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一)

合集下载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园地POPULATION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文/福建上杭县稔田镇农技站黄浩清生姜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多雨地区,俗称黄姜,属囊荷科,为多年生宿根植物,通常作为一年生蔬菜种植.2010年闽西生姜每亩产 21500kg左右,按平均单价8元/kg 计算,亩效益可以达12000元,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种植模式,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笔者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生姜根系不发达,既怕早又怕涝,因而要求松细而肥沃的土壤. 为确保生姜丰产,要选择有机质丰富,通气,疏软,排灌良好,呈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生姜不能连年耕种,宜采取轮耕,种过芋,红薯,茄子,烤烟等土地不宜种生姜.种植的头年冬季就要把土壤深翻晒白,促使土壤风化, 增强微生物活动.种植前整平耙细,高畦栽培,畦带沟宽100,120 cm,畦高要20cm以上,四周再开一条环形沟防止积水,畦面上开两条沟深10cm,种植两行姜种.开沟后每亩施优质农家,qE3000,4000 kg,钙镁磷J]~50kg,三元复合肥 (15—15—15)15作深层基肥. 2姜种的选用和处理2.1选种选用优质高产台湾"白粉姜"品种.以老熟留下的姜种(冬至后挖的鲜姜)为宜.姜块肥大,丰满, 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坏,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每亩用种500kg,不可低于300kg, 应尽量用适当大些的姜块作种,有利于壮苗,提高产量.2.2姜种处理每年冬至后收获的中老鲜姜应做为翌年春种的姜种,一般要经过 2,3个月的保存期,在这期间要做好贮存保温工作,贮存的办法有山洞密封放置或堆砂覆盖等多种.一般是采取覆盖办法,即一层姜种一层土粉砂,堆顶用地膜覆盖. 2.3培育壮芽生姜发芽温度为15,18?以上, 根茎的发育在20,27o(=时比较适宜.播种前20,30天将姜种放于日光下摊晒24,48/J\时,傍晚移入室内.经晒种后即将姜种置于室内 2,3天,姜堆上覆盖稻草,如此反复2,3次,以减少水分,提高温度,增强种姜吸水能力,促进姜芽萌动,提高发芽势.药剂消毒可用 2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或1:1:120 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后晾干.然后用沙床催芽,把种姜放于室内, 灌南农量科学?下半月推广刊?57 一层姜种一层湿沙覆盖,保持室温 20,25?和一定湿度,经过10天左右,幼芽长至0.5,1.5cmB,-J即可播种.3适时播种当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播种,根据本地气候条件,以清明至谷雨为种植生姜的适宜时间.掰姜种,种块以75g左右为宜,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 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壮.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刎除. 同时,应按姜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分开种植,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定植时,在掰口蘸上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封伤口,防止病菌感染.按株距15,20cm播种. 摆放姜种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平播法,即将种姜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放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 姜芽一律向上.而后立即覆土,盖种4,5cm为宜.每亩栽4000-5000株.4科学管理生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阴, 湿,暖".生姜喜阴,但不耐寒; 喜湿,但不喜涝,不喜渍,不喜旱;喜温暖,但不耐热,不喜阳光直照.根据生姜的这些特性,因地制宣科学管理.4.1适当浇水,排除积水定植前l~21Jx时在沟中施肥后浇底水,但浇水量不宜太大,出苗期间为防止地表板结和地温过低影响幼苗出土,一般不浇水,春季雨水较多,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保持土壤相对湿度 65%,75%,土壤中水分一般可以满足需要,雨天注意开沟排水.进入 7月以后,雨季结束,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生长量大,蒸腾面积迅带扩大,但其根系较浅,不耐干旱,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但生姜生长期间切不可沟灌,减少姜块腐烂和姜瘟发生蔓延.,注意遮荫 4.2化学除草生姜种植后,当田间约有5% ,l0%姜萌芽露出土面时,应抢晴采用化学除草剂及时进行,可用草甘磷500-600倍液喷雾防治,达到省工省本的效果.姜喜荫怕烈日直射,以散射光对生长最有利.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应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增加土壤湿度.或用竹竿在播种沟正起烘30cm,用90cm的地膜覆盖起烘遮荫,或在畦边间套种玉米笋,短豆等,减少阳光直射,从而达到防止烈日灼伤的目的.43结合培土.适时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上做到少量多次,氮磷钾配合使用. 苗期以轻,淡肥为主,在生姜迅速膨大的中后期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第一次在6月份,当苗高30cm 左右,具有l,2个小分枝时,进行一次"小追肥",又称"壮苗肥",每亩用尿素l0kg 浇施."立秋"前后, 气候转冻,日夜温差大,这是姜块膨大的黄金阶段,这时植株一般有4,5个权,应进行第二次"大追肥",又称"转折肥"或"壮姜肥", 亩用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掌握在雨前,或早,晚散施,并进行中耕覆土.姜的根茎生长需要黑暗,湿润的条件,因此需多次培土,最多培土可达4,5次,培土总高度20-30cm,尽量不将根茎露出地面,确保质量.5病虫害防治为害生姜的主要病害是姜瘟, 又名腐烂病,是生姜高产稳产的最大威胁.姜瘟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及根茎内过冬,在土中可存活两年以上,主要靠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此病流行广,发展快,危害重,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降雨,渍水田中发生.防治姜瘟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无病种姜,选排灌方便的田块,做好种姜消毒,实行高垄栽培,注意培土, 遮荫,增施钾肥,实行轮作等的措施.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石灰消毒.预防姜瘟可在整个生育期间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铵n$3,4次.也可以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2000倍液或50%退菌粉物剂500倍液喷雾,灌根.其次是叶枯病又名黄叶病,药剂可选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 ;/-x.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姜螟等,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或 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6采收生姜采收应结合市场和工场行情,意合客商,同时根据地质好坏及生姜长势,分期分批采收.商品姜一般在立秋后至初霜来临前地上茎叶尚未枯死时收获.姜种一定要在冬至以后挖老熟姜,冬至前不能做姜种,否则会影响以后种植的生长.圈58?}nJNANAGRICUTURALSCIENCE。

