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

合集下载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古今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

古今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

古今名⼈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我国是⽂化历史悠久的国度,书法作品浩如烟海,本博从中选登古今名⼈的⼀些书法图⽚,请朋友们闲暇时欣赏。

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怀素和尚书法宋徽宗草书千字⽂⼿迹宋代⽶芾⼿迹元代赵孟頫⼿迹明代徐渭的书法徐渭书法明代唐寅书法唐寅书法清代刘墉书法清代郑燮书法蒋中正书法⽑泽东书法周恩来书法徐悲鸿书法齐⽩⽯书法中国历代书法(图)先秦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字差异很⼤,是发展经济⽂化的⼀⼤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相李斯主持统⼀全国⽂字,使之整齐化⼀,这在中国⽂化史上是⼀伟⼤功绩。

秦统⼀后的⽂字称为秦篆,⼜叫⼩篆,是在⾦⽂和⽯⿎⽂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刻⽯,历代都有极⾼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时期。

《说⽂解字序》说:“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貌。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将⽯刻艺术推向新的⾼度。

现存绎⼭、泰⼭、琅琊、会稽四种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的。

商、西周的⽂字已具有⽤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铭⽂很简短,⼀般为⼆三个字,多为族徽。

战国⽂字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为政,⽂字的地⽅⾊彩更为浓厚,⾃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字异形的现象。

东⽅六国⽂字品式多样,风格不⼀,有很⾼的艺术性。

简册 据⽂献记载商代就已经有了简册。

《尚书.多⼠篇》说周公曾对殷⼈讲过:“惟殷先⼈,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也应有⽵⽊简上记事的⽅式,因⽵⽊简易于腐朽,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简册⽬前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简发现很多。

据记载在汉、晋时期就有简牍的发现。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笔,⽽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步发展产⽣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欣赏】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经典!

【欣赏】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经典!

【欣赏】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经典!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俯、高克恭为代表,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俯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

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这里介绍钱选绘画作品。

钱选,1235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懒翁等。

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元初与赵孟俯等称为“吴兴八俊”。

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

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画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他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各自出新意。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

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

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

传世作品有《牡丹图》、《山居图》《秋瓜图》《宋太宗蹴鞠图》《西湖吟趣图》、《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桃枝松鼠图》《杨贵妃上马图》《王羲之观鹅图》《扶醉图》《梨花图》《草虫图》《八花图卷》《信国公遗像》《归去来辞图》《海棠》《花鸟图三段》《白莲图》《秋江待渡图》《烟江待渡图》《桃花喜鹊》《秋葵》《折枝牡丹》《岁朝清供》《碧桃黄莺图》《花鸟图》《青山白云图》《三蔬图轴》等。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代表作品
《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等。
黄庭坚
风格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 格雄健奇崛,笔力苍劲,线条挺拔。他的字 形偏长,结构严谨,章法多变,气势磅礴。
代表作品
《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 等。
米芾
风格特点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格 潇洒飘逸,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他的 字形偏瘦,结构奇特,章法多变,意境深远 。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秀逸清 丽,笔法婉约含蓄。
详细描述
董其昌的书法深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行笔婉约,线条含蓄,字形秀丽,结构巧妙。在章法上,他注重整体 布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秀逸、清丽的美感。
祝允明
总结词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豪放不 羁,笔法雄浑有力。
总结词
邓文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见 长,风格古朴、典雅,被誉为“元代隶书之冠”。
详细描述
邓文原的隶书作品《离骚经》是其代表作之一,笔法古 拙自然,气韵高古,展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他的行书 作品《洛神赋》则以端庄秀丽、清雅脱俗著称,是元代 行书的又一代表作品。
07
明代书法名家
文征明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number {01}
目 录
• 秦代书法名家 • 汉代书法名家 • 魏晋书法名家 • 唐代书法名家 • 宋代书法名家 • 元代书法名家 • 明代书法名家
01
秦代书法名家
李斯
书法风格
李斯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线 条流畅,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今天瑞祥安文化讲堂就带您一睹国之魂宝--名人字画的风采。

————引言【品名】幽兰图--清郑燮【纸本尺寸】91.3*51cm【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善兰竹,题竹诗多达一百余首。

