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因素分析
影响化学需氧量(COD)测定因素及消除方法

影响化学需氧量(COD)测定因素及消除方法
一、加热时间和温度
加热是为了提高氧化速度和和氧化彻底。
化学需氧量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回流时加热温度的高低和加热时间的长短都会对COD 值得测定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加热时务必使溶液保持微沸状态,时间从沸腾开始准确计时2小时,加热时间短通常会造成结果偏低。
二、回流装置
带有24号标准磨口的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回流冷凝管长度为300~500mm。
加热装置有专门的消解回流装置,可以取代老套的电炉加热。
一般采用长管空气回流,目的是防止在加热沸腾过程中水样中的有机物蒸发损失,造成检测结果偏低,同时如果没有回流,大量水分蒸发,容易烧干.
三、纯化水相关问题
1. 3.试验冷却后,到底是加80ml还是90ml纯化水?
都不准确,要求是先用20-30ml水冲冷凝管,然后取下锥形瓶,稀释至140ml
2. 1.做COD回流时,一定要冷却了才能加90ml水:
里面全是硫酸,不冷却好就加有危险。
且骤冷骤热玻璃仪器容易损坏。
最好是冷却了之后再加水冲洗冷凝管。
3. 2.纯化水冲洗冷凝管的目的:
冷凝管壁上会有一部分回流过程中会发出的有机物,要用蒸馏水冲刷进三角瓶中,保证数据准确。
四、冷却时间。
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影响原因分析

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影响原因分析摘要:从水体污染的角度讲,化学需氧量构成了关键的判断指标。
经过水体检测后,如果测量得出偏高的化学需氧量,则能够表明当地水体已经出现程度较重的污染。
由此可见,检测化学需氧量对于治理与防控水体污染具有明显的必要性。
在此前提下,关于检测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有必要明确影响需氧量的各项相关因素,进而给出防控化学需氧量超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影响原因化学需氧量的指标构成了判断与鉴别水体污染的关键标准。
近些年以来,检测化学需氧量的技术手段已经得到明显改进,运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获得需氧量检测的精确数据。
但是在检测化学需氧量的具体操作中,某些还原性的微量物质存在于水中并且将会影响到检测结论,其中典型的微量物质主要包含铵根离子、硫离子与其他微量元素[1]。
在此前提下,对于需氧量的检测操作尤其需要重视各类微量物质造成的干扰与影响,并且运用相应手段来排除检测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一、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基本检测原理在判断水体污染的过程中,化学需氧量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水体污染的重要根据[2]。
具体来讲,对于待测水样在进行处理时,氧化剂的消耗总量即为化学需氧量。
在多数情况下,用于完成待测水样处理的氧化剂主要为重铬酸钾。
作为综合性的污染判断指标而言,化学需氧量指标可以用于反映水体目前是否已经表现为严重污染。
并且,运用重铬酸钾法来判断与鉴别水体污染程度,该技术措施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精确性。
具体在测定水样污染时,主要应当依照如下的检测流程来展开操作:首先准备好磨口的锥形瓶,并且在锥形瓶的内部加入20毫升待测水样,然后完成均匀混合的处理。
在此基础上,对于沸石以及10毫升的重铬酸钾液体加入水样中,并且确保回流冷凝管以及锥形瓶达到牢固连接的程度。
经过40分钟左右的加热回流后,应当将混匀的硫酸银溶液(30毫升)融入待测液体[3]。
等到混合液充分完成了冷却处理以后,对于锥形瓶即可取下,并且将指示剂(亚铁灵)滴入其中。
COD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消除方法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注意事项、影响因素分析及消除方法一、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水中还原性物质指:氯离子、亚硝酸离子、亚铁离子、硫离子等的存在会影响到COD的测定。
这些还原性物质会跟重铬酸钾反应,使得测量结果变大。
1.Cl-的干扰及消除:1.1干扰:①在众多的干扰因素中,Cl-是主要干扰因素之一,Cl-会导致催化剂浓度降低(Ag++Cl-=AgCl),使有机物氧化不完全,测定结果偏低;②同时Cl-在酸性条件下可被重铬酸钾氧化,从而消耗氧化剂的量导致测量结果偏高,例如:K2Cr2O7+14HCl== 2KCl+2CrCl3+3Cl2↑+7H2O,氧化后的产物Cl2即可逸出,又可氧化水中的其他还原性离子,如Fe2+,S2-等,使COD结果偏高。
因此氯离子成为废水COD 测定的主要干扰物。
1.2消除:HgSO4掩蔽法对Cl-干扰消除方法一般采用汞盐法:加入10倍Cl-量的HgSO4。
由于Cl-与HgSO4形成可溶、难离解的HgCl2,消除Cl-的干扰。
若氯离子浓度较低,也可少加硫酸汞。
对于高氯废水,可加入最高20倍Cl-量的HgSO4。
2.NO2-干扰的消除NO2-干扰主要是消耗重铬酸钾的量,使测定结果偏高,可通过加入NH2SO3H(氨基磺酸)来消除。
其原理是:NH2SO3H+HNO2=H2SO4+H2O+N2↑,每1mgNO2-加入10mg氨基磺酸,可消除NO2-的干扰。
3.Fe2+和S2-的干扰二、空白试验值的影响选用纯度高的纯化水,使用重蒸馏水。
三、水样的保存先将盛装水样的仪器用水样淋洗,使器壁所吸附的成分与水样一致。
由于水样中存在微生物,它会使有机物分解,引起COD的变化,因此采集的水样应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需短时间保留。
可向水样中加入硫酸,使水样PH<2,并置于0-5℃。
四、加热时间和温度加热是为了提高氧化速度和和氧化彻底。
化学需氧量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回流时加热温度的高低和加热时间的长短都会对COD值得测定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加热时务必使溶液保持微沸状态,时间从沸腾开始准确计时2小时,加热时间短通常会造成结果偏低。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1.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水中还原性物质通常有Cl-、NO2-、Fe2+、S2-、NH3或NH4+等,这些离子的存在会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许多实验已经证明,重铬酸钾在酸性介中能使水中还原性物质的氧化率达90%~100%。
因此,必须消除。
1.1 CI-的干扰及消除1.1.1 CI-的干扰在众多干扰因素中,Cl是主要干扰因素之一,已受到分析界的关注。
Cl的干扰会导致催化剂浓度降低,使有机物氧化不够完全,因为Ag++Cl-=AgCl,使测定结果偏低;同时Cl-在酸性条件下可被K2Cr207氧化,6C1+Cr2O7-+14H+=3Cl2+2Cr3|++7H20,氧化后的产物C12既可逸出,又可氧化水中的其它还原性离子,如Fe2+、s2-等,使C0D结果偏高。
