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亚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
毫米波亚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概述共60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毫米波亚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概述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5、 为 中 华
神奇的医术:毫米波

神奇的医术:毫米波毫米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1-10毫米之间,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较强的可调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中。
毫米波医疗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科学家发现毫米波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从而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目前,毫米波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毫米波的诊断技术主要通过反射与吸收来获得人体的图像信息。
通常情况下,毫米波诊断技术采用波长为2.5毫米的电磁波,通过向人体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将发射出的电磁波反射回来的电波信号分析出人体组织的结构和性质。
毫米波诊断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查人体的内部组织结构,无需使用剂量较大的X射线或其他医学设备。
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毫米波诊断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无副作用、快速简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特殊人群的疾病进行诊断,如孕妇、老年人等。
毫米波治疗技术则利用毫米波的特殊性质,对生物组织发生的微波作用进行治疗。
传统的毫米波治疗一般采用穿透深度较浅、频率较高的微波作用于人体组织表层,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局部炎症为主要目的。
毫米波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可降低药物的使用,减轻病患的痛苦。
毫米波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红外线检测技术红外线电磁波对人体影响小,可以在不破坏组织的情况下快速检测人体结构。
毫米波红外线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人体的体温变化和病理变化,以及知道病人需要哪些检查。
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毫米波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如帕金森综合症、癫痫和睡眠障碍等。
毫米波还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力,使大脑更加敏锐。
三、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的辅助治疗毫米波疗法可以结合传统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可以对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四、整形美容毫米波的特殊作用可以改善皮肤的气色、提高皮肤的活性,有很好的防衰老和美容效果。
总之,毫米波技术可以在不伤害机体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人体组织的电磁反射和吸收来准确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在治疗疾病上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随着恐怖袭击事件的增加,全球的机场安全措施越来越严格。
为了提高安全性能,同时减少对旅客的侵害,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方法,通过将微弱的毫米波辐射照射在人体上,并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和散射的辐射信号,来获得人体的像像。
相比传统的X射线安检技术,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不会产生任何辐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
机场安检中,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它可以用于检测可疑物体和潜在的隐藏武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很高,能够检测到身体上任何一个区域的物体。
这对于那些试图通过将危险物品藏在身体上或衣物内部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相比传统的金属探测器,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到非金属物体,如塑料和液体物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等非金属物质。
毫米波辐射能够穿透绝大部分非金属物质,并对它们进行成像。
这意味着,使用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安检人员可以在不触及或打开旅客的行李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检测是否存在爆炸物或毒品等非金属物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应用在全球的机场中已经开始普及。
许多机场已经投入使用了这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使用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机场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每天能够为数百万旅客提供更加安全和便利的旅行体验。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担心,该技术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
