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森林区划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森林区划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在林业管理领域中,进行森林区划已成为常规操作。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过程和方法。
森林区划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前期准备、区划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
其中前期准备和区划方案设计阶段是森林区划的重要环节,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施效果和管理成果。
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对研究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地理信息收集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植被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这些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实现。
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需要注重发现区域的物理环境特点,以及在该环境中不同植被组成和分布的规律。
例如,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在不同地貌和气候条件下的分布范围和密度等。
还要进行植被群落与土地利用历史、自然演替历史、人类活动和森林资源开发历史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完成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收集阶段。
在区划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综合前期准备环节中的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森林区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要求,同时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该阶段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实际上的地勘工作,依扫描线地形地貌、土地覆盖以及林分类型等指标确定划分的区域和范围。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和林分的资源特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一片针叶林区域可能同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火防控等多重管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区划方案的设计中,将该区域进行细分,逐个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制定森林区划方案时,可以采取多种工具和方法,例如统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区域划分法、系统分析法和方法/工具的组合等。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综合分析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以实现森林及其环境特征的可视化和精确描述。
在实施阶段,需要注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资源的方法,同时要遵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经典)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我国地域进行逐级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的服务对象是各级管理部门,应具有很强的宏观战略性。
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
一级区:为自然条件区,旨在反映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宏观控制作用的水热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考虑地貌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制约林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林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不同区域今后林业发展的主体对象,如乔木林、灌木林、荒漠植被;或者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开发、保护、重点治理等。
二级区:为主导功能区,以区域生态需求、限制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林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主导功能类型的差异,体现森林功能的客观格局。
三级区:为布局区,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
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生产力的差异性,并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通过一、二、三级区划,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体系,对全国林业发展进行分区管理和指导,从而提高全国林业发展水平。
这不仅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迫切需要。
2三级区划既是二级区功能的落实和完善,也是二级区特殊地段和优势区域的反映,是实现林业宏观控制的基础。
为全面落实一、二级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组织实施和实现三级区的目标,特此制定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办法。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工作组二○○七年十二月3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与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 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3 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4 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二章区划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1 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2 类型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3 主要区划因子的确定和主要因子分析要求. . . . . . . . . . . . . . 92. 4 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2. 5 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第三章区划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第四章区划成果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4. 1 区划报告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4. 2 附表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3 成果图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附件一:生态区位等级与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件二:森林生产力级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附件三:非木材林业资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附件四:林业产业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附件五:林业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附件六:各二级区三级区划参考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 . 1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 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以生态优先, 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 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保护与发展并重,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构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课程名称(英文):Fores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18023016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测树学后续课程:遥感导论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森林经理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由传统林业向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生长、森林收获调整、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活动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理论、方法体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灵活运用森林经理学知识编制、实施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经理学的原理、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科性质对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名词作进一步阐述。
