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30册

合集下载

碑传集

碑传集

A、清代碑传集碑传集(钱仪吉编)、续碑传集(缪荃荪辑)、碑传集补(闵尔昌纂录)、碑传集三编(汪兆镛)清碑传合集(碑传集上下、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碑传集三编),上海书店,1988年4月影印出版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此书乃合上述四编为一书,与清碑传合集实为一书,唯一影印一排印耳)广清碑传集,钱仲联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民国人物碑传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部主编(钟碧荣、孙彩霞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辛亥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团结出版社,1991民国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团结出版社,1995唐碑传集初编通检,两汉魏晋南北朝儒林碑传集、隋唐五代儒林碑传集、宋儒碑传集、辽金儒林碑传集、元儒碑传集、明儒碑传集、清儒碑传集七种贵州碑传集、滇南碑传集(方树梅纂辑)B、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清史纂修工程传记类项目成果汇编) 2005年12月以下六十八种书目录自《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该书为清史工程内部参阅材料,几乎涵盖清代各种传记材料。

1《清史稿校注》作者:赵尔巽, 柯劭等原撰《清史稿校注》编纂小组编纂页数:15册(12167页) 出版社:国史馆出版日期:1986简介:有索引:本书对原《清史稿》不予更动, 仅就具有问题之处, 加以查证校正签注。

2《清代传记丛刊索引字号諡号检字》作者:周骏富出版社:明文书局出版日期:19753《稿本清代人物史料三编(外一种)》作者:朱彭寿编纂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简介:本书是《稿本清代人物史料·第三编·皇清人物考略》,它是一部介绍清代人物的专著,收录的近万人中大多是清代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书后附有外一种《古今人生日考》。

4《清代翰林名录》作者清) 朱汝珍辑刘建业点校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5《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作者清)佚名辑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日期:2001简介:本书传主为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间文武大员一百零九人,包括德成列传、王国栋列传、二格列传、布廷列传等。

《清代职官年表》江西督抚族籍勘补

《清代职官年表》江西督抚族籍勘补

《清代职官年表》江西督抚族籍勘补摘要:文章利用《清代缙绅录集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对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记载的清代江西督抚族籍进行考订。

关键词:清代;江西;督抚;族籍;《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年表》为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清代职官工具书。

然综观《清代缙绅录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下简称《履历档》)和各类方志史料,可以发现其记载仍存在不少有误之处。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将利用各种档案和方志史料对《年表》所载清代江西督抚族籍进行全面考订,为后期对江西督抚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总督1、《年表》顺治十一年栏:马鸣佩,“汉人”[1]1342。

《年表·人名录》:“马鸣佩,润甫。

汉镶红。

”[1]3206按:光绪《江西通志》:“马鸣佩,字润甫,汉军镶红旗人。

”乾隆《钦定八旗通志》:“马鸣佩,汉军镶红旗人。

”故马鸣佩族籍当为“汉军镶红旗”。

按:光绪《江西通志》:“赵宏恩,字芸书,汉军镶红旗人。

”乾隆《钦定八旗通志》:“赵宏恩,汉军镶红旗人。

雍正七年四月任湖北巡抚。

九月调湖南巡抚。

十一年九月任两江总督。

”故赵宏恩族籍当作“汉军镶红旗”。

3、《年表》乾隆二年两江栏:庆复,“汉军”[1]1401。

《年表·人名录》:“庆复,瑞园。

汉镶黄。

袭一等公,文华;乾十二革、杀。

”[1]3264按:光绪《江西通志》:“庆复,一作庆福,字邵亭,满洲镶黄旗人。

”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庆复,满洲镶黄旗人,乾隆二年正月任两江总督。

九月调云南。

”故庆复族籍当作“满洲镶黄旗”。

4、《年表》乾隆四年两江栏:郝玉麟,“汉军”[1]1403。

《年表·人名录》:“郝玉麟,敬亭。

汉镶白”[1]3204。

按:光绪《江西通志》:“郝玉麟,汉军镶黄旗人”。

《清国史》:“郝玉麟,汉军镶白旗人。

……(雍正十二年)七月,命来京陛见,奉旨入镶黄旗”。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人名索引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人名索引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人名索引你知道清代官员的履历吗?可能你会觉得这话题跟你没什么关系,反正也不会影响到咱们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

可你要是细想想,这些个清代官员的履历,背后可是藏着不少的故事呢!就拿《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这本书来说吧,它里面可是记录了清代那些官员的种种经历,从一开始的“初上任”,到后来“加官晋爵”,一路上各个官员怎么一步步从草根爬上高位,甚至有的像是“飞黄腾达”,有的则是“风云变幻”。

