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音序

J

部首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亡羊补牢》,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2.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生字

音序

W

部首

除部首剩几画

1

在字典中的页数

507

组词

亡羊补牢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理解词语。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从此:从这个时候起。

三、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分析与思考】

前者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可是这样却降低了教学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一种惰性,不用思考,反正教师会讲给我们听,更可怕的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案例二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师要把寓言里的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来教,没有过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亡羊补牢》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故事的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养羊人错在哪里?认识不补牢的后果,其次是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

教学时,在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后让学生找自认为与这个故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词语,并说明其中的理由,这一步的安排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的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让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三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

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在组内教师群策群力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从授课效果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在这样一种和谐、自由,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做到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更敢于和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整节课教师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PPT(语文S版)

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过的寓言有自相矛盾、刻舟求剑,乌鸦喝水、井底之蛙……学习方法 1.读懂故事。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通读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画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 3.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4.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精读⒈复述两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说一说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

“补牢”的句子,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本来意思。⒊理?⒉仔细品读有关“亡羊”、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成语“亡羊补牢”的喻意。品读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则寓言。

2.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句子。⑴我想对养羊人说:“”⑵我想对说:“”再看一遍我想对说:“”亡羊想法做法结果第一次第二次已经丢不补又丢后悔、现在修赶快堵再没丢补牢第一次想法做法结果已经丢不补又丢亡羊

安全生产“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新编版)

安全生产“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74

安全生产“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新 编版)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应该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落实预防措施上,“防范胜于救灾”,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事故隐患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羊跑了,赶紧修好羊圈,防止羊圈里其他的羊跑掉。“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预防为主”是指“事故后处理”与“事故预防”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应该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落实预防措施上,

“防范胜于救灾”,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防”是预见未来、把握工作主动性的安全管理艺术,“治”是安全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但一般只能达到短期有效,有临时性和阶段性的不足。在安全生产重于一切的今天,我们需要强化“防”的意识。强化“防”的意识,目的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而“治”是万不得已的亡羊补牢之举。“事故法则”称,每次严重事故的背后是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隧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可见,安全事故是可以有效预防的。“防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要做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搞好预防,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理念,牢固树立“防”胜于“治”的思想,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长期绷紧安全这根弦,安全教育要坚持不懈,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做到未雨绸缪,把工作做细做实,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查找事故隐患是防范的前提 (1)、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病根——认识隐患要“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凡事故的发生,都因其潜藏着隐

最新[亡羊补牢课文原文]亡羊补牢课文.doc

【主持词大全】 导语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以下为大家介绍亡羊补牢课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亡羊补牢课文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 2、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寓言故事。 2、教师准备活动挂图,故事短片。 3、小黑板写好闯关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读单元导语谈重点进入第九课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展示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4、板书亡羊补牢 师导语亡羊补牢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自读检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课文质疑。)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闯关。 给羊圈、窟窿、街坊、叼走、后悔等词语选择正确的音节。注意正音,区别多音字和轻声,提醒窿和叼两个字的字形。 (2)朗读含有词语的句子。 通过朗读联系句子,利用活动挂图理解羊圈、窟窿、街坊等词。 (3)学生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解疑学文 1、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 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联系课文找依据等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1 给亡羊补牢中的“亡”和“牢”选择正确的解释。 试着给其他义项组词,试着通过读文看图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依据。学生快速读文,找到文中“亡羊”和“补牢”的两部分。两名学生分别读这两部分。 2、为什么养羊人会丢了一次羊又丢一次羊?(学习亡羊部分)哪一段讲了他第一次丢羊?(从图中拿掉一只羊,学生齐读。)看到这情形,他的街坊对他说(师引读,生接读。)街坊这样说是因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可是养羊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说(师引读,生接读。)他又是怎样 想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2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想养已经丢了,所以————-——。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yángbǔláo] 【解释】: 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