重点: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难点: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第二章森林资源 4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对世界、中国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各自特点有一个了解。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世界和我国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我国林地资源、各种森林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四节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浙江省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
森林区划 小班区划

图片二 罗盘仪实测法
项目2 森林区划
3 小班区划的方法
任务2.2 小班区划
3.3 地形图勾绘小班的方法 3.3.1 勾绘的基本要求 ⑴土地种类判断要慎重,区划要合理。 ⑵定位准确,形状相象。(居高临下,目视距离准确) ⑶小班界线图上误差不大于2mm。 ⑷不同地类性质粗细有别
项目2 森林区划
任务2.2 小班区划
项目2 森林区划
2 划分小班的依据(条件)
任务2.2 小班区划
2.5.1 林地 (3)灌木林地: –分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其他灌木林。 –①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 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 –A、乔木分布线以上的灌木林; –B、岩溶地区水土保持林; –C、灌木经济林 –②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2.5.1 林地:用于林业生产的土地以及将来打算发展成林 的土地。 –有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 –宜林地 –辅助生产用地 –被占用林地
项目2 森林区划
2 划分小班的依据(条件)
任务2.2 小班区划
2.5.1 林地 (1)有林地:连续面积≥0.1hm2、郁闭度≥0.20、 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分乔木林、红树林、竹林。 –①乔木林: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片林: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 连续面积≥0.1hm2,郁闭度≥0.20。 –林带: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 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
3 小班区划的方法
3.3.2 小班勾绘步骤 (1)选择视野开阔的线路和观测点。 (2)地形图的东南西北与实地一一对应。
(1)国家公益林(地);(2)省级公益林(地); (3)市级公益林(地); (4)县、乡级公益林(地)。
实验三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

实验三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一、实验目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分析研究农业自然资源,以便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区划是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划分的。
它按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规律,划分成若干个有共同特点的农业区,根据区划确定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中各项技术指标。
通过本项实验,能熟悉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了解黑龙江省各农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初步掌握用photoshop 软件对农业资源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1. 黑龙江省地形概述全省地形基本特征为:北南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东西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三面围绕松嫩平原,阻挡西伯利亚的寒流和蒙古风南下,小兴安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三面围绕三江平原,拦截东南沿海飓风北下。
两大山系将黑龙江省构成一马蹄形区域,形成我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屏障,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种植业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2. 黑龙江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岸,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并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严寒漫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雨热同季,年际间变化大。
各项热量指标由南向北递减,大体上每增加一个纬度活动积温减少100℃。
由于地形的影响,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山区这种垂直变化尤为明显,大体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年平均气温减少0.6℃,积温减少150℃左右。
热点:齐齐哈尔、安达以南,哈市以西地区 3. 黑龙江省降雨的形成全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
降雨主要来自海洋与大气环境,全省年平均降水400-600mm 。
东南沿海潮湿气流由东向西运动,遇到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被山体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雨。
蒙古方向的干燥气流与海洋方向的潮湿气流共同作用,造成我省西旱东涝,山区雨多,平原雨少的特点。
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森林调整规划

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森林调整规划一、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1.样地设置:在研究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地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0m×10m或20m×20m。
2.样木调查:在每个样地内,对森林中的样木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样木的树种、胸径、高度、树冠直径等。
3.样木计量:根据调查结果,使用森林测量仪器对样木进行计量。
根据样木的胸径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样木的树干体积。
4.样地调查:在每个样地内,对森林的其他生物多样性指标进行调查,如地面植被、地下生物和鸟类等。
5.数据处理: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森林资源的数量和成熟度指标。
二、森林调整规划:1.目标确定:根据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确定森林调整的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森林面积的增加、树种结构的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2.数据分析:根据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对现有森林的状况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森林类型、树种组成、植被覆盖度、土壤质量等。
3.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森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问题可能包括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林木老化等。
4.方案制定: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制定森林调整的方案。
方案可以包括采伐、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措施。
5.实施监测:对森林调整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植物生长情况、土壤质量变化、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指标。
6.调整评估:对森林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调整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森林面积增加情况、树种结构调整情况、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等。
总之,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样地设置、样木调查、样木计量、样地调查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而森林调整规划主要包括目标确定、数据分析、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实施监测和调整评估等步骤。
这些实验内容和规划步骤有助于科学地评估和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林业基础知识相关试题与答案

C.经营者D.管护者
12.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什么负责制?(D)
A.防火办主任B.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
C.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
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
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
