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资质评审沥青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取样法作业指导书

沥青取样法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沥青是一种常用的道路材料,为了保证道路施工质量,需要对沥青进行取样并进行质量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取样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取样设备和材料1. 取样容器:使用无色、无味、无毒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作为取样容器。
2. 取样工具:取样用的铁钢铲、铁钢桶等工具应干净、无油污。
3. 标签:用于标记取样的时间、地点、编号等信息的标签。
4. 保护用具:戴手套、口罩、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具。
三、取样位置选择1. 取样点应在沥青混合料的横断面上,避免取样点处有明显的杂质或者变形。
2. 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施工区域内,以保证取样的代表性。
四、取样方法1. 清洁取样工具:使用清洁的布或者纸巾擦拭取样工具,确保无油污。
2. 取样前准备:将取样容器准备好,标签上填写好取样的时间、地点、编号等信息。
3. 取样操作:a. 使用取样工具将沥青混合料均匀铲入取样容器中,取样容器应填满。
b. 将取样容器盖紧,确保取样不受外界污染。
4. 取样数量:a. 按照规定的取样数量进行取样,普通每批次取样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量的1/1000。
b. 如需进行特殊检测,可根据要求增加取样数量。
五、取样记录1. 取样记录应包括取样的时间、地点、编号、取样人员等信息。
2. 取样记录应存档,并与取样容器一同保存,以备后续检测使用。
六、取样注意事项1. 取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外界污染。
2. 取样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取样过程中的挥发和溢出。
3. 取样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杂质和变形的影响。
4. 取样先后要进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七、取样结果处理1. 取样后,将取样容器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2. 实验室将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分析报告。
3. 根据分析报告,可以评估沥青的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在取样过程中,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2.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石油沥青试验作业指导书

石油沥青试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的质量指标的检验。
2、引用标准:GB494SYB1661SYB1665SYB1663GB4509GB4508GB4507SY2805SY2808GB45103、试验方法3.1 取样3.1.1 采样工具(1)采取膏状石油产品试样时,当在铁盒、白铁桶或袋子中取样时,使用长度约400mm的螺旋形钻孔器或活塞穿孔器;当在大桶或鼓形桶中取样时,使用长度约800mm的螺旋形钻孔器或活塞穿孔器。
3.1.2 一般要求(1)用来鉴定全部质量指标,必须按照产品的国标、部标或技术规格中所规定的数量采取用于复查某项或数项质量指标,应采取足够分样,这些指标所需的试样数量。
(2)采样工具和容器必须清洁。
采样工具和容器使用前后必须用汽油洗净、晾干、收藏。
(3)对于用来掺成一个平均试样所需的试样,允许用同一件采样工具,每次放入石油产品前不必洗涤。
3.1.3 不同试样取样要求(1)从容器中采取可熔性固体石油产品试样①按容器的总件数的2%(但不应少于2件)采取试样。
采出的试样以大约相等的体积制成一份平均试样。
②将采样的大桶立起,顶盖朝上,用抹布将顶盖擦净后取下。
刮掉产品表面直径约200mm,厚约10mm的一层,用灼热的刀子割取一块约1kg重量的试样。
将采样的木箱放好,盖子朝上,用抹布将盖子擦净后取下。
袋装的产品将袋子打开,然后在每箱或袋中取出一块试样。
③从每块试样的上、中、下部份割取3块体积大约相等的小块试样。
④将割取的小块试样装在一个清洁、干燥的容器中,交给实验室进行熔化,搅拌均匀后注入铁模内。
(2)从散装可熔性固体石油产品采取试样在一批产品中要从不同位置选取一些大小相同的块料作为试样。
同模铸成的石油产品每100件中采取的件数不应少于10件。
未经模铸的石油产品,要在每吨中采取一块试样,但采出的块数不应少于10块。
从每块试样的不同部份割3块体积大约相等的小块试样。
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检验作业指导书(离心法)

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检验作业指导书(离心法) 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检验作业指导书(离心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离心法测定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的相关知识和规定。
二、实验原理1.离心法测定沥青含量的原理通过离心分离矿料和沥青混合物中的沥青,计算出沥青含量。
2.离心法测定矿料级配的原理将矿料在定量的溶剂中分选出来,根据各级孔径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计算出不同级配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离心机、电子天平药品:砂石、水、乙醚、醋酸乙酯、苯、标准沥青样品四、实验步骤1.沥青含量检测(1)取500g砂石样品,加入有毒级别低的有机溶剂,砂石:有机溶剂比为1:2,浸泡2小时。
(2)将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倒出上层沥青液,把离心管烘干。
(3)将烘干的离心管装入烘箱,烘2小时,再称重。
(4)求得沥青含量(重量差)。
沥青含量 (G/mm^3)=((W2-W1) / V)*1000其中,W1为离心管干燥后的重量,W2为砂石和沥青混合物的重量,V为沥青容重。
2.矿料级配检测(1)取一定数量的物料与四种不同溶剂混合,如砂石与丙酮、甲醇、二氯甲烷和乙醚等。
(2)将混合液加入紫砂漏中,加入滤纸,过滤物称重,再将滤纸与过滤物结合,再称重。
(3)根据筛孔标准,将不同级配的物料筛选出来,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其质量,并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各级配物料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要注意安全,按照实验室管理规定操作。
2.使用精度高的仪器,并妥善保养和清洁。
3.测定沥青含量时,要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注意溶剂和样品的比例。
4.测定矿料级配时,要掌握筛孔标准和质量计算规律。
5.实验结束后仪器、药品设备要清洗干净,安置妥当,储存好药品。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样品的测试,可以计算出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的数据,与标准规定进行比较,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七、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得到的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数据,判断材料是否合格。
沥青混合料作业指导书

