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修订)
合集下载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3、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1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主要 表现在“政体的不断反复斗争变更” 上。请阅读教材,找出经历了哪些政 体的变化,把它们串成线索。 2、从中,你可以看出大革命以来法国 政制发展的特点吗?
走向共和的 艰难历程
人 民 第 二 次 起 义 C 共 和 制
1792)
德意志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德国的 发展
• 奥托· 冯· 俾斯麦1815年 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 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 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 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 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 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 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 处领地。 1848年,德国 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 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 压革命。1851年—185 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 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 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 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 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国民议会终于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他的颁布标志 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实质?
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较量
尽管道路是艰辛的,但走向共和是人类对自 由、平等、民权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世界 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符合民主、自由的制 度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因此今天我们依然 走在实现真正民主共和的道路之上,任重道 远。
一、法国政体改革的背景
1、为什么要走向共和? ① 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22岁的路易十四才开始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令所 有人吃惊的是,他相当擅长此道。路易十四统治法 国前后达72年之久。他也被称为太阳王。是世界 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共和国万岁”
二、历史的曲折
1、法兰西第一帝国 2、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较量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路线图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792.9—1804 1848—1852
共和制 1792 1848
七月王朝 1830 —1848 立宪制 1791
君主制 革命前 1804 1815 1830
立宪制 1791
君主制 革命前 1804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843—1792.8 1804—1814
拿破仑加冕礼
拿破仑:“我只能 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问:为什么我们臣 民要对皇帝尽所有这些 义务呢? 答:因为上帝通过 赋予我们的皇帝以和平 与战争的才能,立他为 我们的君主,使他成为 上帝在地上的象征和权 力的代行者。 ——《帝国教理问答》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路线图
共和制
立宪制 1791
君主制 革命前
法兰西王国 843—1792.8
第一,《人权宣言》体现出来的启蒙精神, 自由、平等、人权的理想已经预定了法国不会 再回到君主专制的时代。人民认定了民主政体, 如果国王不愿放弃专制权力,则意味着君主立 宪之路充满荆棘。 第二,1791年宪法规定的是君主立宪制政 体,由于国王的拒绝,最后成立了共和国。 国王拒绝了宪法,法国抛弃了国王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复辟 843—1792.8 1804—1814 1815—1830
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 西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第二帝国灭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第二共和国的失败 ,并不是共和制的缺陷 所致,而是当时的形势和种种因素不利于共和 国。 第二帝国是当时条件的产物,不能对它全 盘否定。其失败,还是君主专制不合潮流的原 因。试图用战争的办法来巩固统治,往往适得 其反。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资料32页

验这个民族的精神,去追寻这个民族伟 大与悲剧共存的历史源头。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背景: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 个国家!”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 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 296个邦国,1000多块领地,各邦有自 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工商 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思考1:以上材料说明了法国什么样的社会状 况?反映了什么根本问题?导致了什么结果?
1)状况:大革命前法国是封建君主专制 统治和等级森严,第三等级与第一二等 级矛盾尖锐。
2)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君主专 制制度、等级制度的阻碍
3)结果: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背景: 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一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
三次王朝战争
普鲁士
1864 丹 麦 1866 奥地利
1870 法 国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 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背景: 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一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
二、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1875年宪法
2)立法权属于由参、众议院组成的议会 • 议会 • 地位:最高立法机关 • 产生方式: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由
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 出),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1/3。众 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 权力: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 议案。
答:表现:共和制度和君主制度的反 复斗争
政体
共和制
第二共和国
第一共和国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背景: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 个国家!”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 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 296个邦国,1000多块领地,各邦有自 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工商 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思考1:以上材料说明了法国什么样的社会状 况?反映了什么根本问题?导致了什么结果?