你瞧,清朝的官场可是如同一场没完没了的“权力游戏”。

你可能会好奇,咱们平常是怎么知道这些官员的名字和履历的呢?别急,书里就有个好东东,就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名索引”。

这个人名索引,可是一本宝藏。

你想找某个官员的信息,随便翻一翻,轻松就能找到。

就像你在吃火锅的时候,点了那一份牛肉,拿到手时就觉得“哇,真香”,但没想到翻过来一看,底下居然写着“这是哪里的牛?”——意思就是,知根知底,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吃。

就像这本人名索引,翻开来,每个名字后面都有着详细的履历和资料,简直是“知人知面知心”,那叫一个靠谱。

别看清代的官员履历都是过去的事儿,但这背后的故事,放到今天说,还是能让咱们捧腹大笑的。

像是那些官员为了升职,动不动就玩命“拍马屁”啥的,咱们今天说的“逢迎拍马”,在他们眼里也就跟“早上吃包子,中午喝粥”一样常见。

你想啊,那时候的升职可不是靠什么“考核”或者“能力”,而是要看谁能巴结得住皇帝和大臣。

这样的人,要不就是“手段高”,要不就是“嘴巴甜”。

说起来,这不也跟现在某些“走关系”的职场现象有得一拼吗?就是个“我有关系,我能混”。

不仅如此,有些官员的升职历程真的是一波三折,像极了那些情节跌宕的电视剧。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大官员,先是掉进“权力斗争”的漩涡,差点被整得一无所有,但他又靠着一些“老关系”或者“特殊技能”突然反弹,最终捞回了自己的一片天。

简直就是“转败为胜”的典型例子。

也有一些官员,明明资历深厚,能耐也不小,可就因为一点小事被打压,最后像是“打水漂”一样被忽略,真是个“命运多舛”的典型人物。

《晚晴簃诗汇》所录桂林江头洲周氏诗人事功考略

《晚晴簃诗汇》所录桂林江头洲周氏诗人事功考略

《晚晴轸诗汇》所录桂林江头洲周氏诗人事功考略刘振沈海龙①[内容提要]徐世昌主编的《晚晴籍诗汇》,选诗标准倾向于诗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

这部丛书录有清代官宦世家江头洲周家四人(周启运、周冠、周炳蔚、周绍昌)共二十首诗作,可见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事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这四位进士举人出身的国家大员、朝廷命官,从清代道光到民国初年,其在任期间的政绩存于清代、民国官方文献以及时人的文献归纳之中,可见其重要的社会事功。

他们在清末民初时,在主政一方惠及于民、近代邮政铁路、近代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多有成就。

[关键词]《晚晴簷诗汇》江头洲周氏事功《晚晴}诗汇》(也称《清诗汇》,下称《诗汇》)所录诗人从清初至民国初年,至今为中国诗人、诗歌作品总数最大的一套清代诗歌汇编丛书。

这部汇编总集编选的标准不一,大致来说,诗人排序倾向于以传统政治地位为标准,侧重学问之诗。

《诗汇》选有桂林灵川江洲头村周氏四公:周炳蔚、周冠、周启运、周绍昌。

其历经清代道光至民国初年,均为进士、举人出身,对近代社会甚有功绩。

此处略考此四人的主要事功。

《诗汇》由清末进士、民国总统徐世昌总编,其众多幕僚参与编选,一九二八年刻板,一九二九年初次印刷出版,所选诗人、诗作数量广大,选取标准不一。

按所选诗人排序与所选某诗人的诗作数量看,其选取方向偏于诗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功绩的正统观念,对学问之诗尤偏重。

如:排序上,先皇帝亲王,再到从祀孔庙的大儒,再到进士举人诗人,再到无功名的诗人;数量上,乾隆、张之洞、李鸿章等贵族大吏的诗作数量较之吴伟业、龚自珍等著名诗人多。

另外,在皇族之后的是诸儒,同时大量录入史学家的诗作,可见《诗汇》偏爱“诗人之诗”。

②①刘振(1989—),男,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史学理论。

沈海龙(1987—),男,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现供职于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②陆瑶:《〈晚睛簷诗汇〉研究》,第二章《〈晚睛簷诗汇〉的诗学理念与审美取向》,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陈宝箴乡试朱卷册的文献价值

陈宝箴乡试朱卷册的文献价值

2012-07-13############2012-07-13#####2#0#1#2-07-13########陈宝箴乡试朱卷册的文献价值■ 刘经 富 摘 要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 ,二 十 一 岁 中 举 。

近年在陈氏故里发现了他的乡试朱卷册 ,内 容 包 括“自 述 ”、“家 族 成 员 名 录 ”、“师 长 名 录 ”、“试 卷 ”、“考 官 、师 长 评 语 ”,提供了关于陈宝箴及其家族新的史料 和 信 息 。

