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16种常规施用方法
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

蔬菜上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来源:《中国蔬菜》作者:王文桥发布日期:2011-11-16 16:38:07 查看次数:1433 次摘要: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中有大量的混剂,杀菌剂与杀菌剂或其他类型的农药现混现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使用混剂或混用的目的在于扩大防治范围,延缓抗药性,增效,降低用药成本,省工省时。
混剂或混用组合包括杀菌剂+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桶混助剂(如加入0.0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一般将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用,或将不同作用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用。
例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噁唑菌酮+代森锰锌提供内外双重保护,即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在植物表面杀死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减少病菌侵入植物组织,从而起到预防发病作用,而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噁唑菌酮可被植物组织吸收,抑制已侵入植物组织的病菌萌发的分生孢子(或休止孢)芽管伸长或附着孢生长、菌丝生长,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模式的混用往往有增效作用,同时扩大杀菌谱。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QoI类杀菌剂为呼吸作用抑制剂,对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啶菌恶唑等菌丝生长抑制剂混用也可起到增效作用。
在少数情况下,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也可加工成混剂,例如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均为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制成的混剂30 %爱苗悬浮剂是利用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在速效性上的互补性而配制的;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为病原真菌有丝分裂抑制剂,影响有丝分裂所必需的纺锤丝中微管蛋白的合成,多菌灵+乙霉威配制成的50 %万霉灵可湿性粉剂是利用多菌灵与乙霉威之间存在着负交互抗性关系而配制的。
1 需要使用混剂或混用的几种情况有时在一个作物上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病害,需要喷施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有时还会病虫并发,需要喷施杀菌剂、杀虫剂,为节省喷药次数,将两种杀菌剂或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也未尝不可。
植保第四章复习资料

第四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助剂包括在内。
2.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3.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
4.原粉:农药的固体形态。
5.原油:农药的液体形态。
6.农药加工:将原药造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
7.农药制剂:农药加工后的产品。
8.剂型:制剂的具体形态。
9.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用,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的物质。
10.毒力:农业上习惯将对标靶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
11.毒性: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则称为毒性。
12.急性中毒: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
13.致死中量: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
14.致死中浓度: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浓度。
15.亚急性中毒:指在较长时间内经常接触、吸入或食入某种农药部分,最后导致人、畜发生与急性中毒类似的症状,称亚急性中毒。
16.慢性中毒:指污染或残留食物中的微量农药,长期少量地被人、畜摄食,造成体内积累,引起的慢性毒害,称为慢性中毒。
17.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以极少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与动植物和食品中。
18.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作物收获的时间段,也称安全等待期。
二.填空题1.施用农药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2.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3.杀虫剂按其成分来源分类,可分为四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
4.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驱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5.按杀虫剂的毒理作用分类,可分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
