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统计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主要经济指标名词解释类别经济指标查询指南

主要经济指标名词解释类别经济指标查询指南

经济指标的名词解释,类别及查询指南经济指标类别来源更新频率GDP增速经济景气度国家统计局季度PMI 经济景气度国家统计局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出口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CPI 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月度PPI 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月度M2 货币供应国家统计局月度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供应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更新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更新关键经济指标查询指南1.国家统计局:1点击“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查询GDP及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是_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是最常用的经济指标,也是观察实体经济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

在实际核算中,GDP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这三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构成。

22. 查询其它月度数据点击进入“月度数据”1)查询PMI:月度数据>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文的意思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中国官方PMI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

它包括三个类别: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1年以来的综合PMI产出指数。

34查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月度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查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查询出口增速:月度数据>对外经济>进出口总额6查询CPI:月度数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的简称(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国总工会财务部转发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指标解释》中有关“职工

国总工会财务部转发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指标解释》中有关“职工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国总工会财务部转发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指标解释》中有关“职工”和“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的规定的通知
【标 签】劳动统计指标解释,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规定
【颁布单位】财政部
【文 号】工财字﹝1995﹞11号
【发文日期】1995-03-03
【实施时间】1995-03-03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其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财务部,全国铁路总工会财务部,中国民航、金融工会财务部,中直机关、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财务部(办公室):
现将国家统计局1994年10月编印的《劳动统计指标解释》中“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统计”及“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职工个人收入统计”这两部分内容摘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了解掌握,并按照其中的“职工”范围和“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的规定,做好企业、事业、机关按月向工会拨交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

两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解释》未列入“职工”范围(列入从业人员范围),但在计算拨交工会经费时,仍应按照全国总工会、对外经济贸易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工发总字[1984]45号通知和财政部财工字[1992]294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将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总额计算在内拨交工会经费。

二、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按月向工会拨交经费时,按照本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算拨交。

附件一: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统计(摘录)
附件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职工个人收入统计(摘录)
全国总工会财务部一九九五年三月三日。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几个指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几个指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几个指标:1、就业人员数、职工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就业人员数是反映报告期期末就业工作工作最终结果的指标,是指报告期期末城镇就业人员数的总量。

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数(年末)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推算。

(就业人员数分类:一是统计部门掌握的城镇各类单位就业人员数,二是工商部掌握的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数,三是劳动保障部门掌握的公益性岗位及各种灵活就业人员数。

)职工人数:职工是指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不包括下列人员:(1)乡镇企业就业人员;(2)私营企业就业人员;(3)城镇个体劳动者;(4)离休、退休、退职人员;(5)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6)民办教师;(7)在城镇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台人员;(8)其他按有关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2、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实际投资完成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3、市盈率、股息收益率、平均市盈率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

分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动态市盈率=股票价格/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

单位名称是什么

单位名称是什么

单位名称是什么
单位名称是指在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工作的地方,也指工薪阶层上班的地方,单位是中国人的说法,有工作的人不一定有单位。

按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指标解释规定: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单位名称是指在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工作的地方,也指工薪阶层上班的地方,单位是中国人的说法,有工作的人不一定有单位。

按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指标解释规定:“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单位又分为: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三类。

企业单位又分:国有、民营、私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

所有单位的共同特征和必备条件:工商登记,通过工商登记获得法人资格,事业单位要获取事业法人资格,政府单位是属于国家批的,这也是指标解释中“经济实体”的重要特征。

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

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

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房地产是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衡量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城市化进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统计指标之一,房地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合理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颁布《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监管。

《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价格、住房供求关系和住户消费支出。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和房屋新开工投资;房地产销售包括商品房销售、住宅销售、商业办公销售和其他销售;房地产价格指标包括房屋销售价格、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住宅销售价格和商业办公销售价格;住房供求关系指标包括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待售面积、住宅库存面积;住户消费支出指标包括住宅装修、家用电器。