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
⑦讲究经济效益Biblioteka 原则。3、森林火灾分类: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③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④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2)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3)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铁路、公路的护路林和城镇林木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2、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报告班级: 2012级林学3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华田小组成员:成绩: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目录一、前言1.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 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 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季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管理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林业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城乡周围及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休憩性森林,同时还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部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积极性,来实现林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及其发展现状森林培育是以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它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和纽带,是林业重大工程的核心也是关键,同时也是林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森配在林业中的作用重大,故必须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林场的区划
林场是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业生产单
位,也有的林场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单 位。其区划应以全面经营森林和“以场定 居,以场轮伐”,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 原则。林场的界线应尽量利用山脊、河流、 道路等自然地形和永久性标志。林场的范 围应便于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合理组织生 产和方便职工生活,其形状以较规整为宜。 林场的面积,一般以1万~2万hm2为宜,通 常不要大于3万hm2。
实验报告
• 每个同学提交实验林场的林班区划图。
• 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 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及道路等作 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因而林班面识的大 小相差较大,形状也不规整。自然区划的林班 多为两面山坡夹一沟,这样便于经营管理;
• 综合区划法是自然区划法与人工区划法的综合。 一般是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加部分人工区划而 成。综合区划法是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
5、小班区划
为了便于森林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
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 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 非林地),这样的地段称为小班。划出的 小班,在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因此, 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是相同的,小班是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 的基本单位。关于小班的区划在后面的实 验中专门介绍。
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 区)—林班—小班。
森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林业局的区划 林业局是林区中一个独立的林业生产和经营管
理的企业单位。合理确定林业局的范围和境界,是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的重要保证。在林业局初 次区划,确定境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企业的类型,是国有还是集体所有; • 森林资源状况,林业局的经营面积一般以15万~30 万hm2为宜; • 自然地形、地势,一般以大的山系、水系等自然界 线和永久性的地物作为林业局的境界; • 行政区划,确定林业局界线时应尽量与行政区划相 一致,以有利于林业企业和地方行政机构协调关系。
森林区划
实验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森 林区划系统及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重 点要求掌握林班的区划方法,以及林班区 划的内业设计方法。
实验材料
每个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航片或卫片材 料及相应的林业基本图,在内业进行林班 的区划和设计。
森林区划基础知识
4、林班的区划 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
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若干个 面积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 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 班区划的主要用途有:
• 便于测量和求算面积;
• 查清和统计森林资源;
• 辨认方向;
• 护林防火和林政管理;
• 开展森林经营及多资源经营活动。
实验内容
由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的经营和管理机构已经 建立,森林区划已有基础,故可对照林相图(或森林资 源分布图)熟悉林场及林班的境界,了解和掌握林业区 划的情况。 • 林场:了解林场的面积一般多大,实验林场面积多大, 形状如何,以何为界,林场的场部在林场的何位置,林 场(或经营所)还下设哪些单位等。 • 林班:实验林场共划分了多少个林班,平均面积多大, 林班如何编号,林班采取什么方式区划的,林班以何为 界,林班线有无标志,林班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其意义 如何,在资源调查上起什么作用等。 • 利用现有林相图,练习应用地形图、航片和卫片进行林 班区划。
森林区划是对森林经营管理单位进行 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 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进行合理经营。它 是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 是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
森林区划的目的主要有:
• 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 质量;
• 便于组织各种森林经营单位;
• 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和管理,提 高森林经营水平;
3、营林区的区划经营以及考虑生产和职工生活的 方便,根据有效经营活动范围,特别是护 林防火工作量的大小,将林场区划为若干 个营林区。营林区的大小以工作人员步行 到达最远的现场花费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为 宜。营林区的界限一般与林班线一致,即 将若干个林班集中在一起组成营林区。
林班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国 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 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林 班桩)等标志。对于自然区划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 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 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桩。
林班的区划方法:
• 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 林班的形状呈规整的图形。林班线需用人工伐 开,呈直线或折线状;
林班区划有三种方法,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 法和综合区划法。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 综合区划法,地形平坦等地物不明显的地区,可以 采用人工区划法。林班面积一般为100~500hm2。自 然保护区、东北与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高山林区 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以适 当放大。
林班的编号和命名,一般以林场为单位,用阿 拉伯数字由小到大,从林场的西北角起向东南、由 上到下依次编号。
• 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
我国森林区划系统
目前我国实行的森林经营区划系统如下: • 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 国有林场区划系统:
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 班—小班; • 集体林区区划系统:
县—乡—村—林班—小班; •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区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