国家农药使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农业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和控制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农业生产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为防治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蔬菜、果树、烟草、茶叶和牧草等作物)的病虫害而使用的农药。
2、标准值2、1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项目及标准值见下表:作物农药剂型常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最高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最后一次施药离收获的天数(安全间隔期)天实施说明六六六6%可湿性粉剂500克/亩750克/亩喷雾/泼浇4 不少于25高丙体六六六6%可湿性粉剂500克/亩1.5千克/亩喷雾/泼浇4 不少于15 甲(乙)六粉1.5%甲一六0五1%乙一六0五0.75-1千克1.5千克撒施/泼浇4 不少于25敌百虫90%固体100克/亩100克/亩喷雾3 不少于7马拉硫磷(马拉松)50%乳油75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7 抽穗后用药杀螟硫磷(杀螟松)50%乳油75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早稻3 晚稻5 不少于14倍硫磷50%乳油75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早稻3 晚稻5 不少于14地亚农50%乳油150毫升/亩150毫升/亩喷雾1 不少于28西维因25%可湿性粉剂250克/亩250克/亩喷雾2 不少于30 适用于华北地区25%可湿性粉剂200克/亩200克/亩喷雾4 不少于10 适用于华东地区早稻、晚稻可参照执行5%粉剂1.5-2千克/亩2千克/亩喷雾4 不少于10杀虫双25%水剂250毫升/亩250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15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75毫升/亩150毫升/亩喷雾早稻3 晚稻4 早稻不少于7 晚稻不少于15稻脚青20%可湿性粉剂25-100克/亩125克/亩喷雾、撒施1 分蘖末期前使用稻宁10%可湿性粉剂200克/亩250克/亩喷雾、撒施1 分蘖末期前使用杀虫脒25%水剂100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1 不少于40200毫升/亩200毫升/亩喷雾1 不少于70异稻瘟净40%乳油125毫升/亩150毫升/亩喷雾5 不少于20 40%乳油与其他药剂混用的常用药量为50毫升/亩稻瘟净可参照执行10%颗粒剂3千克/亩5千克/亩撒施1 抽穗前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克/亩50克/亩喷雾3 不少于30百菌灵7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克/亩喷雾早稻3 晚稻5 不少于10 除草醚25%可湿性粉剂5000750克/亩1千克/亩撒施2 秧田或插秧返青后使用草枯醚20%乳油750毫升/亩1000毫升/亩拌土撒施2 秧田或插秧后10天内使用对硫磷(1605)50%乳油100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30甲基对硫磷50%乳油100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21呋喃丹3%颗粒剂1千克/亩2千克/亩拌土撒施1 不少于60嘧啶氧磷50%乳油100毫升/亩150毫升/亩喷雾1 不少于49喹硫磷25%乳油50毫升/亩100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14叶蝉散2%粉剂1.5千克/亩1.5千克/亩喷粉2 不少于30三环唑20%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25克/亩喷雾2 不少于25速灭威25%可湿性粉剂南方200克/亩南方320克/亩喷雾3 南方不少于14北方140克/亩北方280克/亩喷雾2 北方不少于25甲胺磷50%乳油500毫升/亩1000倍液5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30久效磷50%乳油30毫升/亩2000倍液40毫升/亩1000 倍液喷雾1 不少于30丁草胺60%乳油100毫升/亩500倍液200毫升/亩250倍液喷雾1 移栽4天后使用小麦六六六1%粉剂 1.5千克/亩 1.5千克/亩喷粉 2 灌浆前使用1%粉剂2.5千克/亩2.5千克/亩喷粉1高丙体六六1%粉剂1.5千克/亩2.5千克/亩喷粉3 不少于16粘虫散粉剂1.5千克/亩1.5千克/亩喷粉1 不少于9乐果40%乳油100~125毫升/亩125毫升/亩低容量喷雾3 不少于10二氧苯醚菊酯10%乳油35毫升/亩45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7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150克/亩喷雾2 不少于20绿麦隆25%可湿性粉剂200~300克/亩300克/亩喷雾2 播种后出苗前或麦苗二叶一心期使用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55克/亩100克/亩喷雾2 不少于2020%可湿性粉剂50克/亩75克/亩喷雾220%乳油40毫升/亩80毫升/亩喷雾2 不少于30辛硫磷50%乳油0.1%种子量0.2%种子量拌种1 拌种使用80毫升/亩1000倍液16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7氰戊菊酯20%乳油20毫升/亩35毫升/亩喷雾3 不少于13玉米六六六0.1%颗粒剂 1.5~2克/株5克/株施于喇叭口 1 心叶末期使用高丙体六六六0.5%颗粒剂2克/株4克/株施于喇叭口2 心叶末期使用滴滴涕(DDT) 5%颗粒剂1.5~2克/株4克/株施于喇叭口1 心叶末期使用对硫磷0.5%颗粒剂1.5~2克/株4克/株施于喇叭口1 心叶末期使用1%颗粒剂辛硫磷50%乳油0.15%种子量0.2%种子量拌种1 拌种使用高粱乐果40%乳油100毫升/亩125毫升/亩喷雾 3 不少于10花生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600倍液120克/亩500倍液喷雾 4 不少于27棉花滴滴涕(DDT) 25%乳油400毫升/亩500毫升/亩喷雾 6 初絮期最后一次施药5%粉剂2千克/亩5千克/亩喷粉6蔬菜青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6 不少于7 秋冬季间隔期8天敌百虫90%固体50克/亩2000倍液100克/亩8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7 