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区畜牧业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区畜牧业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区畜牧业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____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畜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区畜牧业在这一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二、工作成绩1. 生猪产量增长:____年,区畜牧业在猪肉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推广优质繁育技术和加大养殖规模,生猪产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0%,有效满足了市场对猪肉的需求。

2. 牛羊养殖稳定发展:区域内牛羊养殖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育种和饲养技术研究,牛羊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得到了提高,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农户收入增长: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

通过推广养殖技术和提供市场渠道,许多农户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养殖企业,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

4. 疾病防控成效显著:生猪、牛羊等畜牧业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加强疫苗注射、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和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成功控制了多种畜禽疫病的传播,有效提升了养殖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1. 畜牧业发展模式单一:目前,区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的养殖模式,缺乏创新和科技支持。

这使得养殖效益有限,同时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2. 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畜牧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虽然一些治理措施已经采取,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大治理力度,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兽医队伍建设不足: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畜禽,而兽医队伍的建设是保障畜禽健康的关键。

目前,区域内兽医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引进人才的力度。

4. 畜牧业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畜牧业需要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目前,区畜牧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缺乏智能化的管理和监控手段,需要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

农牧场工作总结

农牧场工作总结

农牧场工作总结近期,我在一家农牧场工作了一段时间。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农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这篇总结文章中,我将回顾和总结我的工作经历,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农牧场的工作人员,我负责参与各项农牧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作物、饲养牛羊、照料动物等。

我发现,农牧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我通过专门的培训和实践,学习了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和管理技巧。

这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农牧场的工作环境,并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牧业的辛苦和耐心。

天气炎热时,我需要在田地里辛勤地耕种、浇水,确保作物的生长。

在动物饲养方面,我需要及时喂养动物、清理畜舍,照顾好它们的健康。

这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细心的观察,每天工作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培养了我的毅力和耐心,让我学会了面对困难和压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除了辛苦和耐心,工作中的团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农牧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协助。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需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与同事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和支持。

我发现,团队合作可以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也可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农牧业对社会的重要性。

农牧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背景下,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少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只有农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口粮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因此,我相信,农牧业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事业,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注和支持的工作。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农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农牧工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为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范本(2篇)

2024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范本(2篇)

2024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范本____年农牧业工作总结____年是农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一年里,农牧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革命,不断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农牧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重要成就。

首先,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推进。

在____年,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种植业发展迅猛,农产品供给充足,且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畜牧业发展有序,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

其次,农村产业革命成果显著。

在____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明显。

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扩大,农产品上行通道畅通,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再次,农村面貌继续改善。

在____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农村环境治理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最后,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有了显著进展。

在____年,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不少农牧业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链逐渐完善。

农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

____年农牧业工作要点1.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加强农村产业革命。

积极推动农村转型升级,发展农村产业集聚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牧业工作总结3篇

农牧业工作总结3篇

农牧业工作总结3篇全地区各级农牧部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经济“128”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精心安排,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克服前期持续干旱、“5?26”强降雨(雪)以及冰雹、洪涝等多灾、重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取得了好收成,确保了农牧民人均增收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农牧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亿元、争取国家投资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

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

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

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

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青稞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油料作物万亩,蔬菜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

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其中粮食为万吨(青稞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油菜万吨。

农牧的工作年度总结(3篇)

农牧的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2年,我国农牧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了稳产保供、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成果。

本年度,我们农牧部门紧密围绕中心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现将2022年度农牧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回顾1.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31亿斤,创历史新高。

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耕地保护、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2.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我们重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我们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年共抽检农产品质量安全样品230万批次,合格率达到了98.5%。

4.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在农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领域,我们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5.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022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6.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2022年,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不返贫。

三、工作亮点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们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我们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2年,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达到2273个。

3.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我们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农林牧渔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总结汇报:
农业生产,我们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种子的推广,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还加强了农业机械化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林业保护,在林业领域,我们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们还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了森林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畜牧业发展,在畜牧业方面,我们加强了畜禽养殖管理,提高了畜禽养殖的科学化水平。

我们还加强了畜禽疫病防控,提高了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渔业发展,在渔业领域,我们加强了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工作,提高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还加大了渔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渔业产品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渔业市场开发,拓宽了渔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我们在农林牧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林牧渔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农牧专干个人工作总结2022