生姜栽培这样覆土更高产

生姜栽培这样覆土更高产

2023-11-05•生姜栽培技术概述•覆土对生姜产量的影响•高产覆土技术目录•生姜栽培的日常管理•生姜的收获与储存•生姜栽培的未来发展与挑战01生姜栽培技术概述生姜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肥沃疏松的土壤耐荫性生姜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土壤pH值最好为5.5-7.0。

生姜不耐强光照射,需要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下生长,避免强光直射。

03生姜的生长习性0201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需要加温温室或覆膜栽培。

春季栽培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此时气温高,生长速度快,但需要遮阳降温。

秋季栽培生姜的栽培季节直接在露地播种生姜,生产成本较低,但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露地栽培在保护地内进行生姜栽培,可以控制环境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但生产成本较高。

保护地栽培通过覆盖土壤,保持生姜根部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生姜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覆土栽培生姜的栽培方式02覆土对生姜产量的影响覆土的作用增加土壤温度覆土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增加土壤温度,有利于生姜的生长。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覆土可以提供微生物活动的空间,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保持土壤湿度覆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生姜的生长。

厚度适中覆土厚度适中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姜的生长和发育。

过厚过薄都不好过厚的覆土可能会影响姜苗的出土和生长,而过薄的覆土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和保温效果。

覆土的厚度与生姜生长的关系有机质含量高的覆土可以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生姜的生长。

覆土的材质与生姜生长的关系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的覆土有利于根系生长和通气性,有利于生姜的生长。