5.1.3将加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子适当混合;然后加入需要数量的沥青(如沥青已称量在一专用容器内时,可在倒掉沥青后用一部分热矿粉将粘在容器壁上的沥青擦拭掉并一起倒入拌和锅中),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使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 ~1.5min;暂停拌和,加入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并使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2.2标准击实法适用于标准马歇尔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劈裂法)0等所使用的Ф101.6mm×63.5mm园柱体试件的成型。大型击实法适用于大型马歇尔试验和Ф152.4mmx95.3mm大型圆柱体试件的成型。
2.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条件及试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3.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采用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
机械将压实锤提升,至457.2mm±1.5mm高度沿导向棒自由落下连续击实,标准击实锤质量
4536g±9g。
3.1.2大型击实仪:由击实锤Ф149. 4±0.1mm平圆形压实头及带手柄的导向棒组成。用机械将压实锤提升,至457.2mm±2.5mm髙度沿导向棒自由落下击实,大型击实锤质量10210g±10g。
4.3.2热混合料需要存放时,可在温度下降至60℃后装入塑料编织袋内,扎紧袋口,并宜低温保存,应防止潮湿、淋雨等,且时间不宜太长。
4.3.3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或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当采集的试样温度下降或结成硬块不符合温度要求时,宜用微波炉或烘箱加热至符合压实的温度,通常加热时间不宜超过4h,且只容许加热一次,不得重复加热。不得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局部加热。
注意:在运料车上取样时不得仅从满载的运料车车顶上取样,且不允许只在一辆车上取样。
沥青混合料试密度试验体积法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试密度试验体积法作业指导书13.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采用体积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本方法仅适用于不能用表干法、封蜡法测定的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等。
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物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13.2 仪具与材料天平或电子秤卡尺。
9.3.14 方法与步骤14.1、选择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14.2、清理试件表面,刮去突出试件表面的残留混合料,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
14.3、用卡尺测定试件的各种尺寸,准确至0.01cm,圆柱体试件的直径取上下2个断面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高度取十字对称四次测定的平均值;棱柱体试件的长度取上下2个位置的平均值,高度或宽度取两端及中间3个断面测定的平均值。
9.3.15 计算方法15.1、圆柱体试件毛体积按式(1)计算。
h d V ⨯⨯=42π (1) 式中:V ——试件的毛体积,3cm ; d ——圆柱体试件的直径,cm ; h ——试件的高度,cm 。
15.2、棱柱体试件的毛体积按式(2)计算。
h b l V ⨯⨯= (2) 式中:l ——试件的长度,cm ; b ——试件的宽度,cm ; h ——试件的高度,cm 。
15.3、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按式(3)计算,取3位小数。
V m a sv =ρ (3) 式中:sv ρ——用体积法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密度,3/cm g ;m——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
a。
沥青弹性恢复试验作业指导书(10.11)

文件编号ZY01-009-2008作业指导书(沥青弹性恢复试验)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分发号:持有者部门: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目录1. 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2.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 校准/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 试验操作过程5. 数据处理规定6.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7. 原始记录表格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温控测力延度仪H-1060.5F 美国HUMBOLDT公司1500mm 1mm表2 开展检测项目开展检测项目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来源测量范围允许误差范围沥青弹性恢复试验T0662-2000 JTJ052-2000 0-1500 mm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操作步骤(1)给延度仪水槽注水,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定仪器水槽温度并将仪器温度保温至试验温度±0.1℃。
(2)调节延度仪的拉伸速度为5cm±0.25cm/min。
(3)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
(4)卸下试模取出试件,将试件两端的孔分别套到延度仪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按控制板上拉伸按钮开始拉伸。
(5)试验结束后取出试件,关闭仪器电源。
3.校准/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现场取样(委托送样)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从样品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室进行样品试验/检测→样品试验/检测完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4. 试验操作过程4.1试验准备4.1.1仪器有效性检查试验前先检查温控测力延度仪是否在检定有效期范围内。
如果使用有效期在范围内,可继续进行试验;如果不在范围内,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检定。
4.1.2仪器设备准备(1)检查温控测力延度仪是否正常启动,加热控温功能是否正常。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以评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2、仪具与材料2.1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它由下列部分组成:2.1.1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ø63.5mm ±0.5mm,深33.6mm±0.5mm,在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mm±0.4mm 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
2.1.2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直径145mm—160mm,厚约6.5mm的金属板,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
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ø4.0mm±0.2mm电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2.1.3温度计:0℃—400℃,分度为2℃。
