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指导体会

合集下载

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护理措施

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护理措施

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护理措施母婴分离的情况下进行母乳喂养是一件比较特殊但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相关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支持方面的措施1. 原因- 对于妈妈来说,母婴分离本就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再加上要坚持母乳喂养,心理压力会很大。

如果妈妈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对于宝宝来说,虽然小,但也能感知到和妈妈的分离,如果妈妈情绪不好,宝宝在后续的喂养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不适应等情况。

2. 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医护人员要多和妈妈沟通。

从妈妈刚经历母婴分离开始,医护人员就要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向妈妈解释母婴分离的必要性,比如宝宝可能因为早产或者其他健康问题需要特殊护理等。

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妈妈聊天,询问妈妈的感受。

- 分享成功案例。

可以给妈妈讲一些之前有过类似情况的妈妈,是如何坚持母乳喂养并且宝宝健康成长的故事。

例如,“之前有个妈妈和您情况差不多,她一开始也很担心,但是按照我们的方法坚持下来,宝宝出院的时候白白胖胖的呢。

”- 鼓励家人陪伴。

医护人员要提醒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多在妈妈身边陪伴。

丈夫可以给妈妈讲一些轻松的事情,像今天家里的宠物又做了什么搞笑的动作之类的。

家人的陪伴能让妈妈感觉到温暖和支持。

3. 预期效果- 妈妈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焦虑和不安。

这样妈妈的乳汁分泌量能够保持稳定或者有所增加,而且在后续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也能更顺利地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

二、乳汁收集和储存方面的措施1. 原因- 母婴分离时,宝宝不能直接吸吮母乳,所以需要把母乳收集起来储存好,以便后续喂给宝宝。

正确的收集和储存可以保证母乳的质量,避免细菌污染等问题。

2. 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清洁准备。

妈妈在收集乳汁之前,要先洗手,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乳房。

可以准备专门的吸奶器,吸奶器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如果是手动吸奶器,要注意部件的组装正确;如果是电动吸奶器,要检查电量或者充电情况。

- 吸奶过程。

一般每2 - 3个小时就需要吸一次奶,就像宝宝正常吃奶的频率一样。

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宣教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与医护人员的宣教指导工作密切相关。

方法:笔者将护理工作中母乳喂养指导的体会总结陈述。

结果:医护人员全面落实母乳喂养宣教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好处;宣教;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29-02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温度适宜,经济卫生,喂哺方便,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好处:母乳能满足出生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过敏,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婴儿与母亲亲近,能促进婴儿的身心智力发育,增进母子感情;母乳喂养能促进泌乳和子宫收缩,可以预防产后出血和避孕;母乳喂养的妇女,其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低。

1.落实政策,加强宣教医护人员对前来就诊,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开办培训班,发放母乳喂养宣传单,禁止任何公司及销售人员进入医院进行任何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或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及时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因素。

2.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新生儿断脐之后,将其趴在母亲胸前,及早与母亲肌肤接触,可促进母亲泌乳反射,产后30分钟内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尽早开奶,不仅促进泌乳,还刺激产妇子宫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除非有医学指征,禁止给新生儿喂食除母乳外的任何食物。

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其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实现按需哺乳,增进母子感情,双侧乳房同时开奶,以便同时泌乳并保持足够的泌乳量,以保证纯母乳喂养达6个月。

不能过早添加代乳品。

指导母亲喂奶和挤奶技巧,以便需与婴儿分开时保持泌乳。

3.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3.1 母亲的喂养体位卧位适用于剖宫产术后、正常分娩后第一天或母亲喜欢这种体位。

帮助母亲侧卧,身体舒适放松,头枕在枕头边缘,一只手放枕头边缘,新生儿也侧卧,头不要枕在母亲手臂上,新生儿鼻头对准母亲乳头,母亲另一只手搂紧新生儿臀部,避免乳房堵住新生儿鼻部,防止窒息。

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

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

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母乳喂养是国际母乳协会推荐的喂养方式,母乳不仅含有易于新生婴儿消化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成分,有帮助婴儿抵抗感染、调节免疫的作用,是新生儿喂养的最佳选择[1]。

母乳作为新生儿的天然食品,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

母乳喂养还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量,对产妇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有预防作用等[2]。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必须被转至新生儿科病房接受专业的治疗与护理,以致母婴分离,产妇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泌乳时间易延后,加之产妇易焦虑、紧张,使得母乳分泌不足,母乳喂养成功率低[3]。

