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物膜答案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

高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

高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高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高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说课稿1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第四章共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能力目标:在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为主线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的能力;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建立生物膜膜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说教法采用的教法网络条件下问题合作解决教学法。

该教法的一般程序:(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出探索问题。

(2)多媒体网络提供学习材料,学生个人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4)全班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回答了“为什么薄薄的细胞膜能够选择性的透过物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顺承了第一节的内容;同时,这一节详细的介绍细胞膜的结构,这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因此,这一节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

另外,这一节内容还与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这节的学习,建立起与前边知识的联系,对于巩固前一部分知识和理解这节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展开教学的基础。

虽不强求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但是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所以掌握我教的学生学习情况是很必要的。

我教的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写些都能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本节比较抽象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三、教学目标分析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情况大致定位以后,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生命观念目标:通过对问题探讨分析,能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膜流动模型的基本内容。

2.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生物膜探索历程的学习讨论,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的思维的原理,初步构建生物膜模型。

3.科学探究思维目标:通过假说、实验验证实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说课稿

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部分。

学生在学完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等知识后,大多数的学生对“生物膜究竟是什么样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本部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

对新事物的好奇探索,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并提高生物学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发挥空间想象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四.教材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地位,本节课的重点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而生物膜的探索历程部分,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比较抽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以满 足不 同学生 的需 要 。
1 . 课 时 安 排 4

( )知 识 目标 : 述生 物膜 的结 构 。 1 简 ( ) 能力 目标 : 2
在 以细 胞 膜分 子 结 构 的探 索 历 程 为 主重点培养“ 尝试提出问题 , 并做出假设” 的能力 ; 借
节 主要 说 明细胞 膜 是选 择透 过性 膜 , 为什 么具 有选
择透 过性 。 与膜 的结 构有 关 , 这 于是 进入 第二 节 内容 。 而第 二节 内容又是 解 释第 三节 内容 “ 质跨 膜 运 输 的 物 方式” 的基础 。 这三 节 内容 的 内在联 系是 : 功能— — 结 构—— 功 能 。 由此可 见 , 节 “ 物 膜 的流 动镶 嵌 模 本 生 型 ” 第 四章 中起 着 承 上启 下 的作 用 , 是架 起 第 一 在 它 节 和第三 节 的一 座桥 梁 , 并体 现 出了结 构 决定 功 能 的
提 问 : 这 3种 物质 进入 细胞 膜 的方式 相 同吗 ? ①
② 这种不 同是 由生物 膜 的什 么决 定 的? 要求 学 ( 生根 据 “ 构 与功 能相 适应 的 观点 ” 结 回答 ) 设计 目的 : 中学 生具 有 追求 新 、 、 、 、 的心 奇 趣 美 乐 理 特点 。为适 应学 生心 理 , 教师 首 先 利用 计算 机创 设 立体 情境 , 使学 生产 生情 感 上 的共 鸣 。接 着提 出 与新 知识 有关 的 问题 , 新 知识 和学 生 的求 知 心理 之 间制 在
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 中的“ 化合物” 和 第三章 中的“ 细胞膜” “ 、生物膜系统” 内容又有 一定 等
的联 系。
1 教 学 目标 . 2 ‘
加 学 生浓 厚的 兴趣 和激 发旺 盛 的求知 欲 。 确定教 学难 点 的依 据 :遵 循 新课 标选 择 性 原则 , 在 保证 每个 学生 达 到共 同基础 的前提 下 , 分层 次设 计 了多样 的 ,可供 不 同发展 潜能 学 生选 择 的课 程 内容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xx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及答案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班级姓名学号用时:45分钟编制:刘先明审题: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能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5.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温故知新:1、下列四项中除了()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膜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

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个,刻度玻璃管一支。

细线一根,支架一个。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欧文顿的推论是欧文顿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膜中除脂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_______________3、1925年,荷兰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提出脂质测得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_________的2倍。

2023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2023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2023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内容和地位“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其次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限制具有选择性等学问有肯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学问打算。

所以,这节的内容支配很奇妙,对整个章节的学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科学史教化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试验和结论,大胆的提出试验假设,犹如亲历科学家探究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觉是长期的过程;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需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并非一成不变,须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让学生保持剧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爱好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渗透探究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化;自然地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驾驭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接受流淌镶嵌模型的理论。

