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医学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医学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疝修补手术,它通过腹腔镜技术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医学配合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方面。
本文将综述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医学,旨在提供有关该手术技术的全面了解。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之前,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医学配合主要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通过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术前指导和建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目的是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 手术操作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需要精确的手术技巧和准确的解剖知识。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学配合医师起到了必要的协助作用。
他们负责为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和材料,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干燥,并确保手术过程中器械的顺利运作。
3. 围手术期的处理围手术期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配合医师在此起到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此外,医学配合医师还要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到良好的管理,如术后伤口的处理、疼痛管理等。
总结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医学配合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还是围手术期的处理,医学配合医师都需要细致入微的管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达到良好的疗效。
对于患者而言,他们能够在医学配合的支持下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医学在该手术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处理,医学配合医师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医学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曹天生;刘瑞华;黄滨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13)12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采用单个Trocar孔腹腔镜手术治疗 2~ 14岁的小儿腹股沟疝 86例 94侧 ,5 4例右侧 ,3 2例左侧 ,其中 8例为双侧 ;单侧疝中 10例有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直视下行疝内口缝扎术。
结果手术时间为 10~ 3 0 (平均 16)min。
所有患儿在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全部随访 4~ 60个月 ,无复发。
结论该法创伤小、恢复快、不需伤口拆线。
【总页数】2页(P895-896)
【关键词】疝;腹股沟/外科学;腹腔镜术
【作者】曹天生;刘瑞华;黄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21;R572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J], 张丰年;李倩
2.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研究 [J], 陈嘉兴;周秩武
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J], 吐尔洪·吐尼牙孜
4.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研究 [J], 陈信超
5.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李金斯坦Lichtenstein)与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J], 陈丰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2、有反复嵌顿病史;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2、胸部正侧位片;3、必要时B超检查七、抗菌素选择用药: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0.8~1h;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录;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九、术后住院恢复 2 天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2、无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2、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而使手术拖延,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护理前言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疝囊。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规方法之一。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小儿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术后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护理,帮助护士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术前准备1.了解手术的基本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2.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卫生防护,佩戴手术口罩、帽子、手套,并进行手洗消毒等操作。
3.对小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等,同时了解小儿的基本病史及家族病史等,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4.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和准备,包括腹腔镜器械、切口器械、吸引器、止血钳等。
术中护理1.腹腔镜手术需要全麻,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
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帮助医生照看腹腔镜,提供必要的支持,操作合理并确保安全。
3.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监测小儿的体温,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以预防小儿体温过高,影响手术效果和小儿健康。
术后监护1.手术结束后,将小儿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密切监测小儿的生命体征。
2.对小儿的切口进行必要的观察,并在需要时更换敷料。
3.对小儿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
4.在小儿恢复时,进行呼吸道清洁和吸氧,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小儿恢复后,护士应对病史、家族史、与手术相关的医疗操作等进行必要的记录,为以后的治疗及随访提供便利。
注意事项1.在护理小儿时,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爱心,尽量减少小儿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小儿的生活质量。
2.在必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家属及时沟通,了解病情、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为小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3.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过程、手术器械以及各种急救技能,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理和应对工作。
4.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拒绝高危操作和不安全的护理行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护理配合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1年间在我科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患儿13例,具体护理方法包括术前访视、安全核查、心理护理、术前用物准备,术中生命体征观察、术中熟练配合,手术器械的养护,手术结束至患儿安返病房前的护理。
结果: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室的护理对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护理【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56-02相比,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创口小(一个2mm-一个5mm)、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10——20分钟)、出血量少(2-5ml),住院时间短(4-5天)、并发症少等优点[1],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以来,我院共施行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1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患儿13例,年龄2岁-7岁,平均年龄5.1岁,男8例,女5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取平卧位,选择脐部一个约5mm大小切口置入5mm腹腔镜鞘和腹腔镜镜头,使用脐部切口行气腹,术中将压力控制在8~10mmhg之间,进入腹腔后,检查腹股沟管内口,对斜疝同时进行处理,在病变同侧距疝囊2~3cm处行约2mm大小微切口,置入2mm带针芯穿刺针,连续穿刺1/2疝囊口,拔出针芯,从针孔处置入10mm左右长短2/0或者3/0普里灵线,在同一切口选择反方向入口置入钩针钩住另1/2疝囊口,钩住缝线另一端结扎疝囊口,术毕。
