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史料价值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史料价值
张莉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满文档案约有200余万件(册)。
满文档案是清朝统治者在实施各项统治中,以满洲语言文字撰写的各项公务文书,经整理归档形成的档案。
清朝以满语文为官方语言文字,这是清朝特有的规定,它不仅体现清统治者的民族统治特性,而且提高了满洲自身的社会地位。
本文从满文档案形成入手,详细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档案的概况,进而分析满文档案对研究工作的史料价值。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新疆历史档案及其整理出版工作
2.近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编译出版概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哈萨克档案述要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有关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

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摘要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档案机构之一,其档案分类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历史文献。
金融学_中央财经大学3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金融学_中央财经大学3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提出“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有单举一事,觉其无足重轻;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观点的学者是()答案:梁启超2.《积微翁回忆录》的作者是( )答案:杨树达3.《治史三书》的作者是( )答案:严耕望4.中国古代史学者搜集史料的一般步骤是( )①查阅正史②搜集史书以外的其他文献③收集正史以外的史书④搜集文献以外的实物、口碑等史料答案:①③②④5.伪作《石达开遗诗》的是答案:高天梅6.以下日记已被学者判定为伪作的是答案:景善日记7.以下观点错误的是伪书的出现都是由于经济利益8.主张“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的学者是答案:胡适9.一档馆所藏1000万件明清档案里,除了汉文档案之外,最多的是答案:满文10.档案之所以被称为档案,主要是由于答案:经过特定的工作程序集中保管11.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2.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管答案:明清档案13.以下不属于皇帝下行文书的是答案:题14.晚清时期有圣训存世的帝王包括①道光帝②咸丰帝③同治帝④光绪帝答案:①②③15.下列著作中与另外三部性质不同的是答案:《建国方略》16.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馆藏主体是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档案17.以下档案资料汇编里由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是答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政要的个人档案不包括答案:孙中山19.以下认识错误的是答案:民国中央政府档案保留得都比清代完整20.南部县衙门档案收藏于答案:南充市档案馆21.坊间所称的“大溪档案”是哪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档案答案:蒋介石22.“大溪档案”现在收藏于答案:“国史馆”23.台湾地区建设有“胡适档案数据库”的机构是答案:“中研院”近史所24.“中研院”史语所主要整理出版答案:明清档案25.收藏“石叟文库”的重要历史人物是答案:陈诚2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共包括①正编②续编③三编④四编答案:①②③27.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处为外国商船来往口岸后,地位最突出的是答案:粤海关28.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是答案:赫德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的《中国海关密档》是赫德和谁之间的通信答案:金登干3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答案:戈公振31.香港地区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答案:《遐迩贯珍》32.上海强学会会刊是答案:《强学报》33.研究系的政论刊物是答案:《改造》34.近年新出版的全集里部头最大的是答案:《袁世凯全集》35.大清邮政局成立于19世纪答案:90年代36.以下不属于学生日记的是答案:《周佛海日记》37.回忆录作为史料的局限性包括①回忆者可能因记忆模糊导致讹误。
02概论第二章 档案事业

第二章档案事业一. 单选题(共20题)1. 我国于()年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
B.19802. ()是指国家行政当局为征求档案工作意见建议而依法设立的顾问性组织。
D.档案咨询机构3. 1958年,()创办档案系,这是我国档案成人高等教育的开端。
D.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4. 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管理(),标志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创立。
A.特种教席5. ()是我国最早专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机构。
C.崇实档案函授学校6. ()是专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
C.部门档案馆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集管理()两朝及以前各朝中央机构形成的档案。
D.明清8. (),中央书记处正式批准开放历史档案,我国第一次出台了开放档案的政策。
B.1980年5月9. 到()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地方档案馆普遍建立。
D.196510.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1956年—196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的规划目标。
C.地方档案馆11. 1952年,我国第一个专门档案馆——()成立。
A.国家地质资料馆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批准设立国家档案局。
A.1954年11月8日13. ()指出:全部敌伪档案“经过初步分类登记以后,应妥善地保管起来,片纸只字也不得再有损毁或遗失。