2.教学重点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②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3.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简述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淌性特点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②发挥空间想象实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①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相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试验和视察的依据,须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及答案教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过程】引入: 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膜?细胞膜是由哪些成份构成的?科学家是怎么样确定生物膜的?活动一: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要求:分析资料,交流回答问题[小标题一] 从细胞膜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资料1]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科学家:欧文顿()实验:物质对细胞膜的通透性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欧文顿提出了什么假说?[资料2]细胞膜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时间:20世纪初实验: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问题:细胞膜是由哪些化学成分构成的?[小标题二] 单位膜模型的提出[资料3]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过程时间:1925年科学家: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磷脂平铺在空气—水界面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实验结论是什么?③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呢? [资料4] “三明治”结构模型时间:1959年实验: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罗伯特森提出了什么假说?③讨论“三明治”模型的局限性?[小标题三]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资料5]电镜冰冻蚀刻细胞膜示意图时间:20世纪60年代实验: 科学家用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揭示了细胞膜结构中蛋白颗粒问题:该图说明了什么?[资料6]免疫荧光技术细胞融合实验时间:1970年科学家:弗雷(Frye)和埃迪登(Edidin)实验:人鼠细胞融合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实验结论是什么?③例举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智慧升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生物膜分子模型并被人们所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生物膜答案
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膜中的脂质主要有三类,它们是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

2.动物膜的固醇主要是胆固醇,植物膜中的固醇主要是豆固醇和谷固醇。

3.生物膜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种类型①静电引力②疏水力③范德华力。

4.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两个体系支持,它们是载体系统和供能系统。

5.维持N a+梯度和Ca2+梯度的分子分别是钠-钾泵和钙泵。

6.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是磷脂。

7.物质大分子跨膜运送的两个主要方式是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8.离子载体大体可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性离子载体和通道形成载体。

9.生物膜主要由脂和蛋白质组成。

10.膜蛋白跨膜部分的结构(构象)大多数是α-螺旋。

11.除了膜脂肪酰链的长度外,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二、是非题
1.细胞器膜蛋白多数分布在膜表面,糖链全部伸向膜外侧。


2.顺电化学梯度运输是物质被动运输的主要特点。


3.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构成。


4.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5.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需要专一性受体与配体相结合,这种受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
6.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分子。

×
7.膜的识别功能主要决定于膜上的糖蛋白。


8.维持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9.跨膜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分子有cAMP、二酰甘油及三磷酸肌醇等。


10.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
11.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12.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13.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14.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15.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
三、选择题
1.关于生物膜的特性( C )
(A)膜的功能越复杂,含蛋白质的种类及数量越多 (B)组成膜的脂质分子均是双亲性分子
(C)蛋白质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可以进行旋转、翻转、侧向移动等运动
(D)胆固醇在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则降低膜的流动性。

(E)膜脂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2.关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D )
(A)简单扩散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不需要载体分子 (B)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
(C)葡萄糖协同运输需要Na+、K+—ATP建立Na+梯度
(D)协助扩散和简单扩散最重要的差别是后者有饱和效应
(E)脂溶性分子,极性小的分子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运输过膜
3.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 E )
(A)共价键(B)二硫键(C)氢键(D)离子键(E)疏水作用
四、名词解释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专一性。

协同运送:即一种物质的运送与另一种物质的运送相关的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过程,不需要能量。

基团转运:一种物质通过膜时,物质本身要进行磷酸化,加入一个磷酸基团,以磷酸化形式通过膜的转运方式。

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再与细胞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指被内吞物与细胞表面的专一性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的内陷,形成囊泡将配体裹入并输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专一性强。

五.简答题:
1.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分布不对称,即膜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的脂种类、含量不同,如人红细胞质膜:膜的外层卵磷脂、鞘磷脂较多,膜的内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较多;
(2)膜蛋白的分布不对称。

如线粒体内膜中的NADH电子传递链各组分:Cyt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在线粒体内膜内侧,Cytc在线粒体内膜外侧;
(3)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多糖只分布在膜的非细胞质一侧
2.流动镶嵌模型:
实质在于:膜是定向的球蛋白和脂类的二维溶液。

要点(1)大多数膜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双层。

脂双层具有双重作用:是本体蛋白质的溶剂、是一个通透性屏障。

(2)部分膜脂与特定膜蛋白发生专一互作用,影响膜蛋白的功能。

(3)除非为特殊的互作用限制,膜蛋白在脂质中可以自由扩散,但不能从膜的一侧转到另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