质地疏松避免使用有害物质的覆土,如含有化学肥料或农药的覆土,以免对生姜造成损害或污染。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03高产覆土技术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进行相应的改良,如添加有机肥、熟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生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进 行 。北 方 多采 用 室 内催 芽法 :在 室 内一 角用 土 坯 建 一 长 方 形池 ,池 墙 高 8 m,长 宽 以姜 种 多 少 和 0c 室 内利 用 面积 而 定 。放 姜 种 前 ,先在 池 底及 四周 铺
件中等 ,姜块 5 5 ,每亩栽 8 0 株左右。③ O ~7 g 0 0 土 壤 肥 力 及 水 肥 条 件 差 ,姜 块 小 于 5 ,每 亩 0g时
烂 的 目的 。③ 旺盛 生长期 。立秋 之 后 ,生姜 进入 旺 盛 生 长期 ,地 上 茎迅 速 生 长 ,地 下 根 茎 开 始膨 大 , 生 长 量 大 。 为满 足 其 对 水 分 的要 求 ,促 进 植 株 生 长 ,要求 土壤 经 常保 持湿润 ,4—6d浇 1次水 。
苫 ,促 进养 分 分 解 , 一般 经 过 2~3d晒姜 和 困姜 ,
便 可 开始 催 芽 。晒 芽 时要 防 止 中午 过度 暴 晒 ,若 阳
光强烈,可用席子遮阳,以免姜失水太多 ,姜块干 缩 ,出芽细弱。②选种 。应严格选种 ,选择姜块肥 可增 加 到 90 0株 0 大 、皮色 有 光泽 、 肉色 鲜 黄 不干 缩 ,质 地 硬 ,未 受 3 田间管 理 冻 ,不腐 烂 ,无 病 虫危 害 的 姜块 作种 。严 格淘 汰 干 31 遮 阴 。生 姜 播 种 后 ,趁 土 壤 潮 湿 ,在 姜 沟 南 . 瘪 、瘦 弱 、发软 和 肉质 变 褐色 的种姜 。③催 芽 。南 侧 ( 西 向沟 ) 姜 行 7~1 m 距 离 ,支 起 高 5 东 距 1 c O~ 方 温 暖 ,不催 芽 即可播 种 。北方 多在 “ 雨 ”前 后 6 直立遮 阳 网 。 谷 0c m
水 渗入 后 , 即可排 放姜 ,与行 向垂直 或平 放 于播种 沟 内 ,轻 轻按 入 土 中 , 芽朝 上 ,与 土面 相 平 即可 。 播 种 量 每 亩 5 0k 0 g左 右 。姜 种 播 好 后 , 为避 免 日

生姜栽培技术1

生姜栽培技术1

生姜栽培技术一、概述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古名姜;栽培种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农业生物学分类为蔬菜-薯芋类(t uber vegetable)。

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

现在已广泛栽培于世界各亚热带、热带地区,以亚洲、非洲为主,欧洲普遍。

其次是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种植总面积约为2~3万公顷。

北方则以山东为主要产区,此外,河南、陕西等地栽培也较多。

生姜以其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内含多种营养成分。

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C17H24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和姜醇(C15H26O)等,因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是我国人民普遍采用的香辛调味蔬菜,可生食,可炒,可加工成多种食品,有“菜中之祖”的称号。

生姜加工成干姜,炮姜可做药用,又被称为东方药物,是我国中医药的常用成分。

近年还发现姜能使血液变稀,是一种温和的抗凝剂。

由此可知,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

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生姜不仅以调味品在国内销售,其加工产品如脱水姜片、鲜姜块、酸姜芽、软化姜芽等也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各国以及中东和我国港台地区。

其中新肉姜多用于速冻或制成脱水姜片出口外销,老肉姜多用于保鲜后出口外销,也有少量制成姜粉或姜油出口外销栽培较少。

生姜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

目前已形成许多名产区,除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有种植。

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

二、类型和品种1.类型:按照生姜的根茎或植株的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型,食用加工型和观赏型三种类型。

根据生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可分为疏苗型和密苗型两种类型。

(1)疏苗型: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多单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大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安丘大姜、藤叶大姜等。

(2)密苗型:生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片姜、广东密轮细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江西兴国生姜、陕西城固黄姜等。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1. 引言1.1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生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姜的高产和高效栽培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保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劳动强度,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姜的生长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概述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这项技术涉及到生姜生长环境的优化和管理、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升生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我国生姜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栽培技术方面,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同的施肥方案、灌溉制度以及生长调控技术,以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研究了生姜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以提高生姜的生长环境适应性和生存率。

在科研合作方面,国内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在开展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合作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方法。

农业部门也积极推动生姜种植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速生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研究现状表明,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为生姜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生姜高产增值栽培新技术

