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笔下的舞女形象研究
德加“芭蕾舞女图”背后的阴暗现实

埃德加·德加,《舞台上的芭蕾彩排》,约1874年。
图片致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芭蕾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时至今日,它的基调都鲜有变化。
尽管芭蕾扎根传统,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形象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位彻头彻尾的现代艺术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德加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他针对芭蕾题材一共创作了大约1500幅油画、版画,素描等各类画作。
画面里往往簇拥着一群群身着芭蕾舞裙的年轻女子,裙摆如花瓣般散开,这类题材往往是德加最受欢迎的作品主题之一。
乍看之下,德加描绘的是一个天真美好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六岁女孩第一次参与排练的情景。
但事实上,这些作品的背后隐藏着令当代观众震惊的阴暗文化。
在德加的时代,芭蕾与舞女受到前所未有的喜爱和追捧。
但在十九世纪末期,这一表演形式的发展急转直下。
芭蕾充其量只是歌剧中的庸俗噱头,给观众窥视舞者双腿的机会。
埃德加·德加,《舞蹈教室》,1874年。
图片致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埃德加·德加,《14岁的舞女》,1878-1881年。
图片致谢美国国家美术馆向来端庄的芭蕾成了不得体的艳舞表演:在巴黎,芭蕾舞者的成功几乎完全取决于一种淫乱的社会约定。
当时,性工作是芭蕾女演员工作情境的一部分。
巴黎的大型歌剧院卡尼尔宫更为此采用了专门设计:舞台后面设有豪华客房(被称为休息室)供演员在出场前热身。
但它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男性俱乐部,富有的男性剧院会员在此议事、社交,或是向芭蕾舞演员求欢。
与这种关系相伴相生的,是不平衡的权力结构。
芭蕾舞团的群舞演员(corps de ballet )往往年幼之时便进入剧院的芭蕾舞校学习。
这些仍处于培训中的舞者被蔑称为“小老鼠”。
她们大多出身工人阶级或贫困家庭,往往是为了供养家庭才加入舞团,几乎没有喘息地卖力工作。
如此一来,芭蕾舞者的收入与事业便直接与那些往来于后台的男客人挂钩。
她们需要顺从剧院客人的喜好,对于穷困的舞者来说,这是赖以谋生的命脉。
埃德加·德加的女人们-by-艺厘米artcm

埃德加·德加的女人们《舞者雕带》埃德加·德加,法国的印象派大师。
从芭蕾舞女到盆浴系列,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作品慢慢被一些人冠以“情色”乃至“色情”的标签。
德加的确创建了一个女里女气的王朝,但这群女人们究竟藏有什么样的真相,还有待探寻。
《芭蕾舞教室》我们先从芭蕾舞女说起。
德加是出了名地为芭蕾舞女着迷。
他作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站满着这些年轻漂亮的小舞女。
这似乎给那些贴标签的人一个很好的证明。
实则不然。
德加爱画芭蕾舞女,长时间待在芭蕾歌剧院、休息室中,并不是因为她们年轻漂亮。
德加着迷的,是舞女们跳舞或休息时富于变化的躯体姿态,以及光线洒落于她们肢体之上时的明暗变化。
芭蕾舞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既不如大象行走般沉滞,又不如猎豹狂奔般激烈。
芭蕾舞轻盈、灵动,在运动过程中,光影在肢体上跳跃,德加得以捕捉每一个变化的瞬间。
休息室,女孩们绑舞鞋、弯腰、压腿的姿态,都不同于平常人肢体所展示的样貌。
像这一幅《芭蕾舞教室》,在有纵深感的房间中,女孩们的姿势各异、复杂难辨。
德加是站在一旁的,冷漠客观的观察者,他不带私人感情地看待这一群女孩,将之视为一个运动的美。
《夫人的命名日》德加爱画的裸女形象,比芭蕾舞女更加接近他被冠以的情色标签。
然而,德加的裸女画中有些特别的因素与设定,使作品有别于情色之作而在情色之外发酵。
首先,德加画的这群女人,都是一群没有男人的女人们。
《夫人的命名日》中,女人们裸露着身体,乳房在空气中光明正大地呈现。
连天花板的吊灯都呈现出乳房的形状。
但这群女人之中却没有男人。
她们的裸露并不是为了用身体取悦男人。
相反地,她们毫无羞色,坦荡自然地在彼此间传递着花束,面带微笑。
而她们中间坐着的,浑身上下包裹着黑袍的,似乎是一位修女。