1)状况:大革命前法国是封建君主专制 统治和等级森严,第三等级与第一二等 级矛盾尖锐。
2)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君主专 制制度、等级制度的阻碍
3)结果: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背景: 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一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
三次王朝战争
普鲁士
1864 丹 麦 1866 奥地利
1870 法 国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 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背景: 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一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
二、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1875年宪法
2)立法权属于由参、众议院组成的议会 • 议会 • 地位:最高立法机关 • 产生方式: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由
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 出),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1/3。众 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 权力: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 议案。
答:表现:共和制度和君主制度的反 复斗争
政体
共和制
第二共和国
第一共和国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4.国家元首、政府和议会之间的关系 议会制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需辞职或呈 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总统制共和制:政府由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对总
统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 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 弹劾。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 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阅读课本第一目:
1.18世纪时法国的社会状况怎样? 2.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国家的最高权力 机关是什么?此时颁布的政治性文件是什么? 3.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什么,宪法确定 的国家整体及原则分别是什么?
要求:1.迅速搜索目标答案 2.做好标注 3.时间:4分钟
学生展示 一、“共和国万岁!”
君主专制下的法国
3、国家权力中心在哪?
4、据宪法内容,你判断该宪法确立法国是什么 政体?
立 法 权
众议院——普选 国民议会
参议院——间接选举
总统——议会产生,国家元首 军队统帅,任命部长
内阁——总统命令经各部部长 副署
行 政 权
向 议 会 负 责
司法权
学生展示
相同点
试分析以英国为代表 的议会制共和制和以美国、 法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共和 制的异同。
4、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由 选举产生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 政体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 我们的祖国鲜血满地, 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 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 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7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课程标准
知道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 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 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项目 经济基础 国家性质 立法机构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 议会
相 同 点
司法权 不 国 同 家 点 元 首 职务 产生方式 有无任期 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选民选举 任期制 有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独立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无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史料解读:大革命前夕的法国 经济 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工商业发达,纺织、 冶炼、采矿等工业部门日益具有近代工业 的性质,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但在社会经 济中居于首位的农业中,封建土地所有制 仍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 收,加重对企业的剥削;全国关卡林立, 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共和国万岁!”
■历史的曲折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凡尔赛宫始建于16世纪;17世纪末屡经修建、扩建,至18世 纪形成现存规模。它由宫殿、大花园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组成, 此外,还包括教堂和歌剧院,极其豪华而富丽堂皇。在中古时代,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帝王的行宫;法国大革命和建立共和政体后, 其为政府重大活动的场所和法国人民强大艺术创造力的象征。 1979年,凡尔赛宫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谢谢合作,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课件

2、根据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 A、君主专制的国家 B、共和体制的国家 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D、总统制的共和国
3、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体制最终确 立的事件是 A、1791年宪法的通过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D、1875年宪法的通过
课外知识:拿破仑时代——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雨果《悲惨世界》 奥利塔利滋大会战(1805),拿破仑在此役中击 败奥俄联军,后来成为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战 争与和平》一书的背景。 音乐:英雄--降E大调 贝多芬第三交响乐
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呈献给法国第一执 政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 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 并愤怒的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 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 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 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1852-1870) G.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看一看,想一想
(1)法国政权更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政权更迭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革命。 (2)法国政体演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 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重点理解掌握内容:
1、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时间:1875年1月 标志:1875年宪法通过 确定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配 宪法特点 体现总统、内阁与议会间的关系. 确立国家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制作:李岳菊