所作每画必题,常以诗跋补其意,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画史少见。

为扬州画派领袖。

徐悲鸿先生评价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赏析】土坡相连,缝坎丛生绺绺兰草,几叶新竹点缀其间,纷披穿插,姿态如生。

笔法灵活,挺秀劲丽,纵横涂抹,酣畅淋漓。

画心作者行书七言律诗一首:“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品名】玉堂富贵图--清邹一桂【绢本尺寸】221.5*92.3cm【赏析】画中上方玉兰初吐芳华,海棠飞艳溢彩,秀石之后,几丛牡丹姹紫嫣红,画面构图巧妙,以玉兰与牡丹形成半闭合空间,孔雀居于空间之对角线上,起到稳定均衡之用。

用笔设色皆为院体画之风格,工笔重彩,刻画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

整幅作品大气秀美、富丽堂皇。

【品名】晚梧秋影图--清王翬【绢本尺寸】76.8*41cm【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赏析】从恽寿平的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

图中罢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

笔法松秀,意境淡远。

在王翬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弘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

王翬画再加恽寿平题更身价百倍,实可宝矣。

【品名】梅花水仙—明钱榖纸本墨笔【纸本尺寸】33.7*391.9cm【赏析】此卷写秀石、水仙及梅花,颇有意趣。

构图严谨,用笔精妙,为其佳作。

钱榖擅作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人物、兰竹风格平实。

善书法,又以词翰名于世。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苍山茅屋图》轴。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徽明像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

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毕生嗜好交游,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所作散藏于海内外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藏家手中,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东园图》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人日诗画图》赏析《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本幅画作名曰《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作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

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

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2014-10-22 『艺术顾问』徐顺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今天后朴文化就带您一睹国之魂宝--名人字画的风采。

【品名】春归卷读—冷枚【绢本尺寸】175×2600px【珍藏】天津博物馆藏。

【赏析】图中美女读书的姿态,一直被我认做是世上最美最有女人味的。

综观冷枚的仕女画,人物皆有著制式化的脸部:高宽额头、八字眉、凤眼、樱唇,加上极为削肩的纤细身躯,让仕女看起来更显柔媚瘦弱。

【品名】听琴图--宋徽宗赵佶【绢本尺寸】147.2*51.3cm【作者简介】赵佶,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

“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能书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无所不精,尤其花鸟独造其妙,后自创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赏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

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

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

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

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品名】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绢本尺寸】46*478.6cm【作者简介】周昉,中唐时期画家,长安人,以丹青闻名,有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之盛誉。

其生长长安富贵丛中,多见仕女之贵而美者,以当时关中妇人多以丰腴为美,故周昉笔下仕女仪态浓丽而又肥美丰腴,赋色柔丽,用笔劲简。

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富丽典雅,为镇馆之宝。

【赏析】《簪花仕女图》以精工重彩方法描绘了贵族妇女五人,侍女一人,丹顶鹤和盛开的辛夷花点缀其间。

春夏之交的季节,身着轻纱,服饰豪华,打扮华丽入时,在幽静的庭院中,过着娴雅舒适的生活。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

此画在对人物服饰的描绘上有许多工笔画的特殊技巧,如仕女发髻很高,乌黑光亮,对于仕女披纱的透明效果,服饰的花纹装点,还有深色纱袖中沿边线而勾勒的白线,都是以前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一尘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

从艺术和历史角度论证是唐代绘画传至今日已成绝响的无价之宝。

【品名】法界源流图--清黎明【纸本尺寸】34.9*1656.5cm 【赏析】该图表现了佛国世界中芸芸众生的形象和所处的自然环境,构图十分谨慎。

图中用浓重的红、绿、黄、石膏、石绿、描金、涂金等多种颜色,表现了佛国世界中崇高、威严、神秘的气氛。

人物有单体神像,有佛教故事,也有人物众多的大场面。

线条准确,流畅,形神生动。

衣纹、服饰因人而异,描写精工细致。

此图虽以人物为主线,但图中人物均处于自然景物之中,与活生生的大自然结合得十分融洽。

【品名】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绢本尺寸】51.8*148cm 【作者简介】张萱,中国唐代画家。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

善画人物、仕女。

他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泼之神采。

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

【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在极其细密、平滑如纸的宫绢之上。

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

画家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虢国夫人在全画中的突出地位。

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

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这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

