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讨论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躯干。
鼻出血、牙龈出血
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或牙龈出 血,有时甚至难以控制。
消化道出血
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长,伴有血块。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次检查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低 于100×10^9/L)。
无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排除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注意药物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情况。
心理调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结词
激素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为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分布
ITP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50/10万, 其中约80%为女性患者。
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20-50岁人群。
地域分布
ITP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瘀斑、紫癜等,常见于四肢、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 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 加重出血症状。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 查血常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鼻出血、牙龈出血
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或牙龈出 血,有时甚至难以控制。
消化道出血
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长,伴有血块。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次检查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低 于100×10^9/L)。
无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排除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注意药物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情况。
心理调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结词
激素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为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分布
ITP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50/10万, 其中约80%为女性患者。
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20-50岁人群。
地域分布
ITP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瘀斑、紫癜等,常见于四肢、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 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 加重出血症状。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 查血常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探索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个体差异。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新思路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如瘀点、瘀斑、紫癜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 发育成熟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骨髓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疾病分期:急性型、慢性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ITP, 缓解率较高,但易复发
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引进先进技术
预防和护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预防措施: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护理方法:关注患者出血情况,采取措施减轻出血症状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YOUR LOGO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抗D免疫球蛋白、重 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可用于治 疗ITP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或禁 忌者
手术方式:脾切 除
手术效果:缓解 症状,提高血小 板计数
注意事项:术后 需继续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考虑脾切除手 术。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探索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个体差异。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新思路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如瘀点、瘀斑、紫癜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 发育成熟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骨髓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疾病分期:急性型、慢性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ITP, 缓解率较高,但易复发
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引进先进技术
预防和护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预防措施: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护理方法:关注患者出血情况,采取措施减轻出血症状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YOUR LOGO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抗D免疫球蛋白、重 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可用于治 疗ITP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或禁 忌者
手术方式:脾切 除
手术效果:缓解 症状,提高血小 板计数
注意事项:术后 需继续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考虑脾切除手 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

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危险因素, 以降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风 险。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发病至确诊过程
总结词:漫长曲折
详细描述:患者李某,女,35岁,因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就诊。 经过多次辗转,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二:治疗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积极治疗,效果显著
。
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似 ,但过敏性紫癜常伴有双下肢对 称性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 少,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仅 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也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但同时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增 高或减少。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ITP的发病率约为1/10万 ~2/10万,女性发病率略 高于男性。
年龄分布
ITP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人 ,其中儿童期发病者约占 总发病率的60%。
地域差异
ITP的发病地域差异较小 ,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相 近。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牙 龈、口腔黏膜、眼结膜等 部位出血。
临床研究
近年来,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取 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对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深入研 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展望与挑战
发病机制研究
尽管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根本原因,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INTRODUCTION)
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
– 自发性出血 – 血小板减少 –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发病情况
– 北京儿童医院数据ITP占出血性疾病2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免疫机制证据
– 患者血循环中及血小板表面能检测到血小板抗体。多数抗体 是IgG,个别为IgM及IgA
– 由于IgG可以通过胎盘,新生儿可以患与母亲同样的病即ITP – 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型可同时Coomb,s试验阳性而发生自身
– 急性型: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以幼巨核细 多为主
胞增
– 慢性型:巨核细胞明显增高,以颗粒巨为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鉴别诊断(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诊断
– 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 – 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 血块退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免疫性溶血,即伊文氏综合症(Evan,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机制
– 病毒感染---机体---在脾脏产生抗体---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脾脏---巨 噬细胞吞噬---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ITP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IT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ITP治疗策略 小结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特发性还是免疫性( Idiopathic or immune)?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急性:低于20G/L – 慢性:在50G/L左右 – 血小板功能正常
骨髓检查
– 急性: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 – 慢性: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巨核细胞显著减少(<30%)
血小板相关抗体,相关补体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贫血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
正常血小板生理
TPObound platelets
Aging platelet Macrophage
Spleen
2007 Amgen. All rights reserved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巨核细胞凋亡增加
正常巨核细胞及ITP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
正常巨核细胞
Houwerzijl EJ, et al. Blood. 2004;103:500-506.