秋冬季间隔期8天敌敌畏80%乳油100毫升/亩1000~2000倍液20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5 冬季间隔期7天乙酰苯醚菊酯40%乳油125毫升/亩1000倍液250毫升/亩5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7 秋冬季间隔期9天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6毫升/亩10000倍液24毫升/亩2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2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6 每隔7天喷一次氯戊菊酯20%乳油10毫升/亩2000倍液2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5 每隔7-10天喷一次白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10敌百虫90%固体100克/亩1000倍液100克/亩产5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7 秋冬季间隔期8天敌敌畏%乳剂100毫升/亩1000-2000倍液20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5 冬季间隔期满7天乙酰苯醚菊酯40%乳油125毫升/亩1000倍液25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7 冬秋季间隔期9天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6毫升/亩10000倍液24毫升/亩2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2大白菜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10000倍液10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6甘兰氰戊菊酯20%乳油20毫升/亩4000倍液40毫升/亩2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5 每隔8天喷一次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1500倍液75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5 每隔7天喷一次氯氰菊酯10%乳油8毫升/亩4000倍液16毫升/亩20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7 每隔8天喷一次豆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5 夏季豇豆、四季豆间隔3天喹硫磷25%乳油100毫升/亩800倍液16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7萝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6 不少于5 叶若供食用,间隔期9天氯氰菊酯2.5%乳油10毫升/亩2500倍液20毫升/亩1250倍液喷雾1 不少于10氰戊菊酯20%乳油30毫升/亩2500倍液50毫升/亩15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21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25毫升/亩2000倍液5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4黄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1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不少于2 施药次数按防治要求而定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600倍液100克/亩6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0 结瓜前使用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50克/亩1500倍液100克/亩750倍液喷雾2 不少于3粉锈宁20%可湿性粉剂30克/亩3300倍液160克/亩17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3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50克/亩1000倍液100克/亩5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5溴氰菊酯2.5%乳油30毫升/亩3300倍液60毫升/亩1650倍液喷雾2不少于3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50毫升/亩2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3蕃茄氰戊菊酯20%乳油30毫升/亩3300倍液40毫升/亩2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3百菌清2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600倍液120克/亩500倍液喷雾6 不少于23 每隔7-10天喷一次茄子三氯杀螨醇20%乳油30毫升/亩1600倍液6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5辣椒喹硫磷25%乳油40毫升/亩1500倍液6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5(青椒)红辣椒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0天洋葱辛硫磷50%乳油500毫升/亩2000倍液750毫升/亩1000倍液垄底浇灌1 不少于17 洋葱结头期使用喹硫磷25%乳油200毫升/亩2500倍液400毫升/亩1000倍液垄底浇灌1 不少于17 洋葱结头期使用大葱辛硫磷50%乳油250毫升/亩2000倍液250毫升/亩2000倍液行中浇灌1 不少于17喹硫磷25%乳油100毫升/亩2500倍液400毫升/亩700倍液垄底浇灌1 不少于17韭菜辛硫磷50%乳油500毫升/亩800倍液750毫升/亩500倍液浇施灌根1 不少于10 浇于根际土中柑桔乐果40%乳油1500倍液500倍液喷雾 3 