1.1.2 Cl-的消除1.1.2.1 HgSO4掩蔽法加入10倍Cl-量的HgSO4。
由于Cl-与HgSO4形成既难离解而又可溶的[HgCl4]2-,可以消除Cl-的干扰。
也可加入20倍Cl-量的HgSO4,效果更佳。
但加入汞盐易引起二次污染,刘冬梅利用MnSO4代替Ag2SO4做催化剂,通过化学计量法扣除Cl一相当的COD值,测定水中COD,结果令人满意,且解决了汞盐的二次污染。
1.1.2.2硝酸银溶液沉淀法方法一:预先测定水样中Cl量,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以除去Cl-干扰,因为Ag++Cl-= AgCl。
此法理论上可行,但除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方法二:先在水样中加入K202Cr7标准溶液,然后用硝酸银溶液对水样进行滴定,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为止,再按标准回流法操作,加热回流2 h后,若溶液仍有砖红色沉淀,再加人数滴氯化钠至砖红色沉淀消失为止,然后进行COD测定,可消除Cl-的干扰。
反应原理:Ag++CI-=AgCl这一过程主要是消除溶液中Cl-干扰。
2Ag++Cr2O7-=Ag2Cr207↓(砖红)证明Cl-沉淀完全。
影响COD测定仪测量结果的因素

影响COD测定仪测量结果的因素作为指标,COD是水质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
COD测量在水污染指示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但是,在化学需氧量测量过程中,假如没有适当的掌控因素,很简单影响其指示结果。
1、样品的预处理一般情况下,水质经排水装置排出后含有油分,各种设备和装置中的油分也不同。
讨论发觉,造成COD值偏高的重要因素是水样中的含油量,而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系。
假如水样中含有乳化油和悬浮物,并且在回流过程中杂质被明显去除,那么传统的回流滴定法更为合适。
假如需要分光光度法去除杂质,必需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这样,在实践中,才能依据水质氨氮分析(分光光度法)中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对于絮凝剂剂量问题都可以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试。
2、加热条件的影响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时,加入反应物后,摇匀液体,放入加热器中回流。
温度对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
当温度低时,会发生不完全反应,结果值当然会低于预期。
振动也会导致高温下的高结果。
消解过程应在沸水样品的稳定状态下进行。
时间必需从煮沸开始计算,并且必需记录每个样品的煮沸时间,以确保它们被完全消解。
3、取样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采纳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任务采样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由于污水检测采集的样品水质不均匀,会影响测量结果。
由于进样口离液面油很近,合成油或从端口优先混入其他杂质固体,所以在进样时要避开人为混入油类或漂流物等杂质。
在正常条件下不过滤样品。
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水的挥发性很大。
取样前需充分摇摆,使悬浮液充分分散,达到取样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采样和分析应在充分振动和均匀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不能太少。
假如样品量不足,污水中的高氧消耗的特别小的颗粒或更高的分布不均匀而汲取少,导致与实际测量结果有偏差。
在实践中,推举的样本量为20ML。
假如样品中COD值比较大,可以先稀释再取样20ML进行测定。
4、除去氯离子的干扰在COD测量过程中,当水中含有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无机物质时,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存在肯定偏差。
COD检测的结果和哪些方面有关

COD检测的结果和哪些方面有关COD(化学需氧量)是用来评估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指标。
CO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影响因素。
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方式对COD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如果样品在采集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有机物可能会氧化或分解,导致COD值低于实际含量。
此外,样品中有悬浮物或沉淀物时,可能会干扰COD分析,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反应时间和温度:COD检测过程中,反应时间和温度的设定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反应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充分氧化有机物,导致COD值偏低;反应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其他化学反应的发生,导致COD值偏高。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反应速率,从而影响最终的COD结果。
酸碱度调节:COD检测中常常需要进行酸碱度的调节,以确保反应条件适宜。
如果酸碱度调节不准确,可能导致COD值的偏离。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可能干扰COD反应的进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化学试剂的质量和纯度:COD检测使用的化学试剂的质量和纯度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试剂的纯度不足、过期或受到污染可能导致反应或产生干扰物质,从而引起COD值的偏差。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准:使用的COD分析仪器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对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如果仪器的读数不准确或者校准不及时,可能产生测量误差,使得COD值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杂质和干扰物: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会对COD测定产生影响。
例如,存在硫化物、亚硝酸盐、氯离子等物质时,可能干扰氧化反应的进行,导致COD值的误差。
