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点评
如何评价一个QC成果的优劣

如何评价一个QC成果的优劣评价一个QC(质量控制)成果的优劣需要参考多个因素,包括成果的准确性、效率、可持续性、客户满意度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来评价QC成果的优劣。
分析文本如下:1.成果准确性:QC成果必须准确无误,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这可以通过验证成果与预定标准或要求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判。
成果的准确性是QC工作的基础,如果成果含有错误或缺陷,将可能导致质量问题。
2.成果效率:QC成果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是高效的,能够在合理时间内完成。
通过评估成果制定和实施的时间周期,可以衡量成果的效率。
如果成果的制定或实施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延误生产进程。
3.可持续性:优秀的QC成果应该是可持续的,能够长期保持和改进质量。
评估成果是否能够持续提高质量,避免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如果QC成果只能短期解决问题,但不能长期改善质量,那么该成果的可持续性就不足。
4.客户满意度:QC成果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评估成果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统计客户反馈、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指标,可以评价成果在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成效。
5.成果的创新性:优秀的QC成果应该具有创新性,能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工作。
评估成果是否能够在解决质量问题方面提供独特的方法或策略。
创新性的成果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6.成果的经济性:成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评估成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否能够在经济上创造价值。
如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投入的资源过多,而产出的效益较少,则可能表明成果的经济性不高。
7.成果的可量化度:优秀的QC成果应该能够被量化和衡量。
评估成果是否能够进行量化和测量,以便进行对比分析和改进。
如果成果难以进行量化评估,将难以判断其质量。
8.团队合作和领导力:评估QC成果的优劣还需要考虑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作用。
成果的获得与团队的合作和领导力密切相关。
评估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者的领导才能,以评价QC成果的质量。
如何评价一个QC成效结果的优劣

第一、“问题解决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选题1. 仍有少量课题偏大或不能以特性值表示。
由于小组未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好课题,所以课题名称未做到简洁、清楚,也看不出其特性值。
2. 课题名称手段加目的。
如:“优化改进氧枪参数,提高转炉产能”、“减少锥度表报废,降低量具成本”等。
3. 选题理由不直接,没用数据表达。
选题理由不能体现本小组的特点,放之四海而皆准,许多成果选题中没用数据说话,选题理由讲的全是重要性和理论概述4. 文字描述太多。
有部分小组的选题理由多达几百字以上。
5. 有一些课题问题及原因很清楚、直接,不适宜组织小组活动。
二、现状调查1. 现状调查不能为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 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层,最终确定关键问题3. 现状调查收集数据的时间没有约束,不可对比。
有的小组收集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而效果检查仅有三个月的数据。
4. 数据太少。
部分小组活动全过程仅围绕3个至4个数据做调查、分析、研究。
5. 数据缺乏科学性。
如排列图中所列项目没有计量单位或计量单位不一致。
还有的课题从选题开始,统计周期用不同计量单位,选题用时、现状调查用日、设定目标用季、效果检查用千件、月等,其中的换算关系说不清楚,也不具有可比性。
6. 排列图不起作用。
上述实例显示有些小组用排列图,但排出的关键问题与目标值确定不相关,画排列图成了形式。
7. 把A类因素作为关键少数。
仍有一些小组画排列图以2/8原则作为确定关键少数的依据,我们反复强调关键少数要看三点,一是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二是看目标,对目标影响大;三是看实际能解决的问题(不可抗拒因素排除)。
8. 画图、标注不规范。
三、目标确定1. 目标值未量化。
只有定性目标,没有量化的目标值。
2. 目标值高且依据不足。
小组在定目标值时,没有充分考虑本次活动过程所能改进的程度。
如用排列图排列出关键问题,目标值却定为100%。
这种情况下不是排列图不起作用,就是目标值实现不了。
有的小组排出关键问题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确定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因而使目标值确定依据不足。
QC成果评价+案例