修女和裸女们亲亲热热地聚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古希腊生活中一个健全、光明的画面。
即使处于屋顶之下,仍然阳光普照。
《盆浴》系列《盆浴》系列中,这位留下光影交织的背影的女子,同样是处于男性缺失的环境中。
执花束谢幕的舞者赏析

执花束谢幕的舞者赏析
法国画家艾德加·德加一生孤独,也是矛盾、冷漠与遁隐的组合。
他热衷自我,不善于与人交往,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与世隔绝,几乎不与别人往来。
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没有单纯的快乐或正面乐观的看法。
既没有雷诺阿所强调的享乐与随和,也没有梵高的可怜或自我毁灭。
他以冷淡而敏锐的观察,描绘出人物动作的瞬间印象,显现出鲜活的魅力。
法国画家德加自画像
德加的传记作者保罗·佛烈瑞写道:“德加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隐居者,而他也的确个性孤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原则,更期许自己的艺术能与众不同”。
德加的工作和生命都一样寂寞,他对艺术本质及存在持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艺术的追求需要不断认真、努力、辛苦地练习,相信只有模拟、模拟、再模拟,才是学习艺术的不二法门,就像苦练后方能不露破绽的魔术师,本身并没有什么超人的能力。
德加油画艺术作品:《执花束谢幕的舞者》
作为印象派的代表性画家,德加也是相当独特的一个。
他不迷恋大自然水光变化的画题,反而喜欢以不同角度绘写某一个对象,以捕捉人物动作的瞬间印象。
德加对非自然的光,如舞台灯光也是极为重视。
他色彩感极强,无论是清爽的油画,层次丰富的粉彩,甚至炭笔的轻描速写,都掌握
得恰到好处。
德加从东方艺术及摄影技巧中,学会如何突然地在画面上切掉人物,如何表现不对称的效果,营造瞬间的动感。
德加运用他喜爱的粉彩,以多层、厚涂的技法,描绘舞台布景的丰富层次以及舞者透明优雅的舞衣,人物、灯光、背景皆能各得其所,发挥极致的色彩效果。
德加心中的舞女《舞台上的舞女》

德加⼼中的舞⼥《舞台上的舞⼥》初次接触到埃德加·德加的名字是来源于⼀部舞台剧《德加的钻⽯》,剧情发⽣的场景便是在德加的“芭蕾⼥伶系列油画”展出现场,男舞者参观画展,被画中⼥⼦胸前佩戴的钻⽯吸引,穿越时间、空间与画中⼥⼦共舞,在虚拟与现实中穿梭,最终钻⽯空间消失,回归现实,画中⼥⼦也⼀同消失,男舞者沮丧回头,与现实中⼀名带着同样钻⽯的⼥⽼师相遇。
剧情唯美,舞姿动⼈。
但是最吸引我的,却是剧中展出的画作,埃德加·德加的“芭蕾⼥伶系列油画”,这⼀系列以芭蕾舞舞⼥为表现对象的画作,是印象派绘画中脍炙⼈⼝的佳作。
舞台上的舞⼥埃德加·德加出⽣于⼀个银⾏家的家庭,⾃⼩家境优越,⽗亲酷爱艺术,并且结识了诸多的画家、学者,德加从⼩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长⼤,师从拉莫特纳⾥,学到了古典主义技法,后⼜得到安格尔的倾⼼相授,渐渐形成⾃⼰⾃⼰的画风,成为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和印象派⾊彩风格巧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
作品同时具有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德加⾃我评价说,他是“运⽤线条的⾊彩画家”。
在德加⽣活的时期,欣赏芭蕾舞对于上流社会的绅⼠淑⼥们来说,是⽣活中不可缺少的⼀种享受。
⽽演出芭蕾舞的歌剧院也成为他们的社交场所。
出⾝中产阶级的德加经常出⼊歌剧院,他⾮常喜欢欣赏芭蕾舞。
但是他的视线所注意到的不只是华丽的场⾯,还有舞者动态的妙曼⾝姿以及她们排练的情形。
舞者们熟练的优美舞姿,引起了德加的共鸣。
他捕捉那些前所未有的奇特姿态和运动,展现了⼀个未经粉饰的真实世界。
剧场⽣活题材的⾊粉画在德加的全部作品中占有最⼤的⽐重。
也最能体现他成熟时期的艺术风格。
以芭蕾舞⼥演员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德加对印象派及世界画坛的贡献。
德加表现芭蕾舞场景的作品甚多,为他赢得了“舞蹈⼥演员画家”的称誉。
在那个时期,在舞台上的舞⼥,只是普通的演员,不是社会名媛,但她们的⾝姿却⽆时⽆刻不吸引着的德加的视线。
印象派名画(9):舞台上的舞女-德加

印象派名画(9):舞台上的舞女-德加
印象派名画(9):舞台上的舞女-德加
《舞台上的舞女》约1877年埃德加·德加法国60cm×44cm 粉彩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舞台上的舞女不是名演员,也不是社会名媛,而是普通演员。
