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溶液配置的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配置溶液的基本操作流程。
2.了解溶液的组成及其性质。
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形成的。
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即可得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氯化钠固体2.蒸馏水3.电子天平4.容量瓶(100ml)5.烧杯(250ml)6.玻璃棒7.滤纸8.滴管9.实验室通风设备四、实验步骤与记录1.使用电子天平称量2.0g的氯化钠固体,将其放入烧杯中。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氯化钠,使其充分溶解。
3.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
4.用玻璃棒引流,用滤纸过滤溶液中的不溶物。
5.用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6.摇匀后,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等信息。
7.将废液倒入废液收集桶中。
8.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配置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称量准确、溶解充分、过滤彻底等操作步骤,以保证溶液的质量和浓度。
2.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大,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氯化钠能够完全溶解在水中。
同时,过滤后的溶液透明度高,无悬浮物和沉淀物,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和纯度较高。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由于氯化钠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此外,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也是必要的,以防止吸入氯化钠粉尘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4.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配置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还对溶液的组成、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在实际应用中,氯化钠溶液常被用作生理盐水使用,具有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溶液配置的实验原理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原理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c=n/v(mol/L),其中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前需要计算所需物品的多少并清理仪器。
溶液配制的步骤如下:
(1)实验仪器:
量筒、烧杯、容量瓶(规格视具体情况确定)、玻璃棒、天平、平衡纸、胶头滴管,药匙。
(2)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5)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溶液配制学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
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本实验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为例,介绍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标准溶液(如0.1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即n (HCl)=C×V,其中C为溶液浓度,V为溶液体积。
2. 称量盐酸: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盐酸的质量,注意称量过程中避免污染。
3. 溶解盐酸:将称量好的盐酸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后的盐酸转移至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调整液面,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将量筒中的溶液摇匀,确保溶液浓度均匀。
6.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相同的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用于滴定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1. 称量盐酸的质量:m(HCl)=X g2. 溶液体积:V(溶液)=Y mL3. 溶液浓度:C(溶液)=Z mol/L六、实验结果分析1. 计算溶液浓度:C(溶液)=m(HCl)/M(HCl)×1000/V(溶液),其中M (HCl)为盐酸的摩尔质量。
2.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将实验测得的溶液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溶液配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精度等因素造成的。
溶液配制浓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3.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本实验采用直接配制法,通过称取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NaCl(分析纯)、蒸馏水、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Cl,精确至0.01g。
2. 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NaCl完全溶解。
3. 转移: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4.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盖上容量瓶塞,倒转摇匀,使溶液浓度均匀。
6. 配制质量分数溶液:取一定体积的配制好的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配制成所需浓度的质量分数溶液。
五、数据处理1. 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n(NaCl) = m(NaCl) / M(NaCl),其中m(NaCl)为NaCl的质量,M(NaCl)为NaCl的摩尔质量。
2.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 n(NaCl) / V,其中V为溶液的体积。
3. 计算质量分数:ω(NaCl) = m(NaCl) / m(溶液) × 100%,其中m(溶液)为溶液的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NaCl的质量:1.50g- 溶液的体积:100.0mL- NaCl的摩尔质量:58.44g/mol- 配制好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 0.1000mol/L- 配制好的溶液的质量分数:ω(NaCl) = 5.85%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成功配制了0.1000mol/L的NaCl溶液,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做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技巧。
3. 了解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利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氯化钠、蒸馏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 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
使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倒入烧杯中。
3.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
将称量好的溶质小心地加入烧杯中的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调整溶液体积。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 摇匀。
将容量瓶盖紧,倒置几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结果分析: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以及使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溶质粘附在容器壁上,影响溶液的浓度。
2. 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时,要确保准确读取刻度,避免读数误差。
3. 在定容过程中,要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液面高于刻度线。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人:____指导教师:____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化学溶液的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溶液的配置方法。
2. 熟悉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化学溶液的配置是指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本实验以配置0.1mol/L的NaCl溶液为例,介绍化学溶液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NaCl固体、去离子水、盐酸(1mol/L)、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固体NaCl: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8655g NaCl固体。
