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2)进奏院改组为中央政府的直属机构
– 宋朝开国时,仍沿袭唐、五代的旧制,听任各州镇在京师自设进奏院,进 奏官都由所派遣的州镇的行政长官委派。 – 公元981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中央政府命供奉官张文璨、王礼整 顿各州派驻京师的进奏院。是年10月,钤辖诸道都进奏院(通称都进奏院) 建立,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的业务活动,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领导,供奉 官张文璨任第一任监官。这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担负在封建政府 机构内部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 – 公元983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钤辖诸道进奏院合并为都进奏院, 改组成中央政府的一个官署,设在大内近侧,隶属于门下后省管辖。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 的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 (1)口语传播的出现 – 口语传播这一形式,即口 耳之间的传播形式,肇始 于先民们在劳动中“前呼 邪许,后亦应之”(《淮 南子》)的举重劝力之歌。
– 谣谚: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 期表现形式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与《京报》的出现
(2)明代民间抄报行与抄报人
– 民间抄报行与抄报人的出现,是明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当时 既有提塘官主持的官报房,又有抄报人组织的民办抄报行。 – 抄报行不仅供应外地官府的邸报,还为京官们抄送邸报,因为明代的京官 必须自费订阅邸报。抄报人是普通的老百姓,便会出现个别胥吏和商贾向 民办报房订阅邸报的事。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4)古代报纸内容模式的确立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病 原 体 的 致 病 力
毒力
virulence
-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
能力、溶组织能力)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
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 合物,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数量
quantity
-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
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传染病中,能 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机 械 屏 障 作 用
外屏障:皮 肤粘膜及 其分泌物; 内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体 液 因 子
吞 噬 作 用
细 胞 免 疫
体 液 免 疫
存在于体液中的 补体,溶菌酶, 备 解素(properdin), 血管活性肽和各 种细胞因子(如 TNF)等都可起
清除病原体作用
吞噬细胞存在 于各种组织,其 中中性粒细胞 最为重要,这些 细胞内含大量 溶酶体,可杀灭 被吞噬的病原 体.
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 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第 —节 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与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
组织损伤的机 制(三种)
直接侵犯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重要的病理 生理变化 (急性期)
体温升高
代谢改变
内分泌改变
一、同的入侵门户,只有入侵门户 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及引起病变. 如伤寒杆菌必须经口感染,白喉杆菌一般经鼻 咽感染,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如果吃进大 量破伤风杆菌是不会感染破伤风的
传播学课件第一章1..

希特勒与纳粹宣传
这是一张33年左右 的海报,在海报上把希 特勒神圣化。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 战,纳粹成功地对德国 进行了全面控制。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 播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邵培仁)
二、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 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 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 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历程
依次出现 互相补充 互相叠加
第二节
电视直播登月实况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 当机长阿姆斯持朗从登月舱的 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迈向月球时, 全球各地不知有多少电视观众 正屏住呼吸,凝视着这一激动 人心的时刻。阿姆斯特朗在月 球上跨出一步后,说了一句他 知道会载诸史册的话——“对 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 步;对整个人类而言,这却是 一次伟大的飞跃。”
5、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
代)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第一台电脑 (ENIAC)在美国诞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洛杉矶分校一群研究生通过 导线实现电脑对接; 1980年,美国结成互联网络; 1994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 2000年,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 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 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 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f897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0.png)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新闻传播着各种信息、观点和意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塑造和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力量。
因此,了解新闻传播的知识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原则和规律、新闻传播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把公共信息、事件、观点等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新闻传播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发布等环节,以及公众接受、理解和反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是起着承载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包括新闻、传播和媒体。
新闻是指具有时效性、公共性、真实性、权威性和传播性的信息,它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流动和传递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媒体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形式。
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声音传播、视频传播等,而新闻传播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口头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演讲、讲座、采访、辩论等形式。
文字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公告等形式。
图像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图片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图片、图表、地图等形式。
声音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声音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广播、录音等形式。
视频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电视、网络视频、录像等形式。
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合使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8120113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传播史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45 学分: 3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伯明翰学派的主要观点

3、拉扎斯菲尔德 美国社会学家,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
学研究所为基地,成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 创立者。研究范围从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扩 展到对政治影响的研究。
《人民的选择》
《传播研究》
《个人的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四大先驱
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 经典著作选读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 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
《媒介事件》,【美】戴杨、卡茨著,北京广播 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凡迪克著,华夏出 版社2003年中文版
• 批判学派选读
《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为数不多的译本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大陆传播学寂寥的夜空。
日益规范的各届研讨会
1982年,在社科院新闻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参加人数和提 交论文都非常少。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后来的传 播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16字方针,从而确定了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会议还将开展传播学教育、研究提到议事日程,对后来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开展 起到了动员和组织作用。
二、投身改革潮——纸上谈兵与介入实际
➢ 对传统新闻观念的冲击,新闻机构开始被称为“新闻媒介” 、 “大众传播媒介”,从而回归并突出了媒介自身的特点。“信 息”、“反馈”、“把关人”、“受众”“传播者”等一系列 概念的引入,给新闻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新 闻”→“新闻传播学”;
➢ 对于媒介功能的重新认识。 ➢ 促使实现由传者向受者本位的艰难转变(受众理论影响);
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四)传播学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基础