对《提高63.7m高表情塔箱型钢柱安装初验合格率》成果的评价1.总体评价该成果是“现场型”课题。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针对表情塔箱型钢柱安装初验合格率的提高经过认真组织策划实施,将安装初检合格率由85.4%提高到94.8%,高于目标值93%,实现了课题目标,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小组通过对施工难点、关键点讨论分析,利用亲和图法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本次活动课题。
然后根据排列图分析,影响箱型柱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垂直度偏差大”、“对接焊缝差”,是QC小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QC小组对存在的问题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测量”进行原因分析,进行归纳整理,绘制关联图得到末端因素12个,并对末端因素逐条进行要因确认,确定了3个要因。
制定了对策分析评价表,通过优缺点对比确定实施对策,编制了对策策划计划表,明确了目标、措施、负责人等情况。
小组成员按照计划实施,并使用简易图表等工具进行实施效果验证,在效果检查中利用活动前后对比排列图,说明小组活动的改进措施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改善,并制定了相关巩固措施及下一步打算。
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PDCA循环程序,尊重客观事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逻辑思维严谨,工具方法应用比较充分、准确,符合自选目标值课题活动程序。
本课题的活动成果提升了施工质量、效率,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在类似项目进行推广应用。
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希望小组成员加强对新老QC工具的理解,应更加准确的使用活动工具,持续提高小组活动质量。
2.不足之处成果中时间关系混乱,《QC小组情况简介表》中,活动起止时间是2013年1月10~2013年8月16日,而第十一项巩固措施的时间是2013年12月;实施三是2013年4月8日~10日完成的,其流程图日期却是2013年6月12日;效果检查经济效益证明时间是2013年10月30日,制图时间是2013年8月20日等等不符合时间逻辑的现象,小组成员需细心认真完成成果的编制。
通信行业QC小组成果报告的评价

性能、作用、要求等
主要说明该课题是产品的那个 零部件或那个部件发生的问题
需要时 3
一、企业简介
四、产品的工艺流程
二、小组简介
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课题就是该工序 发生的问题
如果本课题涉及专业技术或专业术
语,为使大家对下面内容能听明白,
在这里可作深入浅出的解释.
需要时
4
QC小组成果的企业简介和小组概况
①课题
重要性 迫切性 难易度
○
◎
△
与小组全员 关系
△
选定
②课题
◎
○
◎
◎
③课题
○
△
○
○
3、选题理由 选题做现状调查的工作
上级要求: 或标准要求
图表
六、现状调查注意指令性目标
1.通过调查要彻底掌握现状. 用数据或图表表示
2.对掌握的现状数据进行分层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本部门的问题点
数据
选题: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通信行业QC小组成果评审打分区间
总分区间----65—85 优良区间 75—80分 程序清楚、各步骤逻辑关系较严密; 数据充分,有效,可比性强; 方法运用正确、有效; 对策措施得当,实施效果较明显; 报告图表结合,表述清楚准确.
通信行业QC小组成果评审打分区间
总分区间----65—85 良好区间 70—75分 程序较清楚、能看出各步骤关系; 有数据支持; 能用统计方法,但存在一定问题; 对策措施实施效果较明显; 报告表述比较清楚.
通信行业QC小组成果评审打分区间
总分区间----65—85 一般区间 65—70分 程序步骤不完整或缺乏系统性; 有数据但未充分利用; 很少用统计方法; 对策措施实施效果较明显; 报告表述多用,很少用图表.
QC小组活动成果点评(2个小组)