ITP 巨核细胞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Immune suppression
Macrophage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特发性还是免疫性( Idiopathic or immune)?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急性:低于20G/L – 慢性:在50G/L左右 – 血小板功能正常
骨髓检查
– 急性: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 – 慢性: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巨核细胞显著减少(<30%)
血小板相关抗体,相关补体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贫血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
正常血小板生理
TPObound platelets
Aging platelet Macrophage
Spleen
2007 Amgen. All rights reserved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巨核细胞凋亡增加
正常巨核细胞及ITP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
正常巨核细胞
Houwerzijl EJ, et al. Blood. 2004;103:500-506.
ITP 巨核细胞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SD, Dept.Hematology WZGRYY
Immune suppression
Macrophag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

感染等因素有关。
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
03
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鼻出血、 0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输血、原因
免疫因素:自身免 疫反应导致血小板 减少
遗传因素:基因突 变导致血小板生成 障碍
病毒感染:病毒感 染导致血小板减少
其他因素:药物、 毒素等外部因素可 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 述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 断
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 疗
0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 防
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概述
疾病定义
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 02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
1
2
3
4
临床表现
1
皮肤黏膜出 血:如瘀点、
瘀斑、鼻出 血、牙龈出
血等
4
贫血:如头 晕、乏力、
心悸等
2
内脏出血: 如消化道出 血、泌尿道 出血、颅内
出血等
5
感染:如呼 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等
3
关节出血: 如关节肿痛、 活动受限等
6
其他:如头 痛、头晕、 乏力、心悸
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 小板计数减少, 白细胞计数正常 或轻度升高
01
骨髓检查:骨 髓巨核细胞数 量减少,成熟 障碍
03
02
血小板功能检 查:血小板聚 集功能降低
04
抗血小板抗体 检测:阳性率 较高,有助于 诊断
影像学检查
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课件

死亡率
在成人中,ITP是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在极少数 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IT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 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但较为 罕见。
分型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新诊断的ITP(病程在3个月以内)、持 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和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 )。此外,还有难治性ITP,指对常规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 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象特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 碍等。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等;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血小 板数量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骨髓象检查
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 、形态和成熟程度,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80%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 功能衰竭,无血小板抗体和巨核 细胞成熟障碍。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手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医疗和个 体化治疗的发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将推动全球化研究和治疗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在成人中,ITP是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在极少数 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IT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 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但较为 罕见。
分型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新诊断的ITP(病程在3个月以内)、持 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和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 )。此外,还有难治性ITP,指对常规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 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象特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 碍等。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等;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血小 板数量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骨髓象检查
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 、形态和成熟程度,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80%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 功能衰竭,无血小板抗体和巨核 细胞成熟障碍。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手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医疗和个 体化治疗的发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将推动全球化研究和治疗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04
病例三:罕见病例探讨
患者基本信息及特点总结
中年女性,45岁。 突发皮肤瘀斑、瘀点,伴牙龈出血、月经过多。
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量正常,但 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罕见临床表现及原因剖析
除了常见的皮肤瘀斑、瘀点、牙 龈出血等症状外,患者还出现血 尿、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治疗策略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深入剖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异常 、血小板破坏过多等方面。