不少于1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敌百虫90%固体1000倍液5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2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三氯杀螨醇20%乳油1000-1500倍液8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4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三氯苯醚菊酯10%乳油3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氰戊菊酯20%乳油8000倍液40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2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喹硫磷25%乳油1000倍液7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27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苹果滴滴涕(DDT)25%乳油200倍液200倍液喷雾 1 座果后禁用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对硫磷(1605)50%乳油2000-3000倍液2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3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杀螟硫磷(杀螟松)50%乳油1500倍液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乐果40%乳油1500倍液8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7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三氯杀螨醇20%乳油1000-1500倍液7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4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1000-3000倍液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3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2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氰戊菊酯20%乳油4000倍液2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氯氰菊酯10%乳油4000倍液2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辛硫磷50%乳油1500倍液1000倍液喷雾4 不少于7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犁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0倍液喷雾 6 不少于2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桃溴氰菊酯 2.5%乳油500倍液5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15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葡萄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0倍液喷雾 4 不少于21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克螨特73%乳油30毫升/亩2000倍液6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2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山楂溴满酯50%乳油1000倍液700倍液喷雾 3 不少于30 使用量按果株大小喷匀为宜甜瓜粉锈宁20%乳油25毫升/亩2000倍液5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 2 不少于5西瓜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100-120克/亩600倍液120克/亩500倍液喷雾6 不少于21 每隔7-15天喷一次克螨特73%乳油1500-2000倍液1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8茶叶乐果40%乳油125毫升/亩2000-3000倍液185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7 使用次数系指采摘周期中的用药次数敌敌畏80%乳油150毫升/亩1500倍液250毫升/亩15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6马拉硫磷(马拉松)50%乳油150毫升/亩1000倍液300毫升/亩8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10杀螟硫磷(杀螟松)50%乳油200毫升/亩1000倍液30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10亚胺硫磷25%乳油250毫升/亩800-1000倍液375毫升/亩8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7辛硫磷50%乳油200毫升/亩1000倍液30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5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20-30毫升/亩6000-10000倍液40毫升/亩5000倍液喷雾每个茶季喷二次不少于3氰戊菊酯20%乳油8000倍液4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10呋喃丹3%颗粒剂5千克/亩10千克/亩土撒1 不少于180 一次性用于防治茶苗线虫烟草敌百虫90%固体100克/亩1000倍液100克/亩倍液喷雾 2 不少于10 2.5%粉剂1千克/亩1千克/亩喷粉2 不少于10西维因2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500倍液250克/亩5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42%粉剂1千克/亩1千克/亩喷粉3 不少于14杀螟硫磷(杀螟松)50%乳油50毫升/亩1000倍液10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15二氯苯醚菊酯10%乳油35毫升/亩2000倍液7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2 