因为毫米波辐射能够穿透衣物,所以人们的裸体轮廓也会被显示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场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旅客的隐私,例如在显示屏上只显示模糊的黑白轮廓,并且这些图像是由专门负责安检的人员来查看,不会被传播或记录下来。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它可以提高安全性能,减少对旅客的侵害,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潜在的危险物品。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毫米波辐射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先进技术,具有快速、非接触式、隐私性高等特点。
随着恐怖袭击和犯罪事件的频发,加强机场安检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机场安检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效率低下、安全风险大、隐私权受到侵犯等问题。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由于其高效、无损、隐私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安检领域,成为提升安检效率、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以高清晰度获取被检测人体的图像,并能够在图像中发现隐藏在衣物下的潜在威胁物品,如枪支、刀具等。
相较于传统的金属探测器和手持金属探测棒,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携带危险物品的人员,大大提高了安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技术在保障乘客隐私的也有效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提升了安检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引入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犯罪行为,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1.2 目的意义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安检效率、加强安全性保障,同时平衡技术优势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安检手段下,存在着安检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而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安检工作效率,确保航空出行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其技术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无接触全身扫描、快速发现潜在危险物品等,使安检过程更加简便快速。
同时也面临着隐私保护不足、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隐私保护措施和制定法规规范。
通过深入探讨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在有效提升安检效率的也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以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对未来技术的前景展望和安检效率提升、安全性保障等方面的探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摘要】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安检技术,通过利用毫米波对人体进行成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携带违禁品或危险品的旅客。
本文将介绍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势,以及在机场安检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还将探讨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对安检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机场安检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提升安检水平和保障旅客安全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机场安检、工作原理、优势、实际应用、安检效率、安检准确性、未来发展、积极影响、应用前景1. 引言1.1 什么是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毫米波进行人体成像的高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人体表面发射毫米波,并根据毫米波被人体组织吸收、穿透和反射的特性,来获取人体的三维影像。
毫米波是一种频率在30G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较高的穿透能力使其能够穿透衣物和非金属物体,同时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安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安检手段往往需要对人体进行搜身或使用金属探测器,存在侵犯隐私和漏检的问题。
而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快速获取人体隐私信息,并检测隐藏在衣物下的危险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武器等,极大地提高了安检效率和准确性。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安检效率、准确性,同时保护乘客隐私,为机场安检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1.2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安检中的重要性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在机场安检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能够提高安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安检方式需要人工逐个检查乘客身体和行李,耗时且存在漏检的情况。
而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扫描乘客的身体,识别出携带危险物品或非法物品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安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新的治疗技术——毫米波

全新的治疗技术——毫米波【摘要】毫米波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毫米波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探讨了毫米波的特点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