生姜高产增值栽培新技术
壤混 合 后 , l ~ 0厘 米 的株 距 进 行 播栽 , 按 52 以后 培 土 做 成垄。 此法 每 亩可植 8 0 左右 , 宜在 通风 透气 性 较 0株 0 适 好 的梯地 或斜 坡地栽 培 。
在播 种 时 , 是经 过 催芽 的种块 , 将 芽 子朝 上放 , 若 应
实 行深 翻 曝 晒 , 使其 风 化疏 松 , 以利 根系 生长 发育 。姜 的 产量高 , 长期长 , 需肥量多 , 亩应施放腐熟牛 、 生 故 每 猪 圈肥 200 2 0 0 ~ 0千克 ,或浓 人 畜粪 水 7 ~ 0担 作 为底 5 08
照 强度 减 弱 , 时 由于 地下 部 的根 茎 膨 大 , 要 较 多 的 这 需
1 整地 施肥 : . 2 姜喜欢 土 层深 厚 , 富含腐 殖 质 的肥土 , 由
于 姜 的根 系少 , 布 范 围小 , 分 因此 用来 栽 姜 的 土地 还 须
高 l 米左 右 的平 架 , 上 铺 盖稀 疏 杂草 , 插 些树 叶 , 架 或 挡
住部 分 阳光 , 降低 照射 强度 , 以利植 株生 长 。 了秋 天光 到
6 ・ 欢迎刊发广告, 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 协办。
致 富 经 典
追肥 : 姜在 生 长期 间 , 根 据植 株 的 长势 确定 追肥 , 应

言 菜 抹蔬
次 , 种后 2 ~ 0天必 需再 用一 次 。 播 03 这样 才 能 比较 彻 底 ,
般 共 追 2 4次 , 合 中耕 除 草进 行 , ~ 结 掌握 先 淡 后 浓 的
使 其头 朝 内 , 脚朝 外 。一层 层放 好 后 , 盖 草 帘或 稻草 , 再 用 绳子 扎 紧 , 于灶 的上部 , 用 柴草 的热 烟 加温 , 持 放 利 保 筐 内湿 润 和 2— 0I的温 度 ,使幼 芽 长 到 1 03c c 厘米 左 右时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总结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姜种选择与处理、姜田选择与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63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86-02生姜,又名黄姜,既可以作为调味品,也可用于制药,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近年来,生姜的消费量逐渐增长,农户的种植效益较高。

现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姜种选择与处理1.1 姜种选择生姜品种较多,抚宁县主要选用山东莱芜绵姜或菜姜。

该品种根系发达,出芽多,长势旺盛,产量高。

选种时,要选择成熟度高、色泽亮黄、块状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质地坚硬、无病虫害的姜块作姜种。

剔除具有黑色或黄褐色圈纹的病姜块,若区别不开,可将姜块置于28 ℃环境中,经30 min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即为病姜[1]。

1.2 姜种处理1.2.1 晒种。

为了使其提早出苗且发芽均匀,可在清明节前后选择晴天将姜种摊放晾晒5~7 d,直至姜块表面的泥土脱落、姜皮稍皱为止。

晒种期间,发现姜圆头部分有裂纹即为受冻姜块,应及时剔除。

1.2.2 催芽。

为防止姜病的发生,于4月上旬用20%草木灰浸种30 min或1∶1.5∶120波尔多液浸种20 min,用稻草或麻包覆盖堆放2~3 d,然后放入催芽室进行催芽,温度以25~28 ℃为好,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

经25~27 d,待芽长0.6~1.2 cm或须根长出3~4 cm时即可种植。

1.2.3 掰姜种。

姜种下地前要掰种,一般以每个种块重75 g为标准进行掰种。

要剔除断面变褐、幼芽基部发黑等不正常的姜块。

一般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掰除,使养分全部供应主芽生长,以确保种植后全苗和旺苗[2-3]。

1.2.4 灭菌。

掰芽完毕,喷施瑞毒霉锰锌,每50 kg种用药50 g。

2 姜田选择与准备2.1 地块选择根据生姜的生理特性,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姜田,土壤以弱酸性或中性为佳,避免与生姜和烟草连作。

贵州山区生姜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贵州山区生姜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种植构成中的栽培技术要点(一)严格选择姜种、处理姜种1.严格选择姜种对姜种的合理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着生姜的出苗率及能否实现高产目标,更决定着生姜价位和农户的经济效益,是生姜高产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姜种选择阶段,要选择外形肥大、饱满并且有光泽的无病害姜块留种,选种的时期应定在光照不会过强的晴天。

2.对姜种进行困晒在选好留种姜块后,要将姜块用清水将表面的泥土冲净,在冲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勿将姜块表皮损伤,对姜块进行晾晒期间,需要将姜种放到确保不会对姜块表皮造成损坏的环境下,例如放在麦草中、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上进行晾晒,晾晒时间控制在1—2小时,或者也可以将姜块放在清理干净的地面上,但是切勿放在已出现硬化的地面上,因为在强光照射下地面温度会升高,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对姜块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姜种的质量。