不少于10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1000倍液100毫升/亩500倍液喷雾5 不少于5 氰戊菊酯20%乳油12.5毫升/亩4000倍液125毫升/亩2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15辛硫磷50%乳油45毫升/亩1500倍液65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3 不少于5牧草马拉硫磷(马拉松)50%乳油70毫升/亩1000倍液8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 1 不少于5稻丰散50%乳油70毫升/亩1000倍液8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1 不少于153 防护规定与措施3、1防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应切实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
农药安全使用指南

农药平安使用指南一、购置农药,看清标签不要购置和使用标签模糊不清、证号不全、不用中文标明有效成份的农药。
证号齐全的农药:国内生产和进口国内分装的农药要有登记证号、生产批准号和产品标准号;国外直接进口农药只有登记证号。
二、农药储运,远离食品农药必须单独运输,修建专用库房或箱柜上锁存储,并有专人保管。
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及日用品等物品混运和混存。
防止儿童进入农药库房。
三、农药配制,专用器皿农药配制,要选择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
绝不能直接用手取药和搅拌农药。
四、药械故障,及时维修施药机械出现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要及时正确维修。
不能用滴漏的喷雾器施药,更不能用嘴直接吹吸堵塞的喷头。
五、田间施药,注意防护田间施用农药,必须穿防护衣裤和防护鞋,戴口罩、帽子和防护手套。
年老、体弱、有病的人员,儿童、孕期、经期和哺乳期妇女不能施用农药。
六、喷撒农药,注意天气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喷撒农药。
不能逆风喷施农药。
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3点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
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
七、适期用药,防止残留必须注意农药平安间隔期。
农药平安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的间隔天数。
施用农药前,必须了解所用农药的平安间隔期,保证农产品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
八、高毒农药,禁止使用瓜果、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等作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防食用者中毒。
九、剧毒农药,禁止喷雾克百威、涕灭威、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等剧毒农药,只准用于拌种、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严禁对水喷雾。
十、施药现场,禁烟禁食配药、施药现场,严禁抽烟、用餐和饮水。
必须远离施药现场,将手脸洗净前方可抽烟、用餐、饮水和从事其它活动。
十一、防治病虫,科学用药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采用综合防治(IPM)技术,使用农药防治时,要按照当地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意见,选择对路农药,在适宜施药时期,用正确施药方法,施用经济有效农药剂量。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农药类型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胃毒剂:这种农药通过害虫的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等,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2. 触杀剂:这种农药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3. 内吸剂:这种农药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吡虫啉等。
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4. 熏蒸剂:这种农药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磷化铝等。
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
5.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类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
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
此外,还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溶剂)、乳剂(也称乳油)、超低容量制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缓释剂、烟剂等多种农药类型。
这些农药类型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的农作物和害虫情况来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规范,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类型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NY∕T 1453-2007 蔬菜及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残留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