接着详细讲解了毫米波治疗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其适用范围。
文章展望了全新的治疗技术——毫米波的未来发展,强调了毫米波在医疗领域的潜在作用,并得出了结论。
毫米波的出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有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重大突破。
【关键词】毫米波,治疗技术,医疗领域,原理,优势,适用范围,未来发展,潜在作用1. 引言1.1 什么是全新的治疗技术——毫米波毫米波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温热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技术在医疗领域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
毫米波技术具有高度的穿透性和选择性,能够精确地作用于人体组织的不同深度,同时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这使得毫米波技术在癌症治疗、炎症消退、伤口愈合等方面表现出色。
毫米波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促进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毫米波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
1.2 毫米波的起源和发展毫米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和探索无线电波的性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在电磁波谱中存在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即毫米波。
毫米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波长在1毫米至10毫米之间。
毫米波由于其频率高、穿透力弱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无线电等领域。
2. 正文2.1 毫米波的特点毫米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毫米级别,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
毫米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穿透性强:毫米波在大气层中的穿透性较强,能够穿透雾、雨、雪等大气中的水雾或颗粒,因此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有效传输。
2. 对人体无害:毫米波辐射对人体无明显危害,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也不会引起细胞变异,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及应用

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及应用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雷达成像的技术。
毫米波频段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具有较高的频率和短波长,因此具有很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对目标物体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行探测和分析,得到目标物体的形状、距离、速度等信息。
首先,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由于毫米波的波长较短,能够更精细地探测目标物体的细节信息,对于微小目标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这使得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在安全监测、医疗影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比如,可以用于安全领域的人体检测、姿势识别、行为分析等,或者用于医疗领域的乳腺癌早期检测、皮肤病变识别等。
其次,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性。
由于毫米波在大气中的衰减较小,可以更好地穿透到障碍物之后进行探测。
这使得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在隐蔽目标检测、遥感探测等领域具有优势。
例如,可以用于地质勘探中的地下油气储层探测、隐蔽武器或精密设备的检测等。
此外,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由于毫米波频段的使用较少,受到干扰的概率相对较小,可以减少误报率。
这对于一些对误报率要求较高的场景非常重要,比如在机场安检中,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进行人体检测,准确检测出可能藏匿在身体上的违禁物品。
此外,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毫米波信号的特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比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比如雨、雪等,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也能够比较好地工作,不受天气影响。
因此,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气象预测、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总结来说,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强穿透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安全监测、医疗影像、地质勘探、隐蔽目标检测、违禁品检测、气象预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将逐渐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神奇的医术:毫米波

神奇的医术:毫米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与方法,其中毫米波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毫米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很强的透射能力,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并对其产生微波热效应。
毫米波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因此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称为“神奇的医术”。
