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及其与水源的关系
《祖国的首都——北京》导学任务单(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导学任务单【学习目标】1.使用地形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
并通过课堂活动能够对简要评价北京的位置。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
【自主学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政治文化中心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_____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_____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_____北京的符号。
2.北京位于_____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北京的地形以_____为主,地势由_____向_____倾斜。
3.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我国的首都,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___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互动探究】任务1 使用地形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
并通过课堂活动能够对简要评价北京的位置。
1.阅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完成小组活动。
分小组讨论(通过给出的两幅图以及查阅资料,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A组: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①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②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B组: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①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②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2.阅读“温度带分布简图”(右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左图),完成下列活动。
(1)北京东南面主要濒临我国的哪个海域?气温最高的是哪个月?最冷月气温大约多少?降水最多的是哪几个月?(2)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任务2 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
观察下列甲、乙、丙三幅图片,完成下列活动。
甲乙丙(1)甲、乙、丙分别是哪些建筑物?(2)甲、乙、丙它们分别体现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职能?【随堂检测】A卷1.北京是全国的()A.工业和交通中心 B.政治和文化中心C.金融和文化中心 D.工业和金融中心2.北京城位于()A.东北平原的南部 B.华北平原的西北角C.天津市的东部 D.燕山以北3.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 B.西靠西山C.北依燕山 D.濒临渤海4.北京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5.北京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6.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黄土高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区内河流无结冰期 D.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7.下列叙述能够休现北京政治中心职能的是()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国务院所在地B.北京有北京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C.北京拥有有大量银行机构、公司总部D.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B卷8.读“北京市地形剖面图(喇叭沟门——永定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横坐标表示海拔 B.沿西北方向绘制C.西部地形为高原 D.地势北高南低9.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如图中四幅气候资料图最能反映北京市气候特点的是()A.B.C.D.10.读北京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的山脉分别是()A.太行山脉、燕山山脉 B.太行山脉、阴山山脉C.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11.读北京地形示意图,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高西低 D.东北高西南低12.读北京地形示意图,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自西向东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南向西北流13.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②名胜古迹众多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④我国大城市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4.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1)首都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2)现代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2.(1)位置: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军都山、西山)和北面(燕山)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顷斜。
(2)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冷热、干湿状况适中。
(2)战略地位优越。
北京的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的另一种叫法);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
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4.城市职能:(1).全国的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1)上百所高等院校;2)各类研究机构;3)国家图书馆;4)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有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3).国国际交往中心: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5.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1)辽南京城,正方形,西南中心筑有宫城;(2)金中都城,在辽代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有护城河;(3)元大都城,东北部扩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
(4)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城基础上改建完成的,明朝初年,缩减了大都城的北城,1553年,又在城南加筑了外城,使旧城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
一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长约8千米的中轴线纵贯旧城的南北,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建筑,都沿这条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6.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不管城址如何变迁,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充足的水源。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 在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中,应利用现代化科 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古城改造中,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 注意保持旧城的格局和原有风貌,使现代化建 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既实现现代文明 的崭新面貌,又保护历史文化的风采,使其成 为充分适应人们居住的家园。
北京的“中轴线”从城南的永定门起,止于城北的钟楼,全长 8公里。从永定门起步 ,走不多远就会看到左侧的先农坛,右侧 的天坛,这是当年皇帝祈告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地方。 再向前走穿过箭楼就来到正阳门下,进了这个门才算了内城。现 在天安门广场过去是皇城前的广场,左右两边的对称建筑是总领 全国的各部衙署。
观点1全部拆除不合理。四合院是文化遗产, 应以保护为主,但部分保留价值不搞得可以拆 除;
观点2是合理的。对四合院加以整治、改造,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四合 院得以长久保存。
观点3是正确的。四合院和胡同是先人馈赠 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浓缩了北京的历史、 文化,我们应妥善对待,为后代留下回味历史、 火向你们走来!我要将激情散播 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 奥林匹克精神。北京欢迎你!北
京奥运欢迎你!
谢 谢!
穿过广场,雄伟的天安门就屹立在你的眼前,左右对称排列的
是社稷坛和太庙,走进天安门,就进了皇城。穿过端门,沿着狭 长的砖道,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下面,高耸的城墙向内凹进去, 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午门。进了午门,就来到紫禁城—— 封建王朝的心脏。到此,你已经穿过了四重城门:外城、内城、 皇城、紫禁城。沿着这条中轴线再向前,就到了太和殿,皇帝召 见大臣的地方。之后的保和殿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状元 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再向北出紫禁城北门,沿着“中轴线”登上 景山中峰,到鼓楼和钟楼,才完成了整个旅程。昔日,整修北京 的政治、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它是封建皇权 至高无上的象征。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恭王府宅院
清醇王府大门
国家首都 世界城市
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活动 认识北京的现代化
1.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涉及许多方面。下面是生活在北京的一些中 学生对城市现代化的体会。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 化的理解。
从我家去学校路途虽然较远,但是我乘坐地铁上学从来没有迟到。
我所居住的小区已经铺设了宽带网,我可以在 家里享受极速“冲浪”的网上愉悦了。
现在,在北京的道路两侧、大厦周围、小区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 满眼的绿色,绿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便捷、信息发达、 服务到位、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教、科研水平
很高等。
活动 认识北京的现代化
2.北京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有效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阅读 下面材料,针对“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的拆除还是保护”这一议题, 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
凸
棋盘状
紫禁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近年来,来北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给各景点的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活动 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
近年来,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 压力。对于下面的建议,说说你的看法。
提高门票价格。
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
提倡文明、环保的浏览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北京地铁因为准时,快捷,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是全国最大国际__航__空__港
_首__都_国__际__机场是北京我国规模最大 、运输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 。
京包线
京通线
京广线
京哈线 京沪线
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及其与水源的关系