农牧专干个人工作总结2022

2022年农牧专干个人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在这一年即将结束之际,我谨以此文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农牧专干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各位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回顾2022年的工作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农牧专干,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推动农牧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重要使命。

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022年,我参加了多次业务培训,学习了最新的农牧业知识和技术,同时积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2.落实政策,推动农牧业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农牧业政策,积极推动农牧业发展。

我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2年,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我参与了农村道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确保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4.做好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作为农牧专干,我不仅要关注农牧业发展,还要做好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2022年,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帮助农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协助村里开展各项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反思2022年的工作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2022年的工作中,我意识到农村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将积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习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提高服务意识作为农牧专干,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

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展望2023年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牧工作中。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
一年一度的农林牧渔工作总结汇报会议即将召开,我谨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
报我所在单位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单位在农林牧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
农业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农药防治措施,使得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了新型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在林业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了对森林火灾
的预防和控制,有效减少了森林资源的破坏。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方面,我们加强了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了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在渔业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水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了渔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渔业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我们单位在农林牧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林牧渔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溅罗宋突罢讥故抡归翘仁洽非艰瘤闻刺娟派鸭普盖辅讹欣劣辱恤率潞符熏霄躁翅绊栈驭共蝎禾摘露下晌缉衷簇台燃2008-2012年农牧业工作总结2008年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的核心目标,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中心任务,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农牧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扎实推进农牧业8511521113工程,狠抓高效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基础建设、惠农惠牧政策等工作的落实,努力克服2009年历史罕见特大夏秋连旱、2010年持续低温、2011年早霜、2012年三代粘虫重度爆发等自然灾害重发频发的影响,历经国际金融危机、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严峻考验,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要成效(一)粮食总产跃上200亿斤台阶。

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跃上百亿斤台阶,达到105亿斤;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17.6亿斤,比较2007总产增加124.9亿斤,增幅150%。

粮食平均亩产557.56公斤,单产增加173.56公斤。

科左中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后旗、奈曼旗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

(二)设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将近50万亩,较2007年增加40多万亩,增幅达到505%。

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加快,5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492个,其中1000亩以上15个,3000亩以上7个,开鲁县和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建成了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新建智能化温室、现代化育苗工厂5个,主要设施农业产品比重已占本地市场的40%。

在生产品种上,由过去单一的叶菜生产,发展为果菜、菌类等种类多、产量高、效益好的综合性生产,产品知名度显著提高。

2012年全市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30万亩,红干椒、无籽西瓜、沙地葡萄、加工番茄、食用菌、蔬菜等高效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以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三)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

2012年,肉类产量预计60万吨、禽蛋产量7万吨、奶类产量60万吨、绒毛产量1.28万吨,分别比2007年增加17.2万吨、3.1万吨、6.1万吨和0.38万吨,分别增长40%、79.5%、11.3%和44.4%。

牲畜存栏量和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716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228万头,羊存栏1000.3万只,猪存栏503万口,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 20.93%、36.2%、21.5%和35.9%。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5家,分别比2007年增加23家和7家。

市级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56家,分别比2008年增加26家、2家和39家。

全市经济合作组织1057家,比2007年增加733家,增幅226%。

全市已形成500万吨玉米、50万头肉牛、400万只肉羊、400万口生猪、3000万只禽类、100万吨杂粮杂豆的生产能力,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

龙头企业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34万户,解决就业人数3.3万人,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中获得收入4500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2万户、0.5万人和2100元。

(五)劳务输出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

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务工收入大幅增长。

2012年全市劳务输出75.5万人次,劳务输入4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13.4万人次,24亿元。

(六)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2年全市农牧民收入预计万元以上,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增幅为12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突出精细化管理,促进种植业增收增效一是狠抓粮食生产。

2008年以来,特别近两年来,全市把粮食生态节水、科技高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粮食生产由中产向高产迈进。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51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706万亩。

共建设节水、高产玉米“吨粮田”306.4万亩,落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72个,总面积82万亩。

吨粮田和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应用“一增四改”和高标准管灌、膜下滴灌技术,实行统一化服务和管理,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创历史玉米最高单产水平。

农业部组织的“玉米王”挑战赛地块单产达到1178公斤,位列全区第一。

二是扎实推进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效种植业基地建设。

从2008年开始,全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各地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组织协调,统筹作好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服务,扎实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初步形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品牌。