张萱是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的。

试看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

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

这种表现手法,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品名】捣练图--唐张萱【尺寸】37*145.3cm【珍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赏析】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练”是一种丝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漂白,再用杵捣,才能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检理、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第三组是几人煽火、熨烫的场景,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在技法的运用上也与之相差无几。

【品名】琉璃堂人物图—五代周文矩【赏析】《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宁琉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

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 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

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 旁若无人; 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 一手轻捧纸绢,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 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 似在细细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状, 一扭头回视, 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作品把处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 刻画得细致入微。

人物姿态各有不同, 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

【品名】女史箴图—顾恺之【绢本尺寸】24.8*348.2cm【鉴赏】“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中国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

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

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画钤“弘文之印”、乾封、宣和、绍兴、“睿思束阁”、“广仁殿”诸印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张孝思、笪重光、高士奇及乾隆内府等藏印。

【品名】十八学士图--宋刘松年【尺寸】28.5*450cm【珍藏】辽宁美术出版社【赏析】有关刘松年画作的品评,至明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明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唐寅更具体的点出,刘松年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刘松年为南宋画院四大家之首清人的看法沿袭明代。

事实上,我们与其说刘松年的画风对后世的画坛起过多大的影响,倒不如踏实地说,他的作品是南宋院画最完美的体现。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

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

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

【品名】平安春信--郎世宁【赏析】图中所画是雍正皇帝和皇子弘历,二人的姿势形态,尤其是人物的脸部,画得非常细腻,基本上看不到描画轮廓的线条,而是用色泽的深浅浓淡来表现五官的立体效果,一眼就能看出它与中国传统“写真”技法的不同,带有着浓重的欧洲绘画的痕迹。

可以确定《平安春信图》是出自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之手【品名】弘历观画图--清郎世宁【纸本尺寸】136.4 *62cm【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赏析】此幅画利用画中画的构图方式,巧妙的描绘了乾隆帝在清风中,欣赏由宫廷画家创作的《洗象图》。

此图在艺术表现上为中西画家合壁之作,画中乾隆帝的肖像是由擅长写实画的郎世宁所绘制。

乾隆帝的服饰则由中国画家以传统的中国人物画“颤笔描”表现,衣纹线条抖动弯曲,极具动感韵致。

【品名】白衣观音—宋牧溪【赏析】牧溪画的「观音图」中的观音,表现的也是当时崇拜的主要神祇-白衣观音。

牧溪要表现的是观音内在心灵,观音跌坐岩石岸边,静静凝视前方清澈的水面﹐思考人间悲苦,禅意其中。

此画受传统影响,观音造形丰满如唐,但线条和色彩只以水墨来表现,且姿态自然,已脱离传统图像。

白描笔线源自李公麟,而李师承道子纹转法﹐但牧溪用墨更淡,用笔更简练。

以淡墨描写白衣观音,冠饰淡雅,衣纹纯净、坚,坐垫的丝絮,一笔一笔勾画,岩石用粗笔中浓墨毛皴擦后染,山窟宽大深远,皆在衬托白衣观音温雅容貌和圣洁气度。

前方竹叶、右上方蕨类及苔点以更粗浓笔墨表现,加强了画面的节奏的平衡。

此画笔法严谨灵活,墨色苍润﹐粗细线条成对比,画面清远逸放、蕴藉绵密。

【品名】八十七神仙卷—吴道子【赏析】画面纯以线描的手法表现87位神话中的人物,场景宏大,人物形象细致入微。

笔墨遒劲洒脱,线的组合有如行云流水,充满着动感。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存放着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在中国文物界极为罕见的唐画吴道子的粉本《八十七神仙卷》。

在国难深重的抗日时期,这件国宝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当时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时常奔走各地,举办义卖画展捐资抗日。

与此同时,他也不惜一切代价,收购流失在民间的珍贵国宝,这幅珍贵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是徐悲鸿先生从一位德国女士手中用巨资买下,并被印上了“悲鸿生命”的字样。

【品名】赤壁图--明仇英【纸本尺寸】30.9*128.8cm【作者简介】仇英,字实父,号十洲。

从小酷爱绘画,拜周臣为师。

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

尤长工笔界画,丝丹缕素,毫发不舛。

虽身为职业画家,作品却劲拔纤美,颇具文人气息,为明四大家之一。

【赏析】本幅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

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