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及其与水源的关系
2014-04-07 11:18:1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历史上,辽代的南京城和金代中都城大致位于今天北京广安门外附近。
它们的地表供水,主要来自今北京城西南郊的莲花池(一个天然小湖泊)。
可莲花池水源毕竟有限,虽然供应辽代和金代这样的地方政权都城内部宫廷园林用水有余,但随着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运河用水的吃紧就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金中都与元大都位置比较
从元朝建大都城开始,北京的城址开始向东北方向移动。
在金中都的东北郊,有着比较丰沛的水源,可以统称为高梁河水系,包括大面积的湖泊(积水潭)和清澈的泉流。
这既为城市新址的建设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同时也为新城的水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元大都对水源的利用
其实,自元朝之后一直到明清,为解决北京城市水运问题,历代都在寻求着新的途径。
最著名的是元朝郭守敬所开凿的通惠运河。
由于高梁河水系的水源依然不能保证都城漕粮运输,郭守敬勘探地形,将大都城西北沿山地区的泉流水源,都设法引入今天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然后疏通运渠经大都城再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相接,这一段运河称之为“通惠河”。
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
总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
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新人教版

《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城市建设成就、了解其未来发展方向。
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城市建设成就、了解其未来发展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XX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一一北京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人教版(八下) 祖国的首都——北京 优秀PPT(24张)(24张)

暖温带
热带
亚热带 热带
北京所属的干湿区
半湿润 区
季风区
(二、)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肩负着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北京大学未名湖
首都体育馆
❖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
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
7.要写好 一篇记 叙文, 首先必 须确定 自己的 情感, 然后根 据自己 的情感 选择提 炼材料 ,再加 以细致 的描写 ,在必 要的地 方画龙 点睛地 穿插一 点议论 。
8.对任何 一篇记 叙文而 言,叙 述是骨 架,描 写是血 肉,而 抒情与 议论则 是灵魂 ,这四 者是缺 一不可 的。总 之,我 们要学 会综合 运用多 种表现 手法, 使我们 笔下的 文字显 得生动 活泼、 形象可 感、醒 人耳目 、启人 深思。
1、北京面向的海域是( D)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2、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颐和园
D、秦始皇兵马俑
3、北京的气候是( B)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京应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
2、主要河流永_定_河、 _ 北_运_河、_潮_白_河, 大致流向是___ _西_北_→_东_南__, 注入海洋_渤_海__
北京所属的温度带
中温带
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4、北京的气候特征
所属的温度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全国2023年八年级地理下半年单元测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选择题读图,回答下列下题。
【1】图中甲所示平原是()A. 松嫩平原B. 辽河平原C. 三江平原D. 江汉平原【2】关于东北地区冷湿的原因()A. 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蒸发弱。
B.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C. 白昼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少D. 地形复杂,地势较高【3】下列现象和东北地区冷湿无关的是()A. 冻土沼泽广布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农作物一年三熟D. 吉林雾凇【4】图示区域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A. 沪宁杭工业基地B. 京津唐工业基地C.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 辽中南工业基地【答案】【1】C【2】A【3】C【4】D【解析】【1】试题东北平原由北部的松嫩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读图可得,甲是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故选:C.【2】试题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温度差异明显.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最多的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蒸发弱.故选:A.【3】试题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主要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主要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该地区气候冷湿,有千里冰封、吉林雾凇的景观.故选:C.【4】试题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这里形成了辽中南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选择题北京是下列哪个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及其与水源的关系
2014-04-07 11:18:1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历史上,辽代的南京城和金代中都城大致位于今天北京广安门外附近。
它们的地表供水,主要来自今北京城西南郊的莲花池(一个天然小湖泊)。
可莲花池水源毕竟有限,虽然供应辽代和金代这样的地方政权都城内部宫廷园林用水有余,但随着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运河用水的吃紧就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金中都与元大都位置比较
从元朝建大都城开始,北京的城址开始向东北方向移动。
在金中都的东北郊,有着比较丰沛的水源,可以统称为高梁河水系,包括大面积的湖泊(积水潭)和清澈的泉流。
这既为城市新址的建设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同时也为新城的水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元大都对水源的利用
其实,自元朝之后一直到明清,为解决北京城市水运问题,历代都在寻求着新的途径。
最著名的是元朝郭守敬所开凿的通惠运河。
由于高梁河水系的水源依然不能保证都城漕粮运输,郭守敬勘探地形,将大都城西北沿山地区的泉流水源,都设法引入今天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然后疏通运渠经大都城再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相接,这一段运河称之为“通惠河”。
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
总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
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