出念珠菌 3 8株, 0 各种标本中
以 呼吸 道标 本最 多 , 占所 分 离 菌株 的 8 . 9 %,其 他 还 有 尿 液 、 6
分泌物、粪便、血液等标本。 1 方法 . 2 临床送检各类标本 以常规方法接种血平板、 麦康凯平板 ,对可疑菌落经涂片 、染色,查到霉菌孢 子或菌丝 者, 刚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纯 , 用温州市康泰生物科
酵母样真菌 ROSCO 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酵母样真菌ROSCO 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1正确进行酵母样真菌 ROSCO 法药敏试验操作,监测耐药性酵母菌的出现及其耐药性变化,为酵母样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将含有定量抗真菌药物的药片贴在已接种待测菌的琼脂平板,药片所含药物吸收琼脂上水溶解后向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待测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待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根据厂家提供的药敏试验判读标准,判断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33.1 培养基:采用 FMH 琼脂,同时添加氯霉素控制细菌的污染。
厚度严格控制为4cm。
3.2 接种液的配置:3.2.1 接种液的配制中,浓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接种液过浓会导致比咯类/咪唑类抑菌圈判读困难,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3.2.2 对于大多数的菌株,接种浓度为 5*105CFU/ml (先配 0.5 麦氏浊度,再用生理盐水1 :1稀释);3.2.2.1 对于克柔氏念珠菌(C.krusei),先配0.5麦氏浊度,再用生理盐水1:10稀释;3.2.2.2 对于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先配1.0麦氏浊度,无需稀释。
3.2.3 接种前,平板先置于 35℃干燥 20-25 分钟。
对于9cm平皿吸 0.5ml接种液,14cm吸1.0ml接种液,倾注于平板表面,涂布均匀,用移液管吸走多余液体。
然后,平板在 35℃干燥10分钟,帖药片。
最终要求,在琼脂表面,菌落恰呈合生长。
3.3 培养条件:在多数情况下,应在 35℃培养 18-24 小时后马上测量抑菌圈,因为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假耐药,特别是对于咪唑/吡咯类药物。
即培养过夜后应检查平板,如果抑菌圈清晰,应该马上测量。
如果对于某些菌株在培养过夜未见生长,那么应该再多培养 24 小时。
而对于隐球菌属在 30℃ 培养 42-48 小时。
4严重系统性感染株判读标准注:氟胞嘧啶 10ug 推荐用于黑曲霉试验, 而氟胞嘧啶 1ug 适用于念珠菌和其他酵母菌 55.1.对于多烯类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 B 和制霉菌素),测量无可见生长的清晰的抑菌圈,抑菌圈 出现的菌落必须视为耐药突变株;5.2 对于吡咯/咪唑类抗真菌药以及特比奈芬,在正常生长菌落形成的抑菌圈内,可能会出现由较小的部分被抑的菌落形成抑菌圈。
酵母样真菌56株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养基培养阳性率高于沙氏培养基 , 并且区分混合感染 的 月 110份 临 床标 本 中分 离 出 的 5 0 6株 酵母 样 真 菌进 行 能力更 强 。2 ℃ 培养 2 , 为绿色 或翠 绿色 则 进一 步 7 4h 如 鉴定 和药敏 分析 , 而指 导 临 床 合 理 使 用抗 真 菌 药 物 , 做 芽 管试 验 , 芽 管 试 验 阳性 则 为 白色 假 丝 酵 母 菌 , 从 若 若
对 1 0 例 标本 中分 离出的 5 株酵母样真 菌进行 菌种 鉴定及常用抗真茵 药物的敏 感性分析 , 0 1 6 以指
用常规培养方法从 临床标本 中分离 出的5 6株 酵母样 真菌用柯 玛嘉显 色培养基纯培养 , 根据 菌
导临床合理 用药。方法
分析 。结果
落颜 色进行分类 , 可疑 者在 法 国 b m r u i ei x的 VT K一 2全 自动细 菌分析仪上鉴 定, A BF N U N o e IE 3 用 T U G S2I T试条做 药敏 5 酵母样 真菌 中, 色假 丝酵母茵检 出率最 高( 5 0 , 次为热带假 丝酵母 菌( 4 3 ) 光 滑假 丝 6株 白 7 . %) 其 1.% , 酵母 茵( . %) 检 出葡萄牙假 丝酵母 茵、 71 , 郎比可假丝 酵母 菌各 1 。酵母样 真菌对 5一氟胞 嘧啶 ( 株 5一F 、 c) 两性 菌素 B