为了使新生儿能及时喝得初乳及回到母亲身边时能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我院产科采取多种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母婴分离产妇 90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顺产151例,剖宫产755例。

婴儿均因各种原因转到新生儿科治疗,产妇、婴儿均没有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2 护理2.1心理支持新生儿转至新生儿科后,由于产妇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情绪受到影响。

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体的调节发生变化,导致泌乳减少、产后出血等。

因此,对于可预见婴儿出生后需转入新生儿科的产妇,可在产前开始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介绍新生儿科相关情况,说明婴儿转到新生儿科后,产妇可以坚持进行乳房护理,不影响母乳喂养。

对于突发的婴儿需转新生儿科的情况,可在产妇体力缓解、精神恢复后即开始进行心理干预。

尽早缓解产妇焦虑,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2.2 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家属普遍对孕妇、婴儿很重视,但是由于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一起讨论和商量,往往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孕妇的压力,因此要告知家属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孕妇,对于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护理,应鼓励产妇参加并积极配合。

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

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

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关爱护理,使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各种合理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

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心理护理;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加强人文关怀。

结果实验组对新生儿疾病的恢复有信心率为95.30%,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率达97.50%,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是十分重要的,能有效地满足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分离【中图分类号】r5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79-01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

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 护理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对基层医院18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早吸吮、按需哺乳、母婴同室、穴位及乳房按摩等护理,产妇乳汁分泌第三天明显增多,乳量第三天明显增多,乳量“+++”者为88.8%,第四天为100%,至出院时乳汁分泌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产后42天随访母乳喂养率达93,7%。

因此,产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状态的关键。

标签:母婴分离;泌乳;护理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是关系到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问题。

实行母婴同室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但由于部分新生儿因疾病难以母婴同室,婴儿疾病是母亲缺乳的危险因素之一〔1〕,母婴分离使得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及乳腺炎发生率高且泌乳时间后延。

加之产妇情绪受影响,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影响泌乳、母乳喂养。

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对18位母婴分离的母亲做好保持泌乳状态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基层)转市级医院治疗的新生儿18例,其中早产儿2例、新生儿窒息11例、呕吐原因待查5例。

母亲为初产妇10例,经产妇8例;孕周29﹢5~42﹢6周;自娩5人,剖宫产13例,新生儿均于出生2小时内转出。

1,2 乳量评估标准母乳分泌采用0、+、++、+++4种乳量评估标准。

用1min人工挤奶法估计乳量,“0”为无奶或偶尔挤出1~2滴奶;“+”为挤奶时乳汁能缓慢少量流出,1min内约有0.5~1ml; “++”为挤奶时乳汁能持续向外流出,1min 内约有2ml左右;“+++”为挤奶时乳汁能较多或喷射状向外流出,1min内约有2ml 以上,满足婴儿母乳喂养尚有多余。

1,3 结果1.3.1 产妇产后4d内乳量情况:见表1,第1天大多在“0~+”,第2天逐渐增加,第3天明显增加,产妇感觉乳房胀满,刺激乳头后乳汁自然流出,此后乳汁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出院。

表一母亲产后4d内乳量情况n=181.3.2 母乳喂养率;本组患儿住院7d内出院6例,14天内出院10例,15~30天出院2例。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

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摘要】基层医院母婴分离导致母乳喂养率偏低,急需加强护理提高母乳喂养水平。

本文探讨了基层医院母婴分离现状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提出加强护理和建立科学的哺乳辅导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家庭支持和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统一护理标准和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水平。

加强家庭支持和教育可以增加母亲自信心和喂养意愿。

结论指出,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包括护理规范化和家庭支持两方面。

未来应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护理体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关键词】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护理、哺乳辅导、家庭支持、教育、体会、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引言研究发现,在基层医院,母婴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包括医院条件限制、医疗人员素质不高、家庭环境不支持等。

有必要加强护理,提高母乳喂养水平,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基层医院母婴分离的护理,提高母乳喂养水平,为母婴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基层医院母婴分离如何影响母乳喂养的实施,以及如何通过加强护理来提高母乳喂养的水平。

通过深入分析母婴分离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机制,探讨如何在基层医院建立科学的哺乳辅导系统,加强家庭支持和教育,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实施率和持续时间。

本研究旨在为基层医院提供有效的护理策略,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和妈妈的健康提供保障。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于基层医院母婴分离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母乳喂养被认为是最为健康的喂养方式,可以为婴儿提供充分营养,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等多方面的好处。

在基层医院存在母婴分离的现象,给母乳喂养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研究如何加强护理提高母乳喂养水平对于改善婴儿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科学的哺乳辅导系统对于帮助母亲正确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现状分析