陈宝箴应试所撰八股文 、试帖诗是目前搜集到的他的最早文 字 ,结 合 评 语 ,可以借此分析青年陈 宝箴的文字学识水平 。

且江西这一科其他 举人当年所刻朱卷册迄今尚未发现 ,因此 ,陈宝箴朱卷册作为 这一科试卷的代表性文献 ,值 得 我 们 珍 视 。

关 键 词 :陈 宝 箴 乡 试 朱 卷陈 宝 箴(1831—1900),江 西 义 宁 州 (今 修 水 县)人 。

清 咸 丰 元 年 辛 亥 (1851)恩 科 举 人 。

同 治 九 年(1868),以知府发湖南候补 。

此 后 历 任 浙 江 按 察 使 、湖 北 按 察 使 、直 隶 布 政 使 、湖 南 巡 抚 。

陈 宝 箴 于 道 光 三 十 年 庚 戌 (1850)二 十 岁 时 中 秀 才 。

次 年 以附生资格参加恩科乡 试 中 式 , 是 义 宁 州 这 一 科 五 个 举 人 之 一 。

关 于 陈 宝 箴 中 举 的 情 况 ,以 前 只 在 《陈 氏 宗 谱》和《义 宁 州 志 · 选 举 志 》里有简略的记载 。

幸 运 的 是 ,近 年 在 陈 宝 箴 故 里 发 现 了 陈 宝 箴 乡 试 朱 卷 册 ,使 我 们 得 以 了 解 陈 宝 箴 早 年 的 科 举 应 试 经 历。

陈 宝 箴 乡 试 朱 卷 册 ,纸 本 木 刻 ,高 26厘米 , 宽 15厘 米 ,封 面 、封 底 为 黄 纸 ,共 18页 。

乾隆朝臣工疑年录_白新良

乾隆朝臣工疑年录_白新良

乾隆朝臣工疑年录白 新 良 乾隆朝臣工官修传记,为数甚夥,其主要者有依据传主题奏本章、封赠诰敕、谱牒家乘等原始档案纂修之国史馆传稿和依据不同时期成文之国史馆传稿抄录成书之《清国史》、《钦定八旗通志》、《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所录《国史馆本传》等,为这一时期历史及人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但因纂修指导思想偏颇,原始档案使用多有不当。

其甚为突出者,是往往失载传主生卒年月,致使传主年龄与其活动时代脱节。

于此,私修碑传虽然时有增补,但因涉及人物有限,不明生卒年月者仍然所在多有。

为此,笔者于翻阅档案资料之余,将官私碑传不载生卒年月之乾隆朝臣工40人有关资料随手辑出,略出传主去世年月为序,成《乾隆朝臣工疑年录》一文。

其需说明者:传主生卒年月日,皆已换算为公历。

为省篇幅,文中使用各书,仅于首见时著录版本。

晏斯盛(1689-1752.5.7)。

关于晏斯盛生卒年月,各传失载。

今据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二十一日晏斯盛《奏请回籍终养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朝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03-0081-029,以下简称一史馆)中称“臣年虽五十有七”,可知其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又据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晏斯盛所进《奏报臣病垂危折》(台北故宫网上资料第008291号),可知其卒于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终年64岁。

高斌(1683.5.29-1755.4.19)。

关于高斌生卒年月,各传失载。

今据乾隆十七年三月十一日高斌所进《奏报生日日期折》称:“奴才今年七十岁,五月初四日奴才生日。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辑,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版,第422-423页)可知,高斌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初四日。

又据乾隆二十年三月初九日高斌所进《奏报因病难痊并谢圣恩事》(一史馆藏乾隆朝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03-0091-043)及同年三月十二日富勒赫进《奏报原任总河高斌病故折》(《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0辑,第881页),可知高斌卒于乾隆二十年三月初九日。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介绍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介绍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介绍(中国)浙江大学 龚贤明《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于1995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批准立项。

2003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龚贤明教授总负责。

此项目,前后已进行10余年,大约再做3年,到2011年,书稿可望全部完成。

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出版。

全书分为五卷,总字数将达2200万字左右。

一、《隋唐五代登科录》已收进士等6,000人,(约120万字)。

二、《两宋登科录》已收录进士近50,000人,(700万字),已发稿。

三、《辽西夏金元登科录》约收3000人(约80万字)。

四、《明代登科录》收录进士24,595人(约700万字)。

五、《清代登科录》收录进士26,849人,(约600万字)。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根据现存文献,收录自隋至清1300年间科举考试录取的登科人,总数将达11万人左右,总字数将达2200万以上。