的环境 下再 培养 2 。通 过 肉眼判读 观察 生 长情 况 , 4h 与 司生产 的 5 2 0 加样器 。3 ℃培养箱 、7 培养 0~ 5 l 7 2℃ 生 长对 照相 比较 , 照说 明书判 读 并记 录药敏 结 果 。用 依 箱。 克柔念 珠 菌 A C 65 株作 质控 菌株 。 T C 28菌 13 方 法 我院各 科送 检 的各类 标 本 接种 于血 培 养 基 . 2 结 果 上 ,7 培养 2 3% 4h后 , 现 有 酵 母 样 菌 落 时 , 取 菌 落 发 挑 110份 临 床 标 本 中分 离 出 的 5 0 6株 酵 母 样 真 菌 。 采用直接镜检的一般方法 , J检查时应遮去强光 , 先在 其 中痰标本 3 7例, 中段尿 4例 , 血液标本 4例 , 导管尖 低倍 镜下 检查 有无 菌丝 和孢 子 , 后 用 高倍 镜 观察 孢 子 然 端 物 2例 , 耳分 泌物 6例 , 口腔分 泌 物 2例 , 口脓 液 1 伤 和菌丝 的形 态 、 征 、 特 位置 、 大小 和 排列 等 , 可 涂 在 载 也 例 。5 6株酵母样真菌 中, 白色假丝酵母菌检 出率最高 玻 片上 , 气 干 燥 后 , 革 兰 染 色 等 方 法 染 色 后 观 察 。 空 经 (50 )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4 3 , 7 .% , 1. %) 光滑假丝 革 兰染色 中真 菌 为 阳性 , 被染 成 蓝 黑 色 , 此方 法适 用 于 酵母 菌 ( .% ) 检 出葡萄牙 假 丝酵母 菌 、 比可假丝 酵 71 , 郎 酵母 菌 、 孢子 丝 菌 、 组织 胞 浆 菌 检 测 j 。肺 孢 子 菌感 染 。酵母 样 真菌 对 5一 胞 嘧 啶 ( 氟 5一 的痰 或支 气管肺 泡灌 洗 液涂 片检查 可 用 此染 色 方法 , 可 母 菌各 1株 。见 表 1 C、 A B、 F A) 依 以见到染成黑色的包囊体和滋养体 , 证实为真菌则分 F ) 两 性 菌 素 B( M ) 氟 康 唑 ( C 、 曲康 唑
两种酵母菌药敏试验的介绍及比较_16003

两种酵母菌药敏试验的介绍及比较【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酵母菌药敏试验方法。
方法:酵母菌纸片扩散法。
结果:38株真菌在M44 P方案平皿和M27 A 方案平皿上对氟康唑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32 mm和31.26 mm,t=0.16,P=0.874>0.05;38株真菌在M44 P方案平皿和M27 A方案平皿上对沃尔康唑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50 mm和33.24 mm,t=1.15,P=0.257>0.05。
结论:M44 P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方案操作简便、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关键词】酵母菌药敏试验方法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比较随着各种抗真菌药物的相继问世和耐药真菌菌株的出现,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于2003年介绍了M44 P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方案,制定了氟康唑(floconazole)和沃尔康唑(voriconazole)质控株的参考范围及氟康唑的抑菌圈解释标准,研究已证实氟康唑对酵母菌的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有很好的重复性,可方便、准确地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1~5]。
我科同时用M44 P方案和M27 A方案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两种方法对36株临床常见酵母菌及2株质控株进行氟康唑和沃尔康唑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菌株36株临床常见酵母菌来源于临床各科送检的痰液、尿液及阴道拭子等标本,用SDA(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先经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后经API 20C准确鉴定,其中有白色假丝酵母菌19株,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株;质控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 1株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 1株均为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老师惠赠。
1.2 设备(35±1)℃孵育箱,0.5号麦氏标准比浊管(自配方法:取0.5 ml 0.048 mol/L BaCl2(1.175%W/VBaCl2²2H2O)加入99.5 ml 0.18 mol/ H2SO4溶液中即可获得0.5号麦氏标准比浊管。
酵母菌药敏标准操作规程

酵母菌MIC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微量液基稀释法)编号:页数:制订人:(签名)(日期)审核人:(签名)(日期)批准人:(签名)(日期)颁发日期:生效日期1.培养基配置:RPMI 1640 培养液:RPMI1640(Gibco BRL,Invitrogen)10g,NaHCO3 2.0g,吗啉基丙磺酸(morpholinepropanesulfonic acid, MOPS, Sigma)34.5 g(0.165 M),加三蒸水900 ml 溶解,1 M NaOH 调pH 至7.0(25℃),定容至1 000ml,过滤除菌,4℃保存。