蔬菜及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残留测定液相色谱一质谱一质谱联用法2007-12-18发布2008-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热带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莉宇、徐志韩红新、吕岱竹。
蔬菜及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残留测定液相色谱一质谱一质谱联用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的残留用液相色谱一质谱一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蔬菜、水果中多菌灵、杀线威、噻菌灵、灭多威、吡虫啉、啶虫脒、嘧菌酯、虱螨脲、多杀菌素、咪鲜胺、氟菌唑、氟苯脲、氟虫脲、伐虫脒、霜霉威、氟铃脲残留量的测定。
16种农药的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0.10mg/kg。
2.原理试样用乙酸乙酯匀浆提取,过滤后的提取液浓缩,硅胶小柱净化后定容,然后采用配有电喷雾离子源液质联用仪检测,分段多事件扫描,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eq ISO 3696:1987)。
4.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4.1.水,符合GB/T6682,二级。
4.2.乙酸乙酯。
4.3.甲酸。
4.4.乙腈(色谱纯)。
4.5.甲醇(色谱纯)。
4.6.丙酮。
4.7.正己烷。
4.8.丙酮十正己烷溶液:10+90。
4.9.甲醇十丙酮溶液:50+50。
4.10.乙酸铵4.11.饱和无水硫酸钠溶液。
4.12.固相萃取柱:硅胶填料,500mng,6mL。
4.13.农药标准品:纯度≥95%。
植保知识题库(1)

农药知识填空题:1. 根据农药的来源,农药可以分为: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
2. 农药根据不同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 农药的剂型多种多样,主要的剂型有:粉剂、乳油、水剂、悬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可溶性粉剂等。
4.农药各种剂型英文字母表示:粉剂(DP)、乳油(EC)、水剂(AS)、悬乳剂(SC)、微乳剂(ME)、水分散粒剂(WG)、颗粒剂(GR)、可湿性粉剂粉剂、(WP)、可溶性粉剂(SP).5.农药登记证从状态上分为:临时登记证和正式登记证,英文字母表示分别为LS和PD。
6.不同的农药混用可能会产生不同是结果,农药混用后对生物可能会产生:相加作用、增效作用、拮抗作用。
问答题:1. 什么是农药?答: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病原菌、杂草、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2. 农药品种按用途分为几类?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 什么是化学农药?答:化学农药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企业生产的一类农药。
4. 农药的"三证"是指什么?答:是指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5. 什么叫农药剂型?什么叫农药制剂?答: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之为原药,一般有原粉和原油两类。
将原药与多种辅助料加工,使之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加工形态,称之为剂型。
一种剂型可制成多种不同含量,不同用途的产品,称之为制剂。
6. 农药常规的施用方法有哪些?答:有喷粉法、喷雾法、毒饵法、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熏烟法、烟雾法、施粒法、飞机施药法等。
7.ppm是什么意思?它与百分率之间如何换算?答:ppm就是百万分率,即一百万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它表示浓度。
百万分率(ppm)=百分率×10000(毫克/升)。
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

蔬菜上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来源:《中国蔬菜》作者:王文桥发布日期:2011-11-16 16:38:07 查看次数:1433 次摘要: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中有大量的混剂,杀菌剂与杀菌剂或其他类型的农药现混现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使用混剂或混用的目的在于扩大防治范围,延缓抗药性,增效,降低用药成本,省工省时。
混剂或混用组合包括杀菌剂+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桶混助剂(如加入0.0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一般将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用,或将不同作用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用。
例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噁唑菌酮+代森锰锌提供内外双重保护,即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在植物表面杀死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减少病菌侵入植物组织,从而起到预防发病作用,而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噁唑菌酮可被植物组织吸收,抑制已侵入植物组织的病菌萌发的分生孢子(或休止孢)芽管伸长或附着孢生长、菌丝生长,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模式的混用往往有增效作用,同时扩大杀菌谱。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QoI类杀菌剂为呼吸作用抑制剂,对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啶菌恶唑等菌丝生长抑制剂混用也可起到增效作用。