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现状分析

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现状分析摘要】母婴同室是产妇生产结束后的一种重要保健、护理模式,是抚慰产妇心理情绪、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阶段。

而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产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对产妇心理、生理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针对母婴分离后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心理状况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心理状况;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15-02母婴同室指的是新生儿娩出后将其与母亲同时安置在一个房间里,持续时间应该超过24个小时,由母亲亲自对婴儿进行保暖、喂养、换尿布、抚摸、亲吻等一系列操作[1-2]。

母婴同室要求母亲在产院入住期间一直与新生儿住在一起,其余医疗操作以及分离时间必须≤1h[3]。

然而新生儿实际分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早产、疾病等诸多原因,部分新生儿娩出后需要直接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造成母婴分离的情况。

1.母婴分离后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母乳喂养这一操作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4]。

有关调查显示[5-6],新生儿娩出后即进入监护病房者,患儿母乳喂养率相较于正常患儿显著降低,因此母婴分离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实施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关调查统计还显示[7],母婴分离后对患儿母乳喂养操作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时,其影响时间甚至直接影响到产后4个月时间之久。

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娩出后由于未能第一时间接受母乳喂养措施,后续喂养过程中对突然出现的母乳喂养方式不熟悉、对母乳味道不习惯等,且患儿未能及时接受母乳喂养而造成自身在体质发育、身体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基础问题,也是影响后续母婴分离持续时间的一项重要原因,而持续延长的母婴分离时间又会对母乳喂养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8-9]。

此外,有关文献研究结论显示[10-11],母婴分离对母乳喂养过程中的母体还会造成不利影响,其会对母亲在泌乳量、泌乳时间等具体指标上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提高母亲产后乳房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母乳喂养心得体会

母乳喂养心得体会

母乳喂养心得体会第一篇:母乳喂养心得体会在我还没结婚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那时候觉得母乳喂养只是一种选择,想喂就喂不想喂就喂奶粉呗,多简单的事儿啊,奶长在自己身上,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当然是自己做主喽,宣传母乳喂养好可能是担心母乳喂养影响身材以致于很多人拒绝吧。

直到我怀孕了,零零散散开始接收从各种不同渠道源源不断传输过来的母婴育儿知识,观摩了许许多多母婴博主叽里呱啦嘚嘚嘚嘚嘚的孕期分享之后,我开始对照着发生在别人身上一系列的症状,挨了个儿的往自己身上套。

听别人说宝宝刚开始吮吸乳头的时候都会把乳头吸破,血肉模糊,于是我战战兢兢的开始涂抹乳头霜,并时不时的给乳头做按摩;听别人说哺乳的时候要用纯棉的哺乳文胸,于是我买了纯棉那种胸罩孕期就开始穿;听别人说乳头太小宝宝不容易吸住要用矫正器于是我也囤了备用;听别人说生完孩子要第一时间让孩子吮吸,于是我赶紧记下来;听别人说孕晚期乳房就会开始分泌乳汁,量很少很少,可是我每次满怀期待的检查自己乳头的时候都是啥也没有,于是内心惴惴不安:我完了,我肯定是没有奶了······还有许多的听说,无知的我竟然十分自豪的认真学习着,伴随着感动:看,我可真是一个爱学习、准备充分的好妈妈呀。

奥,对了,我还跟风某个信誓旦旦的测评多种吸奶器后疯狂推荐拉比吸奶器的网红买了拉比的单边电动吸奶器(当时买的时候只有单边)。

然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是剖腹产的,因为胎盘位置不好,宝宝满38周就立马住院手术了,并且提前请好了月嫂,入院手术前月嫂就过来了,所以入院前的准备当时自认为是非常充沛的,然而现在想来真是可笑,我怕不是个傻子吧(而我的月嫂呢,一句话总结,便宜没好货,一分钱一分货,没有花钱的不是)。

术前一切安好,术后——首先是刀口疼痛,不敢翻身也没有力气翻身,平躺着(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一直没有打开止疼泵的开关,就那么自己生挺过来的,就因为听说不用止疼泵会有利于身体恢复,后来也不知道对身体的利体现在了那里,反正我就记得挺疼,是真的疼),记不清当时脑子里面在想啥,也忘了当时在干啥,反正就是没让宝宝吮吸乳头,月嫂也没有把孩子抱给我或者是放在我的身上,估计放我身上我也受不了,轻轻动一下就疼得撕心裂肺,何况把那样一大坨肉肉压在身体上蠕动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