因此,在样品处理和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去除或减少这些干扰物的存在。
反应剂的比例和用量:COD测定所使用的反应剂,如硫酸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其比例和用量。
如果反应剂的比例不准确或者用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COD值的偏差。
实验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实验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CO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探析

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探析【摘要】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中有机物氧化的一种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水质污染程度。
本文通过探讨实验方法、样品处理、试剂使用、仪器操作以及环境因素等对COD测定的影响,分析了影响COD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实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COD的测定结果,而样品处理的步骤也会对COD值造成一定影响。
试剂的选择和用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准确地测定出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为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科学合理地探析COD测定的影响因素,对于准确评估水质、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实验方法、样品处理、试剂使用、仪器操作、环境因素、探析、结论1. 引言1.1 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探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样中氧化剂氧化含有可氧化物质所需消耗的氧的量,它是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在进行化学需氧量测定时,不同的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验方法的选择、样品处理方法、试剂使用、仪器操作和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选择和操作不当都可能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需氧量测定时需要谨慎对待这些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细致的探析,分析它们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为水质分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正文2.1 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实验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
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探析

化学需氧量测定影响因素探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氧化所需的化学氧的质量。
COD测定是水质分析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价废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COD测定的结果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包括可溶性有机物和难降解的有机物。
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COD测定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COD反应的速率。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COD反应速率,缩短测定时间。
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有机物部分挥发或燃烧,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酸碱度:COD测定中常使用的氧化剂为硫酸钾,反应环境为酸性条件。
水样的酸碱度对COD测定结果有重要影响。
酸性条件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过程,但过强的酸性条件可能会导致一些有机物在酸性介质中分解产生其他反应物,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反应时间:COD反应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求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获得更准确的COD值。
但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导致氧化剂与水样中的有机物发生一些其他反应,进而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 样品预处理:COD测定前的样品预处理对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样品中存在的悬浮物、固体颗粒和可溶性物质可能会干扰COD分析的准确性,需要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将其去除或分离。
影响COD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包括温度、酸碱度、反应时间、氧化剂浓度和样品预处理等。
在进行COD测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条件,并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因素分析
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便是化学需氧量过高,文章从还原性物质、空白实验值及其他方面分析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化学需氧量;检测;因素分析