在少数情况下,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也可加工成混剂,例如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均为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制成的混剂30 %爱苗悬浮剂是利用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在速效性上的互补性而配制的;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为病原真菌有丝分裂抑制剂,影响有丝分裂所必需的纺锤丝中微管蛋白的合成,多菌灵+乙霉威配制成的50 %万霉灵可湿性粉剂是利用多菌灵与乙霉威之间存在着负交互抗性关系而配制的。
1 需要使用混剂或混用的几种情况有时在一个作物上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病害,需要喷施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有时还会病虫并发,需要喷施杀菌剂、杀虫剂,为节省喷药次数,将两种杀菌剂或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也未尝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的16种常规施用方法根据目前农药加工不同的剂型种类,施药方法也不尽相同,中国农药第一网总结以下常用的16种方法:(1)喷粉法。
喷粉是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或用于细土稀释好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表面上,它是农药使用中比较简单的方法。
但要求喷撒均匀、周到,使农作物和病虫草的体表上覆盖一层极薄的粉药。
用手指轻摸叶片能看到有点药粉沾在手指上为宜。
喷粉法的优点:①操作方便,工具比较简单;②工作效率高;③不需用水,可不受水源的限制,就可做到及时防治;④对作物一般不易产生药害。
但也有一定的缺点:①药粉易被风吹失和易被雨水冲刷,因此,药粉附着在作物表体的量减少,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了防治效果。
②单位耗药量要多些,在经济上不如喷雾来得节省。
③污染环境和施药人员的本身。
(2)毒饵法。
毒饵主要是用于防治为害农作物的幼苗并在地面活动的地下害虫。
如小地老虎以及家鼠、家蝇等卫生害虫。
它是利用害虫、鼠类喜食的饵料和农药拌合而成,诱其取食,以达到毒杀目的。
例如,每亩可用90%晶体敌百虫1两,溶于少量水中,拌入切碎的鲜草40干克,在傍晚成堆撒在棉苗或玉米苗根附近,其防效很显著。
作毒饵的饵料,麦麸、米糠、玉米屑、豆饼、木屑、青草和树叶等都可以,不管用哪一种作饵料,都要磨细切碎,最好把这些饵料炒至能发出焦香昧,然后再拌和农药制成毒饵(鼠类和家蝇的饵料中最好还要加些香油或糖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诱杀害虫和鼠类、家蝇等。
此外毒谷主要也是用来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由于配制毒谷需要粮食等,现在已不大采用,其实毒谷也是毒饵的一种。
近来有些新农药,可直接作拌种或在土壤中撒施毒土,都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地下害虫。
(3)种子处理法。
种子处理有拌种、侵债、浸种和闷种四种方法。
①拌种法。
多半是用粉剂和颗粒剂处理。
拌种是用一种定量的药剂和定量的种子,同时装在拌种器内,搅动拌和,使每粒种子都能均匀地沾着一层药粉,在播种后药剂就能逐渐发挥防御病菌或害虫为害的效力,这种处理方法,对防治由种手表面带菌或预防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的效果很好,且用药量少。
节省劳力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
例如在1500~2000克水中加入50%辛硫磷或50%久效磷乳油100克拌麦种50千克可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药效期一般可维持30天以上。
又如每亩用棉籽量,均匀拌入3%克百威颗粒剂,拌后即可播种,防治棉苗期蚜虫;效果很好,且药效期可维持60天以上。
拌过的种子,一般需要闷上一两天后,使种子尽量多吸收一些药剂,这样会提高防病、杀虫的效果②浸种法。
把种子或种苗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种子或幼苗吸收了药剂,以防治被处理种子内外和种苗上的带菌或苗期虫害,例如,用40%多菌灵胶悬剂4千克对水500千克,配成0.4%的药液,浸棉籽200千克,约浸10~15小时,其间搅拌1~2次,捞出沥干现种或挤出晒干后备种,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十分显著。
③浸渍法。
把需要药剂处理的种子摊在地上,厚度大约16.6厘米(5寸),然后把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全部润湿,盖上席子堆闷一天,使药液被种子吸收后,再行播种。
这种方法虽很简单,同样可达到浸种的要求。
④闷种法。
杀虫剂杀菌剂混合闷种防病治虫,在1.5~2.5千克水中加入200克25%多菌灵,再加入0.2斤50%久效磷,搅匀后喷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6小时播种,可达到既防病又杀虫的效果。
(4)喷雾法。
将乳油、乳粉、胶悬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对入一定量的水混和调制后,即能成均匀的乳状液、溶液和悬浮液等,利用喷雾器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滴。
其雾滴的大小,随喷雾水压的高低、喷头孔径的大小和形状、涡流室大小而定。
通常水压愈大、喷头孔径愈小、涡流室愈小,则雾化出来的雾满直径愈小。
雾滴覆盖密度愈大且由于乳油、乳粉、胶悬剂和可湿性剂等的展着性、粘着性比粉剂好,不易被雨水淋失,残效期长,与病虫接触的药量的机会增多其防效也会愈好。
50年代前,主要采用大容量喷雾每亩每次喷药液量大于50升,但近10多年来喷雾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后,喷药液量便向低容量趋势发展,每亩每次喷施药液量只有0.1~2升。
目前国外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小客量喷雾方法,因其有许多优点:①用药液量少;②用工少;③机械动力消耗少;④工效高;⑤防治效果高;③经济效益高。
(5)土壤处理法。
用药剂撒在土面或绿肥作物上,随后翻耕入土,或用药剂在植株根部开沟撒施或灌浇,以杀死或抑制土壤中的病虫害。
例如用2.5%敌百虫粉剂2~2.5千克拌和细土25干克,撒在青绿肥上,随撒随耕翻,对防治小地老虎很有效,又如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1.5~2干克,在玉米、大豆和甘蔗的根际开沟撒施,能有效防治上述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6)熏蒸法。