在晾晒的过程中,须注意温度的控制,切勿在强光或是高温下进行晾晒,每天傍晚要将姜种收回,以避免夜晚降温对姜种造成冷害现象。

此外,姜种每经过1~2小时的晾晒,就需要将其移动到室内进行暗处理,暗处理3—4小时后,继续进行晾晒,以此反复循环2到3次之后,将出现干瘪、皱缩的姜种剔除。

3.催芽阶段在姜种困晒好之后,对其使用2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浸泡,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捞出姜种晾干,在对姜种进行分层堆放时,需在姜种堆底部加垫麦草,厚度控制7~8厘米,同时每一层姜种之间铺垫麦草,厚度为2~3厘米,在姜种堆周围加盖麦草,厚度为7~8厘米,用于保温和提升姜种堆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内,对姜种进行15~20d的催芽。

(二)种植地块选择和处理生姜其本身的特性为耐旱能力低、耐涝能力低,对旱涝不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一旦选择的种植地块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姜的产量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生姜的病患。

因此,在对生姜进行种植时,需要选择土层厚,地势高、土地疏松且肥沃以及浇灌便捷的沙壤土或是半隐蔽壤土地区,同时为了防止姜种发生瘟病,尽量避免选择前作为烟、姜的地块,对姜种需要轮作3a以上,可将姜种与芋头、豆类或是水稻进行间作、轮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姜处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生姜;种姜处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
生姜的食用部分为根茎,除了用作调味外,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1]。

梅州市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客家特产“姜糖”的热销,对原料生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生姜是喜温暖、耐阴湿、怕高热的作物,五华县气候非常适合姜的生长,生姜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一般产量45.0~52.5t/hm2,产值4.5万元/hm2左右。

最高姜田产量超过67.5t/hm2,产值达6.00~6.75万元/hm2以上。

为使农民了解生姜的特性,正确掌握种植生姜的方法,确保获得高产,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生姜要求阴湿而温暖,较弱光照,适宜温度为25~32℃,田间土壤湿度以70%~80%为宜,常积水,排水不良,易感病枯死。

根据这些特性,种姜时应选择地势较高、荫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块。

以中性或弱酸性为佳,生姜不宜连作,选地时注意避免选择前作是姜、烟草等作物的地块,以防止姜瘟病的发生2]。

需轮作3年以上,可与水稻或与芋头、瓜类、豆类等轮作、间作。

由于生姜的根系不发达、分布土层较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为此地块要深翻、晒白,开好排水沟,起高畦种植3]。

畦宽80cm,高30cm,沟宽30cm,并施足基肥,施优质农家肥30t/hm2加过磷酸钙750kg/hm2。

2种姜处理
生姜发芽适宜温度为15~18℃。

10℃以下低温和湿度较大时根茎易腐烂,地上部遇霜冻即枯死,在强光下叶片易凋萎。

选择无病虫害、色泽金黄、无机械损伤、有1~2个壮芽的姜块作种姜,选后用20%的草木灰液浸种30min或用1.0∶1.5∶12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进行消毒,以防治姜腐病。

然后催芽,把已消毒的种姜晒2~3d,以减少水分,杀死病菌,提早发芽4]。

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和附着的泥土脱落后进行堆放,用稻草或麻袋覆盖保湿催芽,也可放进温床催芽,当姜芽长1cm或已出了3~4cm的须根时即可种植。

3合理密植
谷雨后,立夏前,当地温达到16℃时即可种植。

种植时要做好合理密植,适当密植能提高生姜产量,将经催芽后的种姜掰成小块,每块重50~100g,每块留1~2个壮芽。

若收老姜为主,用种量1500~2250kg/hm2,若收种姜为主,用种量多至5250~6000kg/hm2。

种植时,开9~11cm深的种植沟,施入腐熟的猪牛粪混火烧泥15.0~22.5t/hm2、草木灰1500~2250kg/hm2或钾肥150~225kg/hm2。

每畦种2行,要求行距10~15cm,株距20~25cm。

放种时,姜芽应朝同一方向排列,便于以后回收种姜。

种植以后,用细土压紧姜芽,然后覆盖稻草或芒萁草,最后再覆上1层细土,以利遮荫、保温、保湿、防草、防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