数字媒体导论¥2.1.1 传播的定义“传播”一词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的commnuis,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共有或共享的信息。
对传播的定义,传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信息,也即传播的材料;流动,即传播的方式。
简言之,传播就是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获得共享。
¥2.1.2 传播的类型传播学的分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传播学是以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狭义的传播学则是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为大众传播学。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
而我们更关心的就是与人类相关的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自我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1.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整个信息交流活动都是在一个人自身内部进行的。
自我传播过程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自我传播具有明显的心理学特性。
人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全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平台上,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对客观世界加以认识并采取符合目的的措施和行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通过大批复制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从而影响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一个有组织、有一定规范的、专业群体的全部或部分,它们通常不仅具备传播的功能,也可有其他多种能动功能;受传者通常是个人,但经常被传播组织视作是一个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群体或集体。
故而大众传播往往是单向传播的过程,没有反馈或交互的环节。
(1)大众传播的特性1)组织性2)广泛性3)公开性4)单向性5)超越性6)即时性(2)大众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出自1948年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①环境监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MUNICATION
传播学绪论
第一讲、传播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
认识传播
?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之一。只要人 类社会存在,人类的交流实践活动一天也 不会停止,而且会不停息地、更加急速剧 烈地变革着。
?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 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 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9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 口语传播时代
? 人们出于有效交流经验、情感等的需要,产生 了口头语言,促进了相互交流与沟通。
? 局限性:第一,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 信息,由于人体能力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 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使用的声音 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
?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社 会互动行为。
?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 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 系统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6
传播的分类
? 人内传播 (神经系统的传播活动) ? 人际传播 (两个个体之间的传播活动) ? 群体传播 (自然群体范围内的传播活动) ? 组织传播 (有组织群体内的传播活动) ? 大众传播 (面向分散的不定量的多数一般
华中科技大学
3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 解释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 ? 解释传播的功能 ? 解释媒介的学习功能 ? 解释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
用。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4
传播的概念
? 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 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 “影响说”或“劝服说” :把传播描述为 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 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 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 互相作用。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5
对传播的再理解
?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 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 人的传播属性不仅使人类向信息社会迈进, 也证明了人区别于动物的文明。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2
传播行为判断
? 1、你打呵欠,但没有人看到; ? 2、你打呵欠,你的朋友后来意识到你很疲劳,尽管她当
时并未注意到; ? 3、你打呵欠,你的朋友说道:“我就那么令人厌烦?”。 ? 4、你像朋友招手,但他没看见; ? 5、你的朋友后来说:“很抱歉我没和你打招呼,不过当
华中科技大学
14
传播发展与传播媒介
? 媒介的概念: 媒介来源于拉丁字medium , 其基本意是“中间、中心”
? 传播渠道; ? 组织机构; ? 公共领域。
? 人类传播的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密切 相关的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5
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
? 示现的媒介系统: 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 ? 再现的媒介系统 :信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工具,
信息接收者则不需要
? 机器媒介系统 :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
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 传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 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 的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6
时我正在想什么事情,直到过了拐弯我才意识到刚才你是 在对我招手。” ? 6、你向朋友招手,她也向你招手。 ? 7、你给朋友寄了一封信,但信在途中丢失; ? 8、你训斥孩子把房间弄得一塌糊涂,尽管她知道你是在 说她,但她未真正予以注意; ? 9、你向一群人发表演讲,他们很迫切想听你的演说。
2019/7/13
? 同时期的其他传播:烽火、结绳计数等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0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 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 重要意义:
? 第一,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把信息长久地 保存下来;
? 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声音语言的 距离限制;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 电子传播时代
? 人类在电子传播技术上的突破,是印刷革命后 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 离快速传输
? 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 体外化的影响信息系统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3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 网络传播时期
? 所谓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 传播的新时代
? 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化、双向和全球网络传播 ? 社会形态将愈加信息化、全球化、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信息业成为主体,劳动市场等随之变化 ? 由网络而来的法律问题大量增加 ?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带来了影响
2019/7/13
? 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 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第四,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过程。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11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 印刷传播时代
? 文字出现之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 播阶段
? 公元600 年的中国印刷 ?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 西方改良活字印刷 ? 大批量信息复制的开始
社会成员的传播活动)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7
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
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认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 动物传播的的信号:
? 气味 ? 发光 ? 超声波 ? 动作 ? 声音
2019/7/13
华中科技大学
8
语言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