”B.195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14. 1951年2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在原“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旧址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这是()的前身。
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5.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国家机关开展“行政效率运动”,视文书档案为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把“()”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A.文书档案改革16. ()的下发,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观后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观后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宝库,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献文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关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观后感。
进入档案馆的瞬间,我就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折服。
宏伟的建筑,石雕墙面和大理石地板,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
久违了的馆藏文物、珍贵文件和照片引发了我的无限好奇心。
在浩如烟海的档案室中,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走进了各个历史时代。
每个文献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承载着深深的历史记忆。
从春秋战国到现代革命,档案馆完整地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档案室内的工作人员专业而周到,他们熟练地处理着海量的档案,确保其保存和分类工作的高质量。
即使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料,他们依然能够提供热情而专业的引导和解答。
这无疑是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莫
大赞扬。
除了展示历史文物和档案资料,档案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历史。
我特别喜欢档案馆的交互式展示,通过触摸屏和虚拟现实技术,我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生动。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参观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传承。
它不仅是历史的宝库,更是一个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我由衷地推荐每个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都来到这里,亲身感受那份震撼和敬畏,感悟历史的伟大和智慧。
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参加意大利米兰赛会史料(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严
裕
广东 人
监 生
查纬 藩
南 京城 内
瓷 器
江 西
扇子
苏 , k l 1
水 晶器
苏 州
价 值 号 数 重 量 容 积
一千 六百元 八箱 计八 号
八百 元
四百元
五百 六十斤 五迈 当见 方
维普资讯
.
赴赛 人 ( 籍贯 、 姓 张人杰 名、 业) 职
三 百 三 百 五 百 五 百 二 臼 五 十 五 百 ( ) 元
数 四十五箱
计 四十五 号
重 量 二干 五百斤
容 积 六 丈方
共 占地 十一丈 方
赴赛 人
( 贯、 名、 籍 姓 职业 )
舒清莲
浙 江杭 州人 商务 总会议 员 设 浙江省城
营业 所 ( 牌号 、 址) 地
( 贯、 名、 籍 姓 职业 ) 林 天如 浙 江青 田县人 贸易生理 营业 所
( 号、 址) 牌 地
林永 源 杂货店
青 田谷 口
赴赛物 品类
产 地
石 器
青田
瓷 器
广东
坭器 竹 木器 茶 叶 细 扇 钱 剑
宜兴 上 海 青 田 杭 州
温州
价 值
营 业 所
浙 江乌程 县人
江苏候 补知 府
( 牌号 、 地 通运 总分行
址)
在 巴黎
赴赛 物 茶 叶 瓷器 绣货 丝 毛 银器 玉器 铜 泰 紫 景 纸草 器 刻 紫沙 牙 漆 雕 象 品类 毯 玛瑙 器 蓝 扇 竹 木 器 器 紫 晶
产 地 汉 口 江 西 【天 津 苏卅 广东 广东 苏 京 江 北 杭州 州 定 宜兴 福 嘉 广东 福 州 广东 京 北 扬 州 价 号 值 二 千 千 七 二千 一千 年 千 百 四千 — 八 百 百 — 二 六百 一 一 九 —二 七 —
档案的脉络——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感

档案的脉络——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感这周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我国目前建馆时间最久、保存档案最多的国家档案馆。
档案馆收藏着如此多珍贵的档案资料。
我有幸听到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讲解。
在一个展厅内,收藏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文件。
有皇帝的诏书,有妃嫔册封文书,有古代的地图,还有古代收藏这些资料的容器。
在那里我还登陆了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网站,在搜索框里敲入关键词,搜索档案。
在电脑中我看到了好多有趣的资料,比如赈济文书,甚至有后人记录的全彩图片。
这些都是明清时代的真实反映。
看这些档案,就是直面了历史。
它与我以往阅读历史书的体验完全不同。
历史的承载物就在我的面前,整体和细节都一览无余,历史变得这样鲜活,栩栩如生。
尤其是一些小细节,是在任何书中都读不到的内容。
那些有趣有料的事都藏在一卷卷文书中,在字里行间,在一切图像中,需要研究人员仔细搜寻,最终才能被广大群众所知。
我突然觉得档案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开始,如果没有保存这些东西,我们将无法真实了解过去,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根基。
档案馆就是历史的宝库,是可以寻到根基的地方。
我以前对档案馆有着一个死板的概念:不就是保存资料的。
档案工作所做的的确是保存资料,但是如何保存好资料,也是一门大学问。
作为需要深厚人文素养积淀的艺管人,我们必须要学会和资料打交道。
而档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资料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其中饱含着档案管理人员的艰辛。
比如说文献复制,要将档案及文献复印、还原、扫描、拍摄。
还有装订,要先整理好,编号、填写目录、打孔,经过一系列工序。
像电子版的档案,还要进行数字化加工,扫描、打印、数据录入…...都是繁琐的工作。
