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最终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其它。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应”)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变动价格水平收入分配

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

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

分比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用Δ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成本),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值得投资

托宾的“q”说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当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当q>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有新投资。

IS曲线斜率d是一个绝对数;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⑵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大?投资的变化量和一个较大的乘数相乘?△y大? IS曲线平缓

交易动机(主要的)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持有部分货币(作周转金)。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谨慎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也和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即期利率r↘(低于正常值)?预期利率↗?未来债券价格↘?即期货币需求L2 ↗

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名义货币量M:不问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m: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m=M/P(P为价格指数)

均衡利率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作用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其中,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使IS曲线左右平移;货币政策的实施将使LM曲线左右平移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LM曲线位置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支出乘数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为垂直。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利率上升会抑制私人投资与消费,Y下降,

这两种情况下的Y之差

挤出效应的表现

一是挤占投资。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物价水平上涨,如果在这时货币的名义供给量不变,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必然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减少。由于产出水平不变,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量(m1)不变,只有使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量(m2)减少。结果,债券价格会下跌,利率上升,必然导致私人投资支出减少。私人投资的减少。二是挤占消费。短期中,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或受工资契约的约束,货币工资不能随物价上涨同步增加,企业会由于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因此,短期内就业和产量会增加,消费不变。但从长期来看,工人会由于物价的上涨要求增加工资,企业也将把对劳动的需求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工人的收入不会相应增加,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只能完全地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引起P上涨,短期内,wage不会同步调整,实际wage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的斜率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 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IS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货币政策乘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货币政策乘数指在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状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实际变动多少。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进而对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货币从投放到产生效果有一个时间差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充分就业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一般定义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 (1)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如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购买性支出, 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机关公用品购买。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军需品.⑵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政府收入:⑴税收⑵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主要是国库券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其他工具第一,道义上的劝告第二,垫头规定。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垫头”。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

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

价格水平变化导致总需求(总支出)水平变化的三种情况:⑴:P↗?货币的名义需求↗,如果货币供给不变?r↗? i(r)↘? y↘;称为利率效应⑵:P↗?

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个人收入↘?消费水平↘?y↘;称为实际余额效应⑶:P↗?个人名义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档次↗?消费支出↘?y↘;称为所得税效应

需求曲线移动(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 曲线的水平移动。举例说明:技术进步因素——科技进步引发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起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生产方法的问世,引起新的消费需求,引起企业在为迎合新产品生产而组织的设备更新改造,引发给定总物价水平下投资需求上升,导致曲线右移;收入分配因素——以实现公平为主要目标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力度如进一步加大,则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将进一步提高,导致总需求曲线加快右移;反之则左移;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数。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使AD曲线右移。如扩张财政: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新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

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根据货币工资W与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曲线特点⑴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⑵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f之后,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且扩张的财政政策不对价格产生影响。

常规总供给曲线图形: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解释:投入要素价格的粘性.即是说,投入要素价格——例如工资变动的相对滞后性。工资变动、例如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变动、例如签约中的原材料价格变动的相对滞后性。因为工资等常常是几年一签定,在合同期内难以变动。此时,企业产品价格P提高,工人的工资一时难以提高,雇主利润就会跟着提高,自然会组织加班生产,总产量得以提高。

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派:市场调整市场自身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能随时调整物价和工资。充分就业长期而言,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最佳分配,社会最终也会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总供需总需求的变化不能影响总产出,总供给量的增加才可增加产出。凯恩斯经济学派: 市场调整物价和工资都缺乏调节的灵活性。

纵然经济环境改变,也不可迅速调整。充分就业社会不是经常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如果处于萧条状态,会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总供需在社会未达到充分

就业的态前,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总产出。

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奥肯定律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定义: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定义为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分类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温和的通货膨胀(一位数)奔腾的通货膨胀(二位数)超级的通货膨胀(三位数)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平衡的通货膨胀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货币增加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公开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抑制的通货膨胀

按人们的预料程度划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持续:预期——实际发生结构调整的通货膨胀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1)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压总需求;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刺激储蓄增加,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2)财政政策。增加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减少,使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削减财政支出,以平衡预算、消除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抑制个人收入增加。(3)收入政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轮番上涨趋势。(4)收入指数化政策。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格数的变动而作出调整,从而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5)人力政策通过改善劳工市场的运行,谋求降低与任何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失业率。(6)对外经济政策。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7)其它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反托拉斯和垄断,币制改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编写组书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导论 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西方经济学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认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全面)