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 SDA):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琼脂18g,加三蒸水900 ml 溶解,加入2 mg/ml 氯霉素水溶液50 ml,调整pH 至7.0,定容至1 000 ml,115℃,高压灭菌,4℃保存。
2.抗真菌化合物的配制:(1)待筛选化合物统一用DMSO溶解,配成6.4mg/ml母液,-70℃保存;(2)药敏板制备前将50μl母液加入到450μl RPMI 1640 培养液中,充分振荡混匀,稀释为640μg/ml 中间浓度备用。
3.药敏板制备:(1)取无菌96 孔板,于每排1 号孔加RPMI 1640培养液200 μl 作空白对照;(2)96孔板每排3~12 号孔各加RPMI 1640培养液100 μl;(3) 2 号孔分别加RPMI 1640培养液180μl 和640μg/ml 抗真菌化合物溶液20 μl,充分混匀;每排为1个待筛选化合物;最后一排为质控氟康唑;(4)2~11 号孔10 级倍比稀释,使各孔的最终药物浓度分别为64、32、16、8、4、2、1、0.5、0.25和0.125 μg/ml,各孔中DMSO 含量均低于1%;12 号孔不含药物,作阳性对照;(5)药敏板配好之后如不立即接种真菌则必须用保险塑料袋封好,储存于-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指导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二、适用范围:
怀疑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
三、检验原理:
ATB FUNGUS 3试条包括16对杯状凹cupules。
第一对不含任何抗真菌剂。
用作阳性生长对照。
另外的15对包含不同稀释度的5种抗真菌剂。
用于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或)区分临床敏感性。
将准备好的待测酵母样真菌的悬浮液转移到培养基中,并接种到试条上。
孵育后,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判读,或者应用A TB仪器或miniAPI判读杯状凹中液体的生长情况。
获得MI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5-氟胞嘧啶[5FC]),将菌株分为敏感、中介或耐药。
四、职责:生物梅里埃
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试剂厂家:
规格:25测试/盒
内含物:-25个独立包装的A TB FUNGUS 3 试条,包括干燥剂
-25个孵育盖
-25安瓿A TB F2培养基
-25张结果记录单
-一份说明书
五、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在包装盒上指示的有效期前,试条和培养基应在2-8℃下存放。
有效期为12个月。
六、工作程序:
(一)试验的准备:
1、从包装中取出试条
2、在试条延长翼上记录下被测酵母菌株的编号
(二)接种物的准备:
1、打开一个API®0.85%氯化钠培养基安瓿(或API培养悬液)
2、采集不超过4天的菌落,制备成浊度相当于2 McFarland的悬浮液
3、用McFarland试剂盒的标准浊度管比较,或使用ATB比浊仪DENSIMAT
4、此菌悬液必须在准备后立即使用
5、使用一移液管转移20ul此悬浮液到一A TB F2培养基的安瓿中
(三)试验条的接种:
手工接种:
1、用ATB电子移液管混匀A TB F2培养基,避免产生气泡
2、使用ATB电子移液管在每个杯状凹中加入135ul的ATB F2 培养基(大约3*104酵母菌/毫升或4*103酵母菌/杯状凹)
自动接种:参考A TB接种器使用者手册
3、盖好试条盖子
4、把试条放入一个密封容器或是一个装有吸潮纸的GENbox型广口容器里
5、在有氧条件下35℃(+2℃)的环境中,念珠菌属要培养24小时(+2h),新型隐球菌要培养48小时(+6h)
(四)试验结果的计算:
检查生长对照孔的生长是否充分,对于念珠菌,如果生长不充分或未在这两孔中生长,则无法阅读结果,需要再培养24h。
如果在24/48h后还未生长或生长不充分,则需重新实验。
1、MIC的测定(AMB,FCA,ITR,VRC):
·通过肉眼判读或是使用ATB仪器或mini API®自动判读来观察生长情况
·肉眼判读前,建议把试条放在黑暗背景下。
对于每一个抗真菌制剂,从低浓度开始,与生
0的测试杯)
注意:在杯状凹外围存在一个(或几个)散在的菌落或生长迹象,应记录为“1”分
-对于FCA,ITR和VRC,建议存在拖尾生长,MIC对应的测试杯得分可以是“2”,或是“0”分。
注意:在杯状凹外围的生长迹象应记录为“0”或“1”分
2、5FC的解释:
·通过肉眼判读或是使用ATB仪器或mini API®自动判读来观察生长情况
注意:
·此处的得分定义跟上面MIC测定得分定义相同
·在杯状凹外围的生长迹象应记录为“0”或“1”分
ND:CLSI没有定义
注意:
-由于克柔念珠菌对FCA天然耐药,试验结果应被系统的解释为R
*:对于AMB,MIC≥2mg/l,建议判断为低耐药
*:对于AMB,MIC≥2mg/l,建议判断为耐药(新型隐球菌通常的MIC为0.5和1mg/l)(六)检验结果的解释:
·在自动读取数据前,建议擦拭试条的中间部分,去除可能存在的小滴液体,以便仪器辨认试条代码
·一个或两个生长对照杯状凹中的生长缺失时,测试无效,必须重复进行
·在培养后,带有脱水的杯状凹的试条可能给予错误结果,必须重复测试
·对于AMB,在自动判读时,建议肉眼检查在杯状凹外围是否有个别菌落或生长
(得分为“1”)
·对于FCA、ITR和VRC,用于A TB FUNGUS 3所获得的“I”分类相当于CLSI定义的SDD(剂量依赖型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