1.提出方案过程中,在进行三个方案比较分析欠充分,只进行了简单优缺点分析,优缺点分析不足以反映出各方案性能的优劣。
2.提出的目标值为“确定管内自动清洁装置的工效较人工清理提高1倍”。课题完成后进行效果检查,清洁效率较人工清洁效率实际提高了1.5倍。其中按倍数关系确定的目标值不足以明确自动清洗装置提高的工效。在效果检查时提到了人工清洁钢管需时约15分钟(即:工作效率为0.8m/min),自动清洗装置需时约6分钟,因此,建议按照工作效率每分钟清洗长度设定未目标值。
成果的总结报告体现小组成员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不足之处
1.提出方案的过程只有一个方案,如果确实只有一个方案,应在提出方案的过程强调或说明其唯一性。
2.方案的优化过程,可以适当补充相应试验过程,通过统计工具予以展示。
3.“巩固措施”应为“标准化”。在这一阶段标准化力度尚显不足,公司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但未反应出专利申请号,另外,由于新的辅助工具的使用,应对原有的操作手册进行补充和完善。
综合评价表
(第2组,组长陈革)
申报卡号
QC课题名称
管内自动清洁装置研制
一、总体评价
该小组针对目前石油输油管道内进行除污、除锈处理时普遍采用的人工清洁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清洁质量无保障等弊端,提出了研制管道内自动清洁装置的创新型课题。小组成员娴熟地运用了创新型课题的程序和方法,各步程序的交待严谨、连贯,逻辑性强,充分体现了小组成员的智慧。提出方案的过程分别提出了三个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三,即车载清洁、清理、擦拭、隔离四合一装置。对选定的方案进行层层的分解,充分详实,对最佳方案的各要素逐一进行了比对、验证,并通过树图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对策实施真实再现了研制的过程。标准化阶段及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检查与目标值进行比较,顺利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值。成果总结阶段小组成员认真回顾了活动历程,并提出下一创新课题。
QC成果点评

起点QC小组,贴近工作实际,坚持"小、实、活、新"的方向,围绕现场存在问题选择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回油管折弯变形这个问题作为课题活动课题,课题虽然不大,但易于弄清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目标针对性强。
小组还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体现了QC活动的科学性,也体现了八项质量管理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以事实和数据讲话,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特别在原因分析时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证据充分。
接下来,针对原因分析部分要提点建议:
另外,希望在今后的成果报告中注意体现小组成员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哪些工作是哪些人负责并实施的,可以在成果报告中进行明确。
领航者QC小组坚持PDCA循环,组织、策划、开展活动,活动程序中PDCA循环比较流畅,材料逻辑性也比较强,通过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同样该小组也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特别在要因确认、实施对策环节,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证据较充分。
小组还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措施纳入了相关标准、制度中,把标准化文件、样件图片作为QC小组资料的附件,增加了对小组成果的可信度。
下面我提几个问题:
希望今后注意统计工具运用。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QC成果点评集萃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QC成果点评集萃成果1《运用PDAC循环提高阀门合格率》壹、总体评价:小组成员的QC活动理论知识不扎实;未严格按照QC 小组活动的程序开展活动,PDCA四个阶段、10个步骤不完整,缺少现状调查、要因确认等步骤;成果内容不够详实,缺少图表、数据;不能合理、正确运用关联图、对策表等基本工具。
二、具体问题: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不够简洁,应直接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名称是典型的“手段+目的”的错误,是壹种不实的表现。
根据成果内容,我建议用“提高阀门密封合格率”。
另外,课题名称中讲错了不是PDAC循环,而是PDCA 循环。
2、未进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这壹步是QC小组活动中的壹个很重要的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现状调查,对关联数据的整理、分析,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明确小组下壹步活动的主攻方向。
3、目标设定时,活动目标未量化,只有量化的目标,才能检查,才能对比,才能证明是否已实现目标。
4、原因分析不彻底,要分析到真正的未端原因,即能够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影响问题的要因。
5、未对所有未端原因逐条确认,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联图中因素和问题之间无箭头,箭头方向应为:原因→结果。
6、未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其对策表中的“车床、操作工、清洁度”均不是关联图中的未端原因,也不可能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且问题的表达宜用简洁的“主语+谓语”,因素的表达宜用否定的陈述,如“某某工作不力,什么能力差”等等,而不能用壹个中性的名词表达。
另外,对策表也未按“5W1H”的原则进行制定。
7、对策实施时,小组未严格按照对策表中改进措施计划壹壹实施,实施内容和对策表的内容联系不上,且实施后的结果没有交代,没有检查对策是否彻底实施且达到要求。
8、无巩固期效果检查这壹步,为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小组应把事实证明有效的措施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同时,为检查巩固措施的有效性,应用图表、数据反映巩固期效果。
QC点评