尤其是实体的档案,还要防火、防潮、防盗,这其中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付出太多艰辛。
但是我认为档案工作最了不起的是分类整理的工作。
想象着成千上万的资料扑面而来,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资料,想要把它们整理清楚,有序归位,方便后人查询取用,想必是项极艰难的工作吧,尤其是最初构建分类体系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很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来馆查档流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来馆查档流程
1.出示并提交介绍信、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2.领取存包柜卡,将个人随身携带物品存入存包柜,个人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
3. 阅读《利用档案须知》。
4.填写《利用档案资料人员登记表》,明确查档内容、范围。
5.查阅数字化档案,由工作人员分配登录号后,在阅览室电脑上进行查阅。
6. 查阅档案出版物,在阅览室自行取阅,阅后请放回原位。
7. 查阅缩微胶片档案,填写《调档单》交服务台;工作人员调出胶片后,双方在前台办理交接手续;利用完毕,档案胶片交还前台,办理归还手续。
8. 来馆利用档案以摘抄为主,可申请复制档案图像。
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17年2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发掘明清档案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人民日报》记者叶帆(2012年01月19日07 版)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宬。
明朝永乐皇帝颁给喇嘛失家摄聶的勅谕。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的大金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明清档案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怎样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记者:为什么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胡旺林: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兼有历史凭证价值和信息参考价值的特殊文化资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中,档案一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各种原因,明清以前历朝中央政府的档案绝大多数已经消失,
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纸只字。
就此而言,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是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
在20世纪初,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明清档案现今存世1000多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多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明清档案既是古代原始文献,又是国家珍贵文物,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唯一性。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真迹,东方瑰宝”。
记者:明清档案都蕴藏着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胡旺林:作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在内政外交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明清档案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只能举其要者略作披陈。
首先,明清档案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
大量档案突出证实了这样几点:一是国家大一统的理念。
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东北和新疆采取军府屯兵制,在蒙古地区以盟旗制度实行自治管理,在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进行监管,其边疆民族政策很有借鉴意义,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理念。
二是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制度。
明清两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省、府、州、县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形成了基本
的行政区划格局。
三是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通过严密的科举考试在全国范围定期选拔官员,以保证官员的素质和相对的公平性,而且对各级官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期考核。
其次,明清档案真实记录了明清两朝的社会文化。
在社会生产方面,古代中国强调农为邦本,清代各省官员须按时奏报农作物长势、夏秋收成、粮价涨落等情况;清代的食盐产销、铜矿开采、官窑瓷器等重要手工行业,朝廷均设专门机构派员管理,将生产活动随时上报;清宫档案还记录了云锦、玉雕等大量传统工艺,保存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在自然环境方面,清代档案对水旱和地质灾害的详细记载,不仅是反映环境变迁的珍贵史料,而且为今天的三峡枢纽、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借鉴参考;有清一代各地所得雨雪情况的定期奏报,形成了十分完整的气象气候资料,对现今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据。
再次,明清档案保存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化。
清朝确定满文为官方文字,现存200多万件满文档案,内容大都涉及边疆与民族问题,有待深入挖掘整理。
蒙文档案留存下来5万多件,记录了十分丰富的蒙古族的社会文化信息。
清朝皇帝崇奉藏传佛教,使西藏与中央政府及内地的关系更加紧密,档案记载了大量藏族宗教仪规和生活习俗方面的信息。
其他如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生产生活
与民族习俗等情形,在明清档案中都有详细记载。
明清档案是一座少数民族文化宝库。
明清档案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