画家以她们的舞姿为媒介,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
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表现出强烈的灯光反射效果。
这幅以室内灯光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成为印象派绘画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
舞台上的布景与绿色的地毯,衬托着光照下的舞女,显得虚无飘渺、绚丽变幻,成为一个美的世界。
德加简介:
德加(1834年至1917年)擅画瞬间印象。
德加出身于银行家家庭,极为聪明敏锐,主张靠记忆作画,常用彩色粉笔把那些芭蕾舞演员、浴女画得极为生动。
他也画下层社会的生活,如《苦艾酒》、《洗衣妇》等。
他技巧的完美与高超是少见的。
德加从1865年以后转向现代题材和肖像画创作。
最初他描写赛马的场面,继而以极大的兴致描写歌剧院和芭蕾舞的排练场。
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研究演员们一瞬间激烈的动作。
他的色调温暖、轻快、鲜明。
在描绘歌手、芭蕾舞演员、洗衣妇的画面上,德加不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同时也对社会下层人物寄予同情。
他的画不造作,保持观察的第一印象,他自称,被他摄入画面的情景好像是从钥匙孔里看到的。
美术欣赏

——德加《芭蕾舞女》之一
简评&感想:没有修长的玉腿,没有轻盈的舞姿,没有悠然的享受······在德加的画中,充斥着的是舞女们的疲惫和烦躁,这点可以从画面看出:整幅画面色调倾向冷灰,舞女们的面孔大多是模糊不清的,神情大多是倦怠的,身形大多是畸形的感觉。
这些舞女多是出生于贫苦家庭,为了取得较高的报酬而日复一日地练习芭蕾。
从中,我看到了高雅艺术的另一鲜有人知的一面——无休止的练习。
同画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芭蕾舞女》表现出画家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暗喻了德加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与生命都是寂寞的,在所有艺术的后台上永远有数不清的预演、排练,数不清的单调、乏味的过程。
它揭示了一个道理:所有艺术都是无休止的劳动,而劳动本身不分高雅和低俗。
一次安静的小憩·图 1
一次安静的凝望·图 2
作品:Scenes of Life
感想:日常所见,普普通通的画面,没有摆拍,没有表演,甚至没有拍摄技巧。
惟一与众不同的是,摄影师换了一个角度,是从高空俯拍的--鸟瞰的视角,不也正是天使的视角吗?“摄影师让我们从‘天使’的角度俯瞰,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简单、美好、乐趣、温馨,让人感受到亲人的重要,朋友的可贵,家庭的幸福。
”别不相信,这就是你我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经历的,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甚至让我们有点厌倦的生活。
如果你也能从生活中发现她的美,那么你就是天使。
德加艺术语言研究——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

德加艺术语言研究——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及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品,其中以其笔下的芭蕾舞女系列尤为著名。
德加的芭蕾舞女系列作品是以观察和描绘舞蹈艺术为主题,其画面以舞台上的芭蕾舞女为主体,并以其优美动感的肢体表现出舞者的技艺和气质,同时也表现了舞者的孤独、疲劳和奉献。
德加的绘画手法在芭蕾舞女系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运用大量的空间构成方法、平面化处理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抽象感和印象主义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明暗色彩及亮度变化的深入掌握和运用。
德加在芭蕾舞女系列中所呈现的艺术风格、意境和意义,以及其独特的视角、形式和手法,都是其艺术语言值得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内容。