2.1.4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mm—0.8mm,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体丙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
点火器可以150mm半径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坩锅中心上方2mm以内,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左右。
2..15铁支架:高约500mm,附有温度计夹及度样杯支架,支脚为高度调节器,使加热顶保持水平。
2.2防风屏:金属薄板制,三面将仪器围住挡风,内壁涂成黑色,高约600mm。
2.3加热源附有调节器的1kw电炉或燃气炉。
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加热试样的升温速度为14℃/min—17℃/min、5.5℃/min±0.5℃/min。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3.1.1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
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炉口约50mm,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
3.1.2安装温度时,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mm,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侧距杯边缘约16mm处。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2.引用标准2.1 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2.2 判定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3.送样规则3.1 沥青试验送样进行沥青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并在盛样器上(不得在盖上)标出识别标记,如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送样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
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表。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
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多取一份备用样,保留到仲裁结束。
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
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1、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
2、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
3、试样数量及试样单位。
4、取样人、取样日期。
5、取样目的或用途。
4.检测目的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5.沥青试验T001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实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沥青针入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二沥青延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4)三沥青软化点试验作业指导书(环球法) (6)四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作业指导书(水煮法) (8)五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作业指导书(克利夫兰开口杯) (9)六沥青薄膜加热试验作业指导书 (11)七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4)八沥青动力黏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真空减压毛细管法) (16)九沥青弹性恢复试验作业指导书 (18)十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9)十一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21)十二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23)十三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24)十四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25)十五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作业指导书 (27)一、沥青针入度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2.2适用范围: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
3.试验环境:3.1试验室温度15-30℃。
3.2标准试验条件温度为25℃。
4.4.2试样制备4.2.1按规程规定方法准备试样;4.2.2按试验要求温度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试验温度,保持恒定;4.2.3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样皿盖,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小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并应保温不小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5.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 0604-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6.1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取对数,令y=lgP,x=T,按下式的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的直线关系,进行y=a+bx一元一次方程的直线回归,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en。
lgP=K+ Algpen×T6.2按上式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检验,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7,否则试验无效。
6.3按下式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并记为PIlgpen。
PIlgpen =(20-500Algpen)/(1+50 Algpen)6.4按下式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T 800=(2.9031-K)/ Algpen6.5按下式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T1.2=(0.0792-K)/ Algpen6.6按下式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T。
△T=2.8239/ Algpen6.7同一个试件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
针入度允许差值0-49 250-149 4150-249 12250-500 20当试验值不符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
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环境温度及试验规定温度;○6.沥青针入度;○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