2007年年六月,在中国哈尔滨举行的第三届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科举学研究第一大工程。

《总录》体例:凡从现存文献中能辑录到的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顺序,列其姓名,姓名下撰一小传。

小传包括登科人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举例)及终任官(或最高官),谥号。

小传之下,附书证。

书证,写明哪一朝作者、书名、卷次及与小传有关的原著引文。

书证尽量做到二、三条以上。

例如:1、【隋朝】 温彦博字大临,太原祁县人,温大雅弟,隋开皇末登进士第,初授文林郎、直内史省,仕至尚书右仆射。

《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彦博》:“彦博,字大临。

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祁阳县志·乡贤传》:“温彦博,为隋之进士。

”《旧唐书》卷六一《温大雅传·附彦博》:“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

大雅弟彦博,开皇末……,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贞观)十年,迁尚书右仆射。

壮族女诗人——陆小姑

壮族女诗人——陆小姑

文化南宁SPECIAL ISSUE专刊有清一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广西籍文人的诗文作品大量涌现。

清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梁章钜编纂的《三管英灵集》刻印出版。

该书收录广西历代诗人550人,其中清代诗人即有400余人,为历代之最。

在如此规模的清代诗人群体中,南宁籍女诗人陆媛显得特立独行。

缘于其悲惨的身世和优秀的文笔,陆媛的作品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直至今日仍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

生活艰困 寄情诗文陆媛(1796—1824),宾州(今属南宁市宾阳县新宾镇)壮族人,世人惯称“陆小姑”。

根据《紫蝴蝶花馆吟草》《粟香随笔》《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文献的记载,陆媛生于嘉庆元年(1796),卒于道光四年(1824)。

陆媛虽出身没落的地方士绅家庭,但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天资聪颖,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喜爱题写诗词。

然而,破落的家世背景使陆媛被迫面临封建社会妇女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嘉庆十七年(1812),年甫16岁的陆媛即出嫁到同里的覃六家中。

覃六家世代务农,缺乏文化教养,在那个妇女得不到尊重的时代里,出身书香门第的陆媛便只得“脱簪珥,易龙具,乌衣随杂作”,忍受夫家的打骂与田间劳作的辛苦。

不久之后,陆媛因母生病回家探望,覃六便趁机另行娶妻。

体弱不胜耕作而又遭受婆家百般虐待的陆媛,最终被丈夫休弃,被迫回到娘家独居。

从此以后,陆媛在娘家侍奉母亲,教弟弟读书,协理家务,并于家中开设私馆教学,以补贴用度。

幸运的是,陆媛回家后,并没有意志消沉,她勇敢地面对不公的命运,并坚持诗文创作,其才华也终于得到了赏识。

当时,出身太平府(治今崇左市江州区)的地方文人滕问海担任宾州学署训导,他长于诗文写作,是广西的著名诗人。

陆媛在家时,恰逢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录生员,陆媛得知题目后,便作了一首绝句上呈:凤子何来栩栩然,依依绿叶我犹怜。

隋家禁院多姝丽,丰韵端凝独紫烟。

滕问海读了陆媛的诗,为诗中意境所感动,大加赞赏,并亲自去探望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0册
[转]《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0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011==/p-1866883558735.html /viewer-1866883558735.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022==/p-9012008770340.html /viewer-9012008770340.swf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033==/p-7028006881469.html /viewer-7028006881469.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04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05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06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07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088==/p-7344339001142.html /viewer-7344339001142.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09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010=/p-7028006881334.html ;
/viewer-7028006881334.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111===/p-9059006444361.html /viewer-9059006444361.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212===/p-7344339002575.html /viewer-7344339002575.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313===/p-9059006442934.html /viewer-9059006442934.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1414=== /p-1866883552308.html
/viewer-1866883552308.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515===/p-9059006447154.html /viewer-9059006447154.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616===/p-3177114996442.html /viewer-3177114996442.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17
17===/p-9059006446569.html /viewer-9059006446569.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818===/p-6921993187830.html /viewer-6921993187830.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1919===/p-9435446714042.html /viewer-9435446714042.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020==/p-9743775637439.html ; /viewer-9743775637439.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121===/p-9012008762106.html /viewer-9012008762106.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2222---- /p-6921993182188.html
/viewer-6921993182188.swf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323===/p-7344339020035.html /viewer-7344339020035.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424===/p-9435446711475.html /viewer-9435446711475.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525===/p-9059006433382.html /p-9059006433382.html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626===/p-9743775633175.html /viewer-9743775633175.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727===/p-6921993184780.html /viewer-6921993184780.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828===/p-9059006432336.html /viewer-9059006432336.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2929===/p-1866883502544.html /viewer-1866883502544.sw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