毫米波技术最早是由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的。
当时,他们发现毫米波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皮肤病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毫米波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治疗和诊断两个方面。
我们来谈谈毫米波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
毫米波可以通过微波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皮肤等效果。
这一技术在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癌症治疗中,毫米波技术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由于毫米波可以对癌细胞产生选择性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毫米波技术在肿瘤的局部治疗和放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在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
除了治疗外,毫米波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诊断。
传统的医学诊断方法,如X光、CT、MRI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毫米波技术可以突破这些局限,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手段。
由于毫米波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因此可以用于检测乳腺肿块、皮肤病变、软组织损伤等,其分辨率和灵敏度都比传统的检测方法要好。
毫米波技术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皮肤病变的检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
除了医学领域,毫米波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领域。
在安防领域,毫米波可以用于人体安检和隐蔽武器检测;在通信领域,毫米波可以用于5G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毫米波可以用于导弹制导和雷达探测等。
毫米波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尽管毫米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波亚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为了防范恐怖袭击,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机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安检措施,其中近程毫米波成像技术就是最简捷有效的安检方式之一。
毫米波兼具有微波与红外的优点,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根据散射能量的大小区分不同物理属性的物体。
近年来毫米波器件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近程毫米波成像技术能够在医疗、导航和交管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美国“9.11”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加强安检的警钟。
实际上对于人体隐匿物体的探测一直都是一个技术难题,对人体安检的要求是在对人无害的前提下快速区分携带的不同隐匿物体,一些常用的探测方法在人体上宣布失效。
例如用高能射线可对行李物品进行有效探测,但是对人体伤害很大,不能用于日常的人体检查;红外探测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区分不同物体的能力不强,并且只能得到人体表面图像,不能发现隐匿的违禁物品;金属探测器则对塑料等非金属物品束手无策。
毫米波探测技术结合了微波和红外的优点,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条件下保留了较为理想的图像分辨率,是人体安检的最理想选择。
毫米波不仅可以判别不同物理属性的物体,而且可以判别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
当人体正常组织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其物理温度和介电特性发生改变,一般病变部位温度要比周围正常组织高1K,从而引起毫米波的辐射和散射能力的变化,通过毫米波成像就可以判断人体病灶的区域和病变程度等信息。
毫米波可以穿透人体表层至大约2mm的深度,可以对早期皮肤癌、脂肪瘤和淋巴结炎等组织异常和病变进行检测,从而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现代军用飞机和舰船等都在大力发展隐身技术,即减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一种有效方法是使用吸波涂层。
而黑体辐射理论表明,物体的吸收率越高,其发射率也就越高,也就越容易为被动探测技术所发现。
因此被动毫米波成像探测作为一种反隐身技术在近炸引信或末敏弹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近程毫米波成像技术综述毫米波成像体制按照被动和主动体制分为两大类,被动主要有焦平面全功率辐射计配合机械扫描、焦平面凝视阵列、相控阵波束形成和被动合成孔径,主动主要有合成孔径和全息成像。
焦平面多通道阵列全功率辐射计配合机械扫描成像技术是当今毫米波成像技术的主要类型,这类系统的优点是用较少的通道就能成像,成本较低,技术难度小,容易实现,其不足是成像时间长,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
焦平面凝视阵列和相控阵波束形成体制成像速度快,但是需要接收阵元较多,导致其技术复杂度和成本较高,因此这两种体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相对于相控阵波束形成,毫米波被动合成孔径成像技术难度较低,容易工程实现。
它是利用了空域的相位相干性,由多个真实孔径的小天线通过信号处理合成一个大孔径天线,还可以采用稀疏阵列技术,采用有效的成像算法可进一步减少阵元个数,降低系统的成本,现在国内有相关样机和产品问世。
主动合成孔径成像和主动全息成像属于同一种成像理念,都是近程成像体制,只不过一个是时域,一个是空域。
主动合成孔径成像主要用于遥感成像,用机载雷达成像,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
而主动全息成像则特别适合近程毫米波成像,其图像分辨率高,成像质量好,是近程毫米波成像的首选体制,下面详细介绍。
2 近程毫米波全息成像原理全息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三维毫米波图像,能够还原目标真实形状,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同时也提高了目标识别概率。