8.2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有争议也可以用蒸馏水。
8.3试验前检查仪器连杆应能自由滑动,无明显摩擦,指针对准零点。
8.4每次试验后试针应用三氯乙烯浸泡并擦干。
8.5释放试针的同时也要同时计时。
8.6试验时,仪器和用具应在室温下进行。
二、沥青延度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测定沥青的延伸度。
2.2适用范围: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
3试验环境:3.1试验室温度15-30℃。
3.2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25℃、15℃、10℃或5℃.4.试验准备:4.14.2试样制备4.2.1将隔离剂拌合均匀,涂抹于干燥的底板及侧模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装好;4.2.2按规程规定方法准备试样;4.2.3将试样仔细自试模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试模中,最后略高于试模,注模时不得混入气泡。
4.2.4试件在室温中冷却不小于1.5h,用热刮刀自试模中间向两端刮除高于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平齐。
4.2.5将试模连同试模底板移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保温1.5h。
4.2.6检查延度仪的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移动滑板是指针正对标尺零刻线,向延度仪内注水,达到试验温度±0.1℃后恒温。
5.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 0605-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6.1 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
如3个测定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6.2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的20%,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环境温度及试验规定温度;○6若低温采用1cm/min±0.5 cm/min的拉伸速度时应注明;○7.延度试验的规定值及实测平均值;○8.执行标准;○9.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8.1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
8.2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有争议也可以用蒸馏水。
8.3试样注入试模时,由试模一端向另一端往返浇注,不得混入气泡,试样浇注略高于试模。
8.4刮除高于试模沥青时,要用热刮刀由试模中间向两端刮。
8.5试验前检查仪器拉伸速度为5cm/min±0.25cm/min.当低温采用1cm/min,应无明显振动,指针对准零点。
8.6试验时,仪器和用具应在室温下进行。
三、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作业指导书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测定沥青的软化点。
2.2适用范围: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
3.试验环境:3.1试验室温度15-30℃。
3.2试验标准温度5℃±0.5℃4.试验准备:4.1试验仪器及材料:4.2试样制备4.2.1将隔离剂拌合均匀涂抹于试样底板,并将试样环置于试样底板上;4.2.2按规程规定方法准备试样;4.2.3.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略高出环面为止;4.2.4试样在室温中冷却30min后,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4.2.5调节软化点仪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5.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 0606-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6..试验结果整理:6.1.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要求时,取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6.2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1℃,再现性试验允许误差为4℃.6.3当软化点大于或等于80℃时,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2℃,再现性试验允许误差为8℃.7.试验报告:7.1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环境温度及试验规定温度;○6软化点试验的规定值及实测平均值;值○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8.1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
8.2试验用水必须是蒸馏水或纯净水。
8.3试样注入试模时,不得混入气泡,试样浇注略高于环面。
8.4试验前检查仪器调节软化点仪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8.5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将试样连同底板、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8.6 若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将试样连同底板、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置于32℃±1℃甘油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8.7 在加热过程中,加温速度超出规定范围,则试验重做。
8.8 试验时,仪器和用具应在室温下进行。
四、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水煮法)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用于检验沥青与粗集料表面的粘附性及评定粗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
2.2适用范围: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
3.试验准备:3.13.2试样制备3.2.1将集料过13.2mm、19mm的筛,取粒径13.2mm-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中备用。
3.2.2将大烧杯中盛水,并置加热炉的石棉网上煮沸;4.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 0616-1993的方法进行试验。
5.试验结果整理:5.1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5个集料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等级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6执行标准;○7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7.试验注意事项:7.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7.2试验用水纯净水,有争议时可以用蒸馏水;7.3集料粒径13.2-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规则;7.4 浸入沥青后的集料应完全为沥青裹覆7.5烘箱温度为105℃±5℃;7.6预先加热的沥青温度为130℃-150℃;7.7煮沸的水处于微沸状态,不允许有沸开的泡沫;7.8 评定等级时必须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