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

亡羊补牢虽不晚 何不防范于未然(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范于未 然(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范于未然(2021新 版) “没有危险;不受妥协;不出事故”,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即就是安全。它包含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种安全状态,首先是外在的安全,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在没有任何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没有损失的前提下方成称为安全。内在的安全,是人的思想与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在某种事务上或者是在某种界定的指标的一种满足。外在的安全与否是直观的,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界定出,对于违章行为的不安全行为,规章制度是衡量安全行为的一个准绳;对于内在的思想与心理的安全是道德安全理念,不能直观的看到人的伤害与财产的损失,但却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安全隐患。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许多弯路,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灰暗的日子,要永远记在心头,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才能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一个个悲痛的场景,怎能让人忘怀。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居安思危。而安全思想的懈怠,麻痹大意,使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产生了安全思想疲劳,不能正确对待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的成果中沉醉,给安全埋下了隐患。综合这些安全弊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安全难道真的安全了吗?安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思则有备,铁道部颁发了温家宝总理签发的《铁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新《条例》的出台,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铁运公司制定的《技规》、《行规》、《站细》、《4E标准》等为广大职工分别制定的规范的行为准则。面对这些制度,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发牢骚。殊不知,这些都是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了规矩,哪来的方圆。正所谓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思则有备。 同样,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效益也是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机制,是一门重要科学。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实施可行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是人性化的一种科学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篇一: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选自《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讲故事,明寓意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崇文街小学郭晓霞 教学目标: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那图片上的这些你能猜出来吗? 生答: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对牛弹琴、掩耳盗铃。 师:恭喜同学们都猜对了,大家了解的寓言故事可真多!其实,寓言如同魔术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课题。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日”,第十画是“丨”生:(齐读课题)《寓言两则》。 师:题目的意思理解吗? 生:就是两个寓言故事。 二、选择字义,理解题意 师:第一个故事是—— 生:《亡羊补牢》。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第2组的3号回答) 生:丢了羊就把羊圈补起来了。 师:很好。 [出示] 亡: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灭亡 牢:①养牛、羊等牲畜的圈;②牢房、监狱;③牢固 学生选择“亡”和“牢”的意思。 生:“亡”的意思是“丢失”。 生:“牢”的意思是“羊圈”的意思。 课件出示羊圈的图画,旁边文字:羊圈juan;圆圈quan。 师:读准多音字。 学生朗读。 师: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起来。 师:每一个小朋友都对同桌说一说。(学生表达) 三、通读故事,会讲故事 (一)学生读课文 师:大家都爱听别人讲故事,今天我们学习自己讲故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

“曲突徙薪”还是“亡羊补牢”

“曲突徙薪”还是“亡羊补牢” “智者防患于前,愚者灭灾于后”这是悬挂在避难硐室外的一块安全标语,看到这块牌板,我不尽想到了两个成语故事“曲突徙薪”和“亡羊补牢”。 曲突徙薪的故事大意是:战国时齐国人淳于髡到别人家去做客,看到主人的烟囱太直了,火势很猛,灶边又堆放着柴禾,于是建议主人把烟囱改装得曲折一些,把柴禾也要搬远一点,不然就会遭受火患。但主人没理睬他,不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乡邻都赶来救火,很幸运扑灭了大火。主人为了感谢邻里相就之功,就杀牛置酒来款待大家。席间尽是那些因救火被烧的焦头烂额的人,主人还论功排列客人的座位,以表示道谢。然而,在酬谢救火者的宴席上,唯独没有淳于髡,大家觉得很奇怪,当中一个人说,“如果你早听了他的话,这次失火根本就是可以避免的。你感谢我们帮忙救火,难道就忘了他提出‘曲突徙薪’的一片好心吗?” 这个故事生动而深刻,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它告诉人们“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强调事前曲突徙薪胜于事后焦头烂额。类似故事中的“主人”,日常管理中不乏其例。有的职工,对各种规章制度知之不全,知之不细,一直按多年的老行为习惯作业,形成了违章还浑然不觉,面对同事的教诲,还振振有词,我一直就是这么干

的,也没见出过什么事情;有的职工工作起来怎么快、怎么简单就怎么干,不管这规定、那要求,毛手毛脚,造成了违章还不以为然,面对同事的教导依然我行我素,不肯听从别人劝说和指挥。许多事故的发生并非祸由天降,而是由来已久,逐渐积累而酿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及时处理,完全可以消除隐患,使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亡羊补牢的故事家喻户晓,告诫人们“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意思是,如果发生了料想不到的问题造成损失,赶紧补救也不算晚。 在煤炭生产中,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稍有松懈,大家生命安全和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就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知道“亡羊补牢”永远都夺不回已经失去的“羊”!任何一次“补牢”的经验都是以惨痛的教训而取得的。 “智者防患于前,愚者灭灾于后”,让我们都能时刻牢记“曲突徙薪”的深刻含意,人人做安全生产的“智者”。(通风科崔进杰)

亡羊补牢的人生哲理

亡羊补牢的人生哲理 亡羊补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亡羊补牢的人生哲理,欢迎阅读! 亡羊补牢的故事 一、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