浅析德加芭蕾舞演员绘画题材的艺术特色

浅析德加芭蕾舞演员绘画题材的艺术特色摘要在轻柔的舞曲里灵巧的足尖,在自然光下带出优雅的风韵。
那翩翩轻盈的舞姿,薄如蝉翼流光溢彩的芭蕾舞裙,绽放的如花般秀美轻盈,带着青春的热烈和洋溢着青春的美感。
女性温婉动人轻盈婀娜的身体,这就是芭蕾的魅力,埃德加•德加一生之中创作的最多作品都是以芭蕾舞女为题材,因此他也被称为而本文我们要探索的就是十九世纪画家埃德加•德加终其一生绘画的艺术题材——芭蕾舞女。
本文从德加一系列关于芭蕾舞女的绘画中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为切入点,探索和分析其艺术特色语言以及精神内涵。
本文的开篇便是探索德加毕生沉醉芭蕾舞女题材的原因。
第二章将德加芭蕾舞女题材的艺术特色剖析开了来说,进行进一步探索,主要是对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其中包括构图、光影、色彩、线条感、情感体现等方面[1]。
第四章则是分析德加芭蕾舞女绘画题材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德加;芭蕾舞女;构图;色彩AbstractIn the soft dance of a soft dance, it brings elegance to the natural light. The smooth dance of the dance dress, the thin, smooth ballet dress, was blossoming. With the youth of youth and the beauty of youth. The feminine and gentle body of women, that's the magic of ballet. The most prolific work in Aidejia•dejia is the theme of a ballet dancer. So he's also known as this article, and we're exploring the art of the 19 th century painter Aidejia•dejia, the art of art, the art of art. This article shows the art effects of the art of ballet in a series of ballet Point of Entry. Explore and analyze its artistic features and Intension.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is the reason to explore the romance of the romantic ballet of germany. Chapter 2 opens the art features of the degas's ballerina and explore it further. It's mainly an analysis of how its unique performance is performed. These include composition, light shadow, color, line sense, emotional embodied, etc. . Chapter 4 is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degas painting on the afterlife.Keywords: degas, ballerina, composition, color.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790 摘要IAbstract II引言1一、德加创作芭蕾舞女题材的缘由21、德加的成长历程22、时代背景23、德加与芭蕾舞的邂逅2二、德加芭蕾舞女题材的艺术特点31、唯美的色彩32、现代的构图43、流畅的线条64、迷离的光线65、深厚的情感7三、德加芭蕾舞女演员绘画题材的影响和启示7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引言提到芭蕾舞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些穿着白色短裙、用脚尖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者;接着是那些流传已久、让人无法忘却的经典芭蕾舞剧和那些耳熟能详经典的芭蕾舞组曲;再接着想到那些给数不清的观众带来过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并闻名世界的芭蕾舞大师们;但人们肯定想不起埃德加·德加——这位一生以描绘女芭蕾舞者而著称的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加笔下的舞女形象研究