朱峰评委关于QC成果汇报资料的点评1、名称不妥当:名称太大、不具体;要求名称有针对性,一看名称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本次QC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工程概况:不应太多介绍与本课题无关的内容,应重点说明与本课题有关联的工程特点。
3、小组简介中提到的类型不是小组类型,应该是课题类型,一个小组可以攻克不同类型的课题。
4、选题理由:所选课题要求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且确实与本工程有关,是本工程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妥理由表现有:“创杯要求、完成某个质量目标、提高企业知名度”,这些都不是直接理由,无说服力。
5、现状调查:(1)自定目标值要做现状调查。
(2)指令性目标值(以上级、业主或规范的要求作为目标的称为指令性目标值)不做现状调查。
(3)现状调查应做充分,找出症结所在,为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打下基础。
6、设定目标值:目标不宜太多,一到二个即可;目标要求量化、具体化,这样在效果检查中才能确认目标是否实现。
7、目标确定依据:应从《……小组指南》一书中所列的五个方面来陈述目标确定的依据,不应写“领导要求”等大话、空话。
8、原因分析:(1)分析不彻底、不全面。
应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要多问为什么,不能只分析一层,要分析到底,以便采取措施。
(2)、因果关系不明确。
(3)统计工具运用不适宜,不宜选用两个因果图。
9、要因确认:要因确认无调查,只画个要因确认表列出要因和非要因,无验证过程和验证标准,应尽量用事实,用数据说话,来验证该末端因素是要因或是非要因。
10、制定对策:(1)要针对要因逐一制定对策。
不能颠倒顺序,不能合并对策和措施,措施是对策的具体化、要分1、2、3……条列出。
(2)对策表应是通过验证和比较后得出的。
11、实施:(1)实施完后未和对策表中的目标作比较,实施应和对策表中的措施一一对应。
(2)实施过于简单,没能真正反映实施过程,应多表、多数据、少文字来反映实施过程。
12、效果检查:检查缺乏数据和证据,应有将相关的上级证明文件扫描至资料中来证明本次QC小组所取得的效果以及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成果点评
结合年度QC成果发布会的情况和各小组的成果报告材料,现对年度成果进行总体点评,从成果的主要特点、不足之处以及对当前有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
一、主要特点
(一)选题方面。
各QC小组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和小组的自身能力水平,坚持"小、实、活、新"的方向,围绕现场存在问题选择活动课题,课题涉及面广,内容切合实际。
小组成员能够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创新,追求卓越,在以解决问题型的课题为主的基础上,涌现出3个创新型课题,值得可喜,同时,各小组通过积极有效的、求真务实的活动,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现场实际问题,取得显著成效,对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节能降耗,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QC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程序。
坚持PDCA循环,按程序办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解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各QC小组基本上能按PDCA循环组织、策划、开展活动,活动程序中PDCA循环流畅,材料逻辑性强,环环相扣,QC小组的活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科学依据。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是QC活动科学性的一个体现,也是八项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
大部分QC小组都能以事实和数据讲话,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特别在要因确认和活动目标设定的可行性分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证据充分。
(四)统计工具运用。
各小组应用统计工具的意识和水平较往年有显著的提高。
一是所运用的统计工具的类型明显增加,各小组在熟练掌握、运用了"两图一表"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正交试验法、PDPC法、流程图、亲和图、控制图等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二是充分利用统计工具分析问题、制订对策,为各QC小组活动的顺利实施、活动成果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实施过程。
1、小组的活动主要依靠小组的自身力量去努力解决问题,小组实施措施的主要工作和重要工作基本上由小组自身完成;
2、实施过程反映了活动课题所设计问题的难度,也体现了QC小组活动的技术含量;
3、大部分小组的成果报告材料对实施过程的交代、描述很详细、清晰。
4、部分小组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措施纳入了企业有关规程、制度中,把成果的鉴定表、标准化文件作为QC小组资料的附件,增加了对小组成果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