英语故事-亡羊补牢

英语故事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中文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亡羊补牢英文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sheep have been lost A man who raised sheep once noticed there was a hole in the walls of his sheepfold. But he neglected to repair it. A few days later, several sheep were missing. His friend advised him: “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sheepfold.” “Wang Yang Bu Lao” or “Mending the sheepfold after the sheep have been stolen” advises us that even though we have suffer a loss,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take steps to prevent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6258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亡羊补牢”,说的是古代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全跑了。他汲取了教训,补好了羊圈的破洞,以后就再也没丢羊了。“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发生事故受到损失后,要想办法去补救,以免以后再受损失。这个故事以后也经常运用到安全工作上,比方说,发生了事故,要认真汲取教训,做到“四不放过”,避免事故重复发生等等。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篇一: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人:陈燕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1、回忆学过的寓言。2、说说什么是寓言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抽读字词,正音(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

是“曲突徙薪”还是“亡羊补牢”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9750 是“曲突徙薪”还是“亡羊补牢”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是“曲突徙薪”还是“亡羊补牢”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也是火力发电企业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曲突徙薪”和“亡羊补牢”分别代表了对待安全问题的两种管理理念:一种是预防为主;另一种是遇事求医。 这两种理念各有长短,不能单纯地说哪种好或哪种不好。“曲突徙薪”可以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但是单纯的预防为主,很可能出现措施过度或者措施不足等问题。就像根据天气预报增减衣服一样,天气预报就是预防措施,我们增减衣服是否恰当就是预防措施所能提供的安全系数的高低。很显然,天气预报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17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正式样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亡羊补牢”,说的是古代 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一天, 羊圈破了,羊全跑了。他汲取了教训,补好了羊圈的 破洞,以后就再也没丢羊了。“亡羊而补牢,未为迟 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发生事故受到损失后, 要想办法去补救,以免以后再受损失。这个故事以后 也经常运用到安全工作上,比方说,发生了事故,要 认真汲取教训,做到“四不放过”,避免事故重复发 生等等。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各种新的事故也层出不穷。君不见:“飞机失事、巨轮沉没、核能泄露、大厦坍塌……”,以前的事故可能只丢了一群羊,但现在的事故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等到发生事故后再来汲取教训,采取补救防范措施,那人类要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因此,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这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用今天的观点来讲述以上的故事,就应该先把故事的标题“亡羊补牢”改为“防患未然”,然后这样讲: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为了防止丢羊,他天天去检查羊圈,一发现有不牢固的地方,立即将它补好加固,因此他从来没丢过羊……。

亡羊补牢 (最新教案)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寓言二则》。 3、理解题目。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我会读,说说哪个字要注意读音。 kūlong diāo quàn 窟窿叼劝 ②出示我会写,说说哪人字要注意写法。 寓言、两则、羊圈、窟窿、叼走、狼狗、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 3、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汇报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教学多音字:圈。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篇一: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智慧树2018《大学生安全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0 分) 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 ____。 A.安全认识、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 B.安全认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 C.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 (10 分) 据统计,各类意外死亡中,下列选项中的 ____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 A. 交通事故 B.火灾事故 C.触电事故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 (10 分) 安全文化从时间上理解包括 ____。 A.古代的安全文化和现代的安全文化 B.先进的安全文化和落后的安全文化 C.社区的安全文化和校园的安全文化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 (10 分) 下列选项中, ____不属于现代安全理念的内容。 A.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

B.风险是静态的 C.安全文化是第一文化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 (10 分) 下面对安全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____。 A.安全文化是现代人创造的文化 B.安全文化是领导者或决策者的产物 C.弘扬安全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正确答案:C 6【单选题】 (10 分) 以下内容不完全属于安全文化的是 ____。 A.安全漫画 B.安全谜语 C.幽默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 (10 分) 下列成语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的是 ____。 A.亡羊补牢 B.长治久安 C.居安思危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 (10 分)

在现代,安全文化的观念特征是 ____。 A.系统论 B.宿命论 C.经验论 正确答案:A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0 分) 网络购物价廉物美,也很便捷。下列选项中的 ____网络购物建议我们应采纳。 A.什么样的购物网都行 B.尽可能选择著名正规的购物网 C.不要注意付款方式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 (10 分) 食用摇头丸对头脑的伤害是 ____。 A.只是猛烈摇头导致摇伤 B.偶有伤害 C.导致脑细胞凋亡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 (10 分) 发现宿舍被盗后该怎么办?下列选项属于正确做法的是 ____。 A.赶紧翻看自己的柜子箱子抽屉查看自己财物少了些什么 B.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告,保护现场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学生抢读。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 “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羊怎么丢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得话,看谁读得好? 示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3、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 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5、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在说些什么呢?知错就改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写在图上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