作者:诸葛福来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德加以舞女为主题,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真挚、朴素和自然的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描绘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瞬间和艺术家眼中真实的印象,充分显示出动人的情感力量,给人们带来一种纯粹视觉的艺术享受。
本文通过德加以舞女为题材的作品的构图、舞女形象的风格以及德加对色粉画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凸现出重新解读德加作品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舞女;构图;色粉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88-02
提起印象派大师德加,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舞蹈演员。
那些曾在画面上轻盈、飘逸的芭蕾舞演员被德加以准确生动的造型把握,表现出她们在于“运动”及运动中光色的种种变化。
德加一生和舞蹈有一种无法割断的联系,他把舞台上所见的蕾舞剧的演出、后台排练,或排练中短暂的休息姿态,用色粉准确地再现出来。
而且,舞蹈的精髓,被完美地凝聚在一瞬间,再现舞者的身心被美所溶化的状态。
一、构图方法
德加的作品不时地会改变视角,化平庸为神奇。
德加的构图好象是随便裁下来的,旋转着的舞女也似乎是随手勾勒出的,其实却是长期精心探索的结果,非一日之功所能为。
作为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截取式构图和对画面有限空间的追求在德加的作品中早已呈现。
在德加的作品中即使最传统的作品,我们也发现他抛弃静止的形,通过和瞬息摄影一样意想不到的一系列动作来寻找形的爆炸,这也是他整个艺术的显著特征。
德加发明了俯摄、仰摄等新的取景法。
他加高了地平线,将透视角度倒置,增加了特写和省略性透视短缩,表现了对比、逆光以及创造出新空间和突然投射出色点的人工光线。
他的作品使人预感到新的构图和多年以后的摄影和电影艺术采用的奇特视角。
大透视、非对称、截取式是德加绘画的普遍特征。
1878年的《舞台上的舞女》,利用舞台的灯光效果,强调照射在演员身上的强烈光亮,用正在颤动的纱裙,表现出闪烁的光感。
构图上采用了俯视,显出了空间深度,给正在翩翩起舞的舞女以回旋余地,背景上摆脱了形的轮廓,采用绚丽的色块来烘托整个舞台的气氛,在色块中又隐约可见其他舞女的纱裙和教师的黑礼服。
背景上的人物好似随意画出,不象主角一样醒目清晰,为的是衬托出主要舞女,并造成一个舞台运动空间,让人感觉到在舞女旋转的舞姿中,闪掠过背景上的人物身影。
之后德加又受到东方绘画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从日本版画如从喜多川歌麽和葛饰北斋那里大受启发,创造出独具一格截取式构图,这一点对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色粉画
德加前期的绘画色调细腻沉着,五十岁以后画面上的色彩变得明快起来。
晚年的绘画色彩越来越鲜艳,被人们形容为“色彩的爆炸”。
德加后期绘画色调之所以变得日益鲜亮,这跟他长年从事于色粉画有关。
色粉画自十八世纪产生以来,发展到德加的色粉画是一个高峰。
德加使色粉画具备接近于油画的细腻色调,反过来又使油画表现出接近于色粉画的明快响亮色调。
热衷于艺术表现技巧的德加孜孜不倦的对色粉绘画技法进行探索,寻求着意大利壁画效果、荷兰绘画大师的完美艺术、威尼斯画派的透明淡色。
德加在色彩画中承袭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浪漫的色彩传统,并且从他的色粉画创作中也能看到他对色彩语言的钟爱。
在德加早期的作品中,他就画过一些风景色粉画,并为家人画了一些色粉肖像画。
只是当时他认为色粉画不如油画,因为油画可以使他更接近他那种古典传统,又接近他有所借鉴的印象派。
后来德加由于视力越来越低,他不可能画出和看到极其优美的线条,也无法在调色板上掌握油画颜料的调配。
而色粉画的操作对他很有利,也无需象油画那样要等待干透,上光,允许他画得很快,以表现舞台上的舞女鲜活的旋转运动。
另外,色粉笔使他能够用素描方法来画色彩,这是他早年所特别盼望追求的,并且在无损于素描的情况下取得丰富的色彩,用素描配合发挥色彩的闪现效果。