化学需氧量作为衡量水质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水中存在着很多还原性的物质,如氯离子、二价铁离子、硫离子等,这些物质会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水样的取样过程、水样的保存、运输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质量、实验用水、试剂加入量、回流时间,以及不同实验人员的操作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作为实验室检测人员有必要对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检测过程中消除这些因素,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文章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CO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
1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1.1 氯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氯离子能够降低催化剂的浓度,导致有机物在进行氧化时并不完全,是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发生反应,使得测定的结果较标准值低;在酸性的条件下,氯离子会被重铬酸钾氧化,反应中产生氯气,氯气能够将水中其他的还原性离子氧化如硫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并且自身为气态能够逸出,导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值偏高。
通常实验室采用加入硫酸汞的方法除去部分氯化物,经回流后,氯离子与硫酸汞结合成可溶性的氯汞络合物。
1.2 二价铁离子和硫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些水样当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和硫离子等干扰元素,在测定前要先测定原始的浓度,默认氧化量是固定的,在测定实验的计算中扣除二价铁离子和硫离子的耗氧量,从而得到实际的化学需氧量。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理想环境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不大,因此可以在水样中提前通入空气,将二价铁离子和硫离子氧化形成沉淀进而除去。
1.3 氨分子或铵根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当水中有氯离子存在时,氨根离子会发生这样的反应:6NH3+7Cr2O+56H+=6NO2+14Cr3++32H2O,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
因此,可以对水中的氯离子进行消除或是利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测定。
2 空白实验的值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2.1 硫酸质量
硫酸的产地和质量都会对空白值产生影响,甚至有时测定结果受影响的程度能够达到几倍,为了解决硫酸对空白值的影响,在进行硫酸试剂使得选用时要选择优级纯的硫酸,或者是质量较好的分析纯硫酸试剂,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的硫酸试剂要保证是同一个厂家的同批次硫酸,将硫酸对空白值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的不同也会对空白值产生影响,如表1所示。
经过实验表明,去离子水用于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中时,其中常含有不能被交换的微量有机物和树脂溢出物,这也是使得实验空白值高于标准值的原因,因此在化学含氧量的测定实验中不能使用去离子水。
若要有效降低空白值,可选择高纯水或超纯水作为实验用水。
额外要注意的是,实验所用水不能放置和保留过长的时间,避免被污染会出现变质现象。
2.3 试剂浓度
化学需氧量的国标测定方法中明确规定了Fe(NH4)2(SO4)2和重铬酸钾这两种物质的浓度,经过实验能够发现,在测定化学需氧量时,如果所用试剂的浓度较低,其实验的空白值也相应较低,所以在进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或是空白实验时,要尽量选用浓度较低的试剂,尤其在正式测定化学需氧量时,更应当注意选用试剂的浓度。
3 影响COD检测结果的其他因素分析
3.1 H2SO4-Ag2SO4的加入量
试剂浓度:重铬酸钾溶液0.250mol/L,标准样品水溶液40.9±2.8mg/L。
实验过程:取20.00mLCOD标准样品水溶液,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和几颗防爆沸玻璃珠,摇匀。
装好回流装置,打开冷凝水,从冷凝管上端分别加入10mL、20mL、30mL、40mL、50mL、60mLH2SO4-Ag2SO4试剂,自溶液沸腾回流两小时。
冷却后,用约30mL蒸馏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后,取下锥形瓶,再用水稀释至140mL左右。
最后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COD值,其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随着H2SO4-Ag2SO4的加入量的增加,COD的值逐渐增大,且当加入量大于30mL时,增大的速率特别明显。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与水中的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铬酸银沉淀,从而消耗重铬酸钾,造成COD的值增大。
3.2 回流时间的不同
实验过程中,取30mLH2SO4-Ag2SO4试剂,回流时间分别设为0.5h、1h、1.5h、2h、2.5h、3h、3.5、4.0。
其他实验过程与前述一样,计算COD值,其结果见表3所示。
由表3可知,COD测定值随着回流时间的增长,变化不明显,总体趋势是变小的。
当回流时间小于2h时,变化较为明显,可能是因为反应刚开始尚不稳定的原因;大于2h时,反应趋于稳定,随着回流时间的加长,COD的值反而减小,这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一个反应平衡,随着回流时间增长,向逆反应方向转化,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回流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中化学含氧量的测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努力对水样中的影响物质进行消除,确保实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涓,胡佩佩.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
[2]卢业华.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
[3]杨玲玲.化学需氧量及其监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3).
[4]崔洪强,藤野.对化学需氧量(CODMn)检测影响因素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5]牛新征.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