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对经济学家来讲,非理性意味着( ) A.人们无意识的伤害自己 B.人们故意采取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悖的行为 C.人们采取恶毒的行为 D.人们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从而做出反常的选择 3.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 A.购买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需求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密切。需求曲线越是______,则购买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越敏感。 ( ) A.陡峭B.向右延伸 C.平缓D.靠近纵轴 6.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X时,他愿意放弃多少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 ) A.0.5 B.2 C.1 D.1.5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8.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 于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______。( ) A.10元B.5 元 C.15元D.7.5元 9.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需求定律: 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2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3边际效用递减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4外部性 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5隐形成本 指公司损失使用自身资源(不包括现金)机会的成本 6显性成本 指现在取得同一资产或其等价所需要的交换价格 7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8垄断市场 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9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10公共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 二:选择题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物中活动与思考的学问。 2.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弹性是对买者和卖者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程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方 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的比例 小于价格上升的比例。从而总收益上升。 3.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曲线: 4.竞争市场,垄断市场成本曲线图:

5.贸易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 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两者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6.当经济学中出现失业时,政府该? 增加政府支出。 7.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也就是收入-成本费用 经济利润:只考虑了企业表面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考虑隐性的成本,也没有考虑期末的资产升值或贬值 8.宏观,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9.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的算法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点弹性为单一弹性,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为(B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2.如果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A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3.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系数(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4.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 A.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5.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 A.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极可能是(A )。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7.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 9.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无法确定。 10.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B )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0%;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5%。 1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C )。 正常物品; B.低档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3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A )来买这支钢笔。 A.12元;B.36元;C.3元;D.108元。 13.若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B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4.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C )。 A.正常品或低档品B.低档品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D.必需品。 15.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B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doc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也称GDP 折算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复习重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导数;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生产多少,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成本函数。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者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所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优势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E点:生产者均衡点 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上图中,切点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MRTS=dK/dL KAB=OB/OA=(C/PK)/(C/PL)=PL/PK 所以MRTS=dK/dL=PL/PK (1) MPK*dK=MPL*dL

dK/dL=MPL/MPK=PL/PK MPL/PL= MPK /PK(2) (1)和(2)即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类似于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扩展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第五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资源具有多用途性,机会成本源于资源使用中的选择。显性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隐含成本与机会成本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厂商经营的真实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公司一个月销售额10万, 成本总和8万,污染未经处理悄悄排放,政府需要花5万元才能将污染治理与之前一样。 社会成本=8+5=13万 私人成本:厂商负担的成本。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1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汇总)

单选: A: 1. 奥肯定理说明了(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1.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递减) 2.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固定成本)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4.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5.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7.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1-边际消费倾向) 8.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 9.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复式记帐原理) 10.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间接税增加) C: 1.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 ) 2.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边际生产力) 3.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 VMP=W) 4.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5.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垂直于横轴) 7.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利率上升) 8.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 9.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M1) 10.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11. 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C初级产品) D: 1.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 2.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增加) 3.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4. 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5. 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粮食价格上升) 6.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7.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0) 8.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正常商品) 9.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低档商品) 10. 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11.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 12.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3. 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边际产量为零) 14.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增加) 15.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16.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7.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成本增加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190题)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190题)30分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C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3、下列因素中,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是()B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C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6、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的()B A 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7、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 A 政府规定个人购买粮食的数量 B 粮食价格上升 C 粮食价格下降 D 粮食交易量增加 8、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告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均衡价格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价格 9、均衡价格随着()D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增加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分别是:Qd=14-13P, Qs=2=6P, 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 A 4/3 B 4/5 C 2/5 D 5/2 11、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A 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B 实行农产品配制C收购过剩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补贴 12、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黒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13、在下列关于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A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 价格弹性是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 价格弹性是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 价格弹性是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14、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C A销售收益增加 B 销售收益不变 C 销售收益下降 D 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15、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 A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下降 D 不变 16、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无量从9个上升至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 )C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无法判断 17、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 A正常商品 B 周期性商品 C 任何商品 D 吉芬商品 1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为()C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19、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为()B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D圆圈型 2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为()A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D圆圈型 21、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总效用和边际不断下降 2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0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23、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单 位。 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单位D A 108个 B 100个 C 106个 D 6个 2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浪费中得到的()B A 满足程度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 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25、消费者均衡的公式是()C A、MUA/PA<MUB/PB B、MUA/PA>MUB/PB C、MUA/PA=MUB/PB 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26、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条曲线 D 一条水平线 2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 A 三条无差异曲 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 许多但数量有限有无差异曲线 D 二条无关差异曲线 28、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比 29、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则预算线()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