2 结果本组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天内出院。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
71 ・
t
・
手术 演 示 ・
小 儿 腹 腔镜 腹 股 沟 疝 修 补 术
李 索林 刘 琳
疝 囊 高位结 扎 术 是腹 股 沟疝 的标 准 治 疗 方 法 ,
复发 , 2 0 0 3年 C h a n等 采 用 腹 膜 外 问 隙 注 射 水 分 离 技 术使 内环 后壁 腹膜 浮起 与精 索血管 和输 精管 分离 以便 无 张 力 缝 闭 疝 缺 损 从 而 明 显 减 低 疝 复 发 率 。 2 0 0 4年 B e c m e u r 等 遵 循 开 放 疝 手 术 原 则 予 以疝 囊 横 断后缝 合 修补 内环 降低 复发 。对 比开放 手术几 乎
出 现危 险 时 可 以及 时进 行 处 理 , 更 适合 于年 青 腔 镜 医师 和初 学者锻 炼 成长 。
1 9 9 0年 G e r 等 首 先在 腹 腔 镜 下 使 用 金 属 夹 关 闭小 猎犬 的 内环 , 证 明此类 手术 的有 效性 , 开 启微创 手 术 治疗腹 股 沟疝 的 时 代 。最 初 由于 担 心 损 伤 精 索 结
后者 直接 对 内环进 行体 外结 扎 。下面 介 绍腹腔 镜技
T r o c a r 建立操作通道 , 左 手持抓钳 , 右手控制针持 ,
经腹 壁穿 刺或 经 T r o c a r 导人 2 - 0或 3 - 0不 可 吸收带
针缝 合 线 , 对 疝 囊 开 口腹 膜 可 采 取 z字 缝 合 、 荷 包 缝 合或 连续 缝合 关 闭 内环 , 尽 量完 全 缝 合 关 闭疝 缺
内环 ( 图2 ) 。术 毕 , 排空 C O 气腹 , 戳孔筋 膜缝 合关
术操作相对复杂 , 对镜下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早 期 因惧 怕 缝针 损伤 生殖 血管 和输 精管 而采 取 间断缝 合或 跳跃 式荷 包缝 合 内环 , 遗 漏 部 分腹 膜 裂 隙不 能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已经在解决腹股沟疝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腹股沟疝作为常见的外科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开放手术方法虽然有效,但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其微创、快速康复和较少并发症的优势,逐渐成了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之一。
1.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域的弱点或缺陷膨出到皮肤下的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腹腔内的压力变化、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以及个体的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
腹股沟区域是腹部与大腿相交的部位,在这个区域有一些天然开口用于腹部血管和腹股沟淋巴结的通道,包括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环以及肌肉组织等。
然而,由于生理或环境的因素,这些开口可能会变得松弛或扩大,造成一个腹腔内的“门户”,导致腹腔内的组织或脏器穿过这些缺陷,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通常在腹部压力增加时出现,比如咳嗽、打喷嚏、举重、便秘等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到一块突出的肿块,一般位于腹股沟区域,在躺下或轻轻按压时消失,但在腹压增加时又会重新出现,有时还会伴随不适、疼痛或压迫感。
另外,遗传因素也在腹股沟疝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点,特别是家族中有腹股沟疝病史的人极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将腹股沟疝分为两种类型:直股疝和斜股疝。
直股疝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前壁,脏器通过腹股沟环内侧部的薄弱点膨出;而斜股疝则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侧壁,脏器穿过腹股沟环外侧的弱点。
1.腹股沟疝的治疗措施当涉及腹股沟疝的治疗,医疗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医疗历史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对于小型、无症状或轻微不适的腹股沟疝,医生会建议进行观察和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避免用力过度、保持正常体重、避免便秘等,通常适用于疝囊没有扭转、脏器没有卡住以及没有明显疼痛的情况,患者需要注意疝囊的大小变化,以及任何疼痛或不适的迹象。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1 临床 资料
本组 2例腹股 沟疝患 儿 , 5 包括 男性 l例 , 1例 , 5 女性 0 年龄在 l l ~1岁之 间 ; 中左侧 l例 , 5 ; 其 1 右侧 例 双侧斜疝 为9 术 中发现 隐性疝 4 )隐 陛疝 例( 例 , 疝 内口直径为 I 1 .c 疝 E09 .c _~25m, . -2 1m。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4,L ' J 腹股沟疝 的临床 观察
陆 军 罗榜 柱
( 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 院 广西 贵港 570 ) 3 1 0
【 摘要 】 目的: 研究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2 例腹股沟疝 患儿进行微刨手术治疗。 5 结论 : 手术时间为1  ̄ 0 i 。 3 m n 本组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5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讨论 : 腹腔镜茄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好. 安全性高, 手术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2
一、适用对象:
3
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
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4
5
二、诊断依据:
6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
7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
8
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
9
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0
11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
12
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2、有反复嵌顿病史;
13
14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15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16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
17
五、进入路径标准:
18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
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19
2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21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22
23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
24
项、血型鉴定;
25
2、胸部正侧位片;
26
3、必要时B超检查
27
七、抗菌素选择用药:
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
28
29
0.8~1h;
30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
31
32
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3
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34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35
录;
36
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
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
37
38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39
九、术后住院恢复 2 天
十、出院标准:
40
41
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
42
2、无其他并发症。
43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4
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45
增加医疗费用;
2、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而使手术拖延,从而也使住院时
46
47
间和费用增加。
48
49
小儿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50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
51
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
53
54
住院日4 天
56
58。