开鲁县“古榆牌”绿茄、奈曼旗香瓜、麻椒、库伦旗食用菌,科尔沁区的无公害蔬菜等一些产品已经辐射东北三省和京津唐等地。

2012年全市拥有高效特色种植面积235.5万亩,较2007年增加97.5万亩,增幅达141%。

(二)突出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按照“突出发展牛、加快发展猪禽,适度发展羊”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着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畜牧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肉牛产业有力推进。

2012年,建成肉牛养殖专业村451个,其中养母牛超千头村229个,育肥牛专业村37个;年出栏肉牛100头到500头的养殖场309个,500头到1000头的104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21个。

二是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强劲。

从2007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开始实施备案登记制度。

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新建规模养殖场列为考核旗县政府工作指标,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建设。

市、旗两级政府都制定并落实了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用地、贷款等问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2008年—2012年,全市累计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709个。

三是畜牧业良种保障充足。

2012年,全市2742个站点开展牛冷配,投放液氮罐3112个,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674个和620个。

现已完成牛冷配52.14万头,比2007年增加12.44万头。

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西门塔尔牛种牛基地,拥有良种肉牛种公牛113头,其中西门塔尔108头,夏洛来3头,安格斯2头,每年提供优质牛冻精200万支以上。

通过对全市能繁母牛提供免费优质冻精,使我市肉牛良种化比率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的推进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实施良种繁育推广,保障了我市畜禽良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三)扎实推进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农牧民收入2008年以来,各地大力开展劳务输出的宣传、组织、服务工作,劳务输出人数稳中有增、布局不断优化,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

由于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新开工企业的增加。

2012年市内、区内务工人数明显增加,占务工总人数的64%。

通过“双万人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技能培训,使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有5万余人领到了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了技能型输出,就业领域拓宽、就业层次和工资待遇提高。

几年来各地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各行业平均月工资年均增长100元以上。

(四)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带动能力2012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利税总额35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1.7倍、1.8倍和1.7倍。

玉米生物产业在科尔沁工业园区和开鲁工业园区内已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正在由淀粉等初级产品阶段向谷氨酸、氨基酸系列等深加工产品阶段转变,梅花生物等领军企业产业延伸、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正在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生产基地。

科尔沁牛业、蒙药集团、天润蓖麻、清谷新禾等优势特色企业建立自己研发机构,并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产品科技含量、档次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预计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130亿元,是2008年的1.7倍。

(五)突出抓好玉米机收,全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2008-2012年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化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

2012年农机总动力可达565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336万千瓦,2012年拖拉机保有量可达16万台,比2007年增加8.3万台,2012年配套农机上可达35万台,比2007年增加14万台,2012年玉米收获机可达3844台,比2007年增加3686台;玉米机收面积400万亩,比2007年增长90%以上。

农机装备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2007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为64%,2012年可达75%,五年增加11上百分点,增幅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六)以草原奖补政策为契机,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草原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全市草原建设总规模累计达到3669.06万亩,平均每年的建设规模约为733.8万亩。

其中,多年生优质牧草累计建设面积是381.86万亩,年均建设面积为81.5万亩,累计保存面积273万亩;饲用灌木建设面积累计达289.9万亩,年均建设面积为57.98万亩;青贮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78.3万亩,年均种植面积为235.66万亩;草地补播面积累计达到539万亩,年均补播面积107.8万亩;现有草地围栏总面积1280万亩;打草机械及青贮和秸秆加工机械共有3.5万多台(套);建各类永久性窖池24万多座,容量已达1180万立方米;累计储备饲草料451亿公斤,秸秆过腹转化率达到70%以上。

鼠害防治面积682.3万亩,虫害防治面积996.3万亩。

草原奖补工作顺利实施。

完成禁牧3405.67万亩,草畜平衡1088.38万亩。

牧草良种补贴任务是398.6万亩、牧户生产补贴17.69万户、移地安置牧民416人,草原管护员1035名,总资金38759万元,涉及全市98个苏木镇、1498个嘎查、36.27万户,牧民148.6万人。

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天然草原超载状况有所缓解,已由平均超载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

草原植物种类增加。

草原生产适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草地补播、优质牧草栽培、饲料作物种植、秸秆转化等技术的应用,减轻了草牧场的压力,给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使草原“绿起来”变成了现实。

(七)狠抓动物防检疫,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五年来,全市始终对动物疫病防控保持高压态势,对布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应免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