对于《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房地产数据的统计标准,减少重复、误报的数据,并能够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对于房地产从业人士来说,也能够通过掌握相关统计指标,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作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例如,通过住房供求关系指标,可以了解到房屋建设的供应量以及市场上的空置率,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商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和掌握市场走向;通过房地产价格指标,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屋的价格水平变化,有利于市场运营人员掌握市场变化,进行价格调整和房屋销售策略制定。

然而,一些人也对于《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的实施发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虽然这份文档规定了房地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标准,但是很难保证每个地区和每个企业遵循这些标准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此外,一些人也对于文档中指标的设置提出质疑,例如房屋新开工面积是否是衡量供应的合适指标,是否应该考虑社会住房数量等因素。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总之,《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的实施是一个好的方向,对于规范房地产数据的统计标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专案,总共有300多项。

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著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要求做的。

其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对代表规格品的选择、价格调查点抽选方法、价格调查方法、权数资料的来源及计算、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等均作出规定。

是通过对北京近300家商业网点的6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分别计算出6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代表规格品。

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

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

按照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我市确定了600多个规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代表规格品。

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

2.抽选价格调查点。

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后再进行等距抽样。

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

我市共抽选了近300家商业网点,作为价格调查点。

价格调查点每年调整一次。

3.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

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

单位职务怎么填

单位职务怎么填

单位职务怎么填单位及职务如实填写即可,工作单位指的是所在工作的地方,职务通常是指担任的行政职务。

按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指标解释规定:“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工作单位及职务如实填写即可,工作单位指的是所在工作的地方,一般是集体单位或者是个体单位。

单位分为: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三类。

企业单位又分:国有、民营、私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

职务通常是指担任的行政职务,是指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比如,局长、处长、科长、书记等等,如果没有职务,直接写科员、业务员、实习生也行。

例如:父母都是农民的话,工作单位填写“xx乡镇xx村”,职业填写“农民”或“务农”或“农业”,职务填写“无”。

职业包含十个方向(农村农业、生产加工、制造、服务娱乐、政治、科研教育、管理、商业)。

职业就是参予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缔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获取合理报酬,做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用户精神市场需求的工作。

社会分工就是职业分类的依据。

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开支形式都各存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同意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

世界各国国情相同,其分割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1、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因为还没步入社会,所以通常职务的一栏无须核对。

但是,如果说你在学生时期存有在学生会或者自律可以等团体供职。

那么为了简历的完整性,你可以填上你在社团的职务,比如会长等。

2、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务通常分为:局长、副局长、调研员、副调研员、科长、副科长、主任科员、科员等,你可以根据你的职务相应的填写。

如果你只是一个工作人员,那么你可以在上面填写的职务是办事员。

3、公司一般公司工作的人员也分为几类。

像是管人事的、管财务的、管销售的等等。

这个时候你可以根据你实际的工作种类,填上你相应的职务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统计指标解释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

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

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

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

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

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

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

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

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

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

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

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

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

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报告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数。

耕地面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

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

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

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用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

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指全社会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工业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

(1)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是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2)工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工业生产活动的经济单位。

它包括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主营业务活动(即工业生产活动)划分的主营业务活动单位和非工业企业所属的工业生产活动单位(即原非独立核算工业生产单位)。

工业活动单位,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工业活动;②单独组织工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③单独核算收入和支出。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指国有企业加上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即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工业或国营工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联营企业。

1957年以前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后均改造为国营工业,1992年改为国有工业,这部分工业的资料不单独分列时,均包括在国有企业内。

国有控股企业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进行的“国有控股”分类。

它是指这些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的企业。

该分组反映了国有经济控股情况。

⑵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⑶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的港、澳、台资合资、合作、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⑸外商投资企业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⑹本年鉴中涉及的名为“其他”的企业均指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以外的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单位)。

包括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企业)及其他企业。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业中以重工业产品为修理作业对象的划为重工业,反之划为轻工业。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

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是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等。

资产合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

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固定资产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

(3)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负债合计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递延税项等。

(1)流动负债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和应交利润等。

(2)长期负债指企业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务、长期应付款项等。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企业净资产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其中包括投资者对企业的最初投入,以及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对股份制企业即为股东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