本课主要内容: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 、 法兰西政权的更迭 及政体的演变 二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3、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体制最终确 立的事件是 A、1791年宪法的通过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D、1875年宪法的通过
课外知识:拿破仑时代——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雨果《悲惨世界》 奥利塔利滋大会战(1805),拿破仑在此役中击 败奥俄联军,后来成为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战 争与和平》一书的背景。 音乐:英雄--降E大调 贝多芬第三交响乐
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呈献给法国第一执 政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 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 并愤怒的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 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 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 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1852-1870) G.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看一看,想一想
(1)法国政权更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政权更迭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革命。 (2)法国政体演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 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重点理解掌握内容:
1、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时间:1875年1月 标志:1875年宪法通过 确定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配 宪法特点 体现总统、内阁与议会间的关系. 确立国家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制作:李岳菊
本课主要内容: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 、 法兰西政权的更迭 及政体的演变 二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共和:追求的理想 艰难:共和的曲折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1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主要表现在“政
体的不断反复斗争变更”上。请阅读教材,找出 经历了哪些政体的变化,把它们串成线索。
2、在前后政体的变更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大事
件?请找出来写在线索链上。
3、从中,你可以看出大革命以来法国政制发展
1791
第 一 共 和 国
C
特点:反复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1875年宪法的作用:
①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共和 派掌握了政权;
②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 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法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 繁发生革命; ②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确 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 参议院两院行使。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 阁掌握。总统由国 民会议选出。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 议会负责。
拿破仑法典
1875年宪法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法国第三等级组成成分的是 A、资产阶级 B、贵族 C、城市平民 D、农民
B C
2、根据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 A、君主专制的国家 B、共和体制的国家 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D、总统制的共和国
填写以下四部法律名称:
自由、财产、安全 和反抗压迫是天赋 人权。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财产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立法会议是国家最 高权力机关。国王 被称做“国家的第一 公务员”,必须宣誓 忠于国家和法律。
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确定了自由和平等 原则、所有权原则 和契约原则,是第 一部资产阶级的民 法典,它确立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立法 规范。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1789年5月法王召开“三级会 议”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大革命爆发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
巴士底狱是14—18世纪法国 巴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它建于 14世纪后半期,原来是一座城堡, 从16世纪起主要作为国家监狱, 囚禁政治犯。巴士底狱由8个塔楼 组成,深沟高墙,成为法国封建 专制制度的象征。 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 众高呼着“打到巴士底去”的口 号,向巴士底狱发动猛烈进攻。 他们用大炮轰断吊桥的铁链,一 举攻克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开始了。后来这一天就成了 法国的国庆日。此图描绘的正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 现存于法国巴黎克鲁纳瓦雷美术 馆。
攻占巴士底狱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大革命爆发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
网球场宣誓,表现出第三等级制宪决心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大革命爆发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
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 和公民权宣言》(共17条)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大革命爆发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 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 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第10课 走的曲折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导入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始建于16世纪;17世纪末屡经修建、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存规模。它由宫殿、 大花园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教堂和歌剧院,极其豪华而富丽堂皇。在中 古时代,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帝王的行宫;法国大革命和建立共和政体后,其为政府重大活 动的场所和法国人民强大艺术创造力的象征。1979年,凡尔赛宫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近代政体确立过程的基本特点: 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 2.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 体。 3.广大民众在多次革命过程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反映的是世界资本主 义从开始到上升的过程。 波旁王朝代表的是绝对的君主专制,七月王朝是 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二、第三共和 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这种政体格局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是亦 步亦趋的,它反映出资产阶级的上升和封建制度的衰 落是不可违背的历史大潮流。