总结归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等。
回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包括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自 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 狼疮,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同时,患者还伴有肾功能不全, 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
球损伤有关。
创新性治疗策略尝试
首选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控制免疫 反应,提升血小板计数。
给予血小板输注支持治疗,预防严重 出血事件发生。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等,降低抗体产生,减轻免 疫损伤。
诊断方法
ITP的诊断主要依据临 床表现、外周血血小板 计数和骨髓检查等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疑 难病例,还需要进行免 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辅助诊断。
02
病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45岁
02
性别:女性
03
04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
家族史:无相关遗传性疾病史
临床表现与诊断过程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急性型
慢性型
病程 年龄 性别 前驱症状 血小板减少程度 出血程度
<6 月 2--6岁 无差异
有(50--80%) <20×109 较重:内脏出血/颅内 出血/血肿
>6 月 学龄儿 女>男 多无 20--80×109/L 轻, 偶有内脏颅内出 血, 月经增多常首发
治疗(TREATMENT)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
– 用法:0.4-0.5 g/kg.d ×5天 – 1--2 g/kg.d ×2--3天
输血或血小板
– 新鲜全血:出血严重伴贫血者 – 血小板:出血严重或主要脏器出血不伴严重贫血者
其他药物
–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 硫唑嘌呤,6MP,CTX
– <50×109/L 自发出血 – < 20×109/L 出血明显 – < 10×109/L 严重出血 – 慢性型可见血小板形态改变,大而松散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退缩不良
– 正常:0.8cm管径干燥管1ml血 – 1h开始退缩,12--24h完全退缩
实验室(LABORATORY STUDIES)
疑难病例讨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2年3月
参加人员
何梅 倪晓燕 夏宏 卢彬 丁晓芳 刘呈娟 周晶晶 王春兰 王宝芬 凤
崔蕾 贲友
病例介绍
患儿徐晖,男,6岁,因“皮疹一周,咳嗽两 天”入院,入院查体T:37.4, P:103次/ 分,R:25次/分 体重:22.5KG.患儿一周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出血点,呈细小针尖样, 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在乡镇医院予药物 外用,皮疹渐增多,四肢及躯干部亦及出血点、 瘀点,昨起患儿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无 气喘,无呼吸困难,在姜堰医院血常规示 5x10*9/10,急来本院门诊复查血常规示 2x10*9/10
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机制
– 病毒感染---机体---在脾脏产生抗体---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脾脏--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减少
– 巨核细胞---骨髓破坏----巨核细胞减少----骨髓代偿早期巨核 细胞增多---成熟障碍 --血小板减少
– 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
血小板抗体可以免疫损伤毛犀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脆 性增加---表现自发性出血及使出血加重, 压脉带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病程及预后
急性型
复多年痊愈
约有15%转为慢性。 可急性发作死亡
起病急,有明确感染 多预示早期缓解可能。
死亡率1%, 主要死 于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治疗(TREATMENT)
脾切除
– 目的
去除破坏血小板及产生血小板抗体主要场所
– 指征: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者 年龄5岁以上,病程一年以上反复严重出血 出血严重尤其有颅内出血者。
护理措施
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患儿穿宽松柔软棉质衣 裤
避免肌内注射,各种穿刺后注意压迫穿刺点直 至不再出血为止
总结(SUMMARY)
– 急性ITP,起病急 – 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多为散在针尖大小皮内、
皮下出血点,严重者可有血斑及血肿 – 胃肠道大出血少见,1%早期发生颅内出血,血管损害加重出
血 – 除出血相应的表现外,无明显中毒症状
实验室(LABORATORY STUDIES)
血象-血小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述(INTRODUCTION)
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
– 自发性出血 – 血小板减少 –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发病情况
– 北京儿童医院数据ITP占出血性疾病25%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免疫机制证据
– 患者血循环中及血小板表面能检测到血小板抗体。多数抗体 是IgG,个别为IgM及IgA
– 由于IgG可以通过胎盘,新生儿可以患与母亲同样的病即ITP
– 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型可同时Coomb,s试验阳性而发生自身 免疫性溶血,即伊文氏综合症(Evan,s)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避免剧烈哭吵 生理盐水封管 了解患儿呕吐物和大小便颜色,如有异常及时
送检
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及家长接触患儿前应洗手,协助翻身 拍背
指导患儿母亲母乳喂养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和 双手,奶瓶烫洗,剩奶弃去
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 ,房间每日开窗 通风 2次,每次30 分钟。
有上呼吸道感染者拒绝陪护及探视 每日生理盐水口腔护理Bid,便后清洗肛周、
一般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急性危重出血可静脉用药 – 氢化可的松 12--20 mg/kg.d ×3--5天后改口服用药 – 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2 mg/kg.d ×3--5天后改口服 – 强的松口服
用于上述两药静脉停药后口服用药,1--2mg/kg.d ×2-4周后逐 渐减量维持
用于出血不严重的ITP
束臂试验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增高 骨髓像:增生性骨髓像,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 急性型: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以幼巨核细 胞增多为主
– 慢性型:巨核细胞明显增高,以颗粒巨为主
SUCCESS
THANK YOU
2019/5/6
诊断&鉴别诊断(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臀部并保持清洁
护理措施
保持周身皮肤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擦浴两次 禁服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磺
胺药及解热镇痛药等 安抚关心患儿家长,介绍成功病例,耐心向患
诊断
– 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 – 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 血块退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鉴别诊断
– 败血症、流脑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过敏性紫癜 – Wiskott-Aldrich综合症
治疗(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