2. 溶解:将称取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调整溶液体积:将溶解后的NaCl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烧杯及玻璃棒,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4.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滴加少量盐酸(1mol/L),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当溶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
5. 混匀:塞紧容量瓶塞,倒置摇匀,使溶液浓度均匀。
6. 标签:在容量瓶上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配置日期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溶液体积,避免浓度误差。
2. 滴加盐酸(1mol/L)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确保溶液浓度准确。
3.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防止污染和浪费。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配置0.1mol/L的NaCl溶液,掌握了化学溶液的配置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本次实验,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称取固体NaCl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称量误差较大。
(2)调整溶液体积时,由于滴定管读数不准确,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5.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称量精度,采用更精确的分析天平。
实验方法(溶液配制)

甲醛溶液配制:1用电子天平称取 2.50克的甲醛溶液(35-40%);2 将称好的甲醛溶液移至10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甲醛溶液浓度按下述方法标定:1分别用移液管移取取20毫升的甲醛溶液与25毫升碘标准溶液(0.1mol/L)、10毫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mol/L)与100ml带塞三角烧瓶中混合;2将混合液静置暗处15分钟,把1mol/L硫酸溶液15毫升加入到混合液中,多余的碘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几滴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溶液变为无色为止;3滴定到溶液变为无色为止,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18 毫升;4同时用20毫升蒸馏水做平衡实验.重复上诉1-3的操作过程,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29 毫升;配制日期: 年月日化验员:颜色由红色到橙黄色到淡黄色到无色。
颜色在滴定过程中的变化。
甲醛浓度825毫克/升,量取18毫升即可碘标准溶液(0.1 mol/L)配制:1 在感量0.01克的电子天平上称取碘13.00克;2在感量0.01克的电子天平上称取碘化钾30.00克;3将上述称量的药品同置于洗净的玻璃研钵内,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完全溶解。
4将完全溶解的溶液转至1 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储存于暗处。
溶液名称:硫酸(1mol/L)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溶液名称:氢氧化钠(1mol/L)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溶液名称: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 mol/L)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溶液名称:乙酰丙酮(体积百分浓度0.4%)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溶液名称:乙酸铵溶液(质量百分浓度20%)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溶液名称:碘标准溶液(0.1 mol/L)配制人员: 贾秀田配制日期:08年11月2日甲醛的收集:在直径为240mm(容积9-11L)的干燥其底部放直径为120mm、高度为60mm的结晶皿,在结晶皿内加入300mL蒸馏水。
化学配置溶液实验报告

化学配置溶液实验报告化学配置溶液实验报告引言:化学配置溶液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将不同浓度的溶液配置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探究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包括:盐、蒸馏水、量筒、容量瓶、磁力搅拌器、滴定管、试管等。
实验方法如下:1. 准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盐,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2. 使用滴定管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其溶解度和溶液的颜色。
3. 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倒入容量瓶中,使用试管进行标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配置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包括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
观察到低浓度的盐溶液溶解度较高,溶液呈浅色;中浓度的盐溶液溶解度适中,溶液呈中等深度的颜色;高浓度的盐溶液溶解度较低,溶液呈深色。
讨论:1. 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溶解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2. 溶液浓度的应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低浓度的溶液常用于稀释试剂、制备标准溶液等实验操作;中浓度的溶液常用于化学分析、药物配制等领域;高浓度的溶液则常用于制备浓缩溶液、腐蚀试验等实验操作。
3. 溶液的颜色与浓度的关系:实验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质的浓度也增加,导致溶液的颜色加深。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配置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并观察到了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浓度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此外,溶液的颜色也与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颜色加深。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称取盐的误差、溶液搅拌不均匀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提高称量准确性,并且在配置溶液时充分搅拌。
实验的局限性在于本次实验仅针对盐溶液的浓度配置进行了探究,未涉及其他类型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平视
——凹液面最低处俯视Fra bibliotek仰 视
俯视刻度线,实 际加水量未到刻 度线,V 偏小所 以C 偏大;
仰视刻度线,实 际加水量超过刻 度线,V 偏大所 以C 偏小;
随堂检测
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80mL, 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20 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 中 加 少量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冷却 后将溶 液沿 玻璃棒 移入
原理:
步骤: 仪器:
误差判断
根据 C = n / V 分析 引起误差的操作 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 未冷却就转移定容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时加水过量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前容量 瓶中有少量水 n 偏小 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V 不变 不变 偏小 偏大 偏大 不变 c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不变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1)不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 (2)不能作化学反应的容器 (3)不能受热 (4)不能储存溶液 (5)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洗涤、 1、步骤: 定容、摇匀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2.仪器: 容量瓶、胶头滴管
实验2 :用18mol/L的浓H2SO4配制50mL 2mol/L的稀H2SO4,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多 少?
0.2mol/L的NaCl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1L溶液中溶有0.2mol NaCl 1L水中溶有0.2mol NaCl
实验1 如何配制250mL 0.2mol/L的NaCl溶液?
容量瓶简介: 1. 容量瓶 :规格(容积),温度,刻度线
50ml , 100mL,250mL,500mL,1000mL;
500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2~3 次,将冲洗液移入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 使溶液的浓度偏 偏低 (高或低)。 ④ 向 容 量 瓶 内 加 水 至 刻 度 线 2~3厘米 时 , 改 用 胶头滴管 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 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 度 偏低 ,应该 重新配制 。 ⑤最后盖好瓶盖, 摇匀 ,将配好的溶液移入 中并贴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