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
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
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中文名:彼得·德鲁克外文名: Peter F.Drucker别名:杜拉克国籍:美国出生地:维也纳出生日期: 1909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 2005年11月11日职业:学者,管理学大师主要成就:目标管理代表作品:《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名誉:现代管理学之父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
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编辑本段深远影响“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
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彼得德鲁克管理精髓课件

01
出生于奥地利,后移民美国。
02
现代管理学之父,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03
提出“目标管理”、“知识工人”、“自我管理” 等概念。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概述
01
管理是一种实践,而非科学或技术。
02 管理者的三大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确保组织适 应变化、发挥员工的潜力。
03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释放和引导个人和组织的潜 力。
目标管理
德鲁克提倡目标管理,通过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使员工了解组织期望,并据此制定个人目标。
核心能力
德鲁克认为企业应识别和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激励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激励是提高员工积 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应关注员工
的内在需求。
人才培养
德鲁克提倡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通 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
知识经济
03
德鲁克认为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和
个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原则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是有效管理的基石。通过设定明确 、可衡量的目标,组织能够更好地聚焦于实现关键成果, 从而提升整体绩效。
SMART原则
德鲁克提倡使用SMART原则来制定目标,即目标必须是 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这有 助于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自我激励与自我约
束
德鲁克认为,个人应学会自我激 励和自我约束,以保持工作热情 和专注力,克服困难和挑战。
彼得德鲁克的关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名言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他的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关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名言是他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管理者和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在深入探讨彼得·德鲁克关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名言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及其思想内涵。
彼得·德鲁克强调,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问。
他的管理思想着眼于组织的目标实现,强调管理者要善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彼得·德鲁克提出了关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我们来探讨彼得·德鲁克所说的“人治”。
在管理实践中,人治是指侧重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以及其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来进行组织和员工的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下,管理者通常依靠个人魅力和权威来进行管理,往往是以“一言堂”的方式作出决策和指挥。
然而,彼得·德鲁克不止步于此,他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管理者过于依赖个人魅力和权威,容易造成组织的僵化与员工的被动顺从,导致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受到限制。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法治”管理的概念。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法治”管理是一种以制度、规则和程序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管理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制度和程序之上,而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权威和魅力。
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会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障,管理者也需要遵循制度和程序来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更加注重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加,组织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彼得·德鲁克认为,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在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名言中,他通过“人治到法治”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彼得德鲁克简介

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 用和功效。
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 管理者。
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 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 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 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 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是必须学到的。
实用性 系统性 前瞻性
2. 组织对其特殊使命的假设 美国AT&T的使命:“让每一个美国家庭,
每个美国企业都能安上电话。”
3. 组织对其完成使命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的假设 美国ServiceMaste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 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 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 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 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原作出版时间:1954年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 (discipline),从而奠定了其大师的地位。
原作出版时间:1967年 该书讨论的并不是高级主管要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 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 的人”。
《彼得德鲁克简介》课件

管理者需要承担责任,确保组 织的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同 时也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职业 发展。
管理者的责任还包括建立和维 护组织文化,以促进组织的凝 聚力和发展。
领导力与决策
领导力是指管理者影响和激励员工的能力,以及 在组织中建立信任和共识的能力。
决策是管理者在组织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关 键过程。
决策需要基于事实、数据和逻辑,同时也需要考 虑组织的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04
CATALOGUE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哲学
管理的本质
01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整合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愿景。
02
管理需要关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确保组织的稳定和持续
发展。
管理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03 。
管理的角色和责任
管理者的角色是制定战略、规 划目标、组织资源和推动实施 。
媛。
1929年,德鲁克毕业于德国汉 堡大学法学系,获得法学博士学
位。
1937年,德鲁克移居美国,开 始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
职业生涯和成就
01 02 03 04
1943年,德鲁克加入美国国籍,并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一书,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奠 基之作。
1966年,德鲁克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管理学领 域的畅销经典。
1973年,德鲁克出版了《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成为管 理学的权威教材之一。
对世界的影响
01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对全球管理学界和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 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02
德鲁克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管理者和企业 家。
彼得德鲁克 信息的定义

彼得德鲁克信息的定义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管理学大师,他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一种被传达、记录和存储的事实或概念。
它是人类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口头、书籍、文件等)将知识和想法传递给其他人的工具。
信息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数据、观点、见解和指导,旨在增加人们对某个主题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信息的传递和使用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和运作非常重要,它能促进知识的共享、创新的产生以及问题的解决。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有效地获取、管理和利用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及其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及其管理思想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
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
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
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代表作《管理的实践》经典图书鉴赏通用PPT模板课件

我们用来描述有效运作且具生产力的企业所需活动的各种名词,就足以证明前面的 说法是正确的。我们谈到“组织”企业的正式结构时,我们其实是指管理者和发挥管理 功能的组织;无论砖头水泥或基层员工在组织结构中都不占有任何地位。
当我们谈到成长与发展时,隐含的意 思是人类可以决定自己的贡献是什么。 我们习惯上总是认定基层员工有别于 管理者只是听命行事,既没有责任, 也无法参与有关自己或他人工作的决 策。这表示在我们眼中,基层员工和 其他物质资源没有什么不同
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计划 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品 配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计划时间要 有一个合理值,不能为了满足非计划停机为零而 使计划停机时间值达到很高。 废品为零: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完 美的质量需要完善的机器”,机器是保证产品质 量的关键,而人是保证机器好坏的关键。
这是很严重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和 基层工作的定义无关,而是未能看清 许多基层工作其实是具有管理性质的, 或是如果改为管理性质的工作,生产 力会更高。换句话说,只有管理管理 者,才能造就企业。
读书笔记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的首要职责是创造经济绩效,如果未能创造 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 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是管理的失败,未能令交付于它的经济资源提高 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
管理的实践》一书的出版使人们有可 能学会如何去管理。在这之前,管理 似乎只是少数天才能做的事,凡人是 无法做到的。我坐下来花了些工夫, 把管理变成了一门学科
本书出版后,不但在美国一炮走红,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 人认为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和工业发展的基石。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 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
•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 •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管理学相关理论贡献
• (1)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
彼现 得代 管 德理 鲁学 克之 父 ·
•
生 平 介 绍
• • • • • • •
1909年11月19日,彼得· 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 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 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 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 管理顾问。 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 代管理学之父”。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 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 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 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 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 位。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 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 命,问题和机遇,以及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全书强调当前的 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 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 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 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
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 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 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 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 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 的管理。
彼得布鲁克十大兵法
•
• •
• • •
• • • •
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从而无为而治 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 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 政府魅力式微 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 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 任」 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 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 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不在于设教,而在于为道 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
主要著作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 的概念 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 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 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 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 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 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 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 济学、计量方法、行为科学。
• (4)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 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
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 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而且,企 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 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 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
• 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
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 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 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
• •
(3)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 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 问题几乎是一样的。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 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 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 •
(2)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 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 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管理人员 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管理人员付 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 (5)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平凡的事 •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
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 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 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 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 成员的缺点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