全息成像利用电磁波的相干原理,通过采集空间干涉条纹,记录目标上每个散射点的衍射图样,最后通过图像重建就可得到目标的毫米波图像。
其成像过程为:系统依次接收带宽中每个频点的回波,得到空间三维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通过Fourier变换到空间频率域,也就是把回波表示成一定范围内的不同方位角和俯仰角以及不同波数的平面波的叠加。
然后把每一个平面波分量通过相位补偿,反演到目标的实际三维距离分布,最后进行三维逆Fourier变换后取模得到三维像。
毫米波宽带全息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在OXY平面有二维天线接收阵列,在距离OXY平面R处有目标所在的oxy平面。
图1 毫米波宽带全息成像原理设照射源的宽带信号经过(,,)X Y处的接x y z处的目标散射后,回波信号被在(,)收天线接收,把收到的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然后低通滤波,此时可得到每个频率点的信号为: 1(,,)(,,)exp(i )d d d E X Y A x y z x y z r ω=-⋅⎰⎰⎰K r (1) 式中式中(,,)A x y z 为目标辐射的复振幅分布,K 为圆波数,r 为距离,在三维空间里,K 和r 都是矢量,⋅K r 为它们的矢量点积。
(,,)E X Y ω为时域信号对时间维进行Fourier 变换后的信号,即:(,,)FT[(,,)]E X Y E X Y t ω= (2) 此时⋅K r 的点积为:()()()x y z x X K y Y K z R K ⋅=-+-+-K r (3) 式中x K 、y K 和z K 为K 的各向分量。
把球面波展开,表示成平面波的叠加,然后再把式(3)代入式(2)可得:(,,)(,,)exp{i[()()()]}d d d d d (,,)exp[i()]exp(i )d d x y z x y F x y z x y z x y E X Y A x y z x X K y Y K z R K K K x y z A K K K XK YK RK K K ω=--+-+-=+-⎰⎰⎰⎰⎰⎰⎰(4)上式使用了三维Fourier 变换,即有:3(,,)FT [(,,)](,,)exp[i()]d d d F x y z x y z A K K K A x y z A x y z xK yK zK x y z ==-++⎰⎰⎰ (5) 此时式(4)又是一个二维逆Fourier 变换,忽略常数项,有:2(,,)IFT [(,,)exp(i )]F x y z z E X Y A K K K RK ω=- (6) 综合式(5)和式(6)可得:23(,,)IFT {FT [(,,)]exp(i )}z E X Y A x y z RK ω=- (7) 对上式作逆变换,可得到毫米波全息成像的成像公式为:32(,,)IFT {FT [(,,)]exp(i )}z A x y z E X Y RK ω= (8) 式(8)就是宽带的近程毫米波主动阵列全息成像公式。
其中的z K 有以下关系: 2222x y y K K K K ++= (9)宽带阵列全息成像公式还要对时间维进行处理,以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
距离向的分辨率可由下式计算:/2z c B ∆= (10)式中c 为光速,B 为带宽。
3 机械扫描系统实际制作一个大的毫米波二维接收阵列,成本高不说,其技术上也是很难实现的,综合考虑成本和成像速度,采用一维线阵列配合机械扫描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实际中比较实用的扫描方式有圆柱扫描和平面扫描两种,如图2所示。
图2 两种线扫描阵列成像系统圆柱扫描一般采用目标固定,天线阵列沿圆柱面扫描,适合于对体积较小的静止目标成像,这种成像方法可以对目标进行全方位成像,得到的目标的信息较多。
另外也可以天线固定,目标原地转动,但这会给成像带来不便。
平面扫描则是天线固定,目标作匀速直线运动,适合运动目标成像,特别是面目标,但获得的信息量较少。
平面扫描也可以目标固定天线扫描,这在遥感和航天航空上应用较多,但对于近程成像则不太适合。
在允许的成像时间内采用最大的积分扫描速度和积分时间应该有以下的约束关系:2(11) 例如取λ=200×200的毫米波图像为例,设转向时间占10%4通道接收前端,成像时间小于半分钟。
成像样机的机械扫描装置的主体结构是滑块丝杠结构,滑块带动接收前端由丝杠牵引进行扫描,如图3所示,其定位误差在十分之一个波长以内。
图3 成像系统机械扫描结构图4 硬件设计成像系统的前端简化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系统发射的毫米波信号经过目标散射后被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经过环流器后分为两路,分别和两路(其中一路延时)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正交的两路I 、Q 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和AD 采样后,送入计算机进行成像。
图4 成像系统机械扫描结构图美国报道了采用0.75m 口径的一维线阵天线,扫描高度2.0m ,分别可以工作在35GHz 、90GHz 和350GHz ,统采用介质端射天线,天线阵列为二进制开关树结构,是由2个64元子线阵交错重叠组成,子阵阵元距离为1.3个波长,两个子阵相距1.5个波长,上面的用于接收,下面的用于发射,其系统简化组成图如图5所示。
扫描时I Q 90º 0º0º 0ºRFLO各阵元依次独立工作,成像分辨率小于1mm。
后来对上述系统进行了宽带改造,替换了某些器件,由VCO控制Gunn二极管产生宽带毫米波辐射源,经宽波束天线发射,再由相同的天线接收,然后同耦合过来的本振信号混频,得到两路正交的信号。
Ka波段线阵工作在27GHz-33GHz,中频输出600MHz,带宽2.5MHz。
由于两个阵列交错放置,电路控制一个天线发射时其相邻的2个天线接收,因此实际可采127点,垂直采512点,频率采64点,对应采样间隔为5.7mm、3.9mm和64MHz。
频率扫描时间20us,每个频点积分时间为0.3us。
Ku波段发射功率为10mW,天线处的辐射功率密度为1mW/cm2,30cm处的小于0.04mW/cm2。
Ka波段的辐射功率为50mW,天线处的功率密度为4mW/cm2,30cm处的小于0.01mW/cm2,都小于ANSI/IEEE C95.1-1992规定10mW/cm2的安全标准。
图5 成像系统机械扫描结构图另一个是由2个7英尺(约2m)的192(共384)阵元的阵列沿圆周扫描,一个收一个发。
系统采用FMCW外差收发机,分辨率可达到5mm,距离向分辨率为15mm,且没有焦深限制。
每个192元子阵由一个单刀3掷开关模块驱动3个64元子阵,而每一个64元子阵由一个单刀8掷开关模块驱动另外8个单刀8掷开关模块,并保证从输入到每路输出的路径长度基本相等。
工作时每个阵元通过电子控制,快速依次扫描工作,也就是说同一时刻只有一个阵元在照射而另一个阵元在接收,每个阵元工作10ms,此时其它阵元处于关闭状态,用6ms的时间扫描从26GHz到30GHz的4GHz 的带宽。
实际上这个系统是单通道扫描体制成像,一维是电扫描,另一维是机械扫描。
5 信号处理近程毫米波全息成像的信号处理包含内容较多,包括波形设计与信号分析、高分辨全息成像算法和成像特性分析、图像处理算法以及目标识别算法等等,如图6所示。
图6 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对目标进行高质量三维成像,发射信号是成像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宽带毫米波照射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