3.议会权力较小。
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加冕
类型
比较项目
德
联邦议会由各邦 代表组成;帝国 国会由选举产生 皇帝任命政府官 员;控制议会; 签署法律;统率 军队 皇帝 世袭
法
参议院间接选 举产生;众议院 普选产生 总统与内阁掌行 政;与两院共有 立法权;任命部 长;统率军队。 总统 选举
议会 产生方式 区 国家元首、 议会和政府 别 的关系
推向深入
恐怖统治
法国政体演变的线索
1791君主立宪制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9--1804 波旁王朝复辟 1815--1830 法兰西第二共和 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1870--1940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七月王朝 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1870
请思考:
从1789—1875年共86年,两个共和国总 共仅16年,86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 这足以证明长时期以来,共和制在法国尚未 建立稳固的基础,这是为什么?请分析其中 原因。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这又说明 了什么?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①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参院间接选举产生,众院 普选产生。 ②行政权由总统与内阁掌握。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 有任期;是国家元首及统帅。 ③总统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经参院同 意可解散众院;可任命内阁部长;其命令须经各部部 长副署;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抓住
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 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 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 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 着。 ——威廉·李卜克内西 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德国军国主义严重。军队的地位高,处理国 家内外大事往往都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这反映了德国 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不彻底,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资产阶级 1640.革命时间 1688. 宪法名称 《权利法 案》
1775.1783. 1787年宪 法
1789.1794. 1875年宪 法
1864.1870. 德意志帝 国宪法
君主立宪 1871
国家政体 议会制君 总统制民 主立宪 主共和 国家元首 国王 政府首脑 首相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 议会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封 建 割 据
现 状
王 朝 战 争
德 国 统 一
以专制主 义和军国 主义为特 征的资产 阶级统治
促进资 本主义 发展 保留封 建残余
练习:
1.德意志完成统一的方式是 A.平等合作的联邦制 B.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 C.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D.自上而下的改革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 B.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法国大革命(一般了解)
背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基础:第三等级反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景 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经 革命阶段 重要事件 掌权者 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 1789.7.14 过 1792.8. 第二阶段 1792.8. 1793.5 第三阶段 1793.6-1794.7 1789.7.14起义 君主立宪 1789.8《人权宣言》 派 1791宪法 1792.8.起义;瓦尔 吉伦特派 密战役;第一共和国; 1793.1处死路易十六 1793.5—6起义 1794.7.27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 初步改造
阅读探究:
一、19世纪中期,德意志出现了统一的趋势,你认为 其推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割据的严重阻碍。 2.国际形势推动。 3.普鲁士的强大与野心。
二、统一的经过怎样:
三次王朝战争: 1864.普奥对丹麦战争 1866.普奥战争 1870.普法战争 三、统一 1871.
德意志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封建割据,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 2.成为新兴强国。 3.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 主义传统。
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共和制的基本机制: (行 政 权)
总
统
多 数 产 生
组成政府 负 责
内阁部长
参议院
(间选产生)
组成国民议会
(立 法 权 )
众议院
选 举 选 民 (普选产生)
法国1875年宪法的意义:
①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共和派掌握了政权; ②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工 业资本的发展。 ③宪法的修订和补充:确定国歌:《马赛曲》;7月14日 为国庆日;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 共和国总统”,堵塞了复辟之路。
皇帝 首相 皇帝
作业:
1.《学案》本课课后练习部分。
2.预习第12课。 (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的 内容、影响。 (2)鸦片战争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对照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中国 英国
科技
《1871年宪法》规定:
1.皇帝专制: 元首、统帅、制约议会、制约立法、行 政、外交大权。 2.首相: 主持政府,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立法,批准预算。
评论: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立 宪为虚,君主是实。
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哪些特点
1.皇权专制。 2.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三级会议会场
二、革命的经过(一般了解)
1.君主立宪派统治(1789.7.—1792.8.)《人权宣言》
2.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8.—1793.6.)
3.雅格宾派的统治(1793.6.—1794.7.) 4.“热月政变” 标志着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结束 5.拿破仑帝国的统治(1804.—1815.)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看看上一课掌握的情况:
1.__被称作“美国宪法之父”。__ 年,美国第一部宪 法正式颁布。其后,共提出对宪法的修正案__条。 2.1787年宪法遵循了启蒙运动提出的__ 、__、 __的 原则。规定了美国__、__、__的政体。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三级会议会场
一、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根本原因 2.阶级 第一等级—教士 矛盾 第二等级—贵族 统治阶级 第三 资产阶级 等级 工、农、市民 被统治阶级 3.启蒙思想的推动 4.财政危机 5.三级会议的召开
3.__年,__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 1787年宪法的主要规定及体现的原则是什么?
(2)1787年宪法的主要规定及其原则: ①实行联邦制政体: 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大权。 ——中央集权原则; ②对联邦政府权力进行分割: 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司法(最高法院)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 ③总统、议员选举产生。 ——自由、民主、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