记者: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胡旺林:明清档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1925年特设专门管理机构之后,即由昔日皇家秘档转为国家文化遗产。
从那时开始,明清档案事业历经80多年风雨沧桑,其保管和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5年—1948年),老一辈档案工作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精心保护,为躲避日本侵华战火将档案南迁西运,并拓荒式地整理出版了一批珍贵档案。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明清档案保管渐为有序,且有大量出版利用。
“文革”结束后,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伴随改革开放,明清档案的保管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呈现全面发展的局面,其珍贵价值越来越彰显出来。
记者:那么,明清档案在现今国家文化建设中都发挥了哪些特殊作用?
胡旺林:明清档案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全方位服务,其多重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其一,明清档案成为国家资治的佐证。
明清档案在许多方面直接服务于国家中心大事,在诸如中外划界谈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
2011
年,为配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推出共计80册的大型档案文献《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首次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晚清宫廷所藏辛亥革命档案,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二,明清档案成为学术研究的金矿。
明清档案各类专题史料的编纂出版已达200多部,有1800多册,约5亿字,大大拓宽了明清史的研究领域。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后,我馆系统提供数字化档案300多万件,为清史编纂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成为这一国家文化工程的基石。
大量满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档案的翻译出版,有力地推动了边疆民族问题的学术研究。
其三,明清档案成为地方和行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元素。
明清档案为社会各界编史修志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为各种明清古迹古建的维护修缮提供了真凭实据,为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打造了一张又一张个性鲜明的“文化名片”。
其四,明清档案成为公众品味历史文化的长廊。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公众免费开放利用。
近20年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30多项专题展览,传播了传统文化,让公众领略到皇宫珍藏。
我馆曾以走出戏说、走近真实为主旨,集体创作了28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面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
其五,明清档案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明清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金榜、皇室玉牒、满文
秘本档等分批入选世界记忆工程,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迄今我馆已接待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利用研究,并与10多个国家的文化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明清档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明清档案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过程中,如何做好明清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胡旺林:关键是要构建好保管和利用两大平台,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馆库设施建设。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新馆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一座现代化档案馆。
二是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健全档案保护制度,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档案保护力度,加强对残损档案的修复和抢救,确保档案的长久与完整。
三是加强档案整理。
力争用较短时间完成馆藏全部档案的秩序加工和著录工作,建好细账,摸清家底,为明清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全面推进数字化工程建设。
加快档案数字化进度,构建高效准确的档案数字利用平台,争取早日实现明清档案的数字检索和远程利用。
记者:面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怎样进一步实现明清档案的文化价值?
胡旺林: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思想观念,适应社会需求,采取得力举措,真正
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努力打造明清档案的文化品牌。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自觉贴近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重大部署,主动寻找发挥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渠道,深度发掘明清档案文化资源,努力提升档案编研和编译工作水平。
二是面向社会,走向大众。
把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作为明清档案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阅览厅、展览馆、大讲堂等各种形式,让明清档案走出宫廷、走向社会、走进时代,自觉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格局,成为人民大众能够共享的传统文化。
三是提升技术,整合信息。
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使明清档案工作步入信息时代快车道。
四是沟通两岸,加大交流。
由于历史原因,明清档案现主要分存北京与台北两地,我们要与台湾地区加强合作交流,相互交换数字档案,联手开发专题项目,让明清档案珠联璧合、发挥整体价值,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