晚年的德加视力衰退的现象尤其严重,但他革新了色粉画的技艺,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运动感。
第一个使用单板色粉画,特别是把色粉画与水粉画和水墨水彩画糅合到了一起。
他革新性的把彩色铅笔与画笔结合起来使用,使用水蒸汽和色粉墨糅合,改进了色粉画的湿化技法。
通过粉笔,德加将色彩与线条理想的结合起来,底层的色彩通过色粉笔交叉形成的网线显示出来,经蒸汽处理之后,画面的表层溶解为半干的色膜。
之后,用硬笔或手指进行处理,微妙薄擦的色彩和大胆的线条呈现出强烈的绘画性。
德加不满足于传统的色粉画技法所表现出来的灰暗的色彩效果。
他对色彩的敏感,不仅可以从他的早期作品柔和的色彩中得到证明,还可以从他在意大利旅途中画的一些写生作品中得到证明。
如《芭蕾舞女》所示,德加以极细致的笔触描绘出舞女练功的动作神态,从头到尾衬托出舞女美妙的舞姿,她们在舞台下苦练不止的各种情景,她们做着各式各样的动作,更没有一个动作是重复的,他以这些普通演员的舞姿为媒介,追求色彩的绘画表现。
而晚年的作品中,芭蕾舞女更表现出德加对色彩的敏感。
通过分析他用色粉画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色粉画对于德加来说,是创作舞女题材的重要手段。
舞女对于德加来说,就好像风景对于塞尚,这些平凡的女孩子是他晚年艺术世界的全部。
在德加的早期作品《舞蹈课》、《歌剧院包厢中》中,色粉画只是用来表现一些轻巧的画面,后来在新印象派的影响下,他开始用较纯净的色点、色线来表现舞女作品,这种色彩表现方法,使颜色产生了一种彩虹般的美妙,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德加的色粉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绝妙境地,这时他不再追求线条的准确,而追求色彩的震颤效果。
《舞蹈着的舞女》创作于1879年,代表了德加色粉画的风格特点,画中舞女轻舒双臂,体态轻盈,优美的舞姿伴着悠扬的旋律,使人充分感受到芭蕾舞女的艺术魅力。
画家对人体的运动把握得极其准确,昂起的头,扬起的臂,摆开的腿,每一个细部的关节都刻画得精确入微,而富有动感,表现出舞女体内所蕴含着的强烈的内在冲动。
画的背景部分处理得非常概括,和主体人形成了虚实对比,画
中主角得以突出成为视觉中心。
画中的色彩配置强烈而柔和,几种不同明净的色点、色线不经掺合的并列成各种物状,舞台脚灯自下而上地射在舞女身上,这有别于自然光线下的人体,展示给人们的是特有环境下的美。
舞裙鲜亮而透明,模糊的轮廓线不把形体轮廓堵死,虽然形的正确性消失了,可是颜色效果在一定的距离上看,有一种颤烁的空气感,舞台灯光效果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色彩表现方法比调匀的颜色更有力量,更烘托出舞蹈的动感和舞姿的轻盈,在这里德加充分发挥了他色粉画的技巧,创造出一种色光交融的最有魅力的典型美。
德加以他最喜欢的舞女形象为题材,在色粉画中寻找到了最适合的自己的绘画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技巧,使他笔下的舞女形象更为丰满、艳丽。
三、结语
德加的舞女画给人印象至深,不是凭舞女们的纤巧身形和肌肤的莹润之感取胜,而是通过画面所显示的逼真光色、大胆新颖的构图以及由舞蹈动作给画面产生的运动感和音乐般的节奏感赖强烈地吸引着人们。
德加这一生凭着一种对艺术创造的执着态度,在作品里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真挚情感,更包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德加的绘画把十九世纪那些普通女孩的形象留给了今天,给人们带来一种纯美视觉的愉悦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秀时.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2][英]史彭斯.大艺术家系列—德加.长春出版社,2001年版.
[3]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德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卢瓦雷泰著,吴静宜译.舞影烂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5]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6]刘南一.重识德加.美术观察,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