利用药剂产生有毒的气体,在密闭的条件下,用来消灭仓贮粮棉中的麦蛾、豆象、谷盗、红铃虫等。
例如,用溴甲烷熏蒸粮食、棉子、蚕豆等,冬季每1000立方米实仓用药量为30千克,熏蒸3天时间。
夏季熏蒸用药量可少些,时间也可以短些。
此外在大田也可以采用熏蒸法,如用敌敌畏制成毒杀棒施放在棉株枝杈上,可以熏杀棉铃期的一些害虫。
(7)烟雾法。
把农药的油溶液分散成为烟雾状态的施药方法。
烟雾法必须利用专用的机具才能把油状农药分散成烟雾状态。
烟雾一般是指直径为0.1~10微米的微粒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
微粒是固体称为烟,是液体称为雾。
烟是液体微滴中的溶剂蒸发后留下的固体药粒。
由于烟雾的粒子很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较长,沉积分布均匀,防效高于一般的喷雾法和喷粉法。
(8)熏烟法。
利用烟剂农药产生的烟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
此法适用于防治虫害和病害,鼠害防治有时也可采此法,但不能用于杂草防治。
烟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极细的固体微粒,其重要特点是能在空间自行扩散,在气流的扰动下,能扩散到更大的空间中和很远的距离,沉降缓慢,药粒可沉积在靶体的各个部位,包括植物叶片的背面,因而防效较好。
熏烟法主要应用在封闭的小环境中,如仓库、房舍、温室、塑料大棚以及大片森林和果园。
影响熏烟药效的主要气流因素有五点:①上升气流使烟向上部空间逸失,不能滞留在地面或作物表面,所以白昼不能进行露地熏烟;②逆温层,日落后地面或作物表面便释放出所含热量,使近地面或作物表面的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作物表面的温度,有利于烟的滞留而不会很快逸散,因此在傍晚和清晨放烟易取得成功;③风向风速会改变烟云的流向和运行速度及广度,在风较小时放烟能取得较好的防效;④海风和陆风,在邻近水域的陆地,早晨风向自陆地吹向水面,谓之陆风;傍晚风向自水面吹向陆地,谓之海风。
在海风和陆风交变期间,地面出现静风区;⑤烟容易在低凹地、阴冷地区相对集中。
研究利用上述气流和地形地貌,可以成功地在露地采用熏烟法。
(9)施拉法。
抛撒颗粒状农药的施药方法。
粒剂的颗粒粗大,撒施时受气流的影响很小,容易落地而且基本上不发生漂移现象,特别适用于地面、水田和土壤施药。
撤施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徒手抛撒(低毒药剂)、人力操作的撒粒器抛撒、机动撒拉机抛撒、土壤施粒机施药等。
(10)擦抹施药方法。
这是近几年来在农药使用方面出现新的使用技术,在除草剂方面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其具体施药方法,是由一组短的,裸露尼龙绳组成,绳的末端与除草剂药液相连,由于毛细管和重力的流动,药液流入药绳,当施药机械穿过杂草蔓延的田间时,吸收在药绳上的除草剂就能擦抹生长较高杂草顶部,却不能擦到生长较矮的作物上。
擦抹施药法所用的除草剂的药量,大大低于普通的喷雾剂。
因为药剂几乎全部施在杂草上,巳这种施药方法作物不受药害,雾滴也不飘移,防治费用也省。
(11)覆膜施药方法。
这种施药方法主要用在果树上。
当苹果无袋栽培时,其锈果数量就会成倍增加。
现国内外正试用在苹果座果时,施一层覆膜药剂,使果面上覆盖一层薄膜,以防止发生病虫害。
现在国外已有覆膜剂商品出售。
(12)种子包衣技术。
它是在种子上包上一层由杀虫剂或杀菌剂等外衣,以保护种子和其后的生长发育不受病虫的侵害。
目前我国中国农业大学和江苏吴县农药厂已试制成多菌灵多种种子包衣剂。
(13)挂网施药方法。
也是用在果树上,它是用纤维的线绳编织成网状物,浸渍在所欲使用的高浓度的药剂中,然后张挂所欲防治的果树上,以防治果树上的害虫。
这种施药方法可以达到延长药效期,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用药量。
(14)水面漂浮施药法。
这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农药使用技术。
它是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加工成水面漂浮剂,其颗粒大小约在60~100 筛目。
当前主要有甲基对硫磷水面漂浮剂、甲胺磷水面漂浮剂等,这种施药方法对防治水稻螟虫的为害部分有较强的针对性,药效显著,且药效期较长。
〔15)飞机施药法。
用飞机将农药液剂、粉剂、颗粒剂、毒饵等均匀地撤施在目标区域内的施药方法、也称航空施药法。
它是功效最高的施药方法,适用于连片种植的作物、果园、森林、草原、孳生蝗虫的荒滩和沙滩等地块施药。
适用于飞机喷撒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悬浮剂、干悬浮剂、乳油、水剂、油剂、颗粒剂等。
飞机喷粉由于粉粒漂移严重,已很少使用,即使喷粉也应在早晨平稳气流条件下作业,飞机用粉剂的粉粒比地面用粉剂略粗些。
可对水配成悬浮液的剂型用于高容量喷雾,当与其他剂型混用时须防止粉粒絮结。
可对水配成乳液的乳油等剂型用于高容量和低容量喷雾,作低容量喷雾时在喷洒液中可添加适量尿素、磷酸二氧钾等,以减轻雾滴挥发。
油剂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其闪点不得低于70℃。
飞机喷施杀虫剂,可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低容量喷雾的施药液量为10-50升/公顷;超低容量喷雾的施药液量为l~5升/公顷;一般要求雾滴覆盖密度为20个/厘米2 以上。
飞机喷洒触杀型杀菌剂,一般采用高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50升/公顷以上;喷洒内吸杀菌剂可采用低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20~50升/公顷。
飞机喷洒除草剂,通常采用低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10~50升/公顷,若使用可湿性粉剂则为40~50升/公顷。
飞机撒施杀鼠剂,一般是在林区和草原施毒饵或毒丸。
飞机施药作业时间,一般为日出后半小时和日落前半小时,如条件具备,也可夜晚作业。
作业时风速:喷粉不大于3米/秒,喷雾或喷微粒剂不大于4米/秒,撒颗粒剂不大于6米/秒。
飞行高度和有效喷帽因机型而异。
(16)控制释放施药技术。
它是使用中减少药剂用量、减少污染、降低农作物的残留和延长药效很重要的施药技术。
有人估计到了2000年后控制释放施药方法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方法。
农药使用方法的发展,是农药剂型发展的反映。
也就是说,一种新的使用方法的出现,一定要